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745阅读:1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设于车辆安全带上的舌片进行固定的安全带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ー种通过将驾乘员的身体束缚在车辆座位上从而防止驾乘员由于事故等原因碰撞车辆内壁等上而受伤的情况发生的安全装置。B柱中央的安全带卷收器或卷收器卷取并收纳安全带或织帯。从卷收器中向上方卷出的织带,在B柱上部受到安全带固定装置(Anchorage)支撑,然后返回车内側。从固定装置拉出的织带上安装有舌片。通过将舌片插入至安全带锁扣(buckle),带在驾乘员胸部和腹部上的织带将束缚驾乘员的身体。将舌片插入锁扣时,在锁扣内部里被插入的舌片的锁止孔被设于锁扣内的锁止构 件卡住,从而得以固定舌片。另ー方面,解开安全带时只要按下锁扣的解除按钮即可。被按压的解除按钮朝锁扣内部滑动。据此,锁止构件或在舌片方向上按压锁止构件的锁杆,将从舌片处被抬起,锁止孔的卡止解除,舌片被释放。因此,锁扣得以形成舌片能够简单装卸的结构。系上安全带时,当车辆因事故等而受到碰撞的情况下,首先卷收器的织带释放动作被锁止。然后在设于卷收器等的预紧器的作用下织带被瞬间卷取,从而使安全带没有松弛地紧贴驾乘员身体。由于预紧器卷取织带,或其后织带承受来自驾乘员的负荷,锁扣被拉向舌片ー侧。或者由于锁扣预紧器的动作,锁扣被拉向与舌片相反的方向。锁扣从最初位置朝被拉向的方向,即舌片方向或其反方向移动时,在锁扣内部能够滑动的解除按钮将因惯性欲停止在最初的位置上。此外,在锁扣停止移动后,解除按钮因惯性欲朝锁扣移动的方向滑动。在这些惯性的作用下,解除按钮可能会向锁扣内部滑动,发生事故时可能解除对舌片的固定。因此,一直以来锁扣内部均设有对解除按钮起到秤砣作用的平衡块,以防止解除按钮由于惯性滑动。例如,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锁扣中,作为装卸舌片的重要部件具有锁止或固定舌片的锁止构件,和用于解除锁止构件对舌片的锁止的解除按钮。该锁扣还进一歩具有惯性杆或平衡块,其能够转动地设于转动轴上,通过抵接解除按钮阻止解除按钮在解除方向即解除上述锁止方向上的移动。根据专利文献1,在平衡块的作用下,不管是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还是非解除方向的哪ー个方向的惯性,都能够可靠地保持锁扣和舌片的锁止状态。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5-1441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要在锁扣内设置如专利文献I中能够转动的平衡块,需要在锁扣内设置允许平衡块转动的空间。而这与最近通过锁扣的小型化来提高车室内美观度以及确保自由空间的倾向背道而驰。尤其是平衡块的长度越长,其转动时的弹跳高度也将越大,从而需要更大的空间以允许其转动。因此,平衡块虽然是用于防止碰撞事故时舌片意外解除的必需品,但设置平衡块将可能会限制锁扣的小型化。本发明是针对以上问题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平衡块的弹跳高度,且促进小型化的安全带锁扣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代表性构造如下ー种将设于安全带上的舌片固定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插入舌片的外売;与被插入至外壳内的舌片连动而转动并卡止舌片的锁止构件;通过向外壳内部滑动解除锁止构件对舌片的卡止的解除按钮;受到解除按钮的施力而转动,抑制解除按钮滑动的平衡块,平衡块具备,使平衡块相对外壳转动的第I转动轴;以及与形成于解除按钮上的轴承槽相啮合,受到解除按钮滑动产生的使平衡块转动的力的第2转动轴,第2转动轴具有解除按钮向 外壳内部滑动时与解除按钮的轴承槽接触的,令外周面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根据上述构造,与第2转动轴具有圆形截面的情况相比,解开安全带时使解除按钮滑动的距离即使相同,也能够减少使第I转动轴转动的量。換言之,能够将解除舌片卡止时平衡块的弹跳高度抑制在较低水平。据此,能够使外壳变薄,将形状设置得更小。上述平衡块的第2转动轴在该安全带锁扣装置固定舌片时,用欠缺部分以外的外周面去接触解除按钮的轴承槽,当解除按钮向外壳内部滑至最深处时,可以用令外周面中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与解除按钮的轴承槽接触。上述平衡块是起到阻碍转动时解除按钮滑动的秤砣作用的构件。第2转动轴的欠缺部分,在该安全带锁扣装置固定舌片的状态下,即平衡块作为秤砣起作用时,不与解除按钮接触。