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用便携式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85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用便携式行李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箱,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用便携式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市面上的行李箱大小,一般是根据航空公司(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随身登机箱(手提行李)及托运箱(寄舱行李)尺寸规定为标准。

行李箱因其在轮子的带动下拉动箱子可以更加省力,所以在日常外出时得到广泛应用,而目前的行李箱存在由于出行者的具体条件以及行走路线,如需拉动箱子走较远的距离时,中途特别劳累,想坐下来休息却没有合适的座位,直接坐在箱子上很容易造成箱子以及箱子内物品的损坏,坐在地上不卫生、由于潮湿等原因容易影响身体健康,若使旅行箱离开自己的视线,又无法保证财产安全,旅行箱在上、下楼梯时也会很不方便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方便人们出行的时候休息、保护行李箱内的物品、提高装置安全性、实用性强的多功能用便携式行李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行李箱不方便使用、不方便人们出行的时候休息、安全性差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方便人们出行的时候休息、保护行李箱内的物品、提高装置安全性、实用性强的多功能用便携式行李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多功能用便携式行李箱,包括有行李箱、第一滑轨、滑槽、第一滑块、第一T型螺杆、第一安装座、座板、滑杆、第二安装座、第二T型螺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拉杆、轴承座、固定环、转轴、挡板、弹性件、第二滑轨、第二滑块、齿条、齿轮、导套、拉绳和拉环,行李箱的内侧设置有腔体,行李箱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行李箱的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式连接有拉杆,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左端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安装座,第一滑块左端上部设置有第一T型螺杆,第一安装座上通过铰接部件铰接连接有座板,座板内滑动式连接有滑杆,座板底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上通过铰接部件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安装座右方设置有第二T型螺杆,第二T型螺杆设在座板底部右侧,第一滑轨底部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行李箱的左侧下部,腔体内底部设置有转轴,轴承座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与转轴连接,转轴左端焊接有第二支撑杆,转轴右端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齿轮,齿轮位于腔体右侧下部,腔体右侧中部设置有挡板,挡板底部焊接有弹性件,弹性件底端焊接有齿条,齿条位于齿轮的后侧,齿轮与齿条啮合,挡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位于腔体内,第二滑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滑槽的左侧壁连接,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左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齿条连接,行李箱外底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导套,滑槽的右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环,齿条的下端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拉绳,拉绳穿过导套,拉绳的尾端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拉环,拉环与固定环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摩擦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底部均设置有摩擦块,摩擦块的形状为圆形,摩擦块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橡胶套,拉杆上设置有橡胶套,橡胶套与拉杆顶部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橡胶套的内侧壁与拉杆顶部的外侧壁接触,橡胶套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cm。

优选地,还包括有海绵,行李箱内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海绵,海绵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的内壁连接,海绵的顶部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内的顶部和底部连接。

优选地,滑杆的形状为L型,滑杆左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cm,滑杆中部和右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cm,滑杆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cm。

优选地,第二支撑杆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cm,第二支撑杆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cm,第二支撑杆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cm。

优选地,拉环的形状为圆环状,拉环的中部空心,拉绳与拉环的外圈通过挂钩的方式固定连接,拉环的材质为不锈钢,拉环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4cm。

优选地,座板的形状为长方体,座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cm,座板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30cm,座板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0cm,座板的材质为Q235钢。

优选地,固定环的形状为圆饼状,固定环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cm,固定环的材质为不锈钢,固定环与滑槽的右侧面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行李箱固定,防止行李箱滑动时,先将拉环从固定环上取下,此时弹性件反弹,齿条向上运动一定距离,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向上滑动,齿轮顺时针转动180度,如此使转轴和第二支撑杆顺时针转动180度,使第二支撑杆与地面接触,第二支撑杆与地面接触能防止行李箱滑动,同时当需要座板来休息时,先转动座板,使座板处于水平状态,然后转动第一支撑杆,同时拧动第一T型螺杆,使第一T型螺杆不再将第一滑块固定在第一滑轨上,然后将第一滑块上下滑动至适当的位置,使第一支撑杆与地面接触后,拧动第一T型螺杆,使第一T型螺杆将第一滑块固定住。如此使座板水平,同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地面有一定的摩擦,能防止行李箱滑动和倾倒,人们即可坐在座板上休息,当不需要用座板时,先使第一支撑杆旋转90度,使第一支撑杆与座板底部接触,然后将座板顺时针旋转90度,使座板贴在行李箱左侧上部,然后拧动第二T型螺杆,使滑杆在座板内上下滑动,当滑杆与行李箱顶部接触时,拧动第二T型螺杆,使滑杆顶部固定在行李箱顶部。然后拉动拉环,使拉环固定在固定环上,弹性件拉伸,拉绳拉动齿条向下运动,齿轮逆时针转动180度,转轴和第二支撑杆逆时针转动180度,第二支撑杆与地面不再接触。

因为还包括有摩擦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底部均设置有摩擦块,摩擦块的形状为圆形,摩擦块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以摩擦块能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更好的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加地面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摩擦系数,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因为还包括有橡胶套,拉杆上设置有橡胶套,橡胶套与拉杆顶部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橡胶套的内侧壁与拉杆顶部的外侧壁接触,橡胶套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cm,拉杆长期与手接触,所以橡胶套能够保护拉杆,使装置不易生锈,同时橡胶套能够保护手。

