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66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具有辅助滚轮机构的旅行箱(美国专利US 5984326号),包含一箱体1、一枢设于该箱体1的轮臂2、两个分别枢设于该轮臂2底端的辅助滚轮3、一枢设于该箱体1的第一连杆4、一枢设于该轮臂2内侧的第二连杆5,及一连接该第一、二连杆4、5的铰链6。此种旅行箱虽可将该轮臂2展开,以利用所述辅助滚轮3来辅助使用者倾斜拖行该旅行箱;然而,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要将该轮臂2展开时,却需将脚伸到该轮臂2的底端下方,再费力地将该轮臂2朝外勾开,这种动作并不符合人类藉由将脚下踩来施力的正常人体工学,再者,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要将该轮臂2收合时,则除了需将脚伸长至该轮臂2的下方之外,更需以避开该轮臂2的底端与所述辅助滚轮3的方式,去踢动该铰链6,以解除该第一、二连杆4、5呈直线排列的状态,才能顺利地收合该轮臂2,这样的收合操作也是相当不便的,因此,这种旅行箱的轮臂2在展开与收合时均存在有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展开与收合的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包含一背壳、一设置于该背壳的轮组,及一设置于该轮组与该背壳之间的操作组。

该背壳具有一壳顶端部、一壳底端部,及一凹设于该壳顶端部且朝外开放的操作空间。

该轮组具有一枢设于该背壳并沿一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轮架,及至少一枢设于该轮架的滚轮,该轮架具有一枢设于该背壳并邻近于该 壳顶端部的架顶端部、一架底端部、一连接于该架顶端部与该架底端部之间的架中间部,及至少一从该架顶端部延伸至该架中间部的限位导槽,该架中间部具有至少一限位块,该限位导槽具有一从该架顶端部实质上沿该第一长度方向延伸至该架中间部的第一限位段,及一位于该架中间部并从该第一限位段底端沿一相交于该第一长度方向的深度方向朝外延伸的第二限位段,该滚轮枢设于该架底端部。

