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以及使用该带扣的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82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扣以及使用该带扣的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带装置的带扣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以及其他车辆中的座椅上并且使用该带扣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以汽车为主的各种车辆的座椅上,安装有用于在发生碰撞等紧急时刻保护乘员的安全带装置。为便于装卸这种安全带装置,通常设有带扣,一般而言,该带扣可以通过使锁止可滑动地支撑在安全带上的舌片来由安全带约束乘员。
在现有技术中,关于这种带扣,提出了下述的带扣当舌片与带扣扣合时,保持在锁止部件转动而使设在该锁止部件前端部的锁止部贯通舌片的扣合孔,并通过该推顶弹簧的弹力经由顶出器使舌片与锁止部扣合的状态,同时,通过阻止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滑块和顶住处于阻止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状态的滑块的锁销,将锁止部件保持该锁止状态;而且当舌片与带扣分离时,通过操作按钮的锁止解除操作使锁销移动而解除锁止部件的锁止状态,并且顶出器借助于推顶弹簧的弹力使锁止部件沿非锁止方向转动,同时将舌片从带扣中推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1-063515号公报发明内容但是,在这种带扣中,当舌片与带扣分离时,顶出器为使锁止部件转动,作为锁止解除力优选将推顶弹簧的弹力有效地施加给锁止部件。因此,在上述带扣中,由于经由顶出器将推顶弹簧的弹力施加给锁止部件的前端部,所以使连接锁止部件的前端部(施加推顶弹簧的弹力的部位)和锁止部件的转动中心的直线尽可能地垂直于顶出器的移动方向。
但是,当这样做时,由于在锁止部件转动时,锁止部件前端部的转动轨迹向舌片插入口的方向突出较大,所以带扣沿长度方向变长。而且,虽然可以考虑通过简单地增大锁止解除力而提高舌片与带扣之间的脱离性能,但是,当增大锁止解除力时,由于在锁止状态下滑块和锁销承受该较大的锁止解除力,所以必须增大这些滑块和锁销的强度。
因此,在现有的带扣中,如果不增加带扣在长度方向的长度并且不增大滑块的强度,则由于使上述直线相对于顶出器的移动方向接近垂直是有限度的,所以难以将推顶弹簧的弹力有效地施加到锁止部件上。
而且,对于乘员来说,更希望尽可能地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性能。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使带扣在长度方向上变得紧凑而使舌片与带扣脱离时,可以将锁止解除力有效地施加给锁止部件的带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大施加给锁止部件的锁止解除力的带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性能的安全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发明的带扣,包括具有两侧壁的基座;具有可在非锁止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撑在这些侧壁上,并且当将舌片插入规定位置时转动至锁止位置而与该舌片扣合的锁止部的锁止部件;当锁止所述舌片与所述锁止部件时,阻止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滑块;收缩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锁止部件之间的滑块弹簧;可沿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两侧壁上,并通过锁止解除操作允许所述滑块向所述锁止部件的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操作部件;使所述舌片脱离的顶出器;以及沿使舌片脱离的方向对所述顶出器施力的推顶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可相对移动地支撑在所述锁止部件上;在所述顶出器上设有锁止解除力施加部,该锁止解除力施加部,在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使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锁止部件产生相对移动而允许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时,对所述滑块施加使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锁止解除力。
第4发明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解除力由所述推顶弹簧的弹力构成。
第2发明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抵接部,当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而进行移动时,与所述顶出器的锁止解除力施加部抵接;所述锁止解除力施加部和所述抵接部中的至少有一个形成倾斜面。
