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84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阳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在阴部件上的带扣。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由阳部件与阴部件构成的带扣。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阳部件上以从基部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在前端具有被卡定部的为相互面对称的形状的一对臂。另外,在阴部件上以将上述一对臂容纳在内部的方式形成有容纳部,该容纳部为具有供一对臂插入的插入口的扁平筒状。另外,在阴部件的容纳部的内侧面形成有卡定阳部件的被卡定部的通孔。并且,在阳部件与阴部件连结的状态下,臂的前端不与同插入口相对的壁面抵接地将臂的前端容纳在容纳部内。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阴部件上形成有具有供臂插入的插入口的扁平筒状的容纳部,在与该插入口相对的开口的外缘形成有配合臂的被卡定部的卡定部。并且,在阳部件的被卡定部与阴部件的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臂的前端从与插入口相对的开口露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平7-2410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04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带扣中,如上所述,在阳部件与阴部件配合的状态下,臂的前端被容纳在容纳部中。因此,在异物从插入孔或通孔进入容纳部的内部的场合,这种异物有可能堆积在容纳部的内部。或者,异物残留在阴部件的容纳部的内部,结果,该异物相对于阳部件的插入成为障碍物,有可能无法将阳部件连结在阴部件上。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带扣中,在阳部件与阴部件连结的状态下,形成在臂的靠前端的被卡定部的全部从与插入口相对的开口露出。因此,即使异物进入容纳部的内部,进入容纳部的异物也容易被臂的前端从容纳部的开口推出。但是,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带扣中,尽管能够将进入容纳部的内部的异物从容纳部推出,但由于是形成在臂的靠前端的被卡定部的全部在容纳部的外侧被卡定的结构,因此阳部件与阴部件的连结有可能因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被解除。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由于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与阴部件的连结并且抑制进入阴部件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的带扣。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带扣,其具备阳部件,该阳部件具有在靠前端具有被卡定部的一对臂;以及阴部件,该阴部件为扁平筒状,在一方的筒端具有供上述一对臂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在靠另一方的筒端具有利用与上述被卡定部的配合而将上述一对臂卡定在筒内的卡定部,上述阴部件具备在扁平方向上扩展的彼此相对的第一筒侧壁和第二筒侧壁,并且在上述另一方的筒端具有与上述插入口相对的开放口,上述第一筒侧壁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该第一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上述一对臂不从由该第一筒侧壁构成的上述开放口的边缘露出,上述第二筒侧壁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该第二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上述一对臂的至少一方从由该第二筒侧壁构成的上述开放口的边 缘露出。根据本发明,扁平筒状的阴部件具有与插入口相对的开放口。并且,构成阴部件的第一筒侧壁在俯视该筒侧壁时具有臂不从开放口的边缘露出的形状,并且构成该阴部件的第二筒侧壁在俯视该筒侧壁时具有臂从开放口的边缘露出的形状。由此,与第二筒侧壁具有臂从开放口露出的形状相应地容易地从开放口排出进入阴部件的筒内的异物。并且,由于与第一筒侧壁具有臂不从开放口露出的形状相应地在第一筒侧壁侧从外部遮蔽一对臂的靠前端,因此阳部件与阴部件的连结能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涉。因此,能抑制由于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与阴部件的连结,并且抑制进入阴部件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开放口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俯视上述第二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上述第二筒侧壁的边缘比上述第一筒侧壁的边缘更向上述插入口侧凹陷。在从开放口排出进入阴部件的筒内的异物的过程中,利用从插入口插入的臂推出进入阴部件的筒内的异物的情况比较多。关于这一点,根据该优选的方式,以构成开放口的边缘中由第二筒侧壁构成的边缘为向插入口侧凹陷的形状的方式形成开放口。如果是这种结构,则由第二筒侧壁构成的边缘向插入口靠近相当于第二筒侧壁的边缘具有凹陷的形状的量。其结果,由于进入阴部件的筒内的异物容易被从插入口侧插入的臂推出,因此能进一步抑制进入阴部件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筒侧壁具有构成上述开放口的边缘的第一开口边缘,上述第二筒侧壁具有作为上述卡定部的第二开口边缘,该第二开口边缘构成上述开放口的边缘,并且具有在俯视该第二筒侧壁时比上述第一开口边缘更向上述插入口侧凹的形状,并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上述第二筒侧壁时,上述被卡定部从上述第二开口边缘露出。