该操作组具有一枢设于该背壳并沿一第二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件、一连接于该连接件与该轮架之间的开关件,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开关件与该连接件之间的弹性元件,该连接件具有一顶连接端部,及一枢设于该背壳并邻近于该壳底端部的底连接端部,该顶连接端部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限位块的顶挡块,该开关件沿该第二长度方向能移动地设置于该连接件,并具有一在该第二长度方向上超出于该顶连接端部的上端部,该上端部具有至少一与该限位导槽滑接的上导柱,该弹性元件具有使该上端部在该第二长度方向上超出于该顶连接端部的势能,该开关件带动该轮架与该连接件在一收合位置与一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在该收合位置时,该架底端部邻近于该壳底端部,该顶连接端部邻近于该架顶端部,该顶挡块远离于该限位块,该上端部位于该操作空间下方且能经由该操作空间被触及,该上导柱位于该第一限位段内并邻近于该架顶端部,当在该展开位置时,该架底端部远离于该壳底端部,该顶连接端部远离于该架顶端部,该顶挡块抵接于该限位块的外侧,该上端部超出于该轮架的外侧,并高于该架底端部,该上导柱位于该第二限位段内,此时,若该开关件被沿该第二长度方向朝下移动,该上导柱会脱出该第二限位段并进入该第一限位段。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轮架的架中间部还具有一卡块,该连接件的顶连接端部还具有一对应于该卡块的顶卡槽,当在该收合位置时,该卡块远离于该顶卡槽,当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卡块能卸除地嵌卡于该顶卡槽。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轮架具有两个从该架顶端部延伸至该架中间部且互相相对的限位导槽,该轮架的架中间部具有两个互相相对的限位块,该卡块介于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限位块在该第一长度方向上低于所述限位导槽,该连接件的顶连接端部具有 两个分别对应于所述限位块的顶挡块,该开关件的上端部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限位导槽滑接的上导柱。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轮架还具有两支互相平行的竖杆,及一连接于所述竖杆之间的横杆,该轮架的架顶端部形成于所述竖杆的顶端部,该轮架的架底端部形成于所述竖杆的底端部,所述竖杆的中间部分与该横杆配合形成该轮架的架中间部,所述限位导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竖杆的内侧,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竖杆的内侧,并邻近于该横杆,该卡块从该横杆的顶缘中央朝上凸出,当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开关件的上端部是从所述竖杆之间伸出至超出于该轮架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轮架的架中间部还具有一底限位勾,该底限位勾从该横杆的底缘中间朝内凸出,该连接件还具有一连接于该顶连接端部与该底连接端部之间的连接段,该连接段具有一邻近于该底连接端部的透空槽,该开关件还具有一下端部,该下端部具有一对应于该透空槽的贯穿槽,及一在该第二长度方向上位于该贯穿槽下方并对应于该底限位勾的下挡块,该下挡块延伸入该透空槽,当在该收合位置时,该横杆邻近于该下端部并远离于该顶连接端部,该底限位勾进入该透空槽与该贯穿槽,该下挡块抵接于该底限位勾的外侧,此时,若该开关件被沿该第二长度方向朝下移动,该下挡块会脱开该底限位勾,当在该展开位置时,该横杆远离于该下端部并邻近于该顶连接端部,该底限位勾脱出该透空槽与该贯穿槽,并远离于该下挡块。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轮架的架中间部还具有一内凸轮块,该内凸轮块从该横杆的内侧朝内凸出,该开关件的下端部还具有一位于该贯穿槽上方并朝外凸出至穿出该透空槽的外凸轮块,当在该收合位置时,该外凸轮块邻近于该内凸轮块并位于该内凸轮块的上方,此时,若该开关件被沿该第二长度方向朝下移动,该外凸轮块会朝外推动该内凸轮块,迫使该轮架趋向于该展开位置,当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外凸轮块远离于该内凸轮块。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操作组具有两个弹性元件,其中一个弹性元件沿该第二长度方向抵接于该连接件的顶连接端 部与该开关件的上端部之间,另一个弹性元件沿该第二长度方向抵接于该连接件的底连接端部与该开关件的下端部之间,所述弹性元件是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背壳还具有两个间隔地凹设于该壳底端部且朝外开放的收纳空间,该轮组具有两个间隔地枢设于该轮架的底端部的滚轮,当在该收合位置时,所述滚轮分别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背壳还具有一连接于该壳顶端部与该壳底端部之间的壳中段部,及一凹设于该壳中段部且朝外开放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介于该操作空间与所述收纳空间之间,并连通该操作空间与所述收纳空间,当在该收合位置时,该轮架与该操作组收纳于该容置空间内,该轮架的架底端部并延伸至所述收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该背壳的操作空间适用于容纳一成人的足尖。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压触该开关件的上端部来操控该轮架与该连接件的展开操作与收合操作,让使用者可方便地以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式,来将该轮架展开或收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旅行箱的立体图;

图2是该旅行箱的展开操作示意图;

图3是该旅行箱的收合操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轮架在一收合位置的立体图;

图5该轮架在一展开位置的立体图;

图6是该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该实施例中的一轮组与一操作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4中的线Ⅷ-Ⅷ的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轮架在该收合位置;

图9是图5中的线Ⅸ-Ⅸ的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轮架在该展开位置;

图10是该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安装于一旅行轮箱,在该旅行轮箱直立的状态下,使用者利用脚尖去压触该实施例的操作组的一关开件的一上端部;

图11是一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该开关件在该收合位置被下压;

图12是一类似于图10的视图,说明使用者利用脚尖去下踩该开关件的上端部;

图13是该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该旅行轮箱在倾斜状态下,利用该实施例的一滚轮产生辅助支撑的作用;

图14是一类似于图10的视图,说明使用者利用脚尖去压触该开关件的上端部;

图15是一类似于图9的视图,说明该开关件在该展开位置被下压;

图16是一类似于图14的视图,说明使用者利用脚尖去内推该开关件的上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的一实施例,可安装于一旅行轮箱100(见图10)背面的下方角落处,该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包含:一背壳10、一设置于该背壳10的轮组20,及一设置于该轮组20与该背壳10之间的操作组30。

如图6、8所示,该背壳10可安装于该旅行轮箱100(见图10)上,并具有一壳顶端部11、一壳底端部12、一连接于该壳顶端部11与该壳底端部12之间的壳中段部13、一凹设于该壳顶端部11且朝外开放的操作空间14、两个间隔地凹设于该壳底端部12且朝外开放的收纳空间15,及一凹设于该壳中段部13且朝外开放的容置空间16,该容置空间16介于该操作空间14与所述收纳空间15之间,并连通该操作空间14与所述收纳空间15。在本实施例中,该背壳10的操作空间14适用于容纳一成人的足尖200(见图10)。

