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及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0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及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及其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会用皮套等外壳来携带便携式电子设备,譬如用皮套来夹持携带平板电脑等,这样既方便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护便携式电子设备。但是,用皮套携带便携式电子设备时,通常在皮套的夹持装置上设置两个倒勾,再通过用手按压驱动倒勾移动以卡进电子设备的配合孔;在需要取出电子设备时,则需要用 手旋转驱动倒勾退出配合孔。操作时,倒勾的旋转角度难以准确控制,要么太紧,要么太松,且在取电子设备时容易勾住而难拿出来,而使劲掰时又可能损坏电子设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从夹持装置取出设备时由于难以准确操作而导致太紧或太松、甚至损坏设备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及其夹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支架、复位件和连接杆。该支架包括相互远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于该第二端内的控制腔以及设置于该第一端的第一卡合单元;该连接杆滑动设置于该第二端并与该支架弹性连接,该连接杆包括收容于该控制腔内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该第二端端面的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连接,该第二部分远离该第一部分的端上设有第二卡合单元;该复位件枢接于该第二端且与该第一部分相抵接;其中,通过该复位件推动该连接杆以改变该第一卡合单元与第二卡合单元的配合状态,并实现夹持或松开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该夹持装置还包括盖板,该盖板与该支架配合形成该控制腔。其中,该夹持装置还包括与该支架弹性连接的限位件,该限位件设有触动杆和第一限位部;该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还设有收容槽;该第一部分还设有用于与该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该夹持装置夹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时,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挤压该触动杆延伸至该收容槽内的端面,该夹持装置松开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时,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卡合以固定该连接杆。其中,该限位件还包括滑动杆以及设于该滑动杆与该控制腔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该控制腔内设有第一滑槽部,该滑动杆贯穿该第一滑槽部并通过该第一弹性元件抵接该控制腔的内侧壁,以实现与支架的弹性连接。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块且该第二限位部为限位槽,或该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槽且该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块。其中,该支架还包括设于该第二端远离该第一端的端面的容置槽,该夹持装置夹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时,该第二部分收容于该容置槽内,该第二卡合单元自该容置槽延伸到该收容槽内。其中,该控制腔内还设有第二滑槽部和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一部分部分收容于该第二滑槽部内并通过该第二弹性元件实现与该支架的弹性连接。其中,该复位件通过铆钉或螺钉与该支架枢接,该复位件包括以该铆钉或螺钉为圆心呈扇形分布的推动部和按压部,其中,该复位件通过该推动部与该第一部分相抵接。其中,该夹持装置还包括套设于该铆钉或螺钉上的扭簧,该复位件通过该扭簧与该支架弹性预紧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和该第二壳体部均具有内侧面,该第一壳体部和该第二壳体部形成合页状。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采用 上述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固定于该第一壳体部的内侧面和该第二壳体部的内侧面的其中之一上,并位于该第一壳体部和该第二壳体部之间。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还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外壳顶部和外壳底部分别设有第三卡合单元和第四卡合单元,该第三卡合单元与该第二卡合单元配合,该第四卡合单元与该第一卡合单元配合。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为手写电子装置,其配有手写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在放置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支架的收容槽时,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卡合单元向第一卡合单元移动以夹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而需要取出时,通过复位件推动连接杆带动第二卡合单元远离该第一卡合单元,即可轻松取出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取出便携式电子设备时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增加用户体验。

