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9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肌肤拔除毛的脱毛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以夹住毛的状态相对于肌肤面移动来从肌肤拔除毛的拔除机构的脱 毛装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51020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 公开了一种为增大脱毛面积而具备多个脱毛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对于上述那样的具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有如下这样一种要求,即,希望确保各 拔除机构与肌肤面的接触面积,抑制脱毛效率的下降。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满足上述希望而作,其目的在于,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 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提供一种可抑制脱毛效率下降的脱毛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脱毛装置,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l旋转轴为中心自转且具有 夹持毛的夹持部的多个拔除机构,和使这些拔除机构以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 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夹持部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上述多个 拔除机构,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多个拔除机构相互独立地升降(浮动),因此,通过各拔除机构 浮动对应于肌肤面的凹凸形状的量,可以充分地确保有凹凸的肌肤面与各拔除机构接触的 接触面积。由此,可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抑制脱毛 效率的下降。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多个拔除机构,不仅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 互独立地升降,而且还在沿肌肤面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摇动。采用该结构,多个拔除机构相互独立地摇动(摆动),因此,通过各拔除机构向适应 于肌肤面的凹凸形状的方向摆动,可以更加充分地确保有凹凸的肌肤面与各拔除机构接触 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充分地抑制脱毛面积的下降。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驱动源连接的第1驱动传递机 构,和与该第1驱动传递机构连接以把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各拔除机构 的多组第2驱动传递机构,上述拔除机构及与该拔除机构对应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构成单 元化的脱毛单元,另外还设置有支撑上述脱毛单元及第l驱动传递机构的罩体,上述脱毛 单元中设置有插销,上述罩体上设置有与插销卡合的长?L,通过插销在长孔内移动及转动, 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升降和摇动。
采用该结构,可以插销与长孔构成的这样简单的结构,使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浮动及 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第l驱动传递机构具有相对于罩体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 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输出部,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与上述输出部挠性地卡合的输入部。
采用该结构,既可以切实地将驱动力从第1驱动传递机构传递到第2驱动传递机构, 又可使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浮动及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输出部通过压靠机构被压向肌肤方向。
釆用该结构,当有一个来自肌肤的适度压力施加于拔除机构时,可以抵御压靠机构的 压靠力,使脱毛单元向沉入罩体的方向移动,并且当上述压力解除时,可在压靠机构的压 靠力作用下,使脱毛单元返回原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拔除机构的周围设置有向肌肤面突出的套筒,该套 筒的肌肤方向的端部与拔除机构的肌肤方向的顶部平齐,或者比该顶部稍稍接近肌肤方 向。
采用该结构,由于套筒与拔除机构一起接触肌肤面,因此可防止由于相对于肌肤面旋 转的拔除机构单独强烈地接触肌肤而导致该脱毛装置从肌肤弹开的不良情况。由此,可顺 畅地进行脱毛处理。另外,由于可在脱毛处理时由套筒按压着肌肤面进行引推,因此可减 轻从肌肤拔除毛时的刺痛感。


