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发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6572发布日期:2020-10-28 11:4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发热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加热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陶瓷发热杯。



背景技术:

陶瓷加热器件是加热均匀、使用安全、寿命长的新型发热器件,陶瓷加热器件可分为ptc陶瓷加热器和mch陶瓷加热器,两种产品所使用的材质是完全不同的,只是成品类似于陶瓷,所以统称为“陶瓷发热元件”,现有的电子烟加热用陶瓷发热杯多为金属丝发热元件或者ptc陶瓷加热器,发热速度慢安全性和耐用性不够好。

目前,专利号为cn2018222762059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陶瓷发热杯,包括圆管形的陶瓷内层和陶瓷外层,陶瓷内层和陶瓷外层之间夹设有发热电路,发热电路包括回折排布的5条分电路,5条分电路的一端并联于第一导线连接点上,5条分电路的另一端并联于第二导线连接点上,所述第一导线连接点与第二导线连接点从陶瓷内层外表面延伸至所述陶瓷外层外表面;该装置具有加热速度快、安全耐用的优点,但是,该装置用于电子烟加热,本身体积较小,印刷5条分电路,会造成分电路宽度较窄,在印刷过程中不易控制,会出现断点的情况发生,会造成发热一致性的问题,并且,多条分电路印刷时不易印刷,增加了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陶瓷加热杯,很好的解决了印刷电路加工不易控制,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发热杯,包括圆管形的陶瓷内层和陶瓷外层,所述陶瓷内层和陶瓷外层之间夹设有发热电路,所述发热电路包括左半部和与左半部对称的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包括从陶瓷内层上端至下端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直线段,直线段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成两条连续回折的电路,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下端连接在一起,左半部上端汇聚成第一电极点,右半部上端汇聚成第二电极点。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外层的底部封闭,陶瓷内层的远离陶瓷外层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盖板,盖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边缘处设置有沿盖板轴线圆周均布的卡条,陶瓷内层内壁上开设供卡条插入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设置有4-6个。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外层上开设供第一电极点和第二电极点露出的电极孔,电极孔中设置有电极焊盘,电极焊盘上连接有镍丝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镍丝导线上套设有特氟龙高温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段、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等于3mm。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内层和陶瓷外层的厚度均为0.8-1.2mm。

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同时将陶瓷内层的外侧壁均匀布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直线状,第二连接部呈弧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发热电路通过相互对称的左半部和左半部设置于陶瓷内层上,印刷发热电路时,同时连续印刷直线段、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形成两条连续回折的电路,两条回折的电路在印刷时可以将宽度加宽,并且减少电路条数,可以方便印刷,方便控制,避免印刷出现断点的情况,降低加工难度,同时保证了良好的发热一致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3为发热电路。

图中:1、陶瓷内层;2、陶瓷外层;3、左半部;4、左半部;5、第一电极点;6、第二电极点;7、盖板;8、通孔;9、卡条;10、镍丝导线;31、直线段;42、第一连接部;43、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陶瓷发热杯,包括圆管形的陶瓷内层1和陶瓷外层2,所述陶瓷内层1和陶瓷外层2之间夹设有发热电路,所述发热电路包括左半部3和与左半部3对称的右半部4,所述左半部3包括从陶瓷内层1上端至下端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直线段31,直线段31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连接成两条连续回折的电路,所述左半部3和右半部4下端连接在一起,左半部3上端汇聚成第一电极点5,右半部4上端汇聚成第二电极点6。

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外层2上开设供第一电极点5和第二电极点6露出的电极孔,电极孔中设置有电极焊盘,电极焊盘上焊接有有镍丝导线10,所述镍丝导线10采用纯镍导线,纯镍相对于常规的铜导线来说具有更高的熔点(铜的熔点为1083℃,而镍的熔点为1453℃),因此比铜导线更加耐高温,一般地,在250℃温度下,使用镀镍铜导体非常重要,通常2%重量比的镍镀层就足够了,当温度为450℃及以上时,应加大镍镀层厚度。常温下镍表面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进一步氧化的发生,而且在许多金属材料中,镍被认为是在高温环境中抵抗加速氧化性能更好的材料,同时捏还有良好的可焊接性,焊接强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外层2的底部封闭,陶瓷内层1的远离陶瓷外层2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盖板7,盖板7上开设有多个通孔8,在陶瓷内层1内设置有液体,在加热后会形成烟雾,从通孔8内释放出来。

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7边缘处设置有沿盖板7轴线圆周均布的卡条9,陶瓷内层1内壁上开设供卡条9插入的卡槽;并且,所述通孔8设置有4-6个,在安装时,方便盖板7的安装,在制造过程中,可以简化模具制造的复杂程度,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镍丝导线10上套设有特氟龙高温套管;具有耐高温性能好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段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保证在印刷发热电路时,减少发热电路发生断点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内层1和陶瓷外层2的厚度均为0.8-1.2mm,厚度较薄,热传递效率较高,加热速度较快。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半部3和右半部4同时将陶瓷内层1的外侧壁均匀布满,保证本实用新型表面加热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为直线状,第二连接部33呈弧形状,可以实际印刷情况和印刷条件进行设计,便于实际制造和实施。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发热电路通过相互对称的左半部3和右半部4设置于陶瓷内层1上,印刷发热电路时,同时连续印刷直线段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形成两条连续回折的电路,两条回折的电路在印刷时可以将宽度加宽,并且减少电路条数,可以方便印刷,方便控制,避免印刷出现断点的情况,降低加工难度,同时保证了良好的发热一致性的问题。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发热杯,包括圆管形的陶瓷内层(1)和陶瓷外层(2),所述陶瓷内层(1)和陶瓷外层(2)之间夹设有发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路包括左半部(3)和与左半部(3)对称的右半部(4),所述左半部(3)包括从陶瓷内层(1)上端至下端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直线段(31),直线段(31)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连接成两条连续回折的电路,所述左半部(3)和右半部(4)下端连接在一起,左半部(3)上端汇聚成第一电极点(5),右半部(4)上端汇聚成第二电极点(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层(2)的底部封闭,陶瓷内层(1)的远离陶瓷外层(2)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盖板(7),盖板(7)上开设有多个通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边缘处设置有沿盖板(7)轴线圆周均布的卡条(9),陶瓷内层(1)内壁上开设供卡条(9)插入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设置有4-6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层(2)上开设供第一电极点(5)和第二电极点(6)露出的电极孔,电极孔中设置有电极焊盘,电极焊盘上连接有镍丝导线(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镍丝导线(10)上套设有特氟龙高温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的宽度大于等于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层(1)和陶瓷外层(2)的厚度均为0.8-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部(3)和右半部(4)同时将陶瓷内层(1)的外侧壁均匀布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为直线状,第二连接部(33)呈弧形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发热杯,包括圆管形的陶瓷内层和陶瓷外层,陶瓷内层和陶瓷外层之间夹设有发热电路,发热电路包括左半部和与左半部对称的右半部,左半部包括从陶瓷内层上端至下端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直线段,直线段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成两条连续回折的电路,左半部和右半部下端连接在一起,左半部上端汇聚成第一电极点,右半部上端汇聚成第二电极点;发热电路通过相互对称的左半部和左半部设置于陶瓷内层上,印刷发热电路时,同时连续印刷直线段、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形成两条连续回折的电路,两条回折的电路在印刷时可以将宽度加宽,并且减少电路条数,可以方便印刷,方便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申茂林;邓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嵩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