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主要涉及旅行箱包的万向轮组装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万向轮组装件包含轮壳、轮架、轮子、轮子使用一个横轴与轮架固定,轮壳与轮架中间配有上下铁垫片,上下铁垫片中间放置用数个小铁珠装入一个塑料盘孔内,能够转动类似一个轴承铁珠盘的结构来实现轮架与轮壳旋转的目的,这类装配结构需要先将铁珠敲入铁珠盘,再由多人合作将上下铁垫片,铁珠盘放入轮架槽内,再与轮壳结合加铆钉用冲床冲压铆合。这种结构在生产过程中浪费人力、物力、不节能,而且装配难度大,特别是在将铁珠盘,上下铁垫片装入轮架用铆钉与轮座铆合时,由于冲床下压时力度不均匀,它铆合后尺寸极不稳定,铁珠与上下铁垫片间隙小则旋转不灵活,间隙大则晃动,很难达成统一标准,则在旋转时铁珠与上下垫片摩擦产生很大的噪音,从而严重影响了万向轮组装件的 旋转灵活性及环保性,在实际生产、实用过程中效率低,成本高,不节能环保,浪费大,且不耐磨、不耐冲击、噪音大、使用性能不稳定及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加工效率高、装配间隙精密,成本低、旋转功能更加稳定、灵活、使用时更耐磨、耐冲击、无噪音、寿命长、性能稳定,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包括轮壳、轮架、轮子,轮子通过一个横轴与轮架连接固定,其中,所述轮架与轮壳之间通过一个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上部与轮壳连接固定,旋转轴下部与轮架内设定的一个旋转轴安装孔可配合轮架旋转。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旋转轴底部设有螺纹孔,轮架底部设有螺丝安装孔,所述螺丝安装孔与旋转轴底部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螺丝安装孔另设有一螺丝,螺丝一部分锁入旋转轴底部的螺纹孔内与轮架底部的螺丝安装孔相配合。进一步,所述旋转轴上部配一圆形垫片,圆形垫片上面与轮壳相配合,圆形垫片下面与旋转轴上台阶面配合后成平面,此平面至旋转轴底部面的距离在装配时加了铁垫片则大于旋转轴安装孔的深度,不装配铁垫片略小于旋转轴安装孔的深度。进一步,所述旋转轴底部一端为圆形平面状。进一步,所述旋转轴底部设有螺纹孔,螺丝锁入螺纹孔内后螺丝头下平面到旋转轴底部平面距离大于螺丝安装孔底端面到旋转轴底部平面的距离,螺丝安装孔外孔寸大于螺丝头的外径,螺丝的直径小于螺丝安装孔内孔的尺寸。进一步,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平面与旋转轴安装孔底部之间设有铁垫片,装配此铁垫片后旋转轴上台阶面至底部之间的距离将大于旋转轴安装孔的深度。[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轮架与轮壳之间通过一个旋转轴连接,旋转轴下部与轮架内设定的一个旋转轴安装孔可配合轮架旋转,这样的结构在操作时更加简单,方便,因为是由旋转轴与旋转轴安装配孔配合转动,因此在装配时将旋转轴上部与轮壳铆合固定后加入铁垫片装入轮架内即可旋转自如,装配间隙控制的更精确,不会存在因冲床铆合时造成上下铁垫片与铁珠之间的间隙尺寸不一,解决了旋转不灵活,装配工序多,晃动大及噪音无法控制的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旋转灵活、无噪音、耐磨、耐冲击、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节能环保的特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双轮万向轮组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中旋转轴、丝纹孔、圆形垫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轮万向轮组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铁垫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螺丝和螺丝装配孔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轮壳,2、圆形垫片,2-1、上面,2-2、下面,3、轮架,4、旋转轴,4-1、上台阶面,5、螺纹孔,6、旋转轴安装孔,7、螺丝,8、螺丝安装孔,8-1、外孔,8-2、内孔,9、铁垫片,10、轮子,
11、横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I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包括轮壳I、轮架3、轮子10,轮子10通过一个横轴11与轮架3固定,所述轮架3与轮壳I之间通过一个旋转轴4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轴4上部与轮壳连接固定,旋转轴4下部与轮架3底部设有的一个旋转轴安装孔6可配合轮架3旋转.