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5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套,尤其指一种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手机产品一般随身携带且比较小巧和普及。一方面容易产生磨损,使表面产生擦 痕,影响产品的美观;二方面,摔落、碰撞的情形在所难免,使表面产生破损甚至变形,不但 影响产品的美观,还可能缩短其使用寿命。为此,人们设计了多种式样及不同材质的手机防 护装置,提高手机防磨擦、防摔的功能,以保护产品的美观性及良好的电气性能,使产品的 外观、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不致受到损伤。在众多的保护技术及保护装置中,有一种时尚并普遍受到欢迎的技术——围套侧 边,所谓围套侧边,即把手机、侧边用硬质的或软性的套圈围套起来,使其侧边,尤其是最易 伤及的棱、角受到保护,所述的套圈大多是一体成型的软胶或是硬胶,其与待保护产品手机 的贴合度多不是很好,易影响待保护产品手机外观的整体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推出一种能与手机紧密扣合且能达到 有如与手机一体的保护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保护套,包括分别呈圈状的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上保护套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 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上圈密切配合,下保护套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下圈密 切配合;上保护套制有上扣位和凹槽,下保护套制有下扣位和凸肋,上保护套通过上扣位 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上圈扣合;下保护套通过下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下圈扣 合,或者下保护套通过下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下圈及待保护产品的下表面扣合; 上、下保护套通过凹槽及凸肋扣合。上保护套上端制有所述上扣位,上扣位面向待保护产品一侧制有与待保护产品侧 表面上圈匹配的台阶状圈体,上扣位边缘之外表面呈弧形过渡,上保护套下端之面向下保 护套制有所述凹槽。下保护套下端制有所述下扣位,下扣位面向待保护产品一侧制有与待保护产品侧 表面下圈匹配的圈体,下保护套上端之面向上保护套的所述凹槽处制有与所述凹槽相扣合 的所述凸肋,且下保护套从待保护产品侧表面下圈向外与上保护套的下端相扣;下扣位边 缘之外表面呈弧形过渡。下保护套下端制有所述下扣位,下扣位面向待保护产品一侧制有与待保护产品侧 表面下圈及下表面整体扣合的盖形体,下保护套上端之面向上保护套的所述凹槽处制有与 所述凹槽相扣合的所述凸肋,且下保护套从内向外与上保护套的下端相扣;下扣位之外表 面呈弧形过渡。上保护套上制有按健通孔,按健通孔的位置与待保护产品的按键一一对应;上、下保护套用硬胶制作。 上扣位的拐折处的外表面呈直角,或导圆角,或导直角。下扣位的拐折处的外表面呈直角,或导圆角,或导直角。本实用新型保护套,其有益效果在于上保护套及下保护套的形状及尺寸分别与 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上圈侧表面的下圈密切配合,达到几乎与待保护产品手机一体,从 而保护套既保护了待保护产品手机侧边及最易刮伤的棱、角又不会影响其外观;上保护套 上制有按健通孔,按健通孔的位置与待保护产品的按键一一对应,方便使用;上、下保护套 用硬胶制作这样的设置使的保护套不会影响待保护产品手机的正常使用;上、下保护套用 硬胶制作使加了保护套之后的待保护产品手机手感和没加保护套的手感一样;使用方便, 容易拆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下保护套与待保护产品扣合在一起的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保护套A部位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待保护产品B部位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保护套C部位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扣合在一起的组合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扣合在一起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F-F部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F-F部视图中的上保护套;图10为本实用新型F-F部视图中的下保护套;图中1、上保护套;11、上扣位;12、凹槽;13、圈体;2、下保护套;21、凸肋;22、下 扣位;3、待保护产品;31、上圈;32、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保护套,包括分别呈圈状的上保护套1和下保护套2,上保护套1的形状及尺寸与 待保护产品3的侧表面的上圈31密切配合,下保护套2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护产品3的侧 表面的下圈32密切配合;上保护套1制有上扣位11和凹槽12,下保护套制有下扣位22和 凸肋21,上保护套1通过上扣位11与待保护产品3的侧表面的上圈31扣合;下保护套2通 过下扣位22与待保护产品3的侧表面的下圈32扣合;上、下保护套1、2通过凹槽12及凸 肋21扣合,圈状的上保护套1、下保护套2与待保护产品紧密扣合为一体,下保护套2整体 卡扣在待保护产品3的侧表面的下圈32内,这样保护套既不会影响待保护产品3的外观也 能够保护待保护产品3手机的侧边及棱、角。