图I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夹持装置的一部分结构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夹持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夹持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6是图4所示夹持装置处于松开状态时的配合方式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夹持装置的VII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所示夹持装置处于夹持状态时的配合方式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夹持装置的IX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0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I到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譬如平板电脑和手写电子装置等手持设备。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引用到“[”的形状特征对夹持装置进行描述,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理解的范畴内,不作细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包括支架、复位件13以及连接杆15。该支架整体呈“[”状,其包括相互远离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设于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之间的收容槽10、设于第一端11的第一卡合单元110、设于第二端12在远离第一端11的端面的容置槽120、控制腔14以及盖板1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指代“[”的两个末端。收容槽10则位于“[”内凹的一侧,其尺寸的大小满足将便携式电子设备部分收容于槽内;为了更好地保护放置于槽内的设备,可以设置分别连接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底板,通过底板和“[”内凹的侧面配合形成该收容槽10。第一卡合单元110位于第一端11的末端的位置上并延伸到收容槽10内,其可以是第一端11往第二端12方向延伸的凸块或倒勾、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突起。盖板16设置于“[”的中上部靠近第二端12的位置并与支架配合形成该控制腔14,也就是说,该控制腔14位于第二端12内,进一步而言,该控制腔14与容置槽120之间相互贯通,而盖板16可以通过螺钉或铆钉等固定到该支架上。·[0033]复位件13的一部分收容于该控制腔14内,另一部分突出到“[”外凸的一侧(即与收容槽10相异的一侧);复位件13在控制腔14内与第二端12枢接,譬如可以在复位件13的重心位置设置贯穿孔、在盖板16上设置对应的通孔,接着采用铆钉或螺钉的方式固定盖板16到支架上,最后通过盖板16和铆钉或螺钉的共同作用将复位件13限位于控制腔14内,其中,复位件13的贯穿孔的直径大于铆钉或螺钉的直径,复位件13可绕该铆钉或螺钉所在的轴心旋转预定的弧度。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3主要起驱动连接杆15移动的作用,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复位件13与连接杆15 —体成型,复位件13在箭头A方向上双向移动此时,只需推拉或按压复位件13移动,即可驱动连接杆15移动而实现复位的功能,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内,不作赘述。连接杆15包括呈“丨”型的第一部分151和位于第二端12端面呈“一”型的第二部分152,且该第二部分位置远离第一端11,其中,第一部分151所在的轴与箭头A方向平行,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组合成“L”型。在具体的连接中,第一部分151的一端收容于控制腔14内且其抵接复位件13,第一部分151的另一端贯穿到容置槽120内并与第二部分152的一端相连接,而第二部分152的另一端设有与该第一卡合单元110相对应的第二卡合单元150,且第二卡合单元150可通过通孔延伸到收容槽10内。如前所述,第二卡合单元150位于第二端12的末端的位置上,其可以是设置于第二部分152上的凸块或倒勾、也可以是与第二部分152—体成型的突起。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时,第二部分152完全收容于该容置槽120内,该第二卡合单元150通过通孔延伸到收容槽10内。具体而言,当按压复位件13以驱动连接杆15移动时,连接杆15沿着箭头A的反方向移动,直至第二部分152退出该容置槽120,此时,该第二卡合单兀150作远离该第合单元110的移动;而松开复位件13时,为了能使连接杆15自动沿着箭头A的方向复位移动,可以在控制腔14的侧壁等设置弹性元件17(如拉簧)实现连接件15与支架之间的弹性连接。譬如,在控制腔14内设置槽位方向平行于箭头A方向的滑槽以限定连接杆15的位置和移动方向,而弹性元件17的一端与第一部分151相连接,弹性元件17的另一端与滑槽或控制腔14的侧壁连接,当连接杆15移动时,连接杆15将挤压或拉伸弹性元件17,而使得连接杆15具备弹性自动复位的功能。本实施例夹持装置的使用过程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按压复位件13 :按压复位件13以推动第一部分151在滑槽内往箭头A的反方向移动,而第一部分151的移动将第二部分152逐渐推出容置槽120外且使弹性元件17发生形变,第二部分152退出容置槽120的同时将带动第二卡合单元150退出收容槽10并进入到容置槽120内;放置或取出便携式电子设备将便携式电子设备放进该收容槽10内或将便携式电子设备从收容槽10内取出来,接着松开复位件13,此时,连接杆15由于弹性元件17的弹性恢复作用而驱动第一部分151往箭头A的方向移动,第一部分151的移动带动第二部分152以及第二卡合单元150移动,当第二部分152再次进入容置槽120内且第二卡合单元150进入到收容槽10内时,即可通过第一卡合单元110和第二卡合单元150卡合以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而第一部分151往箭头A方向移动的同时,反过来推动与之抵接的复位件13移动,使得复位件13回到初始位置以备下一次进行按压。