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折式保护套及其可携式电子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式保护套及其可携式电子模组,尤指一种可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相对于输入装置的摆放角度的可折式保护套及其可携式电子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个人数位助理等)也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之一。为了防止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使用过程中受外物碰撞而造成损伤,使用者习惯上会将可携式电子装置容置于保护套中,藉由保护套来保护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免于被刮伤、碰撞等。除此之外,如欲允许使用者可如操作桌上型电脑般地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通常会于保护套上设置输入装置(例如键盘),开利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输入装置建立电性连接。藉此,使用者便可利用输入装置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使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上更具有弹性。然而,由于习知的保护套无法于输入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提供可携式电子装置足够的摆放空间,因此,使用者于使用输入装置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时,无法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输入装置之间的摆放角度,故往往会在其使用操作上为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相对于输入装置的摆放角度的可折式保护套及其可携式电子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式保护套,用来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相对于输入装置的摆放角度,该可折式保护套包含有底板、至少一滑槽结构、至少一滑动件以及可折式上盖。 该输入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至少一滑槽结构选择性地形成于该底板以及该输入装置的其中之一上;该至少一滑动件对应该滑槽结构而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输入装置的其中之另一上,该滑动件用来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槽结构内,藉以引导该输入装置相对于该底板滑动;该可折式上盖可相对弯折地连接于该底板,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该可折式上盖上,该可折式上盖用来于相对该底板弯折时,与该底板共同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 以使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抵接于该输入装置的一侧。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另包含有限制结构,其设置于该滑动件的一端,该限制结构用以防止该滑动件自该滑槽结构中脱离。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该滑动件与该限制结构形成T字型截面杆件。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该滑槽结构的一端形成有组装孔,其用来允许该限制结构穿过,以使该滑动件设置于该滑槽结构中。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该滑槽结构的一侧形成有条状槽孔,该滑槽结构内具有相对应的至少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用来扣合该滑动件,藉以固定住该输入装置与该底板的相对位置。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另包含有可挠性杆件,其设置于该滑槽结构的一侧, 至少一限位突出部形成于该可挠性杆件上且向内突出于该滑槽结构中,该限位突出部用来扣合该滑动件,藉以固定住该输入装置与该底板的相对位置。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另包含有限位扣合件,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滑槽结构的一侧,该限位扣合件用来扣合该滑动件,藉以固定住该输入装置与该底板的相对位置;以及弹性件,其连接于该限位扣合件,该弹性件用来提供弹力至该限位扣合件,以使该限位扣合件向内突出于该滑槽结构中。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该可折式上盖包含有第一可折式构件,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上;以及第二可折式构件,其可相对弯折地连接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以及该底板,该第二可折式构件用来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以及该底板共同容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该输入装置之上,以及用来于相对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以及该底板弯折时, 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共同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该底板上,以使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抵接于该输入装置的一侧。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模组,其包含有可携式电子装置、输入装置以及述的可折式保护套。该输入装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所述的可携式电子模组,该输入装置为键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动件与滑槽结构间的滑动配合,以使输入装置可相对于底板滑动。当使用者欲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输入装置之间的摆放角度时,可移动输入装置相对于底板朝远离或接近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向滑动。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式保护套即可于输入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提供可携式电子装置足够的摆放空间, 以允许使用者于使用输入装置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时,可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输入装置之间的摆放角度,从而提升可携式电子模组在操作使用上的弹性及便利性。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模组处于一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的爆炸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沿X-X剖面线的部分剖面图。图5为图3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底面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A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的侧视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处于另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处于一收纳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限位突出部扣合住滑动件的放大简示图。