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角部增强部件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2305发布日期:2018-06-22 21:05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带有角部增强部件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已知行李箱,特别是硬壳手提箱,其包括至少两个行李箱部分。每个行李箱部分包括至少一个行李箱壁,其具有至少一个行李箱壁内表面和至少一个行李箱壁外表面。至少一个行李箱部分具有至少一个角部。优选的是,每个行李箱部分包括至少四个角部。

日益增加的需求是,制造比以往更轻的行李箱。另一方面,由于旅行过程中行李箱会受到很多冲击和振荡,所以这些行李箱要非常坚固。行李箱变得较轻的弊端在于其会变得凹凸不平,特别是在行李箱部分的角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行李箱,并且提供制造行李箱的方法,其中行李箱非常坚固。

通过权利要求1和10的特征实现了该目的。

以有益的方式,在至少一个行李箱部分的至少一个角部,在行李箱壁内表面上设置角部增强部件。

这带来的益处是,行李箱在行李箱特别容易产生压痕等的区域中被加固。角部增强部件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角部增强部件的外表面在行李箱的角部被附接箱到行李箱壁内表面,其中外表面的轮廓在行李箱壁内表面处适宜于角部的形状。

这带来的益处是行李箱的外观没有变化。此外,箱能够继续如通常地生产行李箱,并且随后能够附接角部增强部件。角部增强部件可包括在内表面处的增强轮廓。这带来的益处是,角部增强部件能够吸收特别大的力。增强轮廓特别地增强了角部增强部件的抗弯刚度,并且因此增强了行李箱部分的角部的抗弯刚度。因此,能够显著地减少角部的压痕。

增强轮廓的形状适应于在行李箱的使用期间作用于角部的力。这带来的益处在于,每个行李箱可单独地包括精确适配的角部增强部件,其具有相应的适配的增强轮廓。此外,这带来的益处在于,增强轮廓适应于使用期间的作用力,以便增强轮廓不需要超大尺寸。这带来的益处是,增强轮廓也可以非常轻并且不会显著地增加行李箱的重量。增强轮廓可由位于角部增强部件的内表面处的至少一个条形突出部限定。

角部增强部件包括位于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槽形凹部,在此位置处条形突出部被设置在内表面上。这带来的益处是,能够节约材料且减轻重量,其中角部增强部的增强性能不降低或者仅降低可忽略的程度。

角部增强部件可包括位于内表面的至少三个条形突出部。

角部增强部件可包括位于内表面的至少四个条形突出部。

角部增强部件的外表面可被粘合到行李箱壁内表面上。优选的是,角部增强部件的外表面通过热粘合被粘合到行李箱壁内表面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制造具有角部增强部件的行李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造至少两个行李箱部分,其每一个都包括行李箱壁内表面和行李箱壁外表面,

-制造用于至少一个行李箱部分的至少一个角部的至少一个角部增强部件,其中角部增强部件包括在内表面的增强轮廓。

-将至少一个角部增强部件在至少一个行李箱部分的至少一个角部固定到行李箱部分的行李箱壁内表面上。

增强轮廓的形状可适应于使用行李箱期间在角部产生的作用力。

增强轮廓可由位于角部增强部件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条形突出部件限定。

角部增强部件可通过注模制造。角部增强部件可被粘合到行李箱壁内表面上,其中粘合优选通过热粘合实现。

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行李箱,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打开的图1的行李箱,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角部增强部件,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内表面观察的图3的角部增强部件,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可替代的角部增强部件,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内表面观察的图5的角部增强部件,

图7a-7c示意性地示出了制造行李箱的方法的步骤。

图1示出了行李箱1。行李箱1为手提箱,特别是硬壳手提箱,如所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行李箱1包括第一行李箱部分2和第二行李箱部分4。行李箱部分2、4通过拉链紧固件6彼此连接。行李箱1进一步包括脚轮,特别是旋转脚轮,通过脚轮行李箱1适宜于在地面上移动。此外,行李箱1包括伸缩手柄10和握持手柄12。相应的行李箱部分2、4每个都包括行李箱壁,其包括行李箱壁内表面3、5和行李箱壁外表面7、9。行李箱1进一步包括角部32和34。角部34被布置在行李箱的下端部36。在每个角部34设置脚轮8。角部32被设置在行李箱的上端部38。