因为还包括有海绵,行李箱内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海绵,海绵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的内壁连接,海绵的顶部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内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所以海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行李箱内部放置的东西,从而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使座板水平从而为人们出行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同时利用海绵保护行李箱内部的物品,提高行李箱的安全性,如此达到了能方便人们出行的时候休息、保护行李箱内的物品、提高装置的实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行李箱,2-腔体,3-第一滑轨,4-滑槽,5-第一滑块,6-第一T型螺杆,7-第一安装座,8-座板,9-滑杆,10-第二安装座,11-第二T型螺杆,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拉杆,15-轴承座,16-固定环,17-转轴,18-挡板,19-弹性件,20-第二滑轨,21-第二滑块,22-齿条,23-齿轮,24-导套,25-拉绳,26-拉环,27-摩擦块,28-橡胶套,29-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多功能用便携式行李箱,如图1-4所示,包括有行李箱1、第一滑轨3、滑槽4、第一滑块5、第一T型螺杆6、第一安装座7、座板8、滑杆9、第二安装座10、第二T型螺杆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拉杆14、轴承座15、固定环16、转轴17、挡板18、弹性件19、第二滑轨20、第二滑块21、齿条22、齿轮23、导套24、拉绳25和拉环26,行李箱1的内侧设置有腔体2,行李箱1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3,行李箱1的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槽4,滑槽4内滑动式连接有拉杆14,第一滑轨3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左端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安装座7,第一滑块5左端上部设置有第一T型螺杆6,第一安装座7上通过铰接部件铰接连接有座板8,座板8内滑动式连接有滑杆9,座板8底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安装座10,第二安装座10上通过铰接部件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2,第二安装座10右方设置有第二T型螺杆11,第二T型螺杆11设在座板8底部右侧,第一滑轨3底部设置有轴承座15,轴承座1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行李箱1的左侧下部,腔体2内底部设置有转轴17,轴承座15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与转轴17连接,转轴17左端焊接有第二支撑杆13,转轴17右端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齿轮23,齿轮23位于腔体2右侧下部,腔体2右侧中部设置有挡板18,挡板18底部焊接有弹性件19,弹性件19底端焊接有齿条22,齿条22位于齿轮23的后侧,齿轮23与齿条22啮合,挡板1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滑轨20,第二滑轨20位于腔体2内,第二滑轨2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滑槽4的左侧壁连接,第二滑轨20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21,第二滑块21左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齿条22连接,行李箱1外底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导套24,滑槽4的右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环16,齿条22的下端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拉绳25,拉绳25穿过导套24,拉绳25的尾端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拉环26,拉环26与固定环16配合。

还包括有摩擦块27,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底部均设置有摩擦块27,摩擦块27的形状为圆形,摩擦块27与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还包括有橡胶套28,拉杆14上设置有橡胶套28,橡胶套28与拉杆14顶部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橡胶套28的内侧壁与拉杆14顶部的外侧壁接触,橡胶套28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cm。

还包括有海绵29,行李箱1内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海绵29,海绵29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1的内壁连接,海绵29的顶部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1内的顶部和底部连接。

滑杆9的形状为L型,滑杆9左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cm,滑杆9中部和右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cm,滑杆9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cm。

第二支撑杆13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二支撑杆1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cm,第二支撑杆13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cm,第二支撑杆13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cm。

拉环26的形状为圆环状,拉环26的中部空心,拉绳25与拉环26的外圈通过挂钩的方式固定连接,拉环26的材质为不锈钢,拉环26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4cm。

座板8的形状为长方体,座板8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cm,座板8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30cm,座板8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0cm,座板8的材质为Q235钢。

固定环16的形状为圆饼状,固定环16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cm,固定环16的材质为不锈钢,固定环16与滑槽4的右侧面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行李箱1固定,防止行李箱1滑动时,先将拉环26从固定环16上取下,此时弹性件19反弹,齿条22向上运动一定距离,第二滑块21在第二滑轨20上向上滑动,齿轮23顺时针转动180度,如此使转轴17和第二支撑杆13顺时针转动180度,使第二支撑杆13与地面接触,第二支撑杆13与地面接触能防止行李箱1滑动,同时当需要座板8来休息时,先转动座板8,使座板8处于水平状态,然后转动第一支撑杆12,同时拧动第一T型螺杆6,使第一T型螺杆6不再将第一滑块5固定在第一滑轨3上,然后将第一滑块5上下滑动至适当的位置,使第一支撑杆12与地面接触后,拧动第一T型螺杆6,使第一T型螺杆6将第一滑块5固定住。如此使座板8水平,同时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与地面有一定的摩擦,能防止行李箱1滑动和倾倒,人们即可坐在座板8上休息,当不需要用座板8时,先使第一支撑杆12旋转90度,使第一支撑杆12与座板8底部接触,然后将座板8顺时针旋转90度,使座板8贴在行李箱1左侧上部,然后拧动第二T型螺杆11,使滑杆9在座板8内上下滑动,当滑杆9与行李箱1顶部接触时,拧动第二T型螺杆11,使滑杆9顶部固定在行李箱1顶部。然后拉动拉环26,使拉环26固定在固定环16上,弹性件19拉伸,拉绳25拉动齿条22向下运动,齿轮23逆时针转动180度,转轴17和第二支撑杆13逆时针转动180度,第二支撑杆13与地面不再接触。

因为还包括有摩擦块27,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底部均设置有摩擦块27,摩擦块27的形状为圆形,摩擦块27与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以摩擦块27能使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更好的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加地面与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的摩擦系数,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因为还包括有橡胶套28,拉杆14上设置有橡胶套28,橡胶套28与拉杆14顶部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橡胶套28的内侧壁与拉杆14顶部的外侧壁接触,橡胶套28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cm,拉杆14长期与手接触,所以橡胶套28能够保护拉杆14,使装置不易生锈,同时橡胶套28能够保护手。

因为还包括有海绵29,行李箱1内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海绵29,海绵29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1的内壁连接,海绵29的顶部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行李箱1内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所以海绵29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行李箱1内部放置的东西,从而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