第3发明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设定为,当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使所述滑块的抵接部与所述锁止解除力施加部抵接时,所述倾斜面的延长线通过所述锁止部件的转动中心或该转动中心的附近。
第5发明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使所述滑块的抵接部与所述锁止解除力施加部抵接而使所述顶出器与所述舌片分离后,所述滑块允许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
第6发明的安全带装置,至少具有乘员佩戴的安全带、可移动地支撑在该安全带上的舌片以及与该舌片扣合的带扣,通过将所述舌片与所述带扣扣合而使乘员佩戴上所述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为,如第1发明~第5发明中任一发明所述的带扣。
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第1发明~第5发明的带扣,由于通过顶出器的锁止解除力施加部经由设在转动中心和锁止部之间的滑块将锁止解除力施加到锁止部件上,所以当舌片与带扣分离时,可以将锁止解除力有效地施加到锁止部件上。因此,提高了舌片和带扣之间的脱离性能。
另外,由于当滑块允许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时,锁止解除力施加部将锁止解除力施加给滑块,所以当锁止部件处于锁止状态时,不会将锁止解除力施加给滑块。因此,即使将锁止解除力有效地施加给了锁止部件,也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增大滑块的强度。
而且,由于即使不增大连接锁止部和锁止部件的转动轴的倾斜角,也能够增大锁止部件的向非锁止方向的力,所以锁止部的脱离轨迹不会向前变大,从而能够使带扣在长度方向上变得紧凑。
特别地,根据第2发明的带扣,由于顶出器的锁止解除力施加部和滑块的抵接部中至少有一个为倾斜面,所以可以利用倾斜面的楔形效果增大锁止解除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舌片和带扣的脱离性能。另外,通过适当地设定倾斜面的倾斜角可以适当地调整锁止解除力。
另外,根据3发明的带扣,由于将倾斜面设定为,当滑块的抵接部与锁止解除力施加部抵接时,倾斜面的延长线通过锁止部件的转动中心或该转动中心附近,所以可以通过顶出器将锁止解除力有效地施加给锁止部件,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舌片和带扣之间的脱离性能。
根据第4发明的带扣,由于锁止解除力由推顶弹簧的弹力构成,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推顶弹簧的弹力,而不需要用于施加锁止解除力的特殊设备。
并且,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推顶弹簧的弹力,所以可以相应地减小滑块弹簧的弹力。因此,由于可以减小滑块弹簧的线径和弹力等,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根据5发明的带扣,由于当使顶出器与舌片分离后滑块才允许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减小舌片脱离时的舌片与锁止部之间的扣合力。而且,由于顶出器与舌片分离而增大了推顶弹簧的弹力,所以能够增大推顶弹簧的弹力产生的锁止解除力。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舌片和带扣之间的脱离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由于利用了本发明的带扣,所以如上述提高了舌片和带扣之间的脱离性能,因此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性能。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例的带扣的状态,(a)为表示与舌片的非锁止(脱离)状态的纵剖视图,(b)为表示与舌片的锁止(扣合)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例的带扣的滑块,(a)为从图1中的IIIA方向看到的透视图,(b)为从图1中的IIIB方向看到的透视图。
图4为表示图1所示例的带扣的操作按钮的透视图。
图5用于说明图1所示例的带扣的动作,(a)为俯视图,(b)为沿图(a)中的VB-V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带扣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表示本例的带扣的状态,(a)为表示与舌片的非锁止(脱离)状态的纵剖视图,(b)为表示与舌片的锁止(扣合)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分别表示各图中的上、下;左、右在图1中分别为从滑块5一侧向操作按钮8侧看时的左、右,并表示其他图中的左、右。