根据该优选的方式,构成开放口的边缘中具有第二筒侧壁的边缘向插入口侧凹陷的第二开口边缘,并且该第二开口边缘作为卡定部起作用。由此,与另外形成卡定部的结构相比,能使阴部件的结构更简单。 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被卡定部是在上述一对臂中向上述第二筒侧壁侧突出的第二被卡定凸部,在上述第二筒侧壁的厚度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二筒侧壁小。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在第二筒侧壁的厚度方向中,第二被卡定凸部比第二筒侧壁薄。因此,在卡定部与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形成在臂上的被卡定部不会从第二筒侧壁的外表面突出。如果是这种结构,则形成在臂上的被卡定部与第二筒侧壁的边缘的配合更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其结果,能抑制由于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与阴部件的连结。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阳部件在上述一对臂中还具有向上述第一筒侧壁侧突出的第一被卡定凸部,上述阳部件形成为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的面为面对称的形状,上述阴部件具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形成为从上述插入口延伸到上述开放口的形状,并在上述插入口与上述开放口之间弓I导上述被卡定部。根据该优选的方式,以相对于包含一对臂的面为面对称的方式形成阳部件,并且在阴部件上形成有在插入口与开放口之间引导该阳部件具有的被卡定部的引导槽。根据这种结构,无论是阳部件的一个侧面配置在第一筒侧壁侧且阳部件与阴部件配合的场合,还是阳部件的该一个侧面配置在第二筒侧壁侧且阳部件与阴部件配合的场合,都能得到上述效果。因此,能扩大阳部件与阴部件的连结的方式,抑制进入阴部件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以及抑制由于出乎意料原因而解除阳部件与阴部件的连结。


图I是对本发明的带扣的一个实施方式表示从其表侧观察的带扣的立体结构的 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背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表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背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阴部件的表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阴部件的背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图7(a)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表侧观察的俯视结构的俯视图,(b)是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背侧观察的俯视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扣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及图2对带扣I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带扣I的阳部件2的基部21上以从该基部21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具有挠性的一对臂22。另外,带扣I的阴部件3形成为扁平的筒状,具有在扁平方向上扩展的彼此相对的作为第一筒侧壁的表壁31与作为第二筒侧壁的背壁32。在该阴部件3的一方的筒端(图I及图2的右侧的筒端)形成有供一对臂22插入的插入口 3P,另夕卜,在另一方的筒端形成有与插入口 3P相对的开放口 3D。下面,将从插入口 3P朝向开放口3D的方向作为插入方向,将一对臂22排列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另外,将带扣I的表壁31侧作为表侧,将带扣I的背壁32侧作为背侧。如图3及图4所示,阳部件2具有的左右一对的臂22的各个在与包含该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形成为靠近前端扩展。另外,右侧臂22的右外侧面及左侧臂22的左外侧面在与相同的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形成为以作为其插入方向的中间部分的臂卡定部22S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外形的一对臂22的靠前端分别形成有被卡定部23。被卡定部23由突出设置在臂22的表面的作为第一被卡定凸部的一对表侧凸部23F和突出设置在臂22的背面的作为第二被卡定凸部的背侧凸部23B构成。另外,在一对臂22的靠前端以从该臂22的表侧贯通到背侧的方式形成有臂孔24,该臂孔24的截面呈菱形且在臂22延伸的方向(上述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以相对于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面对称的方式、即从表侧观察的一对臂22的结构与从背侧观察的一对臂22的结构相同的方式形成阳部件2。另夕卜,由于在一对臂22的各个上设有上述那样的臂孔24,因此能确保臂22的强度,并且在例如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阳部件2时,可避免产生凹痕。