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高荷重强度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31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高荷重强度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薄型高荷重强度扣具,尤指该扣具可进一步加强其公母扣件扣接定位后的受力结构强度。
背景技术
扣具被广泛使用于各种衣物(如背包)上,供作为系带的扣接或分离的主要控制装置。此类扣具一般是由相对的公扣件及母扣件所构成,并使公扣件及母扣件分别连接于系带的两相对端部。通过公扣件与母扣件的彼此扣接结合,或以一预设扳动控制件的压动释放,而可控制整条系带的接合或打开。扣具除了作为衣物系带两端部的组合或分离的控制构件外,其同时会成为系带受力时的主要支撑装置。
以此类常用的薄型扣具为例,其通常在公扣件设有插接部,而母扣件则设有与该插接部相配的插接槽。沿公扣件插接部预设两分开的弹性臂,使该等弹性臂插接进入母扣件的侧槽孔时先内缩,并在其到达母扣件的预设前后穿孔槽位置时,因两弹性臂的弹性恢复力而回弹卡制于母扣件的前后穿孔槽,完成公母扣件的扣接定位动作。反之,欲分开上述公母扣件时,可由前后位置施力内压两弹性臂,使其脱离与前后穿孔槽的卡制状态,即可将整个扣具解开。
此类已知薄型扣具于公母扣件扣接定位状态下,防止其因非预期施力而脱离的主要受力结构为互相靠接的公扣件两弹性臂与母扣件前后穿孔槽的内孔缘。但该用以形成此类薄形扣具受力支撑结构的靠接部位主要是由可因受力而内缩的两弹性臂于自然弹张下所构成,其靠接部位受力强度较不理想,容易因受力变形而使整个扣具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高荷重强度扣具,其可进一步加强其公母扣件扣接定位后的受力结构强度。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扣具由一公扣件及一母扣件所构成,公扣件设有两呈悬伸状态的弹性臂,母扣件与该等弹性臂相对位置则设有插接槽;上述公母扣件并可设置相对的中央导柱及中央导槽;于两同状延伸的弹性臂中,设有一可随插入插接槽而随动式的外弧侧边,并在此外弧侧边的尽端形成一卡接肩部;而母扣件除于插接槽形成可压动上述弹性臂的内壁面之外,于其前后端面则设有与插接槽相通的穿孔槽,并形成一能与肩部相靠接的内孔缘;沿两弹性臂相对于其外弧侧边的内侧面设有一特定面积的延伸面,此一延伸面于接近前端处以分开的一缩条部份及一卡块共同形成一导槽;上述卡块则于其内端面形成一齿部;上述母扣件于与上述导槽相对位置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卡接突部,该卡接突部设有一与上述卡块相对的反向齿部。使上述卡块齿部与卡接突部的反向齿部于公母扣件扣接后彼此相对成为进一步增强的抗力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图1的公母扣件分解图;图3为图2的断面剖视图;图4为初步接合状态图;图5为图4的进一步内推接合动作图;图6为公母扣件的反向齿部到达进一步受力咬合状态图。
附图标号10------公扣件11------长槽孔12------弹性臂13------中央导柱14------外弧侧边15------卡接肩部16------延伸面17------缩条部份18------卡块19------导槽171------导斜边181------齿部20------母扣件21------长槽孔22------插接槽23------中央导槽24------内壁面25------穿孔槽26------内孔缘27------卡接突部28------槽孔271------反向齿部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扣具由一公扣件10及一母扣件20所构成,此等公扣件10及母扣件20分别设置端部长槽孔11、21供接合系带(图未示)的两相对端部。
如图2、图3所示,公扣件10设有两呈悬伸状态的弹性臂12,母扣件20与该等弹性臂12相对位置则设有插接槽22。为形成稳定的插扣接合动作,公母扣件10、20并可设置相对的中央导柱13及中央导槽23。