如图1~图2(a)及(b)所示,本例的带扣1由以下部件构成由具有左右两个侧壁2a、2b和底部2c的U字状车架所构成的基座2;可转动地架在基座2的两个侧壁2a、2b上,并可以锁止在舌片3上的锁止部件4;可相对移动地支撑在锁止部件4的上表面上,并且在舌片3与锁止部件4锁止时阻止锁止部件4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滑块5;收缩设置在该滑块5和锁止部件4之间,并且通常向后述的锁销7的方向对滑块5施力的滑块弹簧6;架在基座2的两侧壁2a、2b的孔2d、2e上,并且当舌片3与锁止部件4锁止时,顶住(锁止)用于阻止锁止部件4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滑块5上表面的锁销7;可沿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基座2的两侧壁2a、2b上的操作按钮(相当于本发明的操作部件)8;位于操作按钮8和锁止部件4之间,并且可转动地架在基座2的两侧壁2a、2b的槽2f、2g上的惯性杆9;可沿基座2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在基座2的底部2c上,并且使舌片3与带扣1脱离的顶出器10;通常沿使舌片3与带扣1脱离的方向对顶出器10施力的推顶弹簧11;以及从上下方向覆盖组装有上述构成零件的基座2并相互配合的上盖12和下盖13。另外,在图2(a)和(b)中省略各弹簧6、11。
锁止部件4,具有转动轴4a、4b,这些转动轴4a、4b分别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基座2的两侧壁2a、2b上所形成的支撑槽2h、2i上。并且,锁止部件4,在与转动轴4a、4b和带扣1的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具有可与舌片3扣合的锁止部4c。另外,锁止部件4,大致在转动轴4a、4b的正下方具有被顶出器10挤压的第1和第2被挤压部4d、4e。同时在转动轴4a、4b和锁止部4c之间的部的左右侧端,具有用于引导滑块5的导轨部4f、4g。
如图1和图3(a)、(b)所示,滑块5中央具有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突轴5a,该突轴5a贯通锁止部件4的孔4h。而且,滑块弹簧6嵌合在突轴5a上,并收缩设置在锁止部件4和滑块5之间。因此,通常通过该滑块弹簧6沿顺时针方向对锁止部件4施力,并且通常向锁销7的方向对滑块5施力。
滑块5具有左右一对配合轴5b、5c。将这些配合轴5b、5c设置为分别在左右一对导向部5d、5e上向左右方向突出。而且,各配合轴5b、5c,分别配合支撑在分别在基座2的两侧壁2a、2b上形成的各配合槽2j、2k上,并且从两侧壁2a、2b向外侧突出规定量。在这种情况下,两配合槽2j、2k由同时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即,操作按钮8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1槽部2j1、2k1和从这些第1槽部2j1、2k1向上开口地倾斜延伸的第2槽部2j2、2k2构成。而且,滑块5的配合轴5b、5c,在通常操作时分别可以沿第1槽部2j1、2k1移动,并且可以在强制脱离时沿第1槽部2j1、2k1以及第2槽部2j2、2k2移动。
另外,将带扣1的两侧壁2a、2b,包括设在其上的各槽和各孔设置为,相对于带扣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在导向部5d、5e上,分别设有导向槽5f、5g,通过使这些导向槽5f、5g与锁止部件4的左右导轨部4f、4g可滑动地嵌合,使滑块5可以沿这些导轨部4f、4g移动。
而且,在导向部5d、5e的突轴5a侧的端部和下端的各角部上,分别设有由倾斜面构成的被挤压部(相当于本发明的抵接部)5h、5i。如后文所述,通过由顶出器10的倾斜面构成的第1和第2挤压部(相当于本发明的锁止解除力施加部)10b、10c挤压这些被挤压部5h、5i,向使锁止部4c与舌片3脱离的方向对滑块5和锁止部件4施力。
操作按钮8具有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侧壁8a、8b,并且如图1和图4所示,在这些侧壁8a、8b之间,分别设有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突出部8c(虽然仅图示了一个突出部,而并未图示另一突出部,但是为便于说明,以8c表示两突出部)。如图4所示,在两突出部8c相对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由各个垂直面(与操作按钮的移动方向垂直)构成的按钮侧第1配合连接部8d(同样,下文以8d表示两按钮侧第1配合连接部)和由与该垂直面平行的垂直面构成的按钮侧第2配合连接部8e(同样,下文以8e表示两按钮侧第2配合连接部)。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两侧壁8a、8b的各内表面上形成有挤压部8f(同样,下文以8f表示两挤压部),当使操作按钮8向解除方向移动时,该挤压部8f挤压滑块5的各配合轴5b、5c而向相同的解除方向移动,并由垂直面构成。
另外,同样地,将操作按钮8的两侧壁8a、8b设置为,相对于带扣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惯性杆9具有左右一对转动轴9a、9b,这些转动轴9a、9b可转动地嵌合在基座2的两侧壁2a、2b的槽2f、2g上。而且,惯性杆9上,具有剖面为菱形的杆侧配合连接部9c。