另外,在臂22的靠基端的表面及背面分别配设有基端定位肋27,另外,在臂22的靠前端的表面及背面分别配设有前端定位肋28。在形成有这种定位肋的结构中,在将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时,一对臂22的外表面与阴部件3的内表面的距离在形成有基端定位肋27及前端定位肋28的部位、即一对臂22的基端与前端特别短。因此,在将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能在带扣I的厚度方向上抑制阳部件2相对于阴部件3的位置偏移(晃动)。在一对臂22中彼此相对的内侧面形成有互相连接一对臂22的具有挠性的带状的桥梁25,该桥梁25形成在臂22的靠前端,并且比被卡定部23靠基端。该桥梁25的两端部25a的各个形成为从一方的臂22朝向另一方的臂22延伸。若详细叙述,则连接在一方 的臂22上的桥梁25的端部25a形成为,在未对该臂22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图3及图4所示的状态),与该臂22和桥梁25的连接部以该臂22的基端为中心描绘的圆弧C的切线方向一致。另外,桥梁25的中间部25b形成为在一方的臂22与另一方的臂22的中间朝向基部21凸状地弯曲。因此,即使是施加在一对臂22上的过度的外力作用在扩开该一对臂22的间隔的方向上的场合,也难以在一对臂22的各个与桥梁25的连接部上产生剪切力。另夕卜,在相对于基部21与臂22相反侧架设有带保持部26,该带保持部26保持为利用带扣I连结的带的长度可变。如图5及图6所示,阴部件3的表壁31从表侧观察,形成为由以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四个边缘包围的X字状。另外,阴部件3的背壁32从背侧观察,形成为由以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四个边缘包围的X字状。在这些构成阴部件3的表壁31的四角与背壁32的四角,利用靠插入口 3P的一对插入侧连结壁WP与靠开放口的一对开放侧连结壁WD相互连结表壁31与背壁32。另外,在一对插入侧连结壁WP的内侧面形成有在将阳部件2连结在阴部件3上的状态下与一对臂22的基端的外侧面一致的导向面WPa。并且,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一方的筒端,从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为矩形的插入口 3P形成为利用上述表壁31、背壁32及插入侧连结壁WP形成其四边的形式。另外,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另一方的筒端,从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为矩形状的开放口 3D形成为利用上述表壁31、背壁32及开放侧连结壁WD形成其四边的形式。在阴部件3具有的插入口 3P的开口边缘包括在表壁31是靠近插入口 3P的边缘的表侧插入边缘31p ;以及在背壁32是靠近插入口 3P的边缘的背侧插入边缘32p。这些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背侧插入边缘32p分别形成为以朝向开放口 3D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形成为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互相重合。另外,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表侧开口边缘31d与一对臂22的外形相似的方式形成表壁31及背壁32的外形。并且,以在将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22的平面为面对称的方式形成插入口 3P。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上述一对臂22从由表壁31构成的插入口 3P的边缘露出的方式形成表壁31。另外,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上述一对臂22不从由背壁32构成的插入口 3P的边缘露出的方式形成背壁32 (参照图I及图2)。根据这种结构,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提高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另外,根据由这种结构构成的插入口 3P,由于阴部件3的插入口 3P与一对臂22的前端部互相面对称,因此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时,容易将一对臂22插入到插入口 3P。另一方面,在阴部件3具有的开放口 3D的开口边缘包括在表壁31作为靠开放口 3D的边缘的表侧开口边缘31d ;以及在背壁32作为靠开放口 3D的边缘的背侧开口边缘32d。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以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22的平面非对称的方式形成开放口 3D。
若详细叙述,则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形成为以朝向插入口 3P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另外,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表侧开口边缘31d与一对臂22的外形相似的方式形成表壁31的外形。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上述一对臂22不从由表壁31构成的开放口 3D的边缘露出的方式形成表壁31 (参照图I及图2)。根据这种结构,与上述插入口 3P相同地,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提高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另外,背侧开口边缘32d也与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相同地形成为以朝向插入口3P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且,背侧开口边缘32d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具有比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更向插入口 3P凹陷的卡定边缘32S。