另外,若该便携式电子设备配备有手写笔等,为了方便用户放置手写笔等,本实施例夹持装置还可以在该“[”型的支架的凸出侧设置手写笔槽10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手写笔槽I00与收容槽10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只需通过按压复位件13改变第一卡合单元110和第二卡合单元150之间的配合状态,即可将便携式电子设备放置于收容槽10内进行夹持、或松开便携式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操作方便,而且在取出时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也不会损坏放置于收容槽10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增加用户体验。请参阅图4到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除了包括支架、复位件23以及连接杆25之外,还包括限位件28。如前所述,该支架整体呈“[”状,其包括相互远离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设于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之间的收容槽20、设于第一端21的第一卡合单元210、设于第二端22端面的容置槽220、控制腔24以及盖板26。相应地,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分别指代“[”的两个末端。收容槽20则位于“[”内凹的一侧,其尺寸的大小满足将便携式电子设备部分收容于槽内;为了更好地保护放置于槽内的设备,可以设置分别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底板,通过底板和“[”内凹的侧面配合形成该收容槽20。第一卡合单元210位于第一端21的末端位置上并延伸到收容槽20内,其可以是第一端21往第二端22方向延伸的凸块或倒勾、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突起。盖板26设置于“[”的中上部靠近第二端22的位置并与支架配合形成该控制腔24,即该控制腔24位于第二端22内,进一步而言,该控制腔24与容置槽220之间相互贯通,而盖板26可以通过螺钉或铆钉等固定到该支架上。复位件23包括推动部230和按压部231,与前一个实施例对应的是,推动部230收容于该控制腔24内,按压部231则突出到“[”外凸的一侧(即与收容槽20相异的一侧)以供用户手动按压操作;复位件23在控制腔24内与第二端22枢接,譬如在复位件23上设置固定孔232、在盖板26上设置对应的通孔,接着采用铆钉或螺钉贯穿该固定孔232并与支架的螺孔配合以将盖板26固定到支架上。其中,固定孔232的直径大于铆钉或螺钉的直径,复位件23可绕该铆钉或螺钉所在的轴心旋转预定的弧度且推动部230和按压部231以该铆钉或螺钉为圆心呈扇形分布。另外,还可以在铆钉或螺钉的外轮廓上套设扭簧233或其他弹性件,扭簧233的其中一引出端固定到控制腔24的侧壁上,另一引出端固定到复位件23上,通过该扭簧233实现复位件23与该支架的弹性预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23主要起驱动连接杆25移动的作用,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复位件23与连接杆25固定在一起,复位件23在箭头A方向上双向移动此时,只需推拉或按压复位件23移动,即可驱动连接杆25移动而 实现复位的功能。限位件28设有触动杆280、第一限位部281、滑动杆282以及设于滑动杆282与控制腔24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288,其中,触动杆280和滑动杆282可一体成型。举例而言,可在控制腔24内设置第一滑槽部283以及贯通控制腔24和收容槽20之间的智能孔284,该触动杆280从智能孔284延伸至收容槽20内,该滑动杆282贯穿该第一滑槽部283并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88弹性抵接控制腔24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88的作用实现与该支架的弹性连接,其中,第一弹性元件288可以为套设于滑动杆282外轮廓的弹簧,也可以为与滑动杆282 —体成型的具备弹性形变的杆体,在此不作限定。另外,该第一限位部281可以采用凸块的形式,并可与该触动杆280 —体成型,该第一限位部281与该触动杆280互成预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81主要起限制连接杆25移动的作用,而该第一滑槽部283主要起限定该限位件28的活动空间的作用。请参照前一个实施例,该连接杆25包括呈“丨”型的第一部分251和呈“一”型的第二部分252,其中,第一部分251所在的轴与箭头A方向平行,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组合成“L”型。第一部分251的一端收容于控制腔24内且其抵接复位件23,第一部分251的另一端贯穿到容置槽220内并与第二部分252的一端相连接,而在第一部分251上设有与该第一限位部281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53。进一步而言,第二限位部253可以设置为限位槽或限位孔等,通过第一限位部281的凸块与第二限位部253的限位槽或限位孔配合,以限定连接杆25的移动动作。第二部分252相异于与第一部分251连接的端设有与该第一卡合单元210相对应的第二卡合单元250,且第二卡合单元250可通过通孔延伸到收容槽20内,进一步而言,第二卡合单元250位于第二端22的末端的位置上,其可以是设置于第二部分252上的凸块或倒勾、也可以是与第二部分252 —体成型的突起。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时,第二部分252完全收容于该容置槽220内,该第二卡合单元250通过设置于第二端的容置孔221延伸到收容槽20内。同理,可以在控制腔24内设置第二滑槽部254,且第二滑槽部254的槽位方向平行于箭头A方向,该第一部分251部分收容于该第二滑槽部254内以确保第一部分251移动时始终平行于箭头A的方向。而为了能使连接杆25自动沿着箭头A的方向复位移动,可以在控制腔24的侧壁等设置第二弹性元件27如拉簧等以实现连接件25与支架之间的弹性连接,譬如,采用拉簧时,拉簧的一端与第二滑槽部254固定连接,而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部分251相连接,当连接杆25移动时,连接杆25将拉伸拉簧,而使得连接杆25具备弹性自动复位的功能。当然,第二弹性元件27也可以采用弹簧的形式,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赘述。