并且,该杆侧配合连接部9c的一端与操作按钮8右侧的按钮侧第1以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抵接,而且杆侧配合连接部9c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的按钮侧第1以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抵接,从而能够可相对转动地配合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将杆侧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侧第2配合连接部8e的配合连接位置距惯性杆9的旋转中心的距离设定为,大于杆侧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侧第1配合连接部8d的配合连接位置距惯性杆9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大。由此设定为,当右向(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在操作按钮8以及惯性杆9上而使杆侧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侧第1配合连接部8d配合连接时,操作按钮8的按钮惯性力产生的转矩小于惯性杆本身的转矩。而且设定为,当向左向(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在操作按钮8以及惯性杆9上而使杆侧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侧第2配合连接部8e配合连接时,操作按钮8的按钮惯性力产生的转矩大于惯性杆本身的转矩。
并且,在通常情况下,惯性杆9的杆侧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侧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垂直面抵接。在这种状态下,惯性杆9的重心位于转动轴9a、9b的上方。
如图2(b)所示,该惯性杆9的作用为在舌片3被带扣1锁止的状态下,当带扣1的操作按钮8受到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或相反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阻止操作按钮8沿解除方向移动。由于该惯性杆9的详细结构以及惯性杆9的动作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所示,顶出器10具有直立壁10a,将该直立壁10a向上突出设置在与带扣1的左端部的舌片插入口1a侧相反的一端。在该直立壁10a的左右两侧,设有由倾斜面构成的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将这些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设置为,在组装完带扣1的状态下,与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相对。
另外,将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的倾斜面的倾斜角设定为,当如图2(b)所示锁止部件4处于锁止位置时,即,锁止部件4的锁止部4c与舌片3扣合并且顶出器10与舌片3抵接而顶住该舌片3时,双点划线所示的这些倾斜面的延长线α通过锁止部件4的转动轴4a、4b的旋转中心c或其附近。同样地,将被挤压部5h、5i的倾斜面的倾斜角设定为相同的倾斜角,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的倾斜面与被挤压部5h、5i的倾斜面,在组装完带扣1的状态下相互平行。因此,将被挤压部5h、5i的倾斜面的倾斜角设定为当如图2(b)所示锁止部件4处于锁止位置时,在滑块5向右移动而使被挤压部5h、5i与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抵接的状态下,这些倾斜面的延长线(与延长线α一致)通过锁止部件4的转动轴4a、4b的旋转中心c或其附近。
并且,为了把来自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的力有效地传递给被挤压部5h、5i并使滑块5沿长度方向顺畅移动,优选将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的倾斜面和被挤压部5h、5i的倾斜面的各倾斜角都设定为,与基座2的底部2c成45度或在其附近。当然,不限于此。
另外,在顶出器10的直立壁10a的左右两侧部的端面上,设有由垂直面构成的第3和第4挤压部10d、10e。将这些第3和第4挤压部10d、10e设定为,分别挤压锁止部件4的第1和第2被挤压部4d、4e,并可以使该锁止部件4向如图2(a)所示的非锁止方向转动。而且,将第5和第6挤压部10f、10g设置在比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更靠近图2(a)中的左侧的操作按钮8一侧。使这些第5和第6挤压部10f、10g可以分别挤压操作按钮8的左右突出部8c。
上述结构的本例的带扣1可以用于下述公知的现有安全带装置至少具有乘客佩戴的安全带(未图示)、可移动地支撑在该安全带上的舌片3以及与该舌片3扣合的带扣1;并通过舌片3与带扣1扣合使乘员佩戴上安全带。
对采用本例中的带扣1的安全带装置中的扣合在带扣1上的舌片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作为舌片3的制造方法的一例,首先在作为基座的金属上进行两次镀镍。然后,在从上方进一步镀锡和镍的混合物,或涂敷环氧、丙烯酸、聚酯、氨基甲酸乙酯、三聚腈胺醇酸等树脂后,照射紫外线和红外线而使树脂硬化,从而可以制造出舌片3。另外,作为舌片3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同样地,可以在作为基座的金属上生成由亚磷酸铅构成的化成被膜后,涂敷由SUS(不锈钢)粉和AL粉等混合而成的涂料,而制造出舌片3。另外,也不限于这些制造方法,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制造方法制造舌片3。