该卡定边缘32S包括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最接近插入口 3P的边缘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底边缘、和从该底边缘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边缘。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上述一对臂22从由背壁32构成的开放口 3D的边缘露出相当于形成上述卡定边缘32S的量。另外,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构成上述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及侧边缘与上述一对背侧凸部23B抵接,并且背壁32形成为只有上述一对背侧凸部23B从卡定边缘32S露出的形状(参照图I及图2)。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及侧边缘抵接,该背侧凸部23B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开放口 3D的一部分作为相对于背侧凸部23B的卡定部起作用,因此与另外形成有这种卡定部的结构相比,能使阴部件3的结构更简单。另外,卡定边缘32S的背壁32的厚度形成为比背侧凸部23B的厚度大。根据这种结构,在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配合的状态下,该背侧凸部23B不会从背壁32的外表面突出。因此,形成在一对臂22上的背侧凸部23B与形成在背壁32上的卡定边缘32S的配合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涉。其结果,能够抑制因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连结。如图6所不,在表壁31的内表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表侧引导槽36。表侧引导槽36具有形成为槽宽从表侧插入边缘31p朝向开放口 3D以一定的比例变窄的表侧插入槽36a、以及向上述表侧插入槽36a的开放口 3D侧扩开的卡定槽36S。构成该卡定槽36S的槽侧壁形成为,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与上述卡定边缘32S重合。并且,在将阳部件2插入阴部件3时,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表侧凸部23F与表侧插入槽36a的槽侧壁滑动接触并被引导到卡定槽36S。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臂22的表侧凸部23F与卡定槽36S的槽侧壁抵接,该表侧凸部23F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另外,如图5所不,在背壁32的内表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背侧引导槽37。背侧引导槽37形成为槽宽从背侧插入边缘32p到卡定边缘32S变窄。构成该背侧引导槽37的槽侧壁形成为,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与上述表侧插入槽36a重合。并且,在将阳部件2插入阴部件3时,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背侧凸部23B与背侧引导槽37的槽侧壁滑动接触并被引导到卡定边缘32S。另外,在阴部件3上除了上述插入口 3P以及开放口 3D外,还形成有在与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臂插通孔SH。一对臂插通孔SH从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形成为由表壁31、背壁32、插入侧连结壁WP、及开放侧连结壁WD形成的四边的矩形状。另外,一对臂插通孔SH的开口边缘形成为与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臂孔24的内周面 24a相似的形式。这一对臂插通孔SH形成为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一对臂22的各个臂孔24向阴部件3的外侧露出,并且一对臂插通孔SH的各个由臂22堵塞的形式。根据这种结构,臂孔24的内周面24a的形状与臂插通孔SH的开口形状相似(参照图I及图2)。因此,确保由带扣I的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并能够抑制异物从一对臂插通孔SH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另外,在阴部件3的内部以沿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连结上述表侧引导槽3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与上述背侧引导槽3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隔板38。通过形成由这种结构构成的隔板38,抑制阴部件3的表壁31弯曲或背壁32弯曲。另外,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端部设有以由带扣I连结的带不能改变其长度的方式安装的带安装部39。为了实现带扣I的轻量化,在该带安装部39上设有三个有底孔。并且,如图7(a) (b)所示,当将一对臂22从插入口 3P以图中箭头表示的插入方向插入时,首先,臂22的外侧面与导向面WPa滑动接触,并且一对臂22的前端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接着,突出设置在臂22的表面的一对表侧凸部23F沿表侧插入槽36a被引导到卡定槽36S。