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结构、采用该缓冲结构制备的减震鞋底和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766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结构、采用该缓冲结构制备的减震鞋底和运动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结构、采用该缓冲结构制备的减震鞋底和运动鞋。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其功能最初是用于保护脚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使行走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各种体育运动也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在运动过程中,一双性能优越的运动鞋不仅能降低人们受伤的风险,还能提升人们的运动成绩。现有的运动鞋的结构主要包括鞋帮面、鞋底和鞋垫,市场上的减震运动鞋通常是在鞋底后跟部设置气垫,或是采用发泡材料制备鞋底,以此达到减震的效果。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制备的减震运动鞋在减震性能方面的效果不是很好,人们在弹跳时,经常会让人们脚后跟落地感觉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能应用到运动鞋内,并大大改善运动鞋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鞋底,该减震鞋底采用所述缓冲结构制备而成,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运动鞋,运动鞋内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能使脚底受到持久的反弹力,帮助穿着者减轻运动疲劳,预防运动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下支撑底座、位于下支撑底座上方的上支撑托和位于下支撑底座与上支撑托之间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体,每个弹性支撑体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托连接,每个弹性支撑体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底座连接,并且每个弹性支撑体的上下两端不在同一竖直方向,当缓冲单元被压缩时,弹性支撑体能使缓冲单元有一个复位的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底座与所述上支撑托之间还设有一个连接部;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第一缓冲单元和第二缓冲单元,第一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下支撑底座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第二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托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下支撑底座上的投影面和所述上支撑托上的投影面分别位于下支撑底座内部和上支撑托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体,每个第一弹性支撑体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每个第一弹性支撑体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底座,并且每个第一弹性支撑体的上下两端不在同一竖直方向;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弹性支撑体,每个第二弹性支撑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每个第二弹性支撑体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托连接,并且每个第二弹性支撑体的上下两端不在同一竖直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单元的弹性支撑体的形状为“V”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X”字形结构或条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单元的弹性支撑体的形状为“V”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X”字形结构或条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上设有第一弯折结构。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体上设有第二弯折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底座与所述上支撑托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

优选的,所述弹性填充物为发泡材料层、橡胶层或若干所述缓冲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采用所述的缓冲结构制备的减震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减震鞋底是将所述缓冲结构裁剪成鞋底的形状所制备的减震鞋底。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底座的下表面还设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采用所述的缓冲结构制备的运动鞋,包括鞋帮面、鞋底和鞋垫,其特征是,所述鞋底内部设有所述缓冲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嵌置于所述鞋底内部。

优选的,所述鞋底包括后跟部、中部和前掌部;所述后跟部设有气垫,气垫与该后跟部组合形成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设有所述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通过胶水固定在鞋底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结构加工至与鞋底匹配的形状,能应用到运动鞋内,用于改善运动鞋的减震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结构可以设置多个减震单元,能达到不同的减震效果;缓冲单元通过两端设置的下支撑底座和上支撑托便于将缓冲结构加工到鞋底内,无需专门开设定位孔来固定减震单元,便于加工,同时下支撑底座和上支撑托与鞋底的接触面积大,增强了缓冲单元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结构的弹性支撑体采用环绕方式分布在下支撑底座和上支撑托的四周,当缓冲单元受到压缩产生变形时,分布在下支撑底座和上支撑托周围的弹性支撑体能吸收大量的冲击力,使运动鞋的缓冲减震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帮助运动者预防损伤,节省体能、降低运动疲劳。

4、将该缓冲结构置于气垫内时,通过冲击力对气垫的压缩程度来控制弹性支撑体的压缩程度,使弹性支撑体的压缩与运动鞋受到的冲击力相匹配,确保运动鞋的支撑和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减震鞋底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运动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鞋底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下鞋底的示意图。

图中:

1、缓冲结构;11、下支撑底座;12、连接部;13、弹性支撑体;14、上支撑托;131、第一弹性支撑体;132、第二弹性支撑体;1311、第一弯折结构;1321、第二弯折结构;

2、运动鞋;21、鞋帮面;22、鞋底;23、气垫;221、上鞋底;222、下鞋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缓冲结构,包括下支撑底座11、位于下支撑底座11上方的上支撑托14和位于下支撑底座11与上支撑托14之间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体13,每个弹性支撑体13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托14连接,每个弹性支撑体13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底座11连接,并且每个弹性支撑体13的上下两端不在同一竖直方向,当缓冲单元被压缩时,弹性支撑体13能使缓冲单元有一个复位的作用力。

实施例1

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缓冲结构1包括一个下支撑底座11、一个上支撑托14和一个缓冲单元;所述下支撑底座11为圆形,该下支撑底座11也可以为方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其它能放置在鞋底的形状;所述上支撑托14的形状与下支撑底座11的形状相同,上支撑托14的形状也可与下支撑底座11的形状不同;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若干由碳素纤维、铝合金、塑料等轻质材料制备的弹性支撑体13,该缓冲单元的弹性支撑体13可以设置成条形结构、“V”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或“X”字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体13为片状结构;图1所示,下支撑底座11和上支撑托14之间的若干弹性支撑体13呈周向分布,这种设置方式能使缓冲单元吸收大量的冲击力,并且结构稳定。