通过这个构造,第2转动轴的欠缺部分,能够在不给平衡块的功能带来影响的情况下将所述的弹跳高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上述安全带锁扣装置还进一歩具有锁杆,其受到舌片的施力使锁止构件朝舌片转动并卡止,平衡块具有卡止锁杆的卡止部,锁杆位于使锁止构件卡止舌片的位置上。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利用相对外壳转动的平衡块,辅助锁止构件对舌片进行卡止。据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安全带锁扣装置中舌片的卡止状态。上述平衡块最好为金属制,并且惯性质量比解除按钮大。通过这样的构造,平衡块能够可靠地防止解除按钮因惯性向锁扣内部滑动。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ー种可抑制平衡块弹起高度,促进小型化的安全带锁扣装置。


图I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示例图。图2是图I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平衡块的外观示例图。图4是图I的A-A剖面图,安全带锁扣装置从初期状态到锁扣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5是安全带锁扣装置从锁止状态进行解除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锁扣装置与比较例中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比较图。图7是锁止状态中平衡块与解除按钮的接触说明图。符号说明D1、D2、D3、D4距离,P1、P2接触点,10平衡块,100锁扣,102舌片,104锁止孔,110外壳,112开ロ部,114舌片插入ロ,116底壳,118螺丝,120框架,122侧壁,124底壁,126孔部,128支撑孔,130切缝,132导孔,134长槽,136凹槽,140锁止构件,142锁止突片,144支撑臂,146开ロ,148弹簧卡止凸部,150放出器,152基部154臂部,156被按压部,158保持孔,160悬臂,162轴部,164杆卡止部,166弹簧保持 突出部,170放出器弹簧,172锁杆,180解除按钮,182操作部,184脚部,186操作凹部,188导向凸部,190下端部,192轴承槽200平衡块,
202---第I转动轴,204---第2转动轴,206---厚壁部,208---第I切ロ部,210---第2切
ロ部,212卡止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參照附图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尺 寸、材料,以及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为了使发明更容易理解的示例,除了特殊说明之夕卜,本发明不受其限制。并且,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于实际上具有同一功能和构造的要素,通过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将省略图示。(安全带锁扣装置)图I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示例图。图2是图I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分解图。安全带锁扣装置,以下将表示为锁扣100,是对设于安全带上的舌片102进行固定的装置。锁扣100在车内被设置在坐于车椅上的驾乘员的腰部附近。锁扣100的外壳110上设有开ロ部112,其用于插入舌片102并且用于设置解除按钮180。參照图I可知,在开ロ部112中,在设置有解除按钮180的部位之外的部位上形成有舌片插入口 114。舌片102只要插入至舌片插入口 114即可固定即锁止在锁扣100上,并且只要按下解除按钮180便可解除对舌片102的锁止。此外,在外壳110的下侧,底壳116由螺丝118拧接。在锁扣内设有金属制的框架120。如图2所示,框架120具有设于ー对侧壁122和侧壁122之间的底壁124,剖面呈日语假名的コ字状。底壁124上面,在锁扣内形成有舌片102的插入通道。框架120的コ字状的内侧上部设有锁止构件140。锁止构件140是与插入外壳110内的舌片102连动而转动,从而卡止舌片102的构件。锁止构件140为金属制,在舌片摘入ロ 114 一侧即图示Y2侧的端部上具有在框架120的底壁方向即图示Z2方向上突出的锁止突片142。