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口罩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0960发布日期:2018-06-30 04:5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口罩类,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抗菌、抑菌能力较强,并且制作工艺简单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吸入病菌、雾霾粉尘等有害物质,预防传染疾病,人们在外出或特殊环境中常常佩戴口罩;由于现有的普通口罩一般由棉纱等纤维材料经缝纫制成,并没有抗菌及抑菌的功效,对空气中的病菌和雾霾根本起不到隔离作用,由此也就失去佩戴口罩的作用。

微量元素一般存在于地壳中,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又名痕量元素,习惯上把研究体系(矿物岩石等)中元素含量大于1%称为常量元素或主要元素(major element),把含量在1%-0.1%之间等那些元素称为次要元素(minor,subordinate)元素,而把含量小于0.1%称为微量元素,或称痕量元素;目前还没有将口罩与微量元素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杀菌、抑菌功能强的抗菌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菌口罩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浸泡溶液,取微量元素128种,常温下混合配制成溶液,后静置待用;所述的微量元素为人体所必须的有益元素。

第二步、将普通七层棉质口罩浸泡于上述溶液内,在浸泡期间采用抖动式仪器(脉波共震仪)进行脉波抖动,每秒1200下抖动;浸泡时间24小时;

第三步,烘干,浸泡后的口罩用烘干机烘干1-2小时;

第四步,进一步自然晾干,悬挂自然状态下晾干10-12小时。

第五步,植入磁石片,在晾干后口罩的第四层内缝入一个红外磁石片,该红外磁石片可释放电磁波的功能和释放远红外线等,具有天然的抑菌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口罩通过浸泡,使得128种微量元素被吸附于口罩的棉层内进行保存,使微量元素变成活性元素,通过人体的佩戴,使口罩内产生的负氧离子被人体有益吸收,并且通过红外磁石片的植入,可以进一步释放纯天然的红外光波,被人体吸收,真正起到杀菌、抗菌和抑菌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抗菌口罩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浸泡溶液,取微量元素128种,常温下混合配制成溶液,后静置待用;所述的微量元素为人体所必须的有益元素(包括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

第二步、将普通七层棉质口罩或其它材质口罩浸泡于上述溶液内,在浸泡期间采用抖动式仪器(脉波共震仪)进行脉波抖动,每秒1200下抖动;浸泡时间24小时,待口罩完全吸收浸透溶液。

第三步,烘干,浸泡后的口罩用烘干机烘干1-2小时。

第四步,进一步自然晾干,悬挂自然状态下晾干10-12小时。

第五步,植入芯片,在晾干后口罩的第四层内缝入一个红外磁石片。该红外磁石片可释放电磁波的功能和释放远红外线等,具有天然的抑菌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