下面,对采用本例的带扣1的安全带装置中的带扣1和舌片3的锁止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在未将舌片3插入带扣1的非锁止状态下,滑块5处于与锁销7分离的位置上,并且锁止部件4的旋转轴4a、4b的右表面与基座2的两侧壁2a、2b的支撑槽2h、2i上所形成的R状部的2m、2n抵接,锁止部件4和滑块5处于以这些R状部2m、2n为中心向上(由图2(b)所示的锁止状态延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锁止部件4设定在,其锁止部4c脱离于舌片3的插入通道而未与舌片3锁止的非锁止位置上。此时,将滑块5保持在以滑块弹簧6的弹力向左上方对其施力而使其左端与锁销7抵接的状态,并且将锁止部件4保持在以滑块弹簧6的弹力沿顺时针方向对其施力而使其上表面与锁销7的下部抵接的状态。
另外,通过推顶弹簧11的弹力将顶出器10设定在左极限位置上。在顶出器10的该左极限位置上,顶出器10的第5和第6挤压部10f、10g与操作按钮8的左右突出部8c的右端抵接而向左对操作按钮8施力。从而将操作按钮8保持在非动作位置。
在带扣1的非锁止状态下,由于滑块5位于上方,所以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分别处于不与顶出器10的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相对的位置上。而且,惯性杆9的杆侧配合连接部9c的左右两端部与左右按钮侧第2配合连接部8e抵接。
在图2(a)所示的带扣1的非锁止状态下,当从带扣1的左端部的舌片插入口1a插入舌片3时,舌片3的右端与顶出器10的左端抵接,从而向右挤压顶出器10。于是,由于顶出器10随着舌片3的插入而使推顶弹簧11缩短并向右移动,所以顶出器10的第3和第4挤压部10d、10e与锁止部件4的第1和第2被挤压部4d、4e抵接,并向右挤压上述第1和第2被挤压部4d、4e,从而使锁止部件4和滑块5以R状部的2m、2n为中心向下(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锁止部件4的锁止部4c进入到舌片3的移动通道而嵌入舌片3的扣合孔3a,于是锁止部件4处于锁止位置。
然后,当解除舌片3的插入力时,则顶出器10借助于推顶弹簧11的弹力挤压舌片3的右端,使舌片3的扣合孔3a的右端部与锁止部4c扣合而将舌片3锁止在带扣1上,舌片3和带扣1成为图2(b)所示的锁止状态。这时,由于顶出器10的左端借助于推顶弹簧11的弹力与舌片3的右端抵接而向左挤压该舌片3,所以舌片3与锁止部件4的扣合力增大,并且使锁止部件4向左稍微移动而与R状部2m、2n分离。
并且,当滑块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滑块5可以进入锁销7下方。于是,滑块5借助于滑块弹簧6的弹力而进入锁销7下方,其上表面被锁销7顶住。因此,由于滑块5将锁止部件4保持在图2(b)所示的锁止位置上,所以锁止部件4可以牢固地保持舌片3与带扣1的锁止状态,而不会从舌片3的扣合孔3a中脱出。另外,由于滑块5借助于滑块弹簧6的弹力向左施力而使滑块5的各配合轴5b、5c挤压操作按钮8的左右挤压部8f,所以可以将操作按钮8保持在非动作位置上。
由于在带扣1与舌片3的锁止状态下,锁止部4c与舌片3的扣合孔3a的内周面的右端抵接,并且顶出器10的左端与舌片3的右端抵接,所以推顶弹簧11的弹力经由顶出器10和舌片3施加给锁止部件4前端的锁止部4c。但是,由于顶出器10的挤压部10b、10c与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分离,所以推顶弹簧11的弹力不会经由顶出器10和滑块5施加给锁止部件4上。因此,在该锁止状态下,施加给锁止部件4的推顶弹簧11的弹力较小。
当为了从图2(b)所示的舌片3与带扣1的锁止状态解除该锁止,而实行锁止解除操作向右挤压操作按钮8时,则操作按钮8向右移动。然后,操作按钮8的左右挤压部8f向右挤压滑块5的各配合轴5b、5c,滑块5反抗滑块弹簧6的作用力而相对于锁止部件4向右移动。于是,滑块弹簧6的弹力随着操作按钮8的解除操作力而变大,锁止部件4借助于该弹力向非锁止方向(顺时针方向)施力。
于是,如图5(a)、(b)所示,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分别与顶出器10的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抵接而向右挤压上述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此时,由于被挤压部5h、5i和第1以及第2挤压部10b、10c都成为倾斜面,所以被挤压部5h、5i向与倾斜面垂直的方向挤压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因此,被挤压部5h、5i通过挤压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的力的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的分力,使顶出器10反抗推顶弹簧11的弹力而向右移动,从而使顶出器10的左端与舌片3的右端分离。即,舌片3的右端与顶出器10的左端之间形成间隙β,使推顶弹簧11的弹力不能施加到舌片3上。因此,舌片3和锁止部4c之间的扣合力变小。