将舌片102往外壳110内插入时,锁止突片142将插入设于舌片102上的锁止孔104,接着插入设于框架120的底壁124上的孔部126中。锁止构件140,在锁止突片142相反ー侧,即图中Yl侧的端部上,具有朝框架120的两侧壁122方向,即图示Xl方向以及图示X2方向突出的支撑臂144。支撑臂144与设于框架120侧壁122上的支撑孔128卡合。据此,锁止构件140能够以支撑臂144为中心,朝框架120的底壁124方向,即图示Z2方向以及其反方向,即图示Zl方向转动。锁止构件140的中央设有开ロ 146。开ロ 146的支撑臂144 一侧即图示Yl侧的边缘设有朝锁止突片142方向,即图示Y2方向突出的弹簧卡止凸部148。弹簧卡止凸部148与放出器弹簧170连接,该放出器弹簧170设于锁止构件140和悬臂160之间。锁止构件140和框架120的底壁124之间设有放出器150。在框架120的底壁上,放出器150能够滑动地设于弹簧片102的装卸方向上。弹簧片102插入外壳110内后,放出器150与舌片102的端部接触并受到其按压,从舌片插入口 114 ー侧向外壳110内的里侧即图示Yl侧滑动。此外,锁止构件140对舌片102的锁止解除后,放出器150在放出器弹簧170的施力作用下,从外壳110内的里侧向舌片插入口 114侧滑动。舌片102在此时的放出器150的滑动作用下被推出外壳110。
放出器150上设有略U字形的基部152和从基部152的两端向框架120的侧壁方向,即图示Xl方向以及图示X2方向延伸的臂部154。臂部154插入至形成于框架120的侧壁122和底壁124之间的切缝130。由于臂部154能够在切缝内移动,因此放出器150在框架120的底壁上能够在舌片102的装卸方向上滑动。基部152上设有被按压部156和保持孔158,被按压部156为舌片插入口ー侧的面,与舌片102的端部接触,保持孔158在呈U字形的内侧与悬臂160连接。悬臂160是利用放出器弹簧170的反弾力,通过锁杆172将锁止构件140朝舌片102方向推压的构件。悬臂160具有与放出器150的保持孔158卡合的轴部162,其构成为能够以轴部162为中心转动。在悬臂160的前端设有形成为曲面的杆卡止部164。杆卡止部164穿过开ロ 146并位于卡止构件140的上方,对同样位于锁止构件140上方的锁杆172进行卡止。在与悬臂160上的杆卡止部164相反ー侧的表面即图2中的背面上,设有用于与放出器弹簧170连接的弹簧保持突出部166。放出器弹簧170设于锁止构件140的弹簧卡止凸部148和悬臂160的弹簧保持突出部166之间。由于将放出器弹簧170设置为压缩状态,因此锁止构件140和悬臂160 —直受到相互排斥方向上的反弾力。锁杆172是从上方将锁止构件140朝舌片102按压的构件。锁杆172具有比锁止构件140宽度还长的长度。锁杆172被设置为穿过导孔132,导孔132分别形成于框架120的两侧壁122上并略呈L字状。如上所述,锁杆172被悬臂160的杆卡止部164卡止,能够跟随悬臂160的转动在导孔132内移动。设置解除按钮180,使其在框架120的开ロ部112 —侧即图示Y2 —侧上覆盖两侧壁122以及其上部。解除按钮180能够在框架上朝舌片102的装卸方向自由滑动。解除按钮180具有从开ロ部112向外部露出的操作部182,以及从操作部182的两端向锁扣100内部延伸的脚部184。脚部184各自的前端以弧形连接。解除按钮180的脚部184在框架120的侧壁122的外侧滑动。脚部184各自的内侧即框架120的侧壁ー侧上设有操作凹部186。从框架120的导孔132突出的锁杆172的端部插入到操作凹部186中。解除按钮180向锁扣100的内部方向滑动后,在操作凹部186的开ロ部112 —侧的面作用下,锁杆172被朝锁扣100的内部方向即图示Yl侧方向按压,与导孔132弯曲的边缘接触,并沿着边缘向上方移动。据此,锁止构件140通过锁杆172对舌片102的按压被解除,舌片102的锁止被解除。脚部184各自的内侧且框架120的侧壁122相対的面上,设有导向凸部188。导向凸部188朝框架120的侧壁122突出的同时,朝操作部182以及脚部184的前端延伸。导向凸部188被插入形成于框架120的侧壁122上的长槽134。解除按钮180滑动时,长槽134引导导向凸部188。因此,解除按钮180能够对框架120的侧壁122以及底壁124平行滑动。操作部182中的框架120的底壁侧设有向锁扣100内部方向突出的下端部190。下端部190上,形成有在两侧臂部方向延伸的轴承槽192。平衡块200的第2转动轴204与该轴承槽192啮合。轴承槽192的操作部182 —侧上,设有用于承受转动平衡块200的第2转动轴附近的厚壁部206的辅助槽194。图3是平衡块200的外观示例图。平衡块200是对解除按钮180起秤砣作用的构 件。如图3 (a)所示,平衡块200具有第I转动轴202以及第2转动轴204,能够伴随解除按钮108的滑动在外壳内转动。第I转动轴202插入至设于图2的框架120的侧壁122上的凹槽136内,使平衡块200能够相对框架120以及外壳110转动。