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1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脱毛单元的拔除辊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通常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对应于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3是 图l所示的脱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和图5是脱毛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脱毛 单元的拔除辊的立体图。另外,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 图9和图IO是分别表示通常状态下和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另外,图11是表 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对应于图4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IOO可从肌肤拔除体毛、特别是手臂、脚、腋下的毛。如图l 图3所示,该脱毛装置100具有三个脱毛单元1;支撑上述脱毛单元1的单元支撑基座 2;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 (参照图3);将该电动机3的驱动力(旋转运动)传递到脱毛 单元1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4 (参照图3);内置上述各构成部分并形成可由手持握的形 状的一对主体盖5、 6。其中,单元支撑基座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罩体(casing)"。 主体盖5、 6通过螺丝7相互固定,主体盖5上设置有用于使三个脱毛单元1向肌肤面S (参照图2)露出的开口5a。另外,电动机3与作为电力供给源的电池9连接。
如图1所示,三个脱毛单元l,从俯视方向看,以位于大致正三角形的各顶点的相互 位置关系邻近配置。另外,如图2所示,三个脱毛单元1的向肌肤面S侧的突出量大致相 等。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这些脱毛单元1在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浮动 (升降),并且在沿肌肤面S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摆动(摇动),与有凹凸的肌肤面也可以 充分地贴合。如图3 图5所示,各脱毛单元l包括旋转部11、套筒(sleeve)12、和作为 摆动支点的一对插销13 (参照图5)。
旋转部11通过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4的驱动力以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轴(参照 图4)R为中心旋转。具体而言,旋转部ll,以上述轴R通过拔除辊(roller)21的大致中 心的状态,进行旋转。该旋转部11包括拔除辊21、辊轴22、辊基座23、保护片24、第2驱动传递机构25。另外,轴R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旋转轴",拔除辊21相当于本 实用新型的"拔除机构",辊轴2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旋转轴"。
拔除辊21可自转地由辊轴22轴支撑,如图6所示,在其周面上有多个夹持部21a。 各夹持部21a通过相对设置沿拔除辊21的自转方向延伸的一对板状部件而构成,具有用 于导入毛的间隙21b。而且,夹持部21a移动到面对肌肤面S的位置时,间隙21b关闭, 由此夹持导入间隙21b中的毛。
辊轴22在沿肌肤面S的方向上延伸。拔除辊21以该辊轴22为中心自转,通过上述 夹持部21a相对于肌肤面S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
如图5所示,辊基座23支撑辊轴22,并通过螺丝27安装在后述的辊壳体32内。
保护片24以覆盖拔除辊21的与肌肤面S面对部位的状态设置,抑制夹持部21a与 肌肤面S强烈接触,由此保护肌肤面S。该保护片24通过螺丝28安装在辊基座23上。
第,2驱动传递机构25,与第l驱动传递机构4连接,具有将来自该第l驱动传递机 构4的驱动力传递到拔除辊21以使拔除辊21旋转的功能。如图4所示,该第2驱动传递 机构25包括输入部件31、辊壳体32、冠状齿轮33、和单元侧齿轮34、 35。其中,输入 部件3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入部"。
输入部件31是脱毛单元1中最先接受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4的驱动力的传递部位, 其具有可与第i驱动传递机构4的后述的圆筒部件52的突起部52b挠性地卡合的凹状的 卡合部31a。该输入部件31通过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4的驱动力,以轴R为中心旋转。
辊壳体32通过螺丝26与输入部件31连接,与输入部件31 —起旋转。另外,如上所 述,由于辊基座23通过螺丝27安装在该辊壳体32上,因此,输入部件31、辊壳体32、 辊基座23及拔除辊21围绕轴R —体旋转。