另外,突出设置在臂22的背面的一对背侧凸部23B沿背侧引导槽37被引导到开放口 3D。此时,一对臂22的各个的外侧面形成为在臂卡定部22S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并且,一对插入侧连结壁WP的导向面WPa形成为与一对臂22的基端的外侧面一致的形状。因此,在将一对臂22插入阴部件3时,臂22的外侧面被导向面WPa向左右方向的中央按压,按压量相当于一对臂22的各个的外侧面比导向面WPa向外侧突出的量。其结果,在臂卡定部22S位于导向面WPa时,一对臂22在左右方向的靠中央弯曲得最大。并且,当臂卡定部22S通过导向面WPa时,解除导向面WPa相对于臂22的外侧面的按入,一对臂22的弯曲追随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引导。另外,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弓I导槽37的槽宽以从插入口 3P朝向开放口 3D以一定比例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当通过上述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引导插入一对臂22时,一对臂22向左右方向的靠中央以一定的比例弯曲且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根据这种结构,在臂卡定部22S通过导向面WPa时,由于施加在臂22上的外力暂时增加,因此通过臂卡定部22S与导向面WPa的配合,能将一对臂22暂时固定在阴部件3上。并且,当继续将一对臂22插入阴部件3时,表侧凸部23F到达卡定槽36S,背侧凸部23B到达开放口 3D。于是,由于卡定槽36S从表侧插入槽36a扩开,并且卡定边缘32S从背侧引导槽37扩开,因此向左右方向的中央弯曲的一对臂22根据这些卡定槽36S的形状及卡定边缘32S的形状互相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扩大。由此,表侧凸部23F与卡定槽36S的槽侧壁抵接,该表侧凸部23F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另外,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抵接,该背侧凸部23B难以向插入口 3P侧移动。并且,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此时,如图7(a)所不,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一对臂22不从插入口3P及开放口 3D露出。相对于此,如图7(b)所示,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一对臂22的形成在靠其前端的背侧凸部23B从开放口 3D露出。根据这种结构,臂22在开放口3D中露出,因此进入阴部件3的筒内的异物随一对臂22的进入而容易地从开放口 3D被排出。并且,由于臂22在开放口 3D中不露出,因此从外部遮蔽一对臂22的靠前端,从而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部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因此,能抑制因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 除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且抑制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扣,得到以下所列的效果。(I)扁平筒状的阴部件3具有与插入口 3P相对的开放口 3D。并且,构成阴部件3的表壁31形成为在与该表壁31相对的俯视中臂2不从开放口 3D露出的形状。另一方面,构成该阴部件3的背壁32形成为在与该背壁32相对的俯视中臂22从开放口 3D露出的形状。因此,背壁32具有臂22从开放口 3D露出的形状,因此容易地从开放口 3D排出进入阴部件3的筒内的异物。并且,表壁31具有臂22不从开放口 3D露出的形状,因此在表壁31侧从外部遮蔽一对臂22的靠前端,从而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部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因此,能抑制由于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并且抑制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2)开放口 3D形成为在与背壁32相对的俯视中背壁32的边缘比表壁31的边缘向插入口 3P侧凹陷的形状。在从开放口 3D排出进入阴部件3的筒内的异物的过程中,进入阴部件3的筒内的异物被从插入口 3P侧插入的臂22推出的情况较多。关于这一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开放口 3D具有构成开放口 3D的边缘中背壁32的边缘向插入口 3P侧凹陷的形状。因此,与形成为背壁32的边缘凹陷的形状相应地,开放口 3D在背壁32靠近插入口 3P。其结果,由于进入阴部件3的筒内的异物容易被从插入口 3P侧插入的臂22推出,因此能进一步抑制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3)表壁31具有构成开放口 3D的边缘的表侧开口边缘31d。另外,背壁32具有作为卡定部的卡定边缘32S,该卡定边缘32S构成开放口 3D的边缘,并且形成为在与该背壁32相对的俯视中比表侧开口边缘31d更向插入口 3P侧凹陷的形状。并且,在卡定边缘32S与被卡定部23配合的状态下,形成为在与背壁32相对的俯视中被卡定部23从卡定边缘32S露出的形状。根据这种结构,构成开放口 3D的卡定边缘32S作为相对于被卡定部23的卡定部起作用。因此,与格外形成卡定部的结构相比,能使阴部件3的结构更简单。(4)背侧凸部23B的背壁32的厚度方向的宽度比背壁32小。根据这种结构,在卡定边缘32S与背侧凸部23B配合的状态下,形成在臂22上的背侧凸部23B不会从背壁32的外表面突出。因此,形成在臂22上的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配合更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其结果,能进一步抑制因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