当顶出器10向右开始移动时,由于推顶弹簧11缩短,所以挤压顶出器10的推顶弹簧11的弹力随着操作按钮8的解除操作力而变大。并且,借助于该推顶弹簧11的弹力产生的反作用力,分别由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向与倾斜面垂直的方向挤压被挤压部5h、5i。由此,还借助于推顶弹簧11的弹力同时沿非锁止方向对滑块5和锁止部件4施力。而且,由于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的倾斜面的楔形效果,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还可以施加挤压被挤压部5h、5i的力。但是,滑块10开始向右移动后不久,由于滑块5仍然位于锁销7的下表面上,所以滑块5和锁止部件4都不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而且,当滑块5向右移动时,则滑块5的配合轴5b、5c与第1槽部2j1、2k1脱离,并且滑块5左端的上表面与锁销7的下表面分离,滑块5不再被锁销7顶住。由此,滑块5允许锁止部件4向锁止解除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于是,滑块5和锁止部件4,借助于经由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和被挤压部5h、5i传递的推顶弹簧11的弹力,以R状部2m、2n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锁止部4c向上移动而从舌片3的扣合孔3a脱出。这时,如上所述随着推顶弹簧11的弹力变大,顶出器10的左端与舌片3的右端分离,从而使顶出器10和舌片3之间的扣合力消失,并且使舌片3和锁止部4c之间的扣合力变小。因此,锁止部4c从舌片3的扣合孔3a中顺畅地脱出。
当滑块5和锁止部件4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则被挤压部5h、5i与第1和第2挤压部10b、10c分离,通过推顶弹簧11的弹力,使顶出器10的左端和舌片3的右端抵接,并且顶出器10将舌片3从带扣1中向左推出。
如图2(a)所示,当锁止部件4的锁止部4c一侧的上表面与锁销7抵接时,则锁止部件4和滑块5停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施加给操作按钮8的解除操作力消失时,滑块5和操作按钮8借助于滑块弹簧6的弹力而向左移动。然后,滑块5达到与锁销7抵接的位置,并且操作按钮8达到非动作位置。最后,顶出器10达到左极限位置,并且锁止部件4达到非锁止位置,从而使带扣1成为与舌片3脱离的非锁止状态。
根据本例的带扣1,由于在锁止状态下,当通过操作按钮8的解除操作使滑块5向解除方向移动时,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与顶出器10的挤压部10b、10c抵接,并使顶出器10反抗推顶弹簧11的弹力而向右移动,所以在舌片3和锁止部4c脱离时,可以使顶出器10与舌片3分离。由此,可以减小舌片3脱离时的舌片3和锁止部4c之间的扣合力。并且,可以借助于推顶弹簧11的弹力的反作用力,使顶出器10的挤压部10b、10c挤压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从而有效地使锁止部件4向非锁止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顶出器10向右移动而使推顶弹簧11的弹力变大,所以可以增大顶出器10的挤压部10b、10c所产生的使锁止部件4向非锁止方向转动的力。因此,由于可以通过较大的力使扣合力变小的舌片3和锁止部4c脱离,所以舌片3和带扣1之间的脱离性能提高。
并且,即使不增大连接锁止部4c和锁止部件4的转动轴4a、4b(转动中心)之间的倾斜角,也可以增大锁止部件4的向非锁止方向的力,所以锁止部4c的脱离轨迹不会向前变大,从而可以使带扣1在其长度方向上变得紧凑。
由于挤压部10b、10c,只有在滑块5允许锁止部件4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时,才将锁止解除力施加给滑块5,所以在锁止部件4的锁止状态下不会将锁止解除力施加给滑块5。因此,即使将锁止解除力有效地施加给锁止部件4,也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增大滑块5和锁销7的各强度。
另外,由于使顶出器10的挤压部10b、10c以及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形成倾斜面,所以可以利用倾斜面的楔形效果增大锁止解除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舌片3和带扣1的脱离性能。而且,可以通过适当设定这些倾斜面的倾斜角,来适当调整锁止解除力。
由于将各个倾斜面的倾斜角设定为,当滑块5的被挤压部5h、5i与顶出器10的挤压部10b、10c抵接时,倾斜面的延长线通过锁止部件4的转动中心或其转动中心附近,所以可以由顶出器10将锁止解除力沿与倾斜面垂直或基本垂直的方向施加给锁止部件4。由此,可以有效地施加锁止解除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舌片3和带扣1之间的脱离性能。
由于可以有效地利用推顶弹簧11的弹力而使锁止部件4向非锁止方向转动,所以可以不需要用于施加锁止解除力的特殊设备。而且,由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小向非锁止方向对锁止部件4施力的滑块弹簧6的线径和弹力,所以可以降低滑块弹簧6的成本。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带扣1,所以如上所述提高了舌片3和带扣1之间的脱离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性能。