冠状齿轮33中,安装有一对插销13。这些插销13插入套筒12的插销插入孔12a中, 并且嵌合于后述的单元支撑基座2的长孔2a中。因此,冠状齿轮33是非旋转部件。另外, 冠状齿轮33具有侧面齿轮(face gear)部33a。该侧面齿轮部33a与单元侧齿轮34啮合。 而且,单元侧齿轮34可旋转地轴支撑于由辊壳体32的侧部和齿轮盖38夹持的齿轮轴36。 采用上述结构,若辊壳体32与输入部件31 —起旋转,单元侧齿轮34便在侧面齿轮部33a 上滚动。
另外,单元侧齿轮35与上述单元侧齿轮34啮合,可旋转地轴支撑在设置于辊基座 23的侧部的齿轮轴37上。该单元侧齿轮35还与形成在拔除辊21端部的未图示的齿轮部 啮合,具有向拔除辊21传递使该拔除辊21以辊轴22为中心自转的驱动力的功能。套筒12以围绕旋转部11的拔除辊21的状态设置在其周围,并向肌肤面S突出。如 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2的肌肤方向的端部12b与拔除辊21的肌肤方向的顶部 (与肌肤面S的接触部分)平齐,套筒12与拔除辊21 —起接触肌肤面S。另外,套筒 12的端部12b也可比拔除辊21的顶部稍稍向肌肤方向突出。
单元支撑基座2呈可收容三个脱毛单元1的碗形。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支撑基座2上, 在适当位置设置有作为支承各脱毛单元1的一对插销13的支承部发挥功能的长孔2a。由 此,如图9和图10所示,脱毛单元1可相对于单元支撑基座2在A方向摆动(摇动)。 另外,单元支撑基座2的长孔2a与脱毛单元l的插销13之间在B方向具有间隙,由此 脱毛单元1可相对于单元支撑基座2在B方向浮动(升降)。上述结构应用于各脱毛单元 1,各脱毛单元1相互独立地可进行摆动和浮动(边摇动边升降)。
第1驱动传递机构4包括从驱动传递的上游开始依次设置的驱动侧齿轮41、 42、 43、 44、 45;分别轴支撑驱动侧齿轮42 45的齿轮轴46、 47、 48、 49;齿轮盖51;圆筒部 件52;和压缩螺旋弹簧53。其中,圆筒部件5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出部",压缩螺 旋弹簧5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压靠机构"。
驱动侧齿轮41安装在电动机3的驱动轴3a上。另外,驱动侧齿轮42 44可旋转地 由两端支撑在单元支撑基座2上和齿轮盖51上的齿轮轴46 48轴支撑,将驱动侧齿轮 41的驱动力传递到三个驱动侧齿轮45。另外,齿轮盖51通过螺丝8固定在主体盖6的凹 部6a内。
各驱动侧齿轮45以轴支撑于设置在单元支撑基座2上的齿轮轴49的状态,与圆筒部 件52啮合。即,如图5所示,形成在驱动侧齿轮45的凸状的筒部45a的外周上的齿与形 成在圆筒部件52的筒部52a的内周上的齿相互啮合,由此,驱动力从驱动侧齿轮45传递 到圆筒部件52。而且,在该圆筒部件52的筒部52a内配置有压縮螺旋弹簧53,产生一 个使驱动侧齿轮45和圆筒部件52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可容易地使相对于 单元支撑基座2下沉移动的脱毛单元1返回原来的位置。
圆筒部件52具有与上述输入部件31的凹状的卡合部31a卡合的突起部52b。该突起 部52b从俯视方向看呈大致三角形状,而输入部件31的卡合部31a从俯视方向看也呈大 致三角形的凹形状(未图示)。由此,即使脱毛单元1相对于单元支撑基座2浮动及摆动 (参照图ll),两者之间的卡合状态也不会轻易解除。
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脱毛装置100中,电动机3所产生的驱动力(旋转运动)经由 第1驱动传递机构4的驱动侧齿轮41 44传递到三个驱动侧齿轮45 (参照图7),进而经由各圆筒部件52,往各脱毛单元1的输入部件31传递(参照图8)。于是,旋转部ll 以轴R为中心旋转。
此处,第1驱动传递机构4的圆筒部件52与脱毛单元1的旋转部11的输入部件31 连接,由于突起部52b和卡合部31a挠性卡合,因此,即使在脱毛单元1相对于单元支撑 基座2摆动时也可切实地维持连接状态。另外,圆筒部件52通过内置将其压向输入部件 31的方向的压缩螺旋弹簧53,从而可相对于驱动侧齿轮45自由浮动。因此,即使脱毛单 元1相对于单元支撑基座2大幅地摆动及浮动,驱动力(旋转驱动)也可切实地传递到脱 毛单元1。
另外,内置于旋转部11内的单元侧齿轮34,与冠状齿轮33上设置的侧面齿轮部33a 啮合,由此该单元侧齿轮34伴随旋转部11以轴R为中心旋转而自转。于是,第l驱动 传递机构4的驱动力经由单元侧齿轮34、 35传递到拔除辊21,从而拔除辊21以辊轴22 为中心自转。
这样,各脱毛单元1,其旋转部11以通过拔除辊21的中心的轴R为中心旋转,并且, 在该旋转运动中,拔除辊21以辊轴22为中心进行自转运动,由此,可从肌肤上拔除毛。 另外,各脱毛单元1对应于肌肤面S的凹凸形状相互独立地摆动及浮动,由此,可以在三 个拔除辊21充分贴合肌肤面S的状态下进行脱毛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三个拔除辊21相互独立地升降(浮动),因此,通过各 拔除辊21浮动对应于肌肤面S的凹凸形状的量,可以充分地确保有凹凸的肌肤面S与各 拔除辊21接触的接触面积。