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的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98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头的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头的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特别是一种在拉片上设置电路板的拉链头的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
背景技术
拉链头一般包括拉链滑块及拉片,使用者通过拉动拉片,使拉链滑块能够在链带上滑动,从而达到开启或者闭合链带的目的。传统的拉链头的拉片能够方便使用者操作拉链滑块,但是功能较单一。为此,有人设计了一种会发光的拉片,该拉片除了能够方便使用者操作拉链滑块外,当使用者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时,该拉片还能够发出光线,对外界起到警示的作用。如2007年8月15日公告的第200620123675. 6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即揭示一种振动感应发光的拉链引手。该拉链引手包括一引手本体及一闪光灯。该引手本体内设有一线路板、一电源、一振动开关及一集成电路块,该电源、该振动开关及该集成电路块连接在该线路板上。该闪光灯外露于该引手本体的外表面。当该振动开关感应到振动时,该振动开关将信号传递给该集成电路块,从而驱动该闪光灯工作,产生闪烁的效果。然而,当衣服上安装有该拉链引手时,该拉链引手会随着穿着者的运动而不停地晃动,这就导致该线路板会在该引手本体内不停地晃动,从而使得该电源、该振动开关及该集成电路块很容易与该线路板断开连接,使该闪光灯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该拉链引手的发光性能相当不稳定。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性能稳定的拉链头的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一种拉链头的拉片,包括顶盖、底盖及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收容在该顶盖与该底盖围成的空间内,该发光装置包括电路板,该顶盖上设有至少一压块,该底盖上设有至少一承接块,该电路板的顶面与该压块相抵接,该电路板的底面与该承接块相抵接。一种拉链头,包括拉链滑块及拉片,该拉片包括顶盖、底盖及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收容在该顶盖与该底盖围成的空间内,该发光装置包括电路板,该顶盖上设有至少一压块,该底盖上设有至少一承接块,该电路板的顶面与该压块相抵接,该电路板的底面与该承接块相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路板的顶面与该顶盖的压块相抵接,该电路板的底面与该底盖的承接块相抵接,这样,该电路板就被该承接块与该压块牢牢地夹持固定住,该电路板无法在该顶盖与该底盖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当该拉片晃动时,该电路板只能够与该顶盖及该底盖一起同步动作,即该电路板相对该顶盖与该底盖的位置始终保持一致,这就使该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具有发光性能稳定的优点。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拉片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拉链头的拉片的底盖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拉链头的拉片的顶盖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拉链头的拉片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拉片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拉链头的拉片的顶盖的立体图。图8是图6所示拉链头的拉片的立体组装图。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主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拉链头 100连接壁 146拉片10、10a 容置槽 1462顶盖12、12a 容置孔 1464顶壁 122发光装置 16、16a让位槽 1222验钞灯 161通孔 1224电路板 162压块 12 发光灯 164承压块 12 控制键 166连接壁 124电源 168容置槽 1242电池 1682底盖14、14a 导电板 1684底壁 142定位孔 1686限位板 1422 连接环 18定位槽 1似4 挂钩20定位针 1似6 钩爪22侧壁 144 弹片 24承接块 1442 拉链滑块30挡块144具体实施方式
