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边尾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10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边尾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边尾夹。
背景技术
传统尾夹:皮带连接处没有包边设计,带身易移位,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皮带带身不会移位,使用寿命长的这样一种包边尾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包边尾夹,包括皮带扣、尾夹,尾夹上的连接孔,皮带扣与尾夹连接,皮带穿过尾夹的中间,通过连接件与尾夹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夹的径向两边具有一对称的凸耳,所述凸耳对称折叠与尾夹本体形成一容腔。进一步的,凸耳折叠后凸耳的自由端通过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造型美观、且防止带身移位以及螺丝滑落,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尾夹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耳折叠时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耳折叠后通过卡扣连接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附图序号说明:尾夹1、凸耳一 1-1、凸耳二 1-2、皮带扣2、连接孔3、卡扣4、上尾夹片1-4、下尾夹片1-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包边尾夹,包括皮带扣2、尾夹1,所述尾夹本体大体成一矩形的长条,穿过皮带扣将本体进行折叠,形成上下两片尾夹片,上尾夹片1-4,下尾夹片1-3,之后通过缝线等连接方式将靠近皮带扣的上下两片尾夹片连接在一起,在上、下尾夹片上对称的具有一连接孔3,孔内放置螺丝等连接部件,下尾夹片径向的两边具有一对称的凸耳,分别为凸耳一 1-1、凸耳二 1-2,凸耳一 1-1与凸耳二对称折叠,形成包边,折叠后凸耳的自由端通过卡扣4连接在一起,尾夹本体与折叠后的凸耳形成一容腔,皮带带身的端部穿过容腔,之后通过螺丝等连接部件将尾夹与皮带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I)将传统敞口尾夹做成包边尾夹,可以防止带身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出现带身移位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敞口尾夹因皮带带身移位的美观缺陷。(2)将尾夹做成包边的设计,还可以增强皮带连接处的受力度,相当于给带身与扣头接口周围增加了保护圈,分散单纯的带身受力,有效防止皮带从扣头接口处断带的情况发生,大大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3)将带身包裹在尾夹里,增加了扣头和带身连接的牢固度,可以有效防止螺丝脱落的情况发生。(4)用包边尾夹将带身和扣头连接起来,将带身顶端很好的隐藏起来,增强了皮带的整体性,皮带的线条更加统一和完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包边尾夹,包括皮带扣、尾夹,尾夹上的连接孔,皮带扣与尾夹连接,皮带穿过尾夹的中间,通过连接件与尾夹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夹本体的径向两边具有一对称的凸耳,所述凸耳对称折叠与尾夹本体形成一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边尾夹,其特征在于:凸耳折叠后凸耳的自由端通过卡扣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边尾夹,包括皮带扣、尾夹,尾夹上的连接孔,皮带扣与尾夹连接,皮带穿过尾夹的中间,通过连接件与尾夹固定连接,所述尾夹本体的径向两边具有一对称的凸耳,所述凸耳对称折叠与尾夹本体形成一容腔,皮带穿过容腔。本实用新型造型美观、且能够防止带身移位以及螺丝滑落,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44B11/00GK203028202SQ2013200268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赵光迎 申请人:赵光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