一种低温烘焙烟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974发布日期:2019-02-01 19:3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烘焙烟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烘焙烟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具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比如通过蒸发烟油形成可抽吸烟雾的电子烟和通过低温(150-300度)加热/蒸馏烟草材料形成可抽吸烟雾的低温烟,与传统的燃烧型卷烟相比,电子烟与低温烟工作温度低,其所采用的烟油或低温烟支所产生的烟雾中的有害成分要远远少于传统的燃烧型卷烟,因此,使用电子烟或低温烟能够极大的避免香烟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对于通过加热低温烟支产生可抽吸烟雾的低温烟,其加热方式一般分为包围加热和中心加热。其中,中心加热多为一个金属片或金属棒作为加热元件,使用时将加热元件插入到烟支等烟草材料中,通过向金属片或金属棒中通电使其发热从而将烟支等烟草材料加热。包围加热一般采用发热管作为发热体,使用时将烟支插入到发热管中,通电使发热管生热,将烟支加热。

对于包围加热方式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其加热腔的内壁和底部容易堆积残留物,特别是长期使用的情形下,加热管的底部会产生可见的烟渣等物质,因此,如何清洗加热腔,或者如何设计加热腔的清洗结构,对于低温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清洗加热腔的低温烘焙烟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烘焙烟具,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供烟支插装的加热腔;

发热体,对插装在加热腔内的烟支进行加热以产生供用户抽吸的烟雾;

清洁塞,设置在加热腔内与烟支插入端相对应,使得烟支加热后产生的残留物在其上沉积;

线性驱动机构,设置于壳体中且作用于清洁塞;

能量源,与所述发热体和线性驱动机构电性连接;

需要对加热腔进行清洁时,所述清洁塞在线性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从壳体中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线性驱动机构为往复式电磁铁;所述往复式电磁铁得电后其移动中心轴运动设定距离将清洁塞从壳体中脱出;所述往复式电磁铁失电后,移动中心轴在复位件作用下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控制往复式电磁铁启动的控制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与壳体上的烟支插口连通的发热管和发热体固定架,发热管固定安装在发热体固定架上,且远离烟支插口端通过发热体固定架封堵,所述清洁塞设置于所述发热管内并与发热体固定架上的清洁塞安装通孔过盈连接,所述移动中心轴正对所述清洁塞安装通孔以将清洁塞从烟支插口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塞从所述清洁塞安装通孔脱离后在发热管内呈自由状态,能够从烟支插口自由滑出。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塞截面呈T形,所述清洁塞的竖直段与所述清洁塞安装通孔过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发热管之间形成有第一气道,所述发热体固定架上设有第二气道,所述壳体位于烟支插口处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第一气道、第二气道、清洁塞与发热管之间的间隙、发热管顺次连通形成U形气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件,所述第一气道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件为真空管。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能量源电性连接的控制板,所述发热体、线性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固定的左半壳和右半壳,所述左半壳和右半壳扣合时,所述隔热件、能量源和控制板卡装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烟具清洗时,通过毛刷对烟具加热腔体进行常规清洁,烟具长期使用产生的难清洁物质将仅残留在与烟支末端接触的清洁塞上,通过线性驱动机构将清洁塞从烟具中脱出更换或清洗即可实现加热腔的彻底清洁,避免了长期使用时的烟油等残留物的堆积,而且无需对现有烟具作大的改进。

2)线性驱动机构为电动式顶出结构,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特别是当线性驱动机构采用往复式电磁铁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采用机械式清洁方案,应用强度高,结实耐用,触感好。

3)发热体固定架与清洁塞过盈配合部分阻断了气体的向下流动延伸,仅能通过清洁塞与发热体的间隙朝气体流入相反方向继续流动,经加热腔内的烟支流向烟支吸食端带出烟雾,整个气体流向形成一个"U"字形折返的,而非自上而下贯穿的通道,在吸烟过程中烟雾产生的冷凝和焦油残留将积存在清洁塞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电磁铁失电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电磁铁通电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清洁塞退出过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清洁塞退出过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清洁塞退出过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毛刷常规清洁图;

图10为清洁盖与发热体固定架卡合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低温烘焙烟具,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形成有加热腔2和与加热腔2连通的烟支插口3,烟支插口3最好设计为与加热腔2同轴且与烟支4匹配,这样烟支4在插入烟支插口3时具有一定的阻滞力,可以防止烟支从烟具中甩出。在壳体1内固定设有发热体5,烟支4由包含烟草材料的烟草段和滤嘴段组成,烟支4从烟支插口3插入后,烟草段位于加热腔2内,滤嘴段至少部分从烟支插口3中外露出烟具中漏出。在壳体1中的发热体5加热发烟材料产生供用户抽吸的烟雾,烟雾经过滤嘴段过滤后进入用户口中。烟支使用完后,用户可以握住烟支外漏段将烟支从加热腔内拔出,烟支4可以采用现有的烟支生产线进行低温不燃烧卷烟的生产,无需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可以想到的是,烟支4插入加热腔2内时,当烟支4的滤嘴段至少部分从壳体中露出,用户抽吸时可以直接含住滤嘴进行抽吸,而无需单独在烟具中再设置抽吸组件,烟具的成本得到降低,而且烟支抽吸完后滤嘴即随烟支一起进行了更换,不同的吸食者可以采用同一烟具进行抽吸,烟具适应性强。在壳体1内设有与发热体5电性连接能量源6,如电池,以在需要的时候为发热体5供电,电池可以采用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或他电池,优选为可充电电池。

