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67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旅行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旅行箱。



背景技术:

一般人们出行的时候会携带一个旅行箱,用来盛放换洗衣物等,不用的时候就会闲置在家中比较占用体积,现有一些旅行箱可折叠,要么是对折设计,要么是将箱体的侧板折叠,使用时还需要费时费力的重新组装,而且折叠的体积还是不够小。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便携式旅行箱,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和组装便捷、折叠体积小巧的便携式旅行箱。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旅行箱,包括箱盖、第一矩形筒体、多个第二矩形筒体、第三矩形筒体和底座,所述多个第二矩形筒体为从上至下尺寸依次增大的矩形筒体,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矩形筒体的底端设在所述第三矩形筒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矩形筒体的底端设在位于最上方的第二矩形筒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二矩形筒体的内侧面和第三矩形筒体的内侧面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滑槽的两端均设有深度大于滑槽深度的卡口槽,所述卡口槽的底面为半球形面,所述第一矩形筒体外侧面和第二矩形筒体的外侧面上均设有与所述卡口槽配合的卡块,第一矩形筒体的卡块通过弹簧固定在第一矩形筒体接近底部处的外侧面上,第二矩形筒体的卡块通过弹簧固定在第二矩形筒体接近底部处的外侧面上,所述卡块可沿滑槽上下滑动,所述第一矩形筒体的顶部连接箱盖,所述箱盖上表面设有把手和拖杆,所述第三矩形筒体的底部连接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一对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拖杆为伸缩拖杆。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矩形筒体为五个。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蜂鸣器。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可以将旅行箱折叠至多种大小,既可以满足不同物品体积,也可以在不适用时将旅行箱折叠至原来的1/3及以下大小,而且折叠、恢复时十分便捷;具有蜂鸣器,在承载物品超重时可以及时提醒,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旅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旅行箱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中,1:箱盖;2:第一矩形筒体;3:第二矩形筒体;4:第三矩形筒体;5:底座;6:滑槽;7:卡口槽;8:卡块;9:弹簧;10:把手;11:拖杆;12: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旅行箱,包括箱盖1、第一矩形筒体2、五个第二矩形筒体3、第三矩形筒体4和底座5,多个第二矩形筒体为从上至下尺寸依次增大的矩形筒体,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矩形筒体的底端设在第三矩形筒体的内腔中,第一矩形筒体的底端设在位于最上方的第二矩形筒体的内腔中,第二矩形筒体的内侧面和第三矩形筒体的内侧面上均设有滑槽6,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滑槽的两端均设有深度大于滑槽深度的卡口槽7,卡口槽的底面为半球形面,第一矩形筒体外侧面和第二矩形筒体的外侧面上均设有与卡口槽配合的卡块8,第一矩形筒体的卡块通过弹簧9固定在第一矩形筒体接近底部处的外侧面上,第二矩形筒体的卡块通过弹簧固定在第二矩形筒体接近底部处的外侧面上,卡块可沿滑槽上下滑动,第一矩形筒体的顶部连接箱盖,箱盖上表面设有把手10和可伸缩的拖杆11,第三矩形筒体的底部连接底座,底座的下表面设有一对滚轮12,滚轮为万向轮,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蜂鸣器。

使用时,抓住把手往上拖拉,卡块进入卡口槽内固定旅行箱的大小,可以根据旅行箱中物品的多少来调节旅行箱的高度;如果物品超过设定的承载重量时,底座上的压力传感器将收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使得蜂鸣器鸣叫,可以直观的提醒使用者减少存放的物品,延长使用寿命;当里面没有物品时,直接将旅行箱压至最小体积,同时将拖杆缩至最短,基本不占用多少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