第2转动轴204与设于解除按钮180的下端部190上的轴承槽192相啮合。第2转动轴204在受到来自滑动的解除按钮180的施力使平衡块200相对解除按钮180转动,且使平衡块200以第I转动轴202为中心相对外壳110转动。再次參照图2。在发生事故等状况时,与第2转动轴204连接的解除按钮180上有时会产生朝向锁扣100内部即图示Yl方向的惯性力。然而,像解除按钮180的惯性カ这样相对较弱的力,会被来自第2转动轴204的平衡块200的惯性カ所抵消。由于平衡块200的重心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以第I转动轴202为中心在锁扣100的内部方向即图示Yl方向转动,所以在第2转动轴204上将产生与重心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图示Y2方向的惯性力。这样,由于平衡块200抑制解除按钮180朝锁扣100内部方向滑动,因此解除按钮180不能在惯性的作用下朝锁扣100的内部方向滑动。因此,平衡块200能够防止舌片102的卡止意外解除。设定平衡块200的质量,使得即使产生惯性,重心也不会以第I转动轴202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不用担心平衡块200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转动并使解除按钮180朝锁杆172方向滑动。平衡块200为金属制,其惯性质量比解除按钮180大。因此,平衡块200能够可靠地防止解除按钮180在惯性的作用下向锁扣100内部滑动。第2转动轴204最好在与滑动至外壳内部最深处时的解除按钮180的轴承槽192接触的位置上,具有令外周面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部分为平面。图3 (b)为第2转动轴204的侧面扩大图。图3 (b)的第2转动轴204是将平衡块200的卡止部212朝右侧设置时的姿势,显示了使第2转动轴204位于第I转动轴202的垂直下方状态时的姿势。如图3(b)所示,第2转动轴204设有第I切ロ部208以及第2切ロ部210作为其令外周面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第I切ロ部208被设置在图3(b)姿势下的第2转动轴204上的左侧和上方位置上,并且几乎横跨第2转动轴全长。第2切ロ部210被设置在图3(b)姿势下的第2转动轴204的下侧上。
如图3(b)所示,各切ロ部208、210上一点到第2转动轴204的中心的距离D1、D3,分别比第2转动轴204假设为没有切ロ的圆形时外周上的一点到中心的距离D2、D4短。并且,本实施方式虽然将第2转动轴204令外周面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即各切ロ部208、210设为平面,但并不限于该形状。只要各欠缺部208、210设置得较第2转动轴204的外周面在圆的中心侧低,其形状不限于平面也可以为曲面等。如图3(c)所示,平衡块200中锁扣100的内部侧前端上设有卡止锁杆172的卡止部212。卡止部212对在舌片102被锁止构件140卡止状态时的锁杆172进行卡止。因此,利用能够相对外壳110转动的平衡块200,能够辅助锁止构件140对舌片102进行卡止。据此,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安全带锁扣装置中舌片102的卡止状态。(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动作)图4是图I的A-A剖面图,安全带锁扣装置从初期状态到锁止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并且,图I的A-A剖面是图示Y1、Y2方向以及图示Ζ1、Ζ2方向的剖面,图4中省略了与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动作无关的要素的图示。初期状态是指没有系上安全带的状态,即锁扣100 没有锁止舌片102的非锁止状态。锁止状态是指驾乘员系上安全带的状态,即锁扣100锁止舌片102的锁止状态。在以下说明中,舌片插入口侧以及开ロ部112侧是指图中左侧,锁扣内部侧是指图中右側。图4(a)显示了锁扣100的初期状态。如图4(a)所示,在初期状态中放出器150在放出器弹簧170的反弾力的作用下,朝舌片插入口侧滑动。悬臂160处于以轴部162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倾倒的状态。此外悬臂160将锁杆172朝开ロ部112方向按压。锁杆172位于导孔132的上方,由于被悬臂160按压,与导孔132的开ロ部112侧即图4(a)中略垂直的边缘接触。