参见图1及图4-图10,在加热腔2内设置有与烟支插入端相对应的清洁塞7,清洁塞7与加热腔2优选采用同轴设置,烟支4插入后烟支底端与清洁塞7相抵接,使得发烟材料产生的残留物在其上沉积。本实施例中,清洁塞7与烟支相抵接的端面为水平面,该水平面的直径要大于烟支的直径,这样烟支底端的冷凝和焦油残留物均可以全部沉积在其上。在壳体1内还设有作用于清洁塞7以使其从壳体1中脱出的线性驱动机构,在壳体1内还设有控制板8和控制按键9。发热体5、电池、控制板8、控制按键9、线性驱动机构11电性连接组成控制电路,至于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烟具需要清洗时,通过毛刷25对烟具加热腔侧壁进行常规清洁,烟具长期使用产生的难清洁物质将仅残留在与烟支末端接触的清洁塞7上,线性驱动机构11接受控制电路的控制,作用于清洁塞7并将其从烟具中脱出,即可实现加热腔的彻底清洁,避免了长期使用时的烟油等残留物的堆积,而且无需对现有烟具作大的改进。可以想到的是,可以在清洁塞7面向烟支的端面上设置安装腔,烟支底端直接匹配插在在该安装腔中,并与安装腔底端面抵接,这样当烟支拔出后,掉落的烟丝、焦油等残留物被限定在安装腔,从而可以防止这些残留物掉落进加热腔而污染加热腔。本实施例中,清洁塞7需要采用耐高温材质制作,以承受发热体5产生的热量并且不会产生有害挥发物质,如耐高温硅胶。

参见图3、图6-图8,在一优选方案中,本实施例中采用包围加热,发热体5为发热管,在壳体1内安装有与壳体1上的烟支插口3连通的发热管和发热体固定架12,发热体固定架12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壳体1中,发热管固定安装在发热体固定架12上,且远离烟支插口端通过发热体固定架12封堵,清洁塞7设置于发热管内并与发热体固定架12上的清洁塞安装通孔13过盈连接,发热管的内腔成为加热腔2。清洁塞7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如截面呈T形,安装时,只需要将清洁塞7从烟支插口3塞入发热管中将清洁塞7竖直段过盈卡装在清洁塞安装通孔13中实现固定即可,安装非常方便。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采用电磁吸附或卡扣等固定方式。在壳体1内还设有顶盖14和连接环15,壳体1呈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顶盖14插接盖合在壳体1顶部开口上,将顶部开口封闭,在顶盖14上设有第一通孔,连接环15的一端匹配插装在第一通孔中,另一端与发热管远离发热体固定架12的一端对接,第一通孔和连接环15的内腔顺次连通构成烟支插口3。发热体固定架12、连接环15需要采用耐高温材质制作,以承受发热体5产生的热量并且不会产生有害挥发物质,如耐高温硅胶。发热管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具有电发热功能的发热管,如发热管由金属导热管和印刷在金属导热管外周壁上厚膜电阻浆料层组成,厚膜电阻浆料层设置与控制板电性连接的正、负极电极,金属导热管与厚膜电阻浆料层设有绝缘层,通电后,厚膜电阻浆料层产生的热量经过金属导热管传热进入金属导热管腔内对发烟材料进行加热。

发热体固定架12将壳体1内腔分隔为上部的发热体安装室16和下部的电气元件安装室17,顶出机构、控制板8、电池均安装在电气元件安装室17中。本实施例中电器元件均安装在电气元件安装室17内并通过发热体固定架12与发热体安装室16隔离,从而可以防止电器元件受热温度过高导致失效。