于两同状延伸的弹性臂中,以其中一弹性臂12为例加以说明,其设有一可随插入插接槽22而随动式的外弧侧边14,并在此外弧侧边14的尽端形成一卡接肩部15。而母扣件20除于插接槽22形成可压动上述弹性臂12的内壁面24之外,于其前后端面则设有与插接槽22相通的穿孔槽25,并形成一能与肩部15相靠接的内孔缘26。经由上述结构,使两弹性臂12在扣入插接槽22的初期因其随动式外弧侧边14与内壁面24彼此压靠而略内缩,并在整个外弧侧边14到达母扣件20的穿孔槽25而又弹张,使预设卡接肩部15弹出靠接于穿孔槽25的内孔缘26,而成为扣接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即在于沿两弹性臂12相对于其外弧侧边14的内侧面设有适当大小面积的延伸面16,此一延伸面16于接近前端处以分开的一缩条部份17及一卡块18共同形成一导槽19。于较佳实施例中,缩条部份17内前端设有一导斜边171,而卡块18则于其内端面形成一齿部181。
配合上述弹性臂12的设计,母扣件20于与上述导槽19相对位置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卡接突部27,该卡接突部27并以开设槽孔28方式形成一反向齿部271。
现请参阅图4~图6,当公扣件10初步插接进入母扣件20时,两弹性臂12将因其随动式外弧侧边14与内壁面24彼此压靠受力而先行内缩,在此一偏动状态下,由缩条部份17及卡块18共同形成的导槽19会朝向母扣件20预先成型的卡接突部27。于公扣件10(如图5所示)继续内推,使卡接突部27在导槽19中相对位移,并在整个外弧侧边14到达母扣件20的穿孔槽25而又弹张时,卡接突部27的反向齿部271将到达与卡块18内端面的齿部181彼此相对的位置(如图5所示),且使卡接肩部15弹出靠接于穿孔槽25的内孔缘26,同时,卡接突部27的反向齿部271与卡块18内端面的齿部181将在整个扣具受到拉力时彼此进一步咬合而成为强化的受力结构。反之,欲卸开扣具时,则可由两弹性臂12的外弧侧边14施力内压,公母扣件10、20即沿与上述相反的动作程序分离。
本实用新型依上述结构因而可在公母扣件彼此互相扣接时,除了使公扣件10的卡接肩部15常态弹出扣接于母扣件20穿孔槽25内孔缘26外,两相对的齿部181与反向齿部271也互相咬合成为进一步增强的抗力结构,使整个扣具的受力强度被大幅提升。以使用同等材料系带与同样薄型扣具较之,若已知扣具的受力强度为20~25Kg,则本实用新型此一结构的受力强度约可达到50Kg左右。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薄型高荷重强度扣具,其由分别设置端部长槽孔供接合系带的一公扣件及一母扣件所构成,公扣件设有两呈悬伸状态的弹性臂,母扣件与所述弹性臂相对位置则设有插接槽;上述公母扣件并设置相对的中央导柱及中央导槽;于两同状延伸的弹性臂中,设有一可随插入插接槽而随动式的外弧侧边,并在此外弧侧边的尽端形成一卡接肩部;母扣件插接槽形成可压动所述弹性臂的内壁面,于其前后端面则设有与插接槽相通的穿孔槽,并形成一能与肩部相靠接的内孔缘;其特征在于沿两弹性臂相对于其外弧侧边的内侧面设有一特定面积的延伸面,所述延伸面于接近前端处以分开的一缩条部份及一卡块共同形成一导槽;上述卡块则于其内端面形成一齿部;上述母扣件于与上述导槽相对位置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卡接突部,该卡接突部设有一与上述卡块相对的反向齿部。
专利摘要一种薄型高荷重强度扣具,包括一公扣件及一母扣件,公扣件设有两呈悬伸状态的弹性臂,母扣件与弹性臂相对位置设有插接槽;两延伸的弹性臂设有一可随插入插接槽而随动式的外弧侧边,外弧侧边的尽端形成一卡接肩部;母扣件于其前后端面设有与插接槽相通的穿孔槽,并形成一能与肩部相靠接的内孔缘;沿两弹性臂相对于其外弧侧边的内侧面设有一特定面积的延伸面,此延伸面于接近前端处以分开的一缩条部份及一卡块共同形成一导槽;卡块于其内端面形成一齿部;上述母扣件于与上述导槽相对位置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卡接突部,该卡接突部设有一与上述卡块相对的反向齿部。两相对齿部与反向齿部互相咬合,使整个扣具的受力强度大幅提升。
文档编号A45C13/12GK2787036SQ200520005959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5日
发明者陈宗龙 申请人:倍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