另外,若该便携式电子设备配备有手写笔等,为了方便用户放置手写笔等,本实施例夹持装置还可以在该“[”型的支架的凸出侧设置手写笔槽20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手写笔槽200与收容槽20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81为限位凸块且第二限位部253为限位槽,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81可以为限位槽且第二限位部253为限位凸块;或第一限位部281和第二限位部253均为限位凸块以互相挤压的方式配合;或第一限位部281和第二限位部253均为限位槽并通过咬合的方式配合。上述配合方式虽在各图未示出,但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范围内,只要第一限位部281和第二限位部253配合以达到限制连接杆25的移动动作即可,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夹持装置的具体包括如下工作原理。智能夹持将便携式电子设备放置到收容槽20内,便携式电子设备挤压触动杆280延伸至收容槽20的末端,接着推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顶边继续挤压触动杆280使得限 位件28在第一滑槽部283的槽位内移动,直至第一限位部281与第二限位部253脱离卡合,此时,停止推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动作;当第一限位部281与第二限位部253脱离卡合后,第二弹性元件27驱动连接杆25复位,连接杆25的第一部分251带动第二部分252往箭头A的方向移动,当第二部分252完全进入第二端22的容置槽220后,第二卡合单元250贯穿容置孔221并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侧边的凹槽或孔配合,而便携式电子设备另一侧边的凹槽或孔与第一卡合单元210相配合,该夹持装置夹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轻松取出当收容槽20内夹持有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按压该按压部231,使得推动部230绕固定孔232的轴转动,推动部230转动时推动第一部分251往箭头A的反方向移动,而第一部分251将带动第二部分252移动以逐渐退出容置槽220,同时,第二卡合单元25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凹槽或孔逐渐脱离配合,直至第一限位部281抵到第二限位部253的位置并进行卡合配合以固定连接杆25移动时,第二卡合单元25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凹槽或孔完全脱离配合,即可取出便携式电子设备。从本实施例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在放置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支架的收容槽20时,可以通过手动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直接挤压限位件28的触动杆280的端面,使限位件28的第一限位部281退出连接杆25的第二限位部253,接着连接杆25由于弹性复位而带动第二卡合单元250向第一卡合单元210移动以夹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而需要取出时,通过按压旋转按压部231而使得推动部230推动连接杆25移动,并带动第二卡合单元250远离该第一卡合单元210,即可轻松取出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无需手动即可智能地自动夹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而取出时也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也不会损坏设备,降低了维修成本,增加用户体验。请参阅图10,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第一壳体部31和第二壳体部32,该第一壳体部31和该第二壳体部32均具有内侧面,该第一壳体部31和该第二壳体部32形成合页状。其中,可以通过该第一壳体部31和该第二壳体部32的作用保护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采用图I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固定于该第一壳体部31的内侧面和该第二壳体部32的内侧面的其中之一上,并位于该第一壳体部31和该第二壳体部32之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还可以包括手写笔槽33,以用于放置手写笔等。[0058]如前所述,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还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34,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4的外壳顶部和外壳底部分别设有第三卡合单元(图未示)和第四卡合单元(图未示),该第三卡合单元与该第二卡合单元150配合,该第四卡合单元与该第一卡合单元110配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三卡合单元和第四卡合单元采用但不限于凹槽。在本实施例中,“顶部”和“底部”分别指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34放置于夹持装置时与第二卡合单元150和第一卡合单元110相对的侧部。该第三卡合单元和第四卡合单元也可以根据第一卡合单元110和第二卡合单元150不同的设置位置而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34的不同侧面。譬如第一卡合单元110和第二卡合单元150可以设置在手写笔槽100与该收容槽10之间的侧壁上并延伸至收容槽10内,而第三卡合单元和第四卡合单元则设置于与第一卡合单元110和第二卡合单元150的位置相对应的侧边位置上,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限定。另外,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4可以为平板电脑或手写电子装置等;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图4到图9所示的夹持装置,其具体工作过程请参阅其实施例对应的描述,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范围内,在此不作赘述。