呈圈状的上保护套1和下保护套2,上保护套1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护产品3的 侧表面的上圈31密切配合,下保护套2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护产品3的侧表面的下圈32密切配合;上保护套1制有上扣位11和凹槽12,下保护套制有下扣位22和凸肋21,上保护 套1通过上扣位11与待保护产品3的侧表面的上圈31扣合;下保护套2通过整体成盖形 的底部下扣位与待保护产品3的侧表面的下圈32及待保护产品3的下表面扣合;下保护套 2下端制有所述下扣位,下扣位面向待保护产品3 —侧制有与待保护产品3侧表面下圈32 及下表面整体扣合的盖形体,下保护套2上端之面向上保护套1的所述凹槽12处制有与所 述凹槽12相扣合的所述凸肋21,且下保护套2从内向外与上保护套1的下端相扣;下扣位 之外表面呈弧形过渡,上、下保护套1、2通过凹槽12及凸肋21扣合,圈状的上保护套1、下 保护套2与待保护产品紧密扣合为一体,这样保护套既能够保护待保护产品3手机的侧边、 棱、角及待保护产品3的整个下表面。上保护套1上制有按健通孔,按健通孔的位置与待保护产品3的按键一一对应,方 便使用;上、下保护套1、2用硬胶制作。上扣位11的拐折处的外表面呈直角,或导圆角,或导直角。下扣位的拐折处的外表面呈直角,或导圆角,或导直角。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待保护产品为手机,特别指一款苹果手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 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呈圈状的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上保护套的形状及 尺寸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上圈密切配合,下保护套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 面的下圈密切配合;上保护套制有上扣位和凹槽,下保护套制有下扣位和凸肋,上保护套通 过上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上圈扣合;下保护套通过下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 的下圈扣合,或者下保护套通过下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下圈及待保护产品的下表 面扣合;上、下保护套通过凹槽及凸肋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上保护套上端制有所述上扣位,上扣位 面向待保护产品一侧制有与待保护产品侧表面上圈匹配的台阶状圈体,上扣位边缘之外表 面呈弧形过渡,上保护套下端之面向下保护套制有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下保护套下端制有所述下扣位,下扣位 面向待保护产品一侧制有与待保护产品侧表面下圈匹配的圈体,下保护套上端之面向上保 护套的所述凹槽处制有与所述凹槽相扣合的所述凸肋,且下保护套从待保护产品侧表面下 圈向外与上保护套的下端相扣;下扣位边缘之外表面呈弧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下保护套下端制有所述下扣位,下扣位 面向待保护产品一侧制有与待保护产品侧表面下圈及下表面整体扣合的盖形体,下保护套 上端之面向上保护套的所述凹槽处制有与所述凹槽相扣合的所述凸肋,且下保护套从内向 外与上保护套的下端相扣;下扣位之外表面呈弧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上保护套上制有按健通 孔,按健通孔的位置与待保护产品的按键一一对应;上、下保护套用硬胶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上扣位的拐折处的外表面呈直角,或导 圆角,或导直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下扣位的拐折处的外表面呈直角,或导 圆角,或导直角。
专利摘要保护套,包括分别呈圈状的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上保护套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上圈密切配合,下保护套的形状及尺寸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下圈密切配合;上保护套制有上扣位和凹槽,下保护套制有下扣位和凸肋,上保护套通过上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上圈扣合;下保护套通过下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下圈扣合,或者下保护套通过下扣位与待保护产品的侧表面的下圈及待保护产品的下表面扣合;上、下保护套通过凹槽及凸肋扣合。其有益效果在于保护套与待保护产品紧密扣合达到几乎与待保护产品一体,从而既保护了手机侧边及最易刮伤的棱、角又不会影响其外观;使用方便;上、下保护套用硬胶制作,不影响待保护产品的手感。
文档编号A45C11/24GK201814042SQ20102028296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4日
发明者刘青平 申请人:刘青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