实施例2

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缓冲结构1包括一个下支撑底座11、一个连接部12、一个上支撑托14和两个缓冲单元,所述连接部12为实心柱体结构或空心柱状结构,并且该连接部12在所述下支撑底座11上的投影面和所述上支撑托14上的投影面分别位于下支撑底座11内部和上支撑托14内部;两个缓冲单元分别是第一缓冲单元和第二缓冲单元,第一缓冲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支撑体131,第二缓冲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弹性支撑体132,图2所示的第一弹性支撑体131和第二弹性支撑体132的形状均为片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13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12的下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131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底座11连接,并且每个第一弹性支撑体131的上下两端不在同一竖直方向;每个第二弹性支撑体132的下端与所述连接部12连接,每个第二弹性支撑体132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托14连接,并且每个第二弹性支撑体132的上下两端不在同一竖直方向,当缓冲单元被压缩时,第一弹性支撑体131和第二弹性支撑体132能使缓冲单元有一个复位的作用力;为了增强该缓冲结构1的减震效果,每个第一弹性支撑体131上具有一个第一弯折结构1311,每个第一弯折结构1311包括一向内凹陷的折弯部,每个第二弹性支撑体132上具有一个第二弯折结构1321,每个第二弯折结构1321包括一个向内凹陷的折弯部,设置折弯部有助于吸收冲击力。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的缓冲结构1的缓冲单元有所改进,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131和第二弹性支撑体132均为扭曲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包括正反两面,其中每个第一弹性支撑体131的正面与连接部12连接,每个第一弹性支撑体131的反面与下支撑底座11连接,使第一弹性支撑体131形成扭曲的片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体132的正面与连接部12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体132的反面与上支撑托14连接,使第二弹性支撑体132形成扭曲的片状结构。

实施例4

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缓冲结构1包括一个下支撑底座11、一个连接部12、一个上支撑托14和两个缓冲单元,其中连接部12为板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131为倒置的“V”字形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体132为“V”字形结构,并且第一弹性支撑体131和第二弹性支撑体132之间呈交错分布,能减轻该缓冲结构1的重量,也保证了该缓冲结构1的减震性能;图4所示,第一弹性支撑体131的两边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弯折结构1311,每个第一弯折结构1311包括两个折弯部。

实施例5

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12为空心环状结构,第一弹性支撑体131和第二弹性支撑体132呈周向分布,这种设置方式能降低缓冲结构的重量,提升该缓冲结构的稳定性,使受力更均衡,为了能增强该缓冲结构1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在下支撑底座11与上支撑托14之间的空间填充弹性材料,如发泡材料、橡胶等轻质的弹性材料,还可以在下支撑底座11与上支撑托14之间填充若干较小的缓冲结构1,以维持该缓冲结构1的减震性能。

实施例6

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减震鞋底是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结构1裁剪成鞋底的形状制备而成,其中上支撑托14是用于与脚底接触,下支撑底座11是用于与地面接触,也可以在下支撑底座11的下表面设置防滑层,以增强该减震鞋底的使用寿命;图6所示,该减震鞋底中间层的减震单元包括一个片状的连接部12和上下两层缓冲单元,下层的缓冲单元包括若干倒置的“V”字形结构的第一弹性支撑体131,上层的缓冲单元包括若干“V”字形结构的第二弹性支撑体132;本实施例所述的减震鞋底的减震单元不限于本实施例公开的结构,该减震单元可以设置一个缓冲单元,弹性支撑体的形状还可以设置成“Y”字形结构、“X”字形结构或条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该减震鞋底内部的空间也可以设置若干较小的减震单元,还可以填充发泡材料、橡胶或其它轻质弹性材料。

实施例7

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运动鞋2包括鞋帮面21、鞋底22和鞋垫,图8所示,所述鞋底22包括后跟部、中部和前掌部;所述后跟部设有气垫23,气垫23与该后跟部组合形成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设有所述缓冲结构1,该缓冲结构1的下支撑底座11通过胶水固定在气垫23内部,该缓冲结构1的上支撑托14通过胶水与上鞋底221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将缓冲结构1制备成与鞋底22的形状、大小一致,可使缓冲结构1分布在整个鞋底22内部。

实施例8

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运动鞋2包括鞋帮面21、鞋底22和鞋垫。所述鞋底22内部嵌置有两个缓冲结构1,两个缓冲结构1分别置于前脚掌和后跟处,两个缓冲结构1的下支撑底座11分别通过胶水与下鞋底222固定连接,两个缓冲结构1的上支撑托14分别通过胶水与上鞋底221底部固定连接。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