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及其行走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770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及其行走轮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箱及其行走轮组件。



背景技术:

人们外出时一般需要携带一些物品,为了携带方便,这些物品一般会旋转于行李箱中。同时,为了使行李箱提带方便,其上一般设置有滚轮,以便对行李箱进行拖拉,方便且省力。然而,传统行李箱上滚轮一般设置有钢制轴承,加重滚轮重量使得整个行李箱重量较重,且滚轮在滚动过程中笨重,转动惯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减轻滚轮重量并减小滚动转动惯性的行走轮组件。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行走轮组件的行李箱。

一种行走轮组件,其包括轮支架及装设于所述轮支架上的滚轮,所述轮支架包括轴套,所述滚轮套设于所述轴套上且包括外轮及若干滚动件;所述外轮面向所述轴套的表面周向开设有收容槽,若干所述滚动件沿周向依次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且轴线方向与所述外轮的轴线方向平行,每个所述滚动件轴向支撑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沿径向抵接于所述外轮和所述轴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滚动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每个所述滚动件至少另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外轮外并与所述轴套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滚动件包括位于轴线方向两端的轴向端面,且所述轴向端面均为非球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滚动件为圆柱形滚动柱,且所述轴向端面为具有斜度的锥面,每个所述滚动件由塑胶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轮包括外圈及套设于所述外圈内的内圈,所述内圈背向所述外圈的表面周向凸出形成有两条凸缘,两条所述凸缘界定形成所述收容槽,若干所述滚动件沿轴向卡设于所述两条所述凸缘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为软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内圈为硬塑胶材料制成。

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行走轮组件,所述行走轮组件为所述的行走轮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固定圈,所述轴套包括轴部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周向凸出设置于所述轴部外周,所述固定圈固定于所述轴部末端并沿周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滚动件包括位于轴线方向两端的轴向端面,两个所述轴向端面分别抵挡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固定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连接部及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径向延伸的盖板,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固定圈套设于所述轴套内,所述盖板遮盖于所述固定圈背向若干所述滚动件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包括轮座,所述轮座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行走轮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轮座。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于行李箱上的行走轮组件,外轮为中空结构,且采用若干滚动件支撑于中空外轮内,以在支撑外轮的同时,减轻外轮重量,使外轮在转动过程中较轻快,减小其转动惯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行李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行李箱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行李箱中行走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行李箱中行走轮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行李箱包括箱体(图未示)、固定设置于箱体四个角的四个轮座10以及转动设置于每个轮座10上的行走轮组件。行走轮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每个轮座10上的轮支架30以及装设于每个轮支架30上的两个滚轮50。其中,行李箱为万向轮箱,滚轮50的数量为八个,轮支架30与轮座10用铆钉铆接,且轮支架30相对于轮座10绕铆钉进行360°旋转。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行李箱亦可为其它普通箱包,设置于箱体上轮座10、轮支架30的数量及设置于每个轮支架30上滚轮50的数量均可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2,每个轮座10大体呈方形板状,其固定设置于箱体靠近地面一端的底部。轮支架30包括支架叉31及与支架叉31连接的轴套33。支架叉31由轮座10背向箱体的表面竖直延伸形成,轴套33沿轴向设置于支架叉31远离轮座10的一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轮支架30为由支架叉31与轴套33经二次注塑形成的整体。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轮支架30可由支架叉31与轴套33单独注塑形成后进行配合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轴套33包括轴部330、第一限位部331以及第二限位部332。由于设置于一个轮座10上的滚轮50为两个,因此第一限位部331及第二限位部332均为设置于轴部330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两个滚轮50配合的两个。第一限位部331沿周向凸出设置于轴部330外周,第二限位部332由第一限位部331远离轴部330末端的一侧沿周向继续凸出延伸而成,使得轴部330、第一限位部331以及第二限位部332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状。

每两个滚轮50分别套设于每个轮座10左右两侧的轴套33上,且包括外轮51及若干滚动件53。外轮51面向轴套33的表面周向开设有收容槽510,若干滚动件53沿周向依次设于收容槽510内且轴线方向与外轮51的轴线方向平行,且每个滚动件53轴向支撑于收容槽510内且沿径向抵接于外轮51和轴套33之间。