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限位扣合件扣合住滑动件的放大简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模组 30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30的爆炸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30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可携式电子模组30包含有可携式电子装置32、输入装置34以及可折式保护套36。输入装置34以有线(例如连接器与线缆)或无线(例如蓝芽或红外线通讯等)的方式连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32。藉此,使用者即可利用输入装置34对可携式电子装置32进行操控。于此实施例中,输入装置34较佳地为键盘,且可携式电子装置32较佳地为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但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于另一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32亦可为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电子书等具有触控式萤幕的电子产品。至于输入装置34与可携式电子装置32的有线或无线通讯技术,其常见于先前技术中,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如图2以及图3所示,可折式保护套36包含有底板38、至少一滑槽结构40(于图 3中显示四个)、至少一滑动件42 (于图2中显示四个)以及可折式上盖44。输入装置34 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板38上,且可折式上盖44可相对弯折地连接于底板38,可携式电子装置 32设置于可折式上盖44,可折式上盖44用来于相对底板38弯折时,与底板38共同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32,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32抵接于输入装置34的一侧。滑槽结构40选择性地形成于底板38以及输入装置34的其中之一上,且滑动件42对应滑槽结构40而设置于底板38以及输入装置34的其中之另一上。于此实施例中,滑槽结构40形成于底板38, 且滑动件42设置于输入装置34,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滑槽结构40亦可形成于输入装置34上,而滑动件42则是相对应地设置于底板38上,至于采用何种设计,其端视可携式电子模组30的实际应用而定。另一方面,于实际应用中,滑动件42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与底板38—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滑动件42亦可以模型加工的方式而与底板 38分别为独立分开的元件,再以热融或胶黏的方式固定于底板38上。请参阅图4,其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30沿X-X剖面线的部分剖面图。如图4所示,可折式保护套36另包含有有限制结构46,其设置于滑动件42的一端。另外,滑槽结构40的端形成有组装孔48 (如图3所示)。于组装时,组装孔48用来允许限制结构46 穿过,以使滑动件42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结构40内,藉此,滑动件42即能引导输入装置34 相对于底板38滑动。于实际应用中,滑动件42与限制结构46两者实质上形成T字型截面杆件(如图4所示),故在滑动件42设置于滑槽结构40内后,限制结构46即可防止滑动件 42自滑槽结构40中脱离。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其为图3所示的输入装置34的底面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5所示,滑槽结构40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状槽孔50 (于滑槽结构40的两侧各配置三个),且滑槽结构40内具有相对应的限位部52,条状槽孔50可提供使限位部52产生变形的空间,藉以使限位部52可用来扣合滑动件42(如图5所示),从而固定住输入装置;34与底板38的相对位置。于此针对可折式保护套36用来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32相对于输入装置34的摆放角度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5、图6A以及图6B,图6A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30的侧视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30处于另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于输入装置34的滑动件42于底板38的滑槽结构40中滑动时,滑动件42可被滑槽结构40内的限位部52所扣合住,也就是说,可携式电子模组30可利用滑动件42与不同位置的限位部52之间的扣合,以将输入装置34固定于底板38的不同位置上。举例来说,当滑动件42位于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滑槽结构40内相对应的限位部52即可左右扣合住滑动件42,藉以将输入装置34固定于如图6A的位置,此时,输入装置34与可携式电子装置32之间即可产生足够的摆放空间,以供可携式电子装置32可被可折式上盖44与底板 38所共同支撑而抵接于输入装置34的一侧,其中可携式电子装置32相对于输入装置34的摆放角度系可如图6A所示。另一方面,使用者亦可推动输入装置34相对底板38滑动,直到滑动件42被滑槽结构40内下一组的限位部52扣合住为止,举例来说,使用者可推动输入装置34沿着如图6A所示的箭头方向A相对底板38向内滑动,直到滑动件42从如图5 所示的限位部52中脱离而被滑槽结构40内下一组的限位部52扣合住为止,此时,输入装置34系固定于如图6B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输入装置34与可携式电子装置32之间的摆放空间已相对应地缩减,因此,可携式电子装置32与输入装置34的相对位置关系就会从如图 6A所示的摆放角度变更为如图6B所示的摆放角度,从而达到变更可携式电子装置32的摆放角度的目的。至于将输入装置34固定在底板38的其他位置上的操作,其系可以此类推, 故于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利用滑动件42与不同位置的限位部52之间的扣合,输入装置34就可以被固定在底板38的不同位置上,藉以产生在底板38上可提供给可携式电子装置32不同摆放空间的功效,以供使用者于使用输入装置34对可携式电子装置32进行操控时,可根据其操作需求调整可携式电于装置32与输入装置34之间的摆放角度,从而提升可携式电子模组30在操作使用上的弹性及便利性。需说明的是,除了可用来与底板38共同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32以抵接于输入装置34的一侧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式保护套36亦可用以与底板38共同收纳可携式电子装置32与输入装置34。请参阅图1以及图7,图7为图1所示的可携式电子模组30处于收纳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7所示,可折式上盖44包含有第一可折式构件M以及第二可折式构件56,可携式电子装置32设置于第一可折式构件M上,且第二可折式构件 56可相对弯折地连接于第一可折式构件M以及底板38。当可折式上盖44进行相对应的弯折时,第二可折式构件56就可与第一可折式构件M共同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32于底板 38上(如图1所示),以供使用者可利用输入装置34针对可携式电子装置32进行如文书输入等操控,或是与第一可折式构件M以及底板38共同容置可携式电子装置32于输入装置34之上(如图7所示),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收纳或随身携带。至于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 32设置于第一可折式构件M上的方式,其常见于先前技术中,如利用结构卡固设计等,故于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8,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限位突出部53扣合住滑动件42的放大简示图。