这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具有装配结构简单、方便,外观完美,生产加工效率高、成本低,便于维修,旋转功能更加稳定、灵活,使用时耐磨、耐冲击,无噪音、寿命长、性能稳定,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I 3、图5所示,所述旋转轴4底部设有螺纹孔5,轮架3底部设有螺丝安装孔8,所述螺丝安装孔8与旋转轴4下部螺纹孔5的位置相对应,螺丝安装孔8内设置有螺丝7,螺丝7 —部分锁入旋转轴4下部螺纹孔5与螺丝安装孔8内外孔8-2、8-1相配合,这种结构即能起到固定旋转轴4与旋转轴安装孔6防止脱落的作用,还能起到拆装方便的功能,在实际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或者部分组装件损坏,只能将整个万向轮组装件报废,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只将螺丝7取出,轮壳I与旋转轴4和轮架3与轮子10为两部分,任意更换其中一部分锁入螺丝7即可重新组装得到一套完整的万向轮组装件,充分体现了本实用新型万向轮组装件便于维护,浪费小、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如图I 4所示,所述旋转轴4上部配一圆形垫片2,圆形垫片2上面2_1与轮壳I相配合,圆形垫片2下面2-2与旋转轴4上台阶面4-1配合后成平面,此平面至旋转轴4底部面的距离在装配时加了铁垫片9则大于旋转轴安装孔6的深度,不装配铁垫片9则略小于旋转轴安装孔6的深度,这样的结构设置是为了让旋转轴4上台阶面4-1与圆形垫片
2上下面与轮壳I上台阶面铆合固定不脱离,旋转轴4底部抵至旋转轴安装孔6,中间加入铁垫片9后旋转轴4上台阶面4-1将高于旋转轴安装孔6上平面,即轮架3的顶部,避免了轮架3顶部与圆形垫片2摩擦而影响万向轮组装件的旋转灵活性,轮架3顶部与圆形垫片2之间的间隙则由铁垫片9来产生,使得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它的装配间隙控制的更加精密。如图I 3所示,所述旋转轴4底部呈平面状,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旋转轴4与旋转轴安装孔6之间摩擦受力面积均匀、摩擦力小则更耐摩擦,从而使万向轮组装件的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及旋转灵活的特点。如图I 5所示,所述旋转轴4底部设有螺纹孔5,螺丝7锁入螺纹孔5内后螺丝头7下平面到旋转轴4底部平面距离大于螺丝安装孔8底端面到旋转轴4底部平面的距离,螺丝安装孔8外孔8-1的内径尺寸大于螺丝头7的外径,螺丝7的直径小于螺丝安装孔8内孔8-2的内径尺寸,这样的结构在使用中螺丝7整个外径部分不与螺丝安装孔8摩擦, 只有旋转轴4与旋转轴安装孔6整个之间摩擦,使得本实用新型双轮万向轮组装件摩擦位置少、无噪音、旋转灵活的特点。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旋转轴4底部与旋转轴安装孔6底部设定有铁垫片9可以起到耐磨、耐冲击、摩擦面积小无噪音的特点,这种结构将原有的旋转受力点在轮架3与轮壳I上面结合位置,下移至旋转轴安装孔6底部,将轮子10与旋转受力点位置下移后它的扭矩变大,从而使双轮万向轮组装件的旋转性能更加稳定、灵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壳(I)、轮架(3)、轮子(10),轮子(10)通过一个横轴(11)与轮架(3)固定,其中,所述轮架(3)与轮壳(I)之间通过一个旋转轴(4)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轴(4)上部与轮壳(I)连接固定,旋转轴(4)下部与轮架(10)底部设有的一个旋转轴安装孔(6)可配合轮架(3)旋转。
2.根据权利书要求I所述的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底部设有螺纹孔(5),轮架(3)底部设有螺丝安装孔(8),所述螺丝安装孔(8)与旋转轴(4)底部螺纹孔(5)的位置相对应,螺丝安装孔(8)另设有一螺丝(7),螺丝(7) —部分锁入旋转轴(4)底部的螺纹孔(5)内与轮架(3)底部的螺丝安装孔⑶相配合。
3.根据权利书要求I所述的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上部配一圆形垫片(2),圆形垫片(2)上面(2-1)与轮壳(I)相配合,圆形垫片(2)下面(2-2)与旋转轴(4)上台阶面(4-1)配合后成平面,此平面至旋转轴(4)底部面的距离在装配时加了铁垫片(9)则大于旋转轴安装孔(6)的深度,不装配铁垫片(9)略小于旋转轴安装孔(6)的深度。
4.根据权利书要求I所述的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底部一端为圆形平面状。
5.根据权利书要求I 4任一所述的万向轮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底部设有螺纹孔(5),螺丝(7)锁入螺纹孔(5)内后螺丝头下平面(7)到旋转轴(4)底部平面距离大于螺丝安装孔(8)底端面到旋转轴(4)底部平面的距离,螺丝安装孔(8)外孔(8-1)寸大于螺丝头(7)的外径,螺丝(7)的直径小于螺丝安装孔(8)内孔(8-2)的尺寸。
6.根据权利书要求5所述的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的底部平面与旋转轴安装孔(6)底部之间设有铁垫片(9),装配此铁垫片(9)后旋转轴(4)上台阶(4-1)面至底部之间的距离将大于旋转轴安装孔(6)的深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包括轮壳、轮架、轮子,轮子通过一个横轴与轮架固定,其中所述轮架与轮壳之间通过一个旋转轴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轴上部与轮壳连接固定,旋转轴下部与轮架底部设有的一个旋转轴安装固定孔,可配合轮架旋转。本实用新型双轮万向轮组装件具有装配结构简单、方便,外观完美,生产加工效率高、成本低,旋转功能更加稳定、灵活,使用时耐磨、耐冲击,无噪音,寿命长,性能稳定,环保节能的特点。
文档编号A45C13/00GK202714381SQ20122026101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高元鹏 申请人:高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