图2中,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的行李箱1。在内部,行李箱包括衬里织物11和分隔部13。图2中,部分分隔部13和衬里织物11未被示出,以便角部32处的部分行李箱壁内表面3可见。

如图2所示,角部增强部14被设置于行李箱壁内表面3的角部32处。角部增强部件14被设置于至少一个角部32,但优选被设置在所有的角部32处。

角部增强部件14在图3和4中被更详细地示出。

角部增强部件14包括外表面16。外表面16优选适应于在行李箱壁内表面3处的角部32的轮廓。在角部32,角部增强部件14优选地通过外表面16被固定(特别是粘合)到行李箱壁内表面3上。

角部增强部件14在内表面22进一步包括增强轮廓23。增强轮廓23适应于在行李箱1的使用期间作用在角部32的力,以致通过角部增强部件14的增强轮廓来加固角部32,并且能够吸收力。

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增强轮廓23由条形突出部部24限定。图3和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角部增强部件14包括三个条形突出部24,其相对于彼此以约120°的角度偏移。条形突出部24的高度和形状适应于在使用期间作用于角部32的力的大小。图3和4所示的角部增强部件包括三个角部20。

在操纵或使用期间的力可通过跌落测试确定,例如,行李箱从预定高度掉落到地面上。在应用了例如有限元法的计算机程序的辅助下,可确定条形突出部的形状和个数,从而确定增强轮廓的形状。然而,增强轮廓不限于条形突出部。

在角部增强部件14的外表面16,在条形突出部24被设置在内表面22的位置处设置槽形凹部18。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槽形凹部18由中空的条形突出部24提供,并且在外表面16不闭合。

槽形凹部18带来的益处在于,在不降低或限制角部增强部的增强性能的情况下节约材料,因为在条形突出部24被设置在内表面22的位置槽形凹部18被设置于外表面16。此外,由于提供了槽形凹部18,角部增强部件14容易制造。所以,角部增强部件可通过深冲压法制造。但是,角部增强部件14优选地通过注模法制造。

图5和6中,示出了可替代的角部增强部件。角部增强部件15被提供作为行李箱1的可替代的角部增强部件,然而,该行李箱包括与图1和2中所描述的行李箱1相同的构件。但是,行李箱1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宽度,以致在行李箱的操纵或使用期间作用于角部32的力不同。因此,获得了可替代的角部增强部件15。图5和6所示的角部增强部件15也包括外表面26,其适应于行李箱1的行李箱壁内表面3。

角部增强部件15还包括在其内表面28的增强轮廓29。增强轮廓29包括四个条形突出部30、31。条形突出部30比条形突出部31更宽。角部增强部件15的增强轮廓29也适应于作用于相应行李箱的相应角部的力。在当前的情况下,相应地,增强轮廓包括四个条形突出部30、31,其中条形突出部中的两个比另外两个条形突出部31更宽。在角部增强部件15的外表面26也设置槽形凹部27,其位于条形突出部30、31被设置的位置处。它们提供了和角部增强部件14的条形凹部18相同的益处。

图7a-7c中,示出了制造具有至少一个角部增强部件的行李箱的方法步骤。图7a示出了如何制造至少两个行李箱部分2、4。为了便于观察,图7a仅显示了一个行李箱部分。行李箱部分2、4均包括行李箱壁内表面3、5和行李箱壁外表面7、9。此外,如图7b所示,制造用于行李箱部分2、4的至少一个角部的至少一个角部增强部件。角部增强部件14在内表面22包括增强轮廓23。增强轮廓的形状优选地适应于在行李箱1的使用期间作用于角部32的力。例如,增强轮廓由条形突出部限定。

图7c示出的是,至少一个角部增强部件14在至少一个行李箱部分2、4的至少一个角部32处已经被固定到行李箱部分2、4的行李箱壁内表面3、5箱。角部增强部件14被优选地粘合到行李箱壁内表面3、5上,其中角部增强部件14优选地通过热粘合被粘合到行李箱壁内表面3、5上。

例如,角部增强部件14可为图3和4所示的角部增强部件。此外,例如,制造行李箱1的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步骤:通过拉链紧固件等连接两个行李箱部分,附接伸缩手柄10和握持手柄12,装载衬里织物11和分隔部13,并且在角部34附接脚轮,特别是旋转脚轮8。此外,该方法可包括本文没有提及的其他步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