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服装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4412阅读:9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服装的生产工艺,服装具有较好的舒适度以及贴合干,并且透气性极佳,穿着后具备凉爽感。



背景技术:

服装是穿于人体起保护、防静电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最广义的衣物除了躯干与四肢的遮蔽物之外,还包含了手部(手套)、脚部(鞋子、凉鞋、靴子)与头部(帽子)的遮蔽物。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内涵。

目前市场上的服装生产工艺一般是先经过编织,裁剪和后期的缝纫染色加工完成,编织机编织出来的服装一般是由2片或者2片以上的布料按照服装设计要求通过裁剪,形成服装初样,再经过缝纫将裁剪后的布料整合成型,最后更具设计要求进行染色加工,这样生产出来的服装,在编织过程中布料无法识别,整块布料裁剪容易造成浪费,并且增加服装生产的劳动成本,另外现在的服装一边由多块布料缝纫拼接而成,缝纫质量是决定服装质量的重要指标,反之可以推理得出缝纫数量越少服装的质量把控也相对简单,而且拼接后的服装在整体舒适度和美观度上都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服装生产工艺,该服装生产工艺依靠卡尔迈耶编织机编织而成,编织机内设3d建模软件,卡尔迈耶编织机可更加该3d建模软件进行衣服的整体编织,可有效降低服装在编织过程中的损耗,并且编织出来的服装可以减少裁剪和缝纫的过程,由此可使服装整体的质量效果和整体美观度提高。

一种3d打印服装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3d建模软件→编程语言输入编织机→原材料采购检验→原材料整合→编织机生产→胚布成型→上色处理→裁剪→缝制→整烫→成衣检验→包装。

所述3d建模软件为更加设计要求在计算机内进行服装软件的平面编程设计,然后将该设计软件加载进卡尔迈耶的贾卡双针床经编机编程系统内,所述材料一般包括筒子纱,需要整经到经轴上才能让经编机使用,编织采用的是卡尔迈耶的贾卡双针床经编机将整好的原料装到卡尔迈耶的机器上进行编织织造,裁剪把机器织出来的织物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裁剪,把不需要的部分裁剪掉,留下需要的织物部分,缝纫为把编织好的一次成型产品在需要缝合的部位按照不同的要求加以缝制,达到需要的功能和装饰的效果,染色是根据客户要求染出需要的颜色,同时加以处理达到不同的功能效果,包装就是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适合市场、符合大众审美、能推动销量的包装。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增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3d打印技术与服装生产集合,可将3d打印软件程序输入到卡尔迈耶的贾卡双针床经编机编程系统内,因此编织机可以将服装的整体布料一次编织成型,然后再进行裁剪、缝纫和染色处理,这样的服装减少废料的产生,并且有效提高服装生产质量,降低生产工序和生产成本,而且服装的质量也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服装生产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生产总步骤

3d建模软件→编程语言输入编织机→原材料采购检验→原材料整合→编织机生产→胚布成型→上色处理→裁剪→缝制→整烫→成衣检验→包装。

(二)3d建模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市场反馈和客户需要在计算机端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服装的数字化模型建立,3d建模包括服装的整体效果、局部效果、正面效果和渲染效果,客户可以从多个面了解服装的设计、用料以及细节等方面的处理。

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服装的初步建模,可以节约服装的设计过程,无需经过多次的打样确认,有效的节约生产成本以及人力物力的输出。

(三)原材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发货单详细出现短码/少现象要亲自参与清点并确认大货跟单负责大货的交货日期确定及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及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需要进行样衣制作,样衣制作可以通过编程好后的编织机进行样衣编织,然后与客户确认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原材料整合后经过编织机编织出来一体成型服装需要经过裁剪和缝纫加工之后称之为坯布,后续需经过上色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根据客户确认后的单耗对面/辅料的进行核对,并将具体数据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如有欠料,要及时落实补料事宜并告知客户。如有溢余则要报告客户大货结束后退还仓库保存,要节约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原材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原材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原材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四)原材料整合