而且,由于可以减小舌片3脱离时的舌片3与锁止部4c之间的扣合力,所以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出的舌片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并且,通过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舌片3,可以降低舌片3的成本。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虽然使顶出器10的各挤压部10b、10c和滑块5的各被挤压部5h、5i都形成倾斜面,但是,各挤压部10b、10c和各被挤压部5h、5i例如也可以形成圆弧面。但是,为了将推顶弹簧11的弹力有效地施加给滑块5,优选挤压部10b、10c和被挤压部5h、5i中至少有一个形成倾斜面。
本发明的带扣,可以适用于安装在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座椅上的安全带装置用的带扣。
而且,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可以适用于安装在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座椅上的安全带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包括具有两侧壁的基座;具有可在非锁止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撑在这些侧壁上,并且当将舌片插入规定位置时转动至锁止位置而与该舌片扣合的锁止部的锁止部件;当所述舌片与所述锁止部件锁止时,阻止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滑块;收缩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锁止部件之间的滑块弹簧;可沿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两侧壁上,并通过锁止解除操作允许所述滑块向所述锁止部件的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操作部件;使所述舌片脱离的顶出器;以及沿使舌片脱离的方向对所述顶出器施力的推顶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可相对移动地支撑在所述锁止部件上;在所述顶出器上设有锁止解除力施加部,该锁止解除力施加部,在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使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锁止部件产生相对移动而允许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时,对所述滑块施加使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的锁止解除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抵接部,当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而进行移动时,与所述顶出器的锁止解除力施加部抵接;所述锁止解除力施加部和所述抵接部中至少有一个形成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设定为,当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使所述滑块的抵接部与所述锁止解除力施加部抵接时,所述倾斜面的延长线通过所述锁止部件的转动中心或该转动中心的附近。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解除力由所述推顶弹簧的弹力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锁止解除操作使所述滑块的抵接部与所述锁止解除力施加部抵接而使所述顶出器与所述舌片分离后,所述滑块允许所述锁止部件向锁止解除方向移动。
6.一种安全带装置,至少具有乘员所佩戴的安全带、可移动地支撑在该安全带上的舌片以及与该舌片扣合的带扣,通过将所述舌片与所述带扣扣合而使乘员佩戴上所述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为,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和具有该带扣的安全带装置。当使带扣在长度方向上变得紧凑而使舌片与带扣脱离时,能够将锁止解除力有效地施加给锁止部件。当在舌片(3)和锁止部件(4)的锁止部(4c)处于锁止的状态下,朝锁止解除方向(右向)操作操作按钮(8)时,则滑块(5)移动,滑块(5)的被挤压部(5i)的倾斜面与顶出器(10)的挤压部(10c)的倾斜面抵接而挤压顶出器(10)。于是,顶出器(10)与舌片(3)分离,并且推顶弹簧的弹力经由顶出器(10)和滑块(5)而沿非锁止方向有效地施加给锁止部件(4)。因此,能够将大的锁止解除力施加给锁止部件(4),从而使锁止部件(4)向非锁止方向转动。
文档编号A44B11/25GK1698490SQ20051007017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8日
发明者河合良彦, 木村隆章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