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马达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制行业装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缝制行业生产吊挂系统的主马达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缝制行业生产吊挂系统和其它行业的生产设备相比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怕漏油,设备一旦渗漏油将会对衣物造成油污。在国内由于基础工艺还相对比较滞后,诸如与马达相配套的减速器在输出轴处的漏油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目前市场销售的缝制行业生产吊挂系统为了方便起见全部采用减速器下出轴的方式,为了防止漏油问题就不得不迫使设备制造商选用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使成本增加、采购周期长、库存数量变大。另外在缝制行业生产吊挂系统的主马达驱动机构中,由于受到结构、空间的限制,减速器输出轴均是采用的悬臂梁方式,驱动也多数采用链轮传动机构。一方面因为流水线比较长,链轮传动机构的张紧力会设置得比较大,而这个力全部作用在减速器输出轴的悬臂梁端部,为了保证轴的强度需要设计较粗的轴径;另一方面轴的直径又受到减速器输出轴孔的限制,轴的直径又设计不到比较安全的数值。因此设备要么会出现断轴的现象,要么会出现张紧不可靠,流水线越长此问题会越突出。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机构,其包括马达组件、主动轮、被动轮、被动轴、轴座、和链轮;所述马达组件和所述轴座固定于底板上;所述马达组件采用上出轴方式,马达组件的上输出轴的上端固定装配所述主动轮;所述被动轴以能够绕其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轴座中,所述被动轴的上端固定装配所述被动轮,所述被动轴的下端固定装配所述链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被动轮相配合,从而将所述马达组件输出的转动传递到所述链轮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马达组件通过螺栓或螺钉牢固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轴座以贯穿底板的方式通过螺栓或螺钉牢固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马达组件包括封装于外壳中的马达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以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穿设于所述马达组件的外壳上,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伸出所述马达组件的外壳上方的部分形成为所述上输出轴,并在所述马达组件的外壳下方形成下出轴口,所述下出轴口处设置有密封盖以密封所述下出轴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轮采用键槽方式装配在所述上输出轴的上端;所述被动轮采用键槽方式装配在所述被动轴的上端;所述链轮采用键槽方式装配在所述被动轴的下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座的上方设置有上轴承安装孔以容纳并固定上轴承;所述轴座的下方设置有下轴承安装孔以容纳并固定下轴承;所述下轴承安装孔的下方设置有轴用挡圈孔以容纳并固定对所述被动轴进行限位的挡圈;所述被动轴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穿设于所述轴座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轴座上设置有法兰,在法兰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被动轮由高强度、自润滑的耐磨塑料加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马达组件和所述轴座对应的固定孑U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由于减速器输出轴改成上出轴结构,防止了漏油问题的产生。2、链轮传动机构的所有力均作用在被动轴上,而被动轴轴径可方便地根据需要设计而不会受到限制,防止了轴断的现象发生。
图1为马达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马达组件的整体结构图;图3为轴座的剖面图。图中标记:1、马达组件;1_1上输出 轴,1-2密封盖;2、主动轮;3、被动轮;4、被动轴;5、轴座;5_1法兰,5-2固定孔,5_3上轴承安装孔,5_4下轴承安装孔,5_5轴用挡圈孔;6、底板;7、链轮;8、下出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驱动机构如图1-3所示,该马达驱动机构主要包括马达组件1、主动轮2、被动轮3、被动轴4、轴座5、链轮7 ;其中马达组件I通过螺栓或螺钉牢固固定于底板6的上表面,轴座5以贯穿底板6的方式通过螺栓或螺钉牢固固定于底板6上,马达组件I和轴座5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底板6上分别设置有与马达组件I和轴座5对应的用于固定的固定孔。马达组件I包括封装于外壳中的马达和减速器,马达为吊挂系统提供驱动力,减速器将马达输出的高速旋转降低为所需的输出速度并提供足够的输出力矩。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孔或者安装件,用于将马达组件I通过螺栓或螺钉牢固固定于底板6上。减速器输出轴以垂直于底板6的方向穿设于马达组件I的外壳上,减速器输出轴的这种穿设方式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扭矩输出能力,并保持平稳转动。减速器输出轴采用上出轴方式,其伸出马达组件I外壳上方的部分形成为上输出轴1-1,并在马达组件I外壳下方形成下出轴口 8,在下出轴口 8处设置密封盖1-2,对下出轴口 8进行密封,从而防止马达组件I内的润滑油从下出轴口 8处渗出,避免对吊挂系统所推动的加工布料的污染。上输出轴1-1上安装有主动轮2,主动轮2和上输出轴1-1之间优选采用键槽方式进行装配,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安装。主动轮2与被动轮3相配合,将马达输出的转动从主动轮2传递到被动轮3上,主动轮2与被动轮3之间优选采用啮合方式传动,也可以采用皮带等其他方式传动。