由于悬臂160处于向顺时针方向倾倒的状态,因此弹簧保持突出部166的高度位置相对锁止构件140的弹簧卡止凸部148的高度位置,而在于框架120的底壁侧。因此,放出器弹簧170为S字状的弯曲形状。这时,在放出器弹簧170中,弹簧保持突出部侧的端面SI与弹簧卡止凸部侧的端面S2不平行,在图4(a)中,端面SI从悬臂160的弹簧保持突出部侧的斜下方传递反弾力。參照图2可知,放出器弹簧170的反弹カ对锁止构件140施加以支撑臂144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力。因此,锁止构件140的锁止突片142与框架120的底壁124分开,在底壁124与锁止突片142之间确保有舌片102的插入通道。图4(b)显示了舌片102插入至锁扣内的状态的例子。舌片102的端部与放出器150的被按压部156接触,使放出器150朝舌片102的插入方向滑动。这时,悬臂160的轴部162与放出器150 —起抑制放出器弹簧170的反弹カ而滑动。另ー方面,悬臂160的杆卡止部164在放出器弹簧170的反弾力的作用下按压锁杆172。因此,悬臂160从图4(a)的状态向图4(b)的状态,以锁杆172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图4b)的状态下,由于悬臂160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弹簧保持突出部166的高度位置接近锁止构件140的弹簧卡止凸部148的高度位置。在图4(b)中,端面SI从图4(a)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端面SI与端面S2逐渐接近较图4(a)的状态更加平行的状态。因此,在图4(b)的状态中,放出器弹簧170的S字状弯曲解逍。图4(c)显示了从图4(b)的状态到舌片102进ー步插入至锁扣内部侧的状态的例子。在该状态中,放出器150进ー步向锁扣100的内部侧滑动,悬臂160以轴部162为中心进ー步朝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时,放出器弹簧170弯曲为上方凸出的形状。因此,放出器弹簧170的端面SI从悬臂160的弹簧保持突出部166侧的斜上方向悬臂160传递反弾力。悬臂160的杆卡止部164沿着导孔132的略垂直边缘朝导孔132的角部方向按下锁杆172。參照图2可知,被按下的锁杆172按压其下方的锁止构件140,锁止构件140朝舌片102以支撑臂144为中心转动。据此,锁止突片142插入舌片102的锁止孔104,接着插入框架120的底壁124的孔部126,舌片102被锁扣100锁住。图4(d)显示了从图4(c)状态到解除按钮180稍微向开ロ方向滑动的状态。在图4(c)中,锁杆172被悬臂160按下越过导孔132的角部,并能够在导孔132内朝开ロ方向移动。并且,解除按钮180的操作凹部186的开ロ部的ー侧的面,在受到放出器弹簧170的反弹カ的锁杆172的作用下,被推向开ロ方向。因此,解除按钮180稍微向开ロ方向滑动,平衡块200以第I转动轴202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转动的作用下,平衡块200的卡止部212与锁杆172的上方接触并卡止。在使锁止构件卡止舌片的状态下,虽然锁杆能 够在导孔132内朝图中水平方向移动,但该移动被平衡块的卡止部阻止。据此,舌片102的锁止完成,锁扣100处于锁止状态。图5是安全带锁扣装置从锁止状态进行解除的动作说明图。图5(a)显示了从图4(d)的锁止状态到解除按钮180被按下的状态。驾乘员按下解除按钮180时,解除按钮180朝锁扣100的内部方向滑动,则首先平衡块200以第I转动轴202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卡止部212对锁杆172的卡止被解除。接着,锁杆172在操作凹部186的开ロ部ー侧的面的作用下被推向锁扣100的内部方向并移动。这时,由于锁杆172被按压,悬臂160以及放出器150均向锁扣100的内部方向移动。据此,放出器弹簧170被压缩。从图5(a)的状态进ー步按压解除按钮180,则如图5(b)所示,锁杆172与导孔132的弯曲边缘接触。接着,如图5(c)所示,锁杆172被操作凹部186的开ロ部ー侧的面按压的同时,沿着导孔132的弯曲边缘上升。如图5(c)所示,在解除按钮180滑动至锁扣100内部时的状态下,悬臂160处在以轴部162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倾倒的状态。这时,弹簧保持突出部166的高度位置较锁止构件140的弹簧凸部148的高度位置还要靠近框架120的底壁ー侧。因此,放出器弹簧170呈S字状的弯曲形状。參照图2可知,这时放出器弹簧170的端面S2通过弹簧卡止凸部148使锁止构件140以支撑臂144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据此,锁止构件140的锁止突片142从舌片102的锁止孔104上升,舌片102的锁止解除。