如图6、7、9所示,该轮组20具有一枢设于该背壳10并沿一第一长度方向300延伸的轮架21,及两个枢设于该轮架21的滚轮22。

该轮架21具有一枢设于该背壳10并邻近于该壳顶端部11的架顶端部23、一架底端部24、一连接于该架顶端部23与该架底端部24之间的架中间部25,及两个从该架顶端部23延伸至该架中间部25且互相相对的限位导槽26。在本实施例中,该轮架21是由两支互相平行的竖杆27,及一连接于所述竖杆27之间的横杆28所组成,该轮架21的架顶端部23形成于所述竖杆27的顶端部,该轮架21的架底端部24形成于所述竖杆27的底端部,所述竖杆27的中间部分与该横杆28配合形成该轮架21的架中间部25。

该架中间部25具有两个互相相对的限位块251、一卡块252、一底限位勾253,一内凸轮块2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51分别位于于所述竖杆27的内侧,所述限位块251在该第一长度方向300上低于所述限位导槽26,并邻近于该横杆28,该卡块252从该横杆28的顶缘中央朝上凸出,该卡块252介于所述限位块251之间,该底限位勾253从该横杆28的底缘中间朝内凸出,该内凸轮块254从该横杆28的内侧朝内凸出。

每一限位导槽26具有一从该架顶端部23实质上沿该第一长度方向300延伸至该架中间部25的第一限位段261,及一位于该架中间部25并从该第一限位段261底端沿一相交于该第一长度方向300的深度方向400朝外延伸的第二限位段2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导槽26分别形成于所述竖杆27的内侧,该深度方向400实质上垂直于该长度方向300。

所述滚轮22间隔地枢设于该轮架21的底端部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22分别位于所述竖杆27的底端。

如图6、7、9所示,该操作组30具有一枢设于该背壳10并沿一第二长度方向500延伸的连接件40、一连接于该连接件40与该轮架21之间的开关件50,及两个设置于该开关件50与该连接件40之间的弹性元件60。

该连接件40具有一顶连接端部41、一枢设于该背壳10并邻近于该壳底端部12的底连接端部42,及一连接于该顶连接端部41与该底连接端部42之间的连接段43。

该顶连接端部41具有两个分别对应于所述限位块251的顶挡块 411,及一对应于该卡块252的顶卡槽412。

该连接段43具有一邻近于该底连接端部42的透空槽431。

该开关件50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能移动地设置于该连接件40,并具有一在该第二长度方向500上超出于该顶连接端部41的上端部51,及一下端部52。

该上端部51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限位导槽26滑接的上导柱511 。

该下端部52具有一对应于该透空槽431的贯穿槽521、一在该第二长度方向500上位于该贯穿槽521下方并对应于该底限位勾253的下挡块522,及一位于该贯穿槽521上方并朝外凸出至穿出该透空槽431的外凸轮块523。该下挡块522延伸入该透空槽431,该下挡块522具有一斜面524。

所述弹性元件60具有使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在该第二长度方向500上超出于该连接件40的顶连接端部41的势能。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弹性元件60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抵接于该连接件40的顶连接端部41与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之间,另一个弹性元件40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抵接于该连接件40的底连接端部42与该开关件50的下端部52之间,所述弹性元件60是压缩弹簧。

该开关件50带动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在一收合位置(见图8)与一展开位置(见图9)之间移动。

如图4、8所示,当在该收合位置时,该轮架21与该操作组30收纳于该容置空间16内,该顶连接端部41邻近于该架顶端部23,所述顶挡块411分别远离于所述限位块251,该上端部51位于该操作空间14下方且能经由该操作空间14被触及,所述上导柱511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一限位段261内并邻近于该架顶端部23,以将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保持于该收合位置,且,该架底端部24邻近于该壳底端部12,并延伸至所述收纳空间15内,所述滚轮22分别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15内,该横杆28邻近于该下端部52并远离于该顶连接端部41,该卡块252远离于该顶卡槽412,且,该底限位勾253进入该透空槽431与该贯穿槽521,在该底限位勾253进入该透空槽431与该贯穿槽521的过程中,该底限位勾253的末端会推动该下挡块522的斜面254,使该开关件50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稍微朝 下移动并微量压缩所述弹性元件60,待该该底限位勾253的末端一通过该下挡块522,所述弹性元件60会带动该开关件50朝上复位,致使该下挡块522抵接于该底限位勾253的外侧,以防止该轮架21在搬运中摇动,且,该外凸轮块523邻近于该内凸轮块254并位于该内凸轮块254的上方;此时,如图11所示,若该开关件50被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朝下移动,该下挡块522会脱开该底限位勾253,在此过程中,该外凸轮块523会朝外推动该内凸轮块254,迫使该轮架21趋向于该展开位置。