由此,可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三个拔除辊21的脱毛 装置100中,抑制脱毛效率的下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三个拔除辊21相互独立地摇动(摆动),因此, 通过各拔除辊21向适应于肌肤面S的凹凸形状的方向摆动,可以更加充分地确保有凹凸 的肌肤面S与各拔除辊21接触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充分地抑制脱毛面积的下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脱毛单元1的插销13与单元支撑基座2的长孔2a 卡合,由此可以插销13与长孔2a构成的这样简单的结构,使脱毛单元1相对于单元支撑 基座2浮动及摆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圆筒部件52相对于单元支撑基座2自由浮动,并 且圆筒部件52和输入部件31挠性地卡合,由此,既可以切实地将驱动力从第l驱动传递 机构4传递到第2驱动传递机构25,又可使脱毛单元1相对于单元支撑基座2浮动及摆 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圆筒部件52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3被压向肌肤方向, 因此当有一个来自肌肤的适度压力施加于拔除辊21时,可以抵御压缩螺旋弹簧53的压靠 力,使脱毛单元l向沉入单元支撑基座2的方向移动,并且当上述压力解除时,可在压縮 螺旋弹簧53的压靠力作用下,使脱毛单元l返回原来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套筒12与拔除辊21—起接触肌肤面S,因此可防 止由于相对于肌肤面S旋转的拔除辊21单独强烈地接触肌肤而导致该脱毛装置100从肌 肤弹开的不良情况。由此,可顺畅地进行脱毛处理。另外,由于可在脱毛处理时由套筒12 按压着肌肤面S进行引推,因此可减轻从肌肤拔除毛时的刺痛感。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三个脱毛单元的脱毛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 限于此,其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两个、或具有四个以上的脱毛单元的脱毛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脱毛装置,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自转且具有夹持毛的夹持部的多个拔除机构,和使所述拔除机构以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所述夹持部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拔除机构,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脱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拔除机构,不仅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而且还在沿肌 肤面的方向相互独立地摇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驱动源连接的第l驱动传递机构,和与所述第l驱动传递机 构连接以把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各拔除机构的多组第2驱动传递机构, 所述拔除机构及与所述拔除机构对应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构成单元化的脱毛单元, 还设置有支撑所述脱毛单元及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罩体,所述脱毛单元中设置有插销,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卡合的长孔,通过插销在 长孔内移动及转动,脱毛单元相对于罩体升降和摇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l驱动传递机构,具有相对于罩体在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输出部,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与所述输出部挠性地卡合的输入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通过压靠机构被压向肌肤方向。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脱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除机构的周围设置有向肌肤面突出的套筒,所述套筒的肌肤方向的端部与拔除 机构的肌肤方向的顶部平齐,或者比所述顶部稍稍接近肌肤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脱毛装置(100),在三处设有以大致沿肌肤面(S)设置的辊轴(22)为中心自转且具有夹持毛的夹持部(21a)的拔除辊(21),并设有使这些拔除辊(21)以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轴(R)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夹持部(21a)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而且,三个拔除辊(21)在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独立地升降及摇动。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在为了增大脱毛面积而设置有多个拔除机构的脱毛装置中,抑制脱毛效率的下降。
文档编号A45D26/00GK201150331SQ20082000664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3日
发明者村木健一, 桥口哲朗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