请參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拉片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拉片 10包括ー顶盖12、ー底盖14、ー发光装置16及一连接环18,该连接环18连接在该底盖14 上,该顶盖12与该底盖14相扣合围成一空间,该发光装置16收容在该顶盖12与该底盖14 围成的空间内。请參照图1和图2,该底盖14呈顶端开ロ的长方形半封闭壳体结构,该底盖14包 括一底壁142、两相对设置的侧壁144及两相对设置的连接壁146,该两侧壁144与该两连 接壁146围绕该底壁142的四周设置。该底盖14还包括四个承接块1442,这些承接块1442对称设置在该两侧壁144的内表面。每一个承接块1442的顶面上都设有一挡块1444。该底盖14的底壁142上设有两弧形的限位板1422。该底壁142的中部向下凹陷设有一定位槽1424,该定位槽1424的两端分别位于该两限位板1422之中。该定位槽1424的中部设有一定位针1426。该连接环18连接在该底盖14的其中一个连接壁146的一端,另一个连接壁146上设有一半圆弧状的容置槽1462。请参照图1,该发光装置16包括一电路板162、一发光灯164、两个控制键166及一电源168。该电路板162呈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该发光灯164连接在该电路板162的一端。该两控制键166连接在该电路板162的顶面,该两控制键166分别用于开启和关闭该发光灯164。该电源168连接在该电路板162的底面,并且位于该两控制键166的下方。该电源168包括一对电池1682及一导电板1684,该两电池1682的一端分别与该电路板162 的底面相抵接,该两电池1682的另一端分别压靠在该导电板1684上。请参照图1和图3,该顶盖12包括一顶壁122及一连接壁124。该顶盖12的顶壁 122的顶面向下凹陷出一弧形的让位槽1222,该让位槽1222上设有两个通孔1224。该顶盖 12的顶壁122上对称设有四个压块1226,这些压块1226用于将该电路板162制固定在该底盖14的承接块1442上。该顶盖12的连接壁124上设有一半圆弧状的容置槽1242。该顶盖12的容置槽1242与该底盖14的容置槽1462正好组成一个能够收容该发光灯164的孔。请参照图4和5,该导电板1684的中部设有一定位孔1686。组装该拉片10时,首先将该导电板1684放置在该底盖14的定位槽1424中,该定位针1426插入该导电板1684 的定位孔1686中。然后,将该两电池1682放置在该两限位板1422内。接着,将该电路板 162放置在该底盖14内,该电路板162的底面与这些承接块1442相抵接,该电路板162的两端分别与这些挡块1444相抵接。最后,将该顶盖12扣合在该底盖14上,该两控制键166 穿过该两通孔1224,并收容在该让位槽1222中。该电路板162的顶面与该顶盖12的压块 1226相抵接,每一个压块1226位于一个承接块1442的正上方。这样,该电路板162就被这些承接块1442与这些压块1226牢牢地夹持固定住,该电路板162无法相对该顶盖12与该底盖14移动。同时,该发光灯164收容在该顶盖12的容置槽1242与该底盖14的容置槽 1462中。这样,便完成对该拉片10的组装。使用时,按压该两控制键166便可以控制该发光灯164工作。综上所述,该发光装置16的电路板162的顶面与该顶盖12的这些压块1226相抵接,该电路板162的底面与该底盖14的这些承接块1442相抵接,这样,该电路板162就被这些承接块1442与这些压块1226牢牢地夹持固定住,该电路板162无法在该顶盖12与该底盖14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当该拉片10晃动时,该电路板162只能与该顶盖12、该底盖 14 一起同步动作,即该电路板162相对该顶盖12与该底盖14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这样, 该电路板162与该发光灯164、该两控制键166及该电源168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拉片10具有发光性能稳定的优点。另外,该顶盖12上的每一个压块1226都位于该底盖14的一个承接块1442的正上方,每一个压块1226压制固定该电路板162的作用力能够直接传递到与其对应的承接块 1442上,避免该电路板162因为所述压块1226的压制作用而受到损坏。另外,该承接块1442上设置该挡块1444,该电路板162的两端与这些挡块1444相抵接,使该电路板162更加稳固地收容在该底盖14之中,从而使该拉片10具有发光性能稳定的优点。另外,该电源168正好收容在该电路板162与该底盖14的底壁142之间,该电路板162的底面始终与该两电池1682相抵接,当操作者向下按压该两控制键166时,该电路板162受到该两电池1682的支撑,该电路板162只是发生细微的弹性变形,该电路板162 不会因为过度变形受到损坏,使该发光装置16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另外,该底盖14上设置该两限位板1422限位该两电池1682,设置该定位槽1似4 收容该导电板1684,同时设置该定位针1似6插入该导电板1684的定位孔1686,使该拉片 10具有定位准确、组装方便的优点。另外,该顶盖12的顶壁122上设置该让位槽1222,该两控制键166收容在该让位槽1222中,可以防止该两控制键166与其他外界物体接确,避免该拉片10出现意外发光的情况。另外,该拉片10采用按压该两控制键166的方式来控制该发光灯164,使该发光灯 164能够根据操作者的需要工作足够长的时间,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可以理解地,这些压块12 也可以设置在该顶盖12四周的侧壁上,这些承接块 1442也可以设置在该底盖14的底壁142上。只要这些压块12 与这些承接块1442能够夹持固定住该电路板162就能够使该拉片10具有发光性能稳定的优点。因此,这些压块 1226与这些承接块1442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可以不受限制。请参照图6和图7,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拉片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该拉片IOa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发光装置16a还包括一验钞灯 161,该发光灯164与该验钞灯161连接该电路板162的一端,该电源168连接该电路板162 的另一端。