放出器弹簧170的端面SI将悬臂160推向开ロ部方向。因此舌片102的锁止解除后,如图5(d)所示,悬臂160以及放出器弹簧170在放出器弹簧170的作用下迅速地向开ロ部方向滑动。据此,舌片102被从舌片插入口 114推出去。接着,驾乘员松开解除按钮180后,操作凹部186的开ロ部一侧的面在受到放出器弹簧170反弾力的锁杆172的作用下被推向开ロ部ー侧,解除按钮180滑向开ロ部ー侧,锁扣100恢复到图4(a)所示的初期状态。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锁扣装置与比较例中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比较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扣100在第2转动轴204上具备平衡块200,该平衡块200具有第I切ロ部208。另ー方面,比较例的平衡块10的第2转动轴14具有圆形剖面。不管是本实施方式还是比较例,在解除舌片102的卡止时,使解除按钮180完全滑至锁扣100内部后均会处于图6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本实施方式的第2转动轴204在第I切ロ部208的作用下,与解除按钮180的轴承槽192基本垂直的平面接触。与比较例的第2转动轴14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第2转动轴204,虽然解除按钮180的滑动距离是相同,但是由于具有第I切ロ部208部分,其朝图6右方向的移动距离也相应地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平衡块200以第I转动轴202为中心转动的量,较比较例的平衡块10以第I转动轴12为中心转动的量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块200的弹跳高度比平衡块10的弹跳高度要矮高度h。平衡块200由于还具备第2切ロ部210,因此第I转动轴202与第2转动轴204位于略垂直的位置时,第2转动轴204的中心到略垂直下方的第2切ロ部210上的一点的距离,即图3的距离D3,较第2转动轴14的中心到略垂直下方的圆周上一点的距离,即图3的距离D4短。通过设置第2切ロ部210,在其与轴承槽192之间带来空隙,減少其与轴承槽 192之间的互相干扰。据此,能够使解除按钮180顺利地滑动。根据以上构造,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扣100,只需要允许平衡块200转动的狭小空间便足够,能够使外壳110的厚度即图I中图示Zl方向以及图示Z2方向的厚度变薄,可将其体积设置得更小。图7是锁止状态中平衡块200与解除按钮180的接触说明图。图7是将图4(d)的锁止状态的锁扣100中的平衡块200的扩大示例图。在锁止状态的锁扣100中,平衡块200转动并起到抑制解除按钮180滑动的秤砣作用。在该锁止状态中,平衡块200的第2转动轴204,以欠缺的部分即各切ロ部208、210之外的外周面与解除按钮180的轴承槽192接触。例如,图7所示的第2转动轴204,在以模式性示例的接触点PI、P2能够与轴承槽192接触。接触点Pl是,当解除按钮180向图示Yl方向即锁扣100内部方向滑动时,与轴承槽192接触。此方向的解除按钮180的滑动,是发生在例如在事故等情况发生时产生的惯性作用下,向锁扣100施加图示Yl方向的加速度吋。这时,在上述图示Yl方向的加速度下,受到以第I转动轴202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负荷的第2转动轴204起到抑制作用,防止解除按钮180朝图示Yl方向滑动。解除按钮180向图示Y2方向即舌片插入口 114方向滑动时,或平衡块200朝图7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接触点P2与轴承槽192接触。这些解除按钮180的滑动以及平衡块200转动,是发生在例如在惯性的作用下,向锁扣100施加图示Y2方向的加速度吋。需要考虑到防止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解除按钮180发生向图示Yl方向滑动,而设置平衡块200的质量和重心等。換言之,朝图示Y2方向滑动的解除按钮180起到抑制作用,防止平衡块20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能够维持舌片102的锁止。第2转动轴204欠缺的部分,尤其是第I切ロ部208,在锁扣100处于锁止状态,即平衡块200作为秤砣起作用时,不与解除按钮180接触。换言之,在形成第I切ロ部208时,注意使其在锁扣100处于锁止状态下不与轴承槽192接触。