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5333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目前矿井的风筒接口固定方式都采用铁丝固定,工作过程中需扎破风筒,铁丝连接头有尖锐突出部分导致风筒易破损,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包括主扣体,齿状卡件,帆布带,所述的主扣体靠近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两侧分别有一个侧壁,在侧壁前端位于底板的上方设有前置挡板,在侧壁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杆,所述的齿状卡件为矩形,两侧设置有卡轴,底部为锯齿状,固定于主扣体的两个侧壁之间,所述帆布带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杆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帆布带环绕风筒接口,卡扣方式进行固定,操作时不会对风筒造成破损,效率更高,通风效果更好,维护拆卸更加方便。
【专利说明】—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
[0001]一、【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
[0003]二、【背景技术】
[0004]目前矿井通风采用的技术都是通过风筒进行输送风力,为了将风输送到矿井最深处,需要将一节节风筒对接进行通风管道的延伸。而风筒之间的对接都是使用铁丝扎风筒,然后再反压边,在连接过程中穿破风筒,遗留的铁丝接头也经常会在反压边过程中扎破风筒,这种接口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还极易损坏风筒漏风,导致工作面风力不足,井下通风不足,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0005]三、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风筒对接费时费力,易损坏等问题,有效保证通风了效果。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扣体,齿状卡件,帆布带,所述的主扣体靠近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两侧分别有一个侧壁,在侧壁前端位于底板的上方设有前置挡板,在侧壁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杆,所述的齿状卡件为矩形,两侧设置有卡轴,底部为锯齿状,固定于主扣体的两个侧壁之间,所述帆布带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杆上;
[0009]主扣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轴孔,齿状卡件通过卡轴贯穿轴孔来实现与主扣体的对接。
[0010]与原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型的优点是:
[0011]操作中,不需要扎破风筒,无尖锐突出物,风筒不易损坏,有效保证了通风效果,减少了维护的次数,并且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工作强度。
[0012]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15]具体标注如下:
[0016]1-主扣体,2-齿状卡件,3-底板,4-侧壁,5-前置挡板,6-固定杆,7-轴孔,8-卡轴,9-帆布带
[0017]五、【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2,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包括主扣体I,齿状卡件2,主扣体I靠近底部设置有底板3,底板3的两侧分别有一个侧壁4,在侧壁4前端位于底板3的上方设有前置挡板5,在侧壁4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杆6,所述的齿状卡件2为矩形,两侧设置有卡轴8,底部为锯齿状,主扣体I的侧壁4上设置有轴孔7 ;齿状卡件2通过卡轴8贯穿轴孔7来实现与主扣体I的连接,卡轴8在齿状卡件2上的位置,应能保证齿状卡件2在按下的情况下,底部齿状物尖端能够贴近底板3,齿状卡件2在掀起时,帆布带9能从齿状卡件2底部穿过;将帆布带9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杆6上。
[0019]使用时,先将风筒接口对接好,然后将帆布带9环绕接口并拉紧,再将帆布带9的另一端从主扣体I的前置挡板5与齿状卡件2下穿过,按下齿状卡件2,使锯齿部分将帆布带9卡死在底板3上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扣体(1),齿状卡件(2),帆布带(9),所述的主扣体(I)靠近底部设置有底板(3),底板(3)的两侧分别有一个侧壁(4),在侧壁(4)前端位于底板(3)的上方设有前置挡板(5),在侧壁(4)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杆(6),所述的齿状卡件(2)为矩形,两侧设置有卡轴(8),底部为锯齿状,固定于主扣体(I)的两个侧壁(4)之间,所述帆布带(9)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杆(6)上。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扣体(I)的侧壁(4)上设置有轴孔(7)。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或2所述的一种风筒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齿状卡件(2)通过卡轴(8)贯穿轴孔(7)来实现与主扣体(I)的对接。
【文档编号】A44B11/14GK203702219SQ20132075620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石嘉栋, 王改明 申请人: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