将检验合格后的原材料安装于编织机的经轴上,该过程包括手工和机械两种方式完成。

(五)编织机生产

编织机的生产由经过整合后的原材料置于编织机经轴上后,编织机内部的已加载3d建模软件,编织机更加才3d建模软件进行编制,编织机编织出来的胚布为服装整体。

(六)上色

在胚布出来之后,胚布需要经过上色处理,更具3d建模内的渲染效果,使胚布进行染色,染色效果因于渲染效果图内的颜色相同。

(七)裁剪工艺

经过编织机编织出来的胚布存在多余边角或者其他多余丝线,更具服装的样衣,进行手工裁剪。

裁剪一般采用套裁方式,常用的有平套、互套、镶套、拼接套、剖缝套等。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1)看正确样品,对应样板检查片数,看是否丢片、顺片、丝绺等错误出现。及时向打版技术人员改正。在按照大货数量进行搭配,排大货。排完后,根据大货总数算单耗。再加损耗报跟单员确认。排样品时也要根据来的客供面料排出各种面料单耗,并上报。

(2)每一批大货面料到后要根据面料情况做百家衣(分匹抽),缩率(50*50方格)。缩率包括自然缩、洗水缩两种。自然缩,自然缩是指面料在大货生产中经过熨烫后或者面料放松后的自然收缩;测试面料正确的缩水率方法要跟大货成衣的洗水类型相同,如果成衣不洗水,面料只要用蒸汔熨斗打气后测量就行。洗水缩,洗水缩是指成衣洗水后的收缩面料的质量一般包括,布封、颜色、手感(质地);色差、边差、段差、门幅不符、缩水率偏大可以要求退布。

(3)拖料时确认面料反正。拖布平整、松紧适度,样板数量要核对,注意避开疵点,量幅宽,分缸,分匹拖布。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特别注意针织、摇粒绒,褶皱布等伸缩性较强的面料要提前放布,自然回缩24小时在裁剪,以免裁剪后,裁片过小。

(4)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同规格裁片与样板误差不能超过0.2cm,牙剪深度不超过0.6cm,不要出现同码不同片的情况。

(5)根据样板对位写号,卡号距边0.6cm(包括号在内)字号清晰,改号要清楚,每一片都要写号。

(6)做好拖布记录,核对单耗情况。

(八)缝制

1.缝迹

由于面料的织物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性(即弹性)的特点及边缘线圈易脱散的缺点,故缝制针织时装的缝迹应满足:

(1)缝迹应具有与针织织物相适应的拉伸性和强力。

(2)缝迹应能防止织物线圈的脱散。

(3)适当控制缝迹的密度。如厚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9~10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6~7针/2cm,薄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10~11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7~8针/2cm。根据客户要求确定。

2.缝线

缝线要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1)缝纫机用纯棉线(缝线)应采用精梳棉线,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均匀度。

(2)缝线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防止在缝纫过程中不会由于线的曲折或压挤发生断线现象。

(3)缝线必须具有柔软性。

(4)缝线必须条干均匀光滑,减少缝线在线槽和针孔中受阻或摩擦,避免造成断线和线迹张力不匀等疵点。根据客户要求确定线号、颜色。

3.缝针缝纫机针又称缝针、机针。为了达到缝针与缝料、缝线的理想配合,必须选择合适的缝针。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粘衬在服装加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一般有纺衬、无纺衬、其作用在于简化缝制工序,使服装品质均一,防止变形和起皱,并对服装造型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种类以无纺布、梭织品、针织品为底布居多,粘合衬的使用要根据服装面料和部位进行选择,并要准确掌握胶着的时间、温度和压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九)整烫

整烫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一定要确认整烫方法,严格按照客户要求整烫。要确保整烫台的清洁卫生。折叠整烫时,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确保整齐划一。要确保服装产品不被污染,要严格执行“三无一杜绝”的规定,即无水花、无亮光、无麻印,杜绝烫糊。要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何养,确保设备外观清洁,如出现机器设备故障时,要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不得擅自拆卸机器。在使用蒸汽熨斗时,要注意绝用汽。操作人员离开机器时,要注意随时关机。

操作过程中,对扣配好的衣片,要整齐堆放,不得乱丢乱放。熨烫工具要放在支架上,不得直接放在有衣片的案板上,以免烧坏案板。操作人员离开烫台时,要及时拨掉电源插头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

(2)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

(3)利用“归”与“拔”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影响织物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好各种织物的熨烫温度是整理成衣的关键问题。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则会把衣服熨坏造成损失。

整烫中应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

(1)因熨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服装表面的极光和烫焦现象。

(2)服装表面留下细小的波纹皱折等整烫疵点。

(3)存在漏烫部位。

(十)成衣检验

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

(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

(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

(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

(9)线头是否已修净。

(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

(十一)包装

更具客户需求或者市场反馈情况进行服装最后的包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