口 ο(5)阳部件2在一对臂22上还具有向表壁31侧突出的表侧凸部23F且形成为相对于包含一对臂22的面为面对称的形状。另外,在阴部件3上形成有呈从插入口 3P延伸到开放口 3D的方式且在插入口 3P与开放口 3D之间引导表侧凸部23F的表侧引导槽36和背侧凸部23B的背侧引导槽37。并且,背壁32的开放口 3D具有的卡定边缘32S与表侧凸部23F和背侧凸部23B的任一方配合。根据这种结构,无论是阳部件2的一个侧面配置在表壁31侧且阳部件2与阴部件3配合的场合,还是阳部件2的该一个侧面配置在背壁32侧且阳部件2与阴部件3配合的场合,都能得到上述⑴ (4)所记载的效果。因此,能扩
大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的样式,抑制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的异物的堆积,以及抑制由于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以以下的方式实施。在一对臂22的表侧的靠前端形成有表侧凸部23F,并且在一对臂22的背侧的靠前端形成有背侧凸部23B。通过改变该结构,可以是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部位被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限定的结构、即省略表侧凸部23F的结构。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除了表侧凸部23F外,还可以省略表侧引导槽36。因此,能得到上述(I) (4)所述的效果,能使阳部件2及阴部件3的结构简单。另外,可以是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配合部位被表侧凸部23F与卡定槽36S限定的结构、即省略背侧凸部23B的结构。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除了背侧凸部23B外,还可以省略背侧引导槽37。因此,能得到上述(I)、(2)所述的效果,并且能使阳部件2及阴部件3的
结构简单。背侧凸部23B的背壁32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可以与背壁32相同。根据这种结构,能得到与上述(I) (3)相同的效果,并且提高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或者,背侧凸部23B的背壁32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可以比背壁32大。根据这种结构,能得到与上述(I) (3)相同的效果,并且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配合更可靠。另外,在背侧凸部23B的背壁32的厚度方向的宽度比背壁32大的场合,为了一对臂22在阴部件3内滑动,需要在背侧凸部23B或一对臂22中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收缩的弹性。开放口 3D的卡定边缘32S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底边缘和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侧边缘构成。可以改变该结构,例如可以以在臂22的插入方向、或臂22的脱离方向上凸出的方式形成卡定边缘32S。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背侧开口边缘32d形成为比表侧开口边缘31d更向插入口 3P侧凹陷的形状。可以改变该结构,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背侧开口边缘32d可以形成为比表侧开口边缘31d更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凹陷的形状。总之,可以是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表壁31具有一对臂22不会从开放口 3D露出的形状,并且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背壁32具有一对臂22的至少一方从开放口 3D露出的形状的结构。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背侧开口边缘32d形成为一对臂22的双方露出的形状。可以改变该结构,可以形成为背侧开口边缘32d只有一对臂22的任一方露出的形状。即使是这种结构,只要臂22的靠前端从开放口 3D的边缘在背侧露出,就能够得到上述(I)所述的效果。表侧插入边缘31p、背侧插入边缘32p、表侧开口边缘31d分别以一对臂22不会露出的方式形成为在上述俯视中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不限定于这种形状,表侧插入边缘31p、背侧插入边缘32p、表侧开口边缘31d可以形成为例如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或形成为在上述俯视中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总之,表侧插入边缘31p、背侧插入边缘32p、表侧开口边缘31d可以是在上述俯视中分别覆盖一对臂22的基端部及前端部的形状。如图3及图4所示,使桥梁25的中间部25b在一方的臂22与另一方的臂22中间以朝向基部21弯曲为凸状的方式形成,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形成为朝向一对臂22的前端弯曲为凸状。在该场合,需要设在阴部件3上的隔板38与桥梁25不干涉。在阳部件2上配设桥梁25,但不限定于此,可以不设置桥梁25。