请参看图3,具体地,外轮51包括外圈512及套设于外圈512内的内圈514。内圈514背向外圈512的表面周向凸出形成有两条凸缘5141,两条凸缘5141界定形成收容槽510,使得外轮51整体呈中空结构。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外圈512为轮胎,其由软塑胶材料制成,内圈514由硬塑胶材料制成,外轮51由外圈512和内圈514二次注塑形成的整体。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外轮51中外圈512和内圈514的材料及成型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每个滚动件53沿轴向卡设于两条凸缘5141之间,以将内圈514沿外轮51轴向撑开。具体地,每个滚动件53包括位于轴线方向两端的轴向端面530,轴向端面530均为非球面。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轴向端面530均为具有斜度的锥面,当滚动件53在外轮51收容槽510内滚动及自身转动时,减少了每个滚动件53上轴向端面530与凸缘5141之间的摩擦。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滚动件53的轴向端面530亦可为其它非球面结构,例如橄榄状等,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每个滚动件53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510内,且每个滚动件53的至少另一部分外露于外轮51外并与轴套33抵接。也就是说,每个滚动件53的外径大于收容槽510的槽深,一方面将每个滚动件53沿轴向固定于收容槽510内,另一方面滚动件53起到连接外轮51与轮支架30的作用,以限制外轮51与轮支架30间的轴向位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滚动件53的直径为3-8mm,以保证滚动件53中轴向端面530与收容槽510的槽面及轮支架30中第一限位部331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再进一步地,行走轮组件包括固定圈70,固定圈70固定于轴部330末端并沿周向与第一限位部331间隔设置,每个滚动件53位于轴线方向两端的两个轴向端面530分别抵挡于第一限位部331和固定圈70之间。具体地,固定圈70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固定孔71,轴部330上与固定孔71对应位置开设有多个轴孔3301。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滚动件53为圆柱形滚动柱,且轴向端面530为具有斜度的锥面。同时,每个滚动件53由塑胶制成,从而在撑起外轮51的同时,减轻外轮51的重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固定圈70为铁制圆圈,其通过螺钉(图未示)依次穿过固定孔71和轴孔3301固定于轴套33的轴部330上,并与滚动件53的轴向端面530抵接,使得滚动件53的部分卡设于收容槽510内,另外部分限位于固定圈70和第一限位部331之间,从而限制滚动件53轴向方向的行程。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31亦可为穿设于轴部330上的另一固定圈70,且滚动件53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行走轮组件包括盖体90,盖体9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连接部91及由连接部91的一端径向延伸的盖板93。连接部91穿过固定圈70套设于轴套33的轴部330内,并与固定圈70扣接,盖板93遮盖于固定圈70背向若干滚动件53的表面。

请参看图4,在组装时,将滚动件53装设于外轮51的收容槽510内,然后将装设有滚动件53的外轮51一起套设于轴部330上,固定圈70周向固定于轴部330背向第一限位部331的一侧,盖体90的连接部91轴向依次穿过固定圈70、外轮51并固定于轴部330内,用于支撑整个行走轮组件;盖体90的盖板93盖设于固定圈70的表面,用于美观整个滚轮50;此时,每个滚动件53的部分收容于收容槽510内,每个滚动件53的另一部分收容于第一限位部331与轴部330之间形成的阶梯内,且两个轴向端面530分别抵持于第一限位部331和固定圈70的侧面之间,以限制滚动件53轴线方向的行程;外轮51中靠近轮支架30一侧的凸缘5141收容并限位于第二限位部332与滚动件53之间,外轮51中远离轮支架30一侧的凸缘5141支撑于固定圈70的周向端面上,且收容并限位于盖板93与滚动件53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于行李箱上的行走轮组件,外轮51为中空结构,且采用若干滚动件53支撑于中空外轮51内,以在支撑外轮51的同时,减轻外轮51重量,使外轮51在转动过程中较轻快,减小其转动惯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