该两控制键166连接在该电路板162的底面,该两控制键166分别控制该发光灯164与该验钞灯161工作。该顶盖1 的顶壁122上设有两个承压块12观。该两承压块 1228用于与该电路板162的顶面相抵接。该底盖1 上设有该容置槽1462的连接壁146 上对应该验钞灯161设有一容置孔1464。请参照图8和图9,该两承压块12 位于该两控制键166的正上方。向上按压该两控制键166时,该电路板162受到该两承压块12 的支撑,该电路板162只能够发生细微的弹性变形。由以上叙述可知,通过在该顶盖1 上设置该两承压块1228,一样能起到防止该电路板162因受力发生过大程度变形而受损的目的,使该电发光装置16a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另外,该拉片IOa除了可以用该发光灯164照明外,还可以用该验钞灯161检验纸币的真伪,具有用途广泛的优点。可以理解地,该拉片IOa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灯源,如激光灯。另外,只要该两承压块12 能够抵顶该电路板162,防止该电路板162过度变形即可,因此,该两承压块12 的形状、数量并不受限。请参照图10,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主视图。该拉链头100包括该拉片10、 一挂钩20及一拉链滑块30。该挂钩20的一端与该拉链滑块30连接,该挂钩20的另一端设有一带缺口的钩爪22及一弹片24,该弹片M封住该钩爪22的缺口。组装该拉片10时,该拉片10的连接环18直接按压该弹片24,该弹片24发生变形后,该连接环18可以直接套置在该钩爪22上。拆卸该拉片10时,可以手动按压该弹片24,使该弹片24发生变形,该连接环18即可从该钩爪22的缺口中脱出来。综上所示,该拉链头100上设有该拉片10,具有能够照明的优点。而且,需要照明时,该拉片10能够从该拉链头100上拆卸下来工作,使该拉链头100具有能够随时更换、拆卸拉片,而且使用方便的优点。可以理解,该拉链头100也可以设置该拉片10a。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链头的拉片,包括顶盖、底盖及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收容在该顶盖与该底盖围成的空间内,该发光装置包括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顶盖上设有至少一压块,该底盖上设有至少一承接块,该电路板的顶面与该压块相抵接,该电路板的底面与该承接块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该压块位于该承接块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块的顶面上设有挡块,该电路板的端部与该挡块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该底盖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及四个承接块,该四个承接块对称设置在该两侧壁的内表面,该顶盖包括顶壁及四个压块,该四个压块对称设置在该顶盖的顶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括控制键及电池,该控制键连接在该电路板的顶面上,该电路板的底面与该电池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该底盖包括底壁,该底壁上设有限位板,该电池收容在该限位板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该顶盖包括顶壁,该顶壁的顶面向下凹陷出让位槽,该让位槽上设有通孔,该控制键穿过该通孔,并收容在该让位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括控制键,该控制键连接在该电路板的底面,该顶盖包括顶壁,该顶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承压块,该承压块抵接在该电路板的顶面,该承压块位于该控制键的正上方。
9.一种拉链头,包括拉链滑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头的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拉片包括连接环,该拉链头包括挂钩,该挂钩的一端连接该拉链滑块,该挂钩的另一端设有带缺口的钩爪及弹片,该拉片的连接环套置在该钩爪上,该弹片封住该钩爪的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头的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片发光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该拉片包括顶盖、底盖及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收容在该顶盖与该底盖围成的空间内,该发光装置包括电路板,该顶盖上设有至少一压块,该底盖上设有至少一承接块,该电路板的顶面与该压块相抵接,该电路板的底面与该承接块相抵接。该电路板稳固地收容在该顶盖与该底盖围成的空间内,使该拉链头的拉片及使用该拉片的拉链头具有发光性能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2060126SQ2011201386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3日
发明者解邦银 申请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