如图5、9所示,当在该展开位置时,该顶连接端部41远离于该架顶端部23,所述顶挡块411分别抵接于所述限位块251的外侧,以防止该轮架21因承受该旅行轮箱100(见图13)的重量,而被进一步朝外撑开,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是从所述竖杆27之间伸出至超出于该轮架21的外侧,并高于该架底端部24,且,所述上导柱511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二限位段262内,以防止该轮架21被意外触动而朝内收合,让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可保持于该展开位置,且,该架底端部24远离于该壳底端部12,该横杆28远离于该下端部52并邻近于该顶连接端部41,该卡块252能卸除地嵌卡于该顶卡槽412,该底限位勾253脱出该透空槽431与该贯穿槽521,并远离于该下挡块522,该外凸轮块523远离于该内凸轮块254;此时,如图15所示,若该开关件50被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朝下移动,所述上导柱511会分别脱出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二限位段262并进入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一限位段261,在此过程中,由于该卡块252嵌卡于该顶卡槽412,因此,可避免该轮架21跟着该开关件50下降,让所述上导柱511能顺利地脱出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二限位段262。

藉此,如图10、11所示,当使用者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将该旅行轮箱100摆放成直立状态,此时,使用者即可将脚尖200伸入该背壳10的操作空间14内,以利用脚尖200先去朝下压触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让该开关件50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朝下移动,以使该下挡块522向下脱开该底限位勾253,并让该外凸轮块523朝外推动该内凸轮块254,迫使该轮架21带着该连接件40稍微展开;接着,如图12所示,再顺势地将脚自然施力下踩,则该开关件50即可 将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从该收合位置(见图10)带动至该展开位置,以让所述顶挡块411(见图4)分别抵接于所述限位块251(见图4)的外侧,并让该卡块252嵌卡于该顶卡槽412,在此过程中,所述上导柱511会分别沿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一限位段261滑动至所述第一限位段261的底端,待使用者的脚尖200放开该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所述弹性元件60会带动该开关件50朝上复位至所述上导柱511分别进入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二限位段262。

接着,如图13所示,使用者只需将该旅行轮箱100侧倒至所述滚轮22接触到地面,该滚轮22即可辅助使用者倾斜拖行该旅行轮箱100,而减少使用者的重量负担。

此后,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如图14、15所示,使用者可将该旅行轮箱100再摆放成直立状态,并再利用脚尖200去斜向地朝下压触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让该开关件50沿该第二长度方向500朝下移动,以使所述上导柱511分别脱出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二限位段262,并分别进入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一限位段261;接着,如图16所示,使用者只需利用脚尖200(见图14)去朝内轻轻推动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使该连接件40的顶卡槽412脱开该轮架21的卡块252,此时,利用该轮架21与所述滚轮22的自身重量下压,即可使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从该展开位置收回到该收合位置(见图10),在此过程中,所述上导柱511会分别沿所述限位导槽26的第一限位段261朝上滑动至所述限位段261的顶端。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来操控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的收合与展开操作,使用者只需利用脚尖200下踩与内推该上端部51,即可轻易地完成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在使用者利用脚尖200下踩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而让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展开的过程中,不但施力容易,也符合人体工学,操作起来相当方便;同样地,在使用者利用脚尖200下压并内推该开关件50的上端部511,而让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收合的过程中,使用者的脚不但完全不会被该轮架21或该滚轮22所干涉、影响,而且,该轮架21与所述滚轮22可利用自身重量的下压,而将该轮架21与该连接件40 收回,使者者操作起来也是相当方便并符合人体工学,而且施力相当轻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轮箱的辅助轮架装置,不但轮架的展合、收合操作相当方便、省力,且可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