如上所述,在锁止状态下,第2转动轴204以有欠缺的部分之外的外周面,即第I切ロ部208之外的部分与轴承槽192接触。例如即使平衡块200的状态发生些许倾斜,在锁止状态下,第I切ロ部208也不会与轴承槽192接触。因此,即使在第2转动轴204上设置第I切ロ部208,也不会影响上面所述的平衡块200的功能。如上述參考图6(a)说明的那样,第2转动轴204的第I切ロ部208,在解除按钮180滑至外壳110的内部最深处时与轴承槽192接触。根据这种构造,第2转动轴204的欠缺部分能够在不影响所述平衡块200的功能的情况下,将弹跳高度控制在低水平。上面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较理想例子,除此之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或执行。只要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未做特别限定的,本发明不受附图所示的详细零件的形状、大小以及结构配置等限制。此外,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及用语,其目的仅在于说明,只要未作特别限定的内容,均不受其限制。因此,显然,只要是本行业者在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载的范畴内,可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毫无疑问关于这些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性范畴。 エ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可应用于对设于车辆安全带上的舌片进行固定的安全带锁扣装置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带锁扣装置,其对设于安全带上的舌片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插入所述舌片的外壳; 与被插入至所述外壳内的舌片连动而转动并卡止该舌片的锁止构件; 通过向所述外壳内部的滑动解除所述锁止构件对所述舌片的卡止的解除按钮; 受到所述解除按钮的施力而转动,并抑制该解除按钮滑动的平衡块, 所述平衡块具备 使该平衡块相对所述外壳转动的第I转动轴; 与形成于所述解除按钮上的轴承槽相啮合,受到解除按钮滑动产生的使平衡块转动的力的第2转动轴, 所述第2转动轴具有,所述解除按钮向所述外壳内部滑动时与所述解除按钮的所述轴承槽接触的,令外周面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块的所述第2转动轴, 在该安全带锁扣装置对所述舌片进行固定时,以所述欠缺部分之外的外周面与所述解除按钮的所述轴承槽接触, 所述解除按钮最大程度滑至所述外壳内部时,以所述令外周面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与该解除按钮的所述轴承槽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进一步具备锁杆,其受到来自所述舌片的力,使该锁止构件朝向所述舌片转动并卡止, 所述平衡块具有卡止锁杆的卡止部,其中该锁杆处于使所述锁止构件卡止所述舌片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I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块为金属制,其惯性质量比所述解除按钮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平衡块弹起高度,促进小型化的安全带锁扣装置。该安全带锁扣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来插入所述舌片的外壳(110);卡止舌片的锁止构件(140);用来解除锁止构件对舌片的卡止的解除按钮(180)以及抑制解除按钮滑动的平衡块(200),其中平衡块具备使该平衡块相对外壳进行转动的第1转动轴(202);以及与形成于解除按钮上的轴承槽相啮合的,受到解除按钮滑动产生的使平衡块转动的力的第2转动轴(204),第2转动轴具有解除按钮向外壳内部滑动时与解除按钮的轴承槽接触的,令外周面的一部分欠缺的部分。
文档编号A44B11/25GK102753050SQ201180008539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日
发明者中村亨, 小幡真也, 片冈刚珠 申请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