例如,可以在一对臂22之间设置中心杆,该中心杆从基部21朝向臂22的插入方向突出,并且具备在将臂22 插入阴部件3时引导阳部件2的功能。即使这种结构,也能够使扩大臂22的间隔的外力难以作用在臂22上。在该场合,需要在阴部件3的内部代替隔板38将引导上述中心杆的中心杆引导部配设在设有隔板38的位置上。即使是省略了基端定位肋27或前端定位肋28的结构,也能得到与上述(I) (5)相同的效果。并且,如果是在阴部件3的内侧面形成凸肋,在将阳部件2连结在阴部件3上的状态下使该凸肋推压一对臂的结构,即使是省略了基端定位肋27及前端定位肋28的结构,也能够减少阳部件2的晃动。可以是在一对臂22中省略臂孔24的结构。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够利用臂22抑制异物从形成为扁平筒状的阴部件3的筒侧面、即臂插通孔SH进入。设置了隔板38,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省略隔板38的结构。在带安装部39上设有三个有底孔,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设置任一个数的有底孔,也可以不设置有底孔。可以在阴部件3上形成利用带扣I连结的带能改变其长度地被保持的带保持部26,在阳部件2上形成不能改变该带的长度地安装的带安装部39。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够改变带扣I连结时的带的长度。在此引用了 2010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第2010-130563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而录入。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其具备阳部件,该阳部件具有在靠前端具有被卡定部的一对臂;以及阴部件,该阴部件为扁平筒状,在一方的筒端具有供上述一对臂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在靠另一方的筒端具有通过与上述被卡定部的配合而将上述一对臂卡定在筒内的卡定部,上述带扣的特征在于,上述阴部件具有在扁平方向上扩展的彼此相对的第一筒侧壁和第二筒侧壁,并且在上述另一方的筒端具有与上述插入口相对的开放口,上述第一筒侧壁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该第一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上述一对臂不从由该第一筒侧壁构成的上述开放口的边缘露出,上述第二筒侧壁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该第二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上述一对臂的至少一方从由该第二筒侧壁构成的上述开放口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开放口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俯视上述第二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上述第二筒侧壁的边缘比上述第一筒侧壁的边缘更向上述插入口侧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筒侧壁具有构成上述开放口的边缘的第一开口边缘,上述第二筒侧壁具有作为上述卡定部的第二开口边缘,该第二开口边缘构成上述开放口的边缘,并且具有在俯视该第二筒侧壁时比上述第一开口边缘更向上述插入口侧凹陷的形状,并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上述第二筒侧壁时,上述被卡定部从上述第二开口边缘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卡定部是在上述一对臂中向上述第二筒侧壁侧突出的第二被卡定凸部,在上述第二筒侧壁的厚度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二筒侧壁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阳部件在上述一对臂中还具有向上述第一筒侧壁侧突出的第一被卡定凸部,上述阳部件形成为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的面为面对称的形状,上述阴部件具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形成为从上述插入口延伸到上述开放口的形状,并在上述插入口与上述开放口之间弓I导上述被卡定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其具备阳部件,该阳部件具有在靠前端具有被卡定部的一对臂;以及阴部件,该阴部件为扁平筒状,在一方的筒端具有供一对臂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在靠另一方的筒端具有通过与被卡定部的配合而将一对臂卡定在筒内的卡定部,阴部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筒侧壁和第二筒侧壁,并且在另一方的筒端具有与插入口相对的开放口,第一筒侧壁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卡定部与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第一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一对臂不从开放口露出,第二筒侧壁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卡定部与被卡定部配合的状态下,在俯视第二筒侧壁的外表面时,一对臂从开放口露出。
文档编号A44B11/25GK102933109SQ20118002814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
发明者川口学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