此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滑动件的扣合设计,本实施例的可折式保护套另包含有可挠性杆件58,其设置于滑槽结构40的一侧。至少一限位突出部53 (图8中显示一个)形成于可挠性杆件58上且向内突出于滑槽结构40中,限位突出部53用来扣合滑动件42,藉以固定住输入装置34与底板38的相对位置。于此实施例中, 可挠性杆件58可包含一个以上的限位突出部53,藉以使本实施例的可折式保护套可具有多段定位功能。需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元件符号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0035]请参阅图9,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限位扣合件60扣合住滑动件42的放大简示图。此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滑动件的扣合设计,本实施例的可折式保护套另包含有限位扣合件60以及弹性件62。限位扣合件60可活动地设置于滑槽结构40的一侧,弹性件62连接于限位扣合件60,弹性件62用来提供弹力至限位扣合件 60,以使限位扣合件60向内突出于滑槽结构40中,藉以用来扣合住滑动件42,从而固定住输入装置34与底板38的相对位置。于此实施例中,弹性件62较佳地为弹簧,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弹性件62亦可为簧片等习知的弹性物体。于此实施例中,可折式保护套可包含一个以上的限位扣合件60,藉以使本实施例的可折式保护套可具有多段定位功能。需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元件符号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为求简洁, 于此不再赘述。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动件与滑槽结构间的滑动配合,以使输入装置可相对于底板滑动。当使用者欲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输入装置之间的摆放角度时,可移动输入装置相对于底板朝远离或接近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向滑动。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式保护套即可在底板上提供给可携式电子装置足够的摆放空间,以允许使用者于使用输入装置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时,可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输入装置之间的摆放角度,从而提升可携式电子模组在操作使用上的弹性及便利性。根据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 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式保护套,用来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相对于输入装置的摆放角度,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式保护套包含有底板,该输入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至少一滑槽结构,其选择性地形成于该底板以及该输入装置的其中之一上;至少一滑动件,其对应该滑槽结构而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输入装置的其中之另一上, 该滑动件用来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槽结构内,藉以引导该输入装置相对于该底板滑动;以及可折式上盖,其可相对弯折地连接于该底板,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该可折式上盖上,该可折式上盖用来于相对该底板弯折时,与该底板共同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以使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抵接于该输入装置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限制结构,其设置于该滑动件的一端,该限制结构用以防止该滑动件自该滑槽结构中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与该限制结构形成T字型截面杆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滑槽结构的一端形成有组装孔, 其用来允许该限制结构穿过,以使该滑动件设置于该滑槽结构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滑槽结构的一侧形成有条状槽孔,该滑槽结构内具有相对应的至少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用来扣合该滑动件,藉以固定住该输入装置与该底板的相对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可挠性杆件,其设置于该滑槽结构的一侧,至少一限位突出部形成于该可挠性杆件上且向内突出于该滑槽结构中, 该限位突出部用来扣合该滑动件,藉以固定住该输入装置与该底板的相对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限位扣合件,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滑槽结构的一侧,该限位扣合件用来扣合该滑动件, 藉以固定住该输入装置与该底板的相对位置;以及弹性件,其连接于该限位扣合件,该弹性件用来提供弹力至该限位扣合件,以使该限位扣合件向内突出于该滑槽结构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式上盖包含有第一可折式构件,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上;以及第二可折式构件,其可相对弯折地连接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以及该底板,该第二可折式构件用来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以及该底板共同容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该输入装置之上,以及用来于相对该第一可折式构件以及该底板弯折时,与该第一可折式构件共同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该底板上,以使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抵接于该输入装置的一侧。
9.一种可携式电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可携式电子装置;输入装置,其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折式保护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电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为键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折式保护套及可携式电子模组,该可折式保护套用来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相对于输入装置的摆放角度,可折式保护套包含有底板、至少一滑槽结构、至少一滑动件以及可折式上盖。输入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板上,且滑槽结构选择性地形成于底板以及输入装置的其中之一上。滑动件对应滑槽结构而设置于底板以及输入装置的其中之另一上,且滑动件用来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结构内,藉以引导输入装置相对于底板滑动。可折式上盖可相对弯折地连接于底板,可折式上盖用来于相对底板弯折时,与底板共同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抵接于输入装置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可提升可携式电子模组在操作使用上的弹性及便利性。
文档编号A45C11/00GK202067186SQ2011201476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日
发明者刘家宏, 郑丁魁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