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的夹持装置无需手动即可智能地自动夹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34,而取出时也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也不会损坏设备,降低了维修成本,增加用户体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二端内的控制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第合单兀;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内并与所述支架弹性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收容于所述控制腔内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端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上设有第二卡合单元;以及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枢接于所述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抵接; 其中,通过所述复位件推动所述连接杆以改变所述第一^合单元与第二卡合单元的配合状态,并实现夹持或松开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架配合形成所述控制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架弹性连接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有触动杆和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还设有收容槽; 所述第一部分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挤压所述触动杆延伸至所述收容槽内的端面,所述夹持装置松开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合以固定所述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滑动杆以及设于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控制腔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控制腔内设有第一滑槽部,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第一滑槽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抵接所述控制腔的内侧壁,以实现与所述支架的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块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槽,或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槽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容置槽,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所述第二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卡合单元自所述容置槽延伸到所述收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内还设有第二滑槽部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部分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滑槽部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实现与所述支架的弹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通过铆钉或螺钉与所述支架枢接,所述复位件包括以所述铆钉或螺钉为圆心呈扇形分布的推动部和按压部,其中,所述复位件通过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铆钉或螺钉上的扭簧,所述复位件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支架弹性预紧连接。
10.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均具有内侧面,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合页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内侧面的其中之一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还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外壳顶部和外壳底部分别设有第三卡合单元和第四卡合单元,所述第三卡合单元与所述第二卡合单元配合,所述第四卡合单元与所述第一卡合单元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为手写电子装置,其配有手写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及其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支架、复位件和连接杆。该支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设于该第二端内的控制腔以及设置于该第一端的第一卡合单元;该连接杆滑动设置于该第二端内并与该支架弹性连接,该连接杆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连接,该第二部分远离该第一部分的端上设有第二卡合单元;该复位件枢接于该第二端且与该第一部分相抵接;通过该复位件推动该连接杆以改变该第一卡合单元与第二卡合单元的配合状态,并实现夹持或松开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在取出便携式电子设备时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
文档编号A45C11/24GK202588655SQ20122012814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许健, 鲁智勇, 周佳, 杜国楹 申请人: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