参见图3-图5,在另一优选方案中,线性驱动机构11为往复式电磁铁,往复式电磁铁11的移动中心轴成为顶推清洁塞的顶杆10,往复式电磁铁得电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移动中心轴运动设定距离S将清洁塞7从壳体1中脱出;移动中心轴运动设定距离后,控制电路控制使往复式电磁铁失电,移动中心轴在复位件18作用下复位。可以想到的是,线性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中直线电机等驱动机构,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往复式电磁铁通过电磁铁固定套19安装在电气元件安装室17中,当清洁塞7安装进清洁塞安装通孔13内时,移动中心轴在复位状态时与清洁塞7的底端接触,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撞击行程,使得整个烟具结构更加紧凑。复位件18为设置在移动中心轴另一端的复位弹簧。控制按键9包括控制发热体发热的加热控制按键和控制往复式电磁铁启动的电磁铁控制按键。清洁塞7的尺寸设计为略小于发热管的内径,从而使得清洁塞7从清洁塞安装通孔13脱离后在发热管内呈自由状态,通过将烟支插口3朝下,清洁塞7即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烟支插口3中自由滑出,这样可以减少移动中心轴的运行距离,设定距离S只需要大于等于清洁塞7与清洁塞安装通孔13过盈配合段的距离L即可(只需要将清洁塞7从清洁塞安装通孔13脱离即可),使得整个烟具结构更加紧凑。当然,清洁塞7也可以设计为与发热管大小适配且滑动连接,此种结构清洁塞不能通过自身重力脱出,要求移动轴向轴运行的距离非常长,以使清洁塞经发热管从烟支插口顶出。本实施例中,线性驱动结构采用往复式电磁铁时,顶杆直接为往复式电磁铁的移动中心轴,结构简单,而且采用机械式清洁方案,应用强度高,结实耐用,触感好。

参加图1-图6,壳体1上设有避让开口,控制按键9位于避让开口中,移动轴向轴与清洁塞安装通孔13同轴,且其大小略小于清洁塞安装通孔13。当吸食者需要抽吸时,按压加热控制按键,发热体5发热加热烟支4产生用户抽吸的烟雾。当抽吸完后,再次按压加热控制按键即可将发热体5的电源断开,发热体5停止加热。当需要对加热腔2进行清洗时,用户按压电磁铁控制按键,往复式电磁铁得电并接受控制电路的控制,移动中心轴带动清洁塞7运动设定距离S将其从烟支插口3脱离壳体,复位弹簧压缩;清洁塞7从清洁塞安装通孔脱离后,控制电路控制使得往复式电磁铁失电,移动中心轴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当然往复式电磁铁的得失电也可以直接通过按压控制按键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的电磁铁的正负电极20与控制板8通电连通电路,通过控制按键人机交互控制板组件的控制系统给出开、关电流信号,在未给出信号即无电流通过状态下,因其自身复位弹簧呈自然未压缩状态,故其轴未有位移行程,当给出电流信号时,推出设定距离S的轴位移,复位弹簧压缩,当断电信号给出,因复位弹簧复位力,则驱动其轴位移复位。

参见图2、图4、图5和图8,往复式电磁铁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中心轴具有线性往返移动功能的电磁铁。如本实施例中,往复式电磁铁包括电磁铁外壳、套设置电磁铁外壳内的内管和绕制在内管外周上的线圈,移动中心轴为滑动套设置在内管中且两端从内管中伸出至电磁铁外壳外的衔铁,在移动中心轴的两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外延定位圈21,复位弹簧设置在远离清洁塞的外延定位圈21与电磁铁外壳之间,外延定位圈21可以防止移动中心轴从内管中脱出。

参见图2和图3,在另一优选方案中,加热腔2(发热管)与壳体1之间设有隔热件22,隔热件22可以采用隔热棉、真空管或其他现有隔热结构。如本实施例中,采用真空管进行隔热,利用真空管侧壁内形成的真空腔阻止热量向壳体传递,真空腔内的真空度视具体隔热情况而定,优选为高真空。真空管套装在发热管外面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气道23,真空管的底端与发热体固定架12相抵接,为防止烟雾倒流扩散,优选为密封连接。在发热体固定架12上设有与第一气道23连通的第二气道(图中未示出),壳体的顶盖14上位于烟支插口3处设有进气孔,进气孔、第一气道23、第二气道、清洁塞7与发热管之间的间隙、发热管顺次连通形成U形气流通道。本实施例中,发热体固定架12与清洁塞7过盈配合部分阻断了气体的向下流动延伸,仅能通过清洁塞7与发热体5的间隙朝气体流入相反方向继续流动,经加热腔2内的烟支4流向烟支吸食端带出烟雾,整个气体流向形成一个"U"字形折返的,而非自上而下贯穿的通道,在吸烟过程中烟雾产生的冷凝和焦油残留将积存在清洁塞7上,从外部进入的新鲜空气会经过发热管侧壁处时存在换热的过程,进入发热管内的空气已经预热,温度得到一定提升,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烟具壳体的温度。当然,气流通道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进气孔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进气孔直接与第二气道连通,只是这种气流通道能量损失会比较大。壳体1与真空管之间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间隙,形成空气隔热层24,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热量向壳体方向传递,防止壳体温度过高,而导致烫手。当然,壳体1与真空管之间也可以接触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隔热效果比设置空气隔热层要差一些。

参见图2和图3,在另一优选方案中,壳体1包括相互扣合固定的左半壳1-1和右半壳1-2,左半壳1-1和右半壳1-2扣合时,真空管、发热体固定架12、电池和控制板8卡装固定在壳体1内。真空管、电池和控制板8、发热体固定架12等采用卡装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内,更换和安装非常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