被动轮3安装于被动轴4的上端,被动轮3和被动轴4之间优选采用键槽方式进行装配,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安装。被动轴4下端安装有链轮7,被动轴4和链轮7之间优选采用键槽方式进行装配,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安装。 被动轴4穿设于轴座5中,被动轴4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以能够自由绕其轴线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轴座5中,将马达输出的转动从底板6的上方传递到底板6的下方,使得采用上出轴方式的马达组件I能够驱动底板6下方的链轮7,从而使得链条张紧等外力全部作用在被动轴4上,马达组件I的上输出轴1-1仅承受扭矩。这样,链轮传动机构的所有力均作用在被动轴上,而被动轴轴径可方便地根据需要设计而不会受到马达组件的限制,可以有效防止轴断现象的发生。轴座5主体为圆筒形的筒壁,其外侧设置有法兰5-1,法兰5-1可以与轴座5的筒壁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筒壁外侧,法兰5-1上沿其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孔5-2,通过固定孔5-2使用螺栓或螺钉将轴座5牢固固定于底板6上。轴座5的上方的筒壁内侧设置有上轴承安装孔5-3,用于容纳并固定上轴承;轴座5的下方的筒壁内侧设置有下轴承安装孔5-4,用于容纳并固定下轴承;下轴承安装孔5-4的下方设置有轴用挡圈孔5-5,用于容纳并固定对被动轴4进行限位的挡圈。由于马达组件I采用上出轴方式,使得现有技术中马达组件中的润滑油容易沿输出轴向下流出从而污染布料的问题得以避免,同时通过在下出轴口 8处设置密封盖1-2,进一步减少了马达组件中的润滑油泄露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马达组件I安装于底板6上,使得马达组件I即使有油污,也会滴落在底板6上而不会直接污染布料。主动轮2和被动轮3采用高强度、自润滑的耐磨塑料加工而成,例如:尼龙-聚酰胺或PC-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避免使用润滑油所可能带来的污染,并且避免产生磨损碎屑对布料的污染。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其具体结构和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可做出无数种方案。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改变零部件的固定方法和形状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驱动机构,其包括马达组件、主动轮、被动轮、被动轴、轴座、和链轮;所述马达组件和所述轴座固定于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采用上出轴方式,马达组件的上输出轴的上端固定装配所述主动轮;所述被动轴以能够绕其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轴座中,所述被动轴的上端固定装配所述被动轮,所述被动轴的下端固定装配所述链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被动轮相配合,从而将所述马达组件输出的转动传递到所述链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通过螺栓或螺钉牢固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轴座以贯穿底板的方式通过螺栓或螺钉牢固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封装于外壳中的马达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以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穿设于所述马达组件的外壳上,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伸出所述马达组件的外壳上方的部分形成为所述上输出轴,并在所述马达组件的外壳下方形成下出轴口,所述下出轴口处设置有密封盖以密封所述下出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采用键槽方式装配在所述上输出轴的上端;所述被动轮采用键槽方式装配在所述被动轴的上端;所述链轮采用键槽方式装配在所述被动轴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的上方设置有上轴承安装孔以容纳并固定上轴承;所述轴座的下方设置有下轴承安装孔以容纳并固定下轴承;所述下轴承安装孔的下方设置有轴用挡圈孔以容纳并固定对所述被动轴进行限位的挡圈;所述被动轴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穿设于所述轴座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轴座上设置有法兰,在法兰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被动轮由高强度、自润滑的耐磨塑料加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马达组件和所述轴座对应的固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驱动机构,其包括马达组件、主动轮、被动轮、被动轴、轴座、和链轮;马达组件和轴座固定于底板上;马达组件采用上出轴方式,在马达组件的下出轴口处设置密封盖,马达组件的上输出轴的上端固定装配主动轮;被动轴以能够绕其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轴座中,被动轴的上端固定装配被动轮,被动轴的下端固定装配链轮;主动轮与被动轮相配合,从而将马达组件输出的转动传递到链轮上。这样链条张紧等外力全部作用在被动轴上,马达组件的输出轴仅承受扭矩。改变了马达组件为下出轴的传统结构,防止了漏油和轴断的现象。该机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适应性强,对马达等组成件的要求低,适合用于现有缝制吊挂系统的结构改进。
文档编号A41H43/00GK203051668SQ20132002652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孙建国, 余云林, 叶军 申请人:宁波圣瑞思服装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高新区瑞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