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的开收伞扣合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333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伞具的开收伞扣合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伞具的开收伞扣合改进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具有与上巢接合最小管径的内管、以及具有较大管径的下段外套管所组成的中棒,在开伞时能以最小间隙与下巢相互扣抵,以形成稳固开伞。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伞具开伞由下巢沿中棒上移推动伞骨打开而实现;对于手动伞具,下巢上移后需要有定位才可实现持续开伞使用。一般手动伞具是在中棒上设有弹弓来支顶下巢,该结构需要在中棒上开设有弹弓的弹收通孔,该弹收通孔的开设必会破坏中棒的结构强度,使之易发生折断。尤其是多折式中棒,在上方内管的管径已非常细小,要在内管上开孔极容易破坏内管的结构强度,折断率更高。

另外,现今市场上另有一多折伞具,其最大管径的外管接在上巢,较小管径的内管依序往下组合,使最小管径的内管连接在伞具握把端,但这样使用上不仅有头重脚轻、也不符合力学强度,所以多折伞具最佳状态是最小管径的内管连结在上巢,而最大管径的外管依序往下组合在握把端,以使伞具使用时更具稳固坚韧。此外,由于多折式伞具的下巢孔径必须大于中棒外管,下巢才可以滑动于中棒上,但多折式伞具开伞时,会推动下巢往上至中棒最小管径的内管上,由于中棒上内管管径小,与下巢孔径存在较大的间隙,使得开伞使用时,下巢会产生晃动,造成开伞不稳固的现象,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与缺点,乃为本技术领域所亟欲解决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具的开收伞扣合改进结构,该伞具至少由中棒、上巢、下巢、伞骨及伞面组成,该中棒由多段管体依序相互嵌套组合成能够伸缩的一棒体,且该多段管体至少具有与上巢接合的最小管径的一内管以及管径大于内管的一下段外套管,而伞骨分别与上巢及下巢枢接,且伞骨上铺设有伞面,而该下巢活动套设于该中棒上,在与上巢接合的内管下方嵌套的下段外套管端上具有一扣合座,该扣合座具有用以供下段外套管插入套合的一中空槽,以及与扣合座一体成形的一弹性凸扣部,而弹性凸扣部相对应于下巢的开伞位置具有一解扣部,该弹性凸扣部突出于该扣合座外且能与该解扣部相扣抵,使下巢滑动至开伞位置时由弹性凸扣部扣住下巢的解扣部。

其中该解扣部为一压片及一扣合孔。

其中该扣合座周缘还具有一凹部,而与内管套接的下段外套管周缘上铆设有一凸部,该凹部与该凸部相互卡扣使扣合座固定于下段外套管上。

其中该下巢还具有一下延段,而该解扣部设于该下延段上以供弹性凸扣部扣抵,且按压解扣部能够解扣该弹性凸扣部。

其中该下延段上滑动设有一开收滑套,该开收滑套内缘设有供解扣部凸出且上推开伞扣合的一容槽部,以及下拉收伞能够压下解扣部的一解扣斜部。

借由本实用新型该扣合座上的弹性凸扣部可与下巢的解扣部在最小间隙上相互扣抵,而形成稳固开伞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该扣合座上的弹性凸扣部可有效改善由于中棒上内管管径小,与下巢孔径存在较大的间隙,使得开伞使用时,下巢会产生晃动,造成开伞不稳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座与中棒、下巢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开伞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收伞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座上方为开收滑套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座上方为开收滑套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座上方为开收滑套开伞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座上方为开收滑套收伞剖视示意图。

图中:

扣合座1;

弹性凸扣部11;

中空槽12 ;

凹部13;

中棒2;

内管21;

下段外套管22;

凸部221;

上巢3;

下巢4;

解扣部41;

下延段42;

开收滑套43;

容槽部431;

解扣斜部432;

限位部433;

伞骨5;

伞面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烦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较佳实施例,该伞具至少由中棒2、上巢3、下巢4、伞骨5及伞面6组成,该中棒2由多段管体依序相互嵌套组合成可伸缩的一棒体,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最小管径的一内管21、及较大管径的一下段外套管22,该最小管径的内管21与上巢3接合,该较大管径的下段外套管22依序往下组合在握把端,而伞骨5分别与上巢3及下巢4枢接,且伞骨5上铺设有伞面6,而该下巢4活动套设于该中棒2上,其中在该中棒2与上巢3接合的最小内管21下方嵌套较大的下段外套管22端上具有一扣合座1,而且该扣合座1具有一中空槽12,用以供较大的下段外套管22插入套合,以及与该扣合座1一体成形的一弹性凸扣部11,而弹性凸扣部11相对应于下巢的开伞位置上具有一解扣部41,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压片,但不以此为限,例如一扣合孔亦可,主要是能够使该弹性凸扣部11能扣抵于解扣部41上为主,而该弹性凸扣部11突出于该扣合座1外能与该解扣部41相扣抵,借此下巢4滑动至开伞位置时由弹性凸扣部11扣住下巢的解扣部41,以形成稳固开伞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该下巢4还具有一下延段42,而该解扣部41设于该下延段42上以供弹性凸扣部11扣抵,而按压解扣部41可解扣该弹性凸扣部11,因此,当开伞使用时,下巢4上推至开伞位置,该弹性凸扣部11即会扣抵住下巢4的解扣部41,而撑顶住下巢4而形成稳固开伞状态,当收伞时,下压解扣部41,使弹性凸扣部11退出扣抵,即可下拉下巢4而形成收伞状态,如图3所示。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扣合座1周缘还具有一凹部13,而与内管21套接的较大下段外套管22周缘上可铆设有一凸部221,该凹部13与该凸部221在扣合座1与下段外套管22相互组合后能卡扣固定,用以使扣合座1组合固定于下段外套管22上。

烦请参考图4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下巢4还具有一下延段42,该下延段42上具有用以供弹性凸扣部11扣抵的一解扣部41,以及滑动设有一开收滑套43,该开收滑套43内缘设有可供解扣部41凸出扣合开伞的一容槽部431,及下拉收伞可压下扣合部的一解扣斜部432,当开伞使用时,下巢4上推至开伞位置,该弹性凸扣部11即会扣抵住下巢4的解扣部41,且该解扣部41容纳于容槽部431上,而撑顶住下巢4而形成稳固开伞状态,如图6所示。当收伞时,下拉开收滑套43,使该解扣斜部432下压该解扣部41,并使解扣部41下压弹性凸扣部11,使弹性凸扣部11退出扣抵,即可下拉下巢4而形成收伞状态,如图7所示,此外,该开收滑套43下缘还具有一限位部433,用以开收滑套43下拉至底部时与该限位部433形成卡抵限位。

因此,借由本实用新型的该扣合座1上的弹性凸扣部11可与下巢4的解扣部41在最小间隙上相互扣抵,而形成稳固开伞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该扣合座1上的弹性凸扣部11可有效改善由于中棒2上内管21管径小,与下巢4孔径存在较大的间隙,使得开伞使用时,下巢会产生晃动,造成开伞不稳固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