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涂敷器以及相关的涂敷过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6990发布日期:2019-06-11 21:5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化妆品涂敷器以及相关的涂敷过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妆品涂敷器,该化妆品涂敷器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的抓握构件、布置在抓握构件中的杆架、固定到杆架的杆、以及用于涂敷由杆承载的化妆品的构件,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围绕纵向轴线被可旋转地安装。



背景技术:

化妆品例如是化妆产品,诸如睫毛膏、护理产品或清洁产品。

从本发明的意思上说,“化妆品”具有更普遍的意思,例如在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2009年11月30号颁布的涉及化妆品的第1222/2009号(ec)法规中所限定的产品。

涂敷构件旨在将化妆品涂敷在使用者的角质纤维上,例如在睫毛膏的情况下涂敷在睫毛上。涂敷构件于是包括附接到杆的远端的刷子。

以已知的方式,涂敷器能够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闲置位置,该涂敷器安装在容纳化妆品的容器中,在该使用位置,该涂敷器从容器中取出。

为了使用涂敷器,使用者将杆和载有化妆品的刷子从容器中抽出。使用者通过使杆对睫毛进行刷涂运动来将刷子施加在睫毛上。化妆品沉积在睫毛上。

为了便于化妆品的涂敷,已经开发了文献fr2968518中所描述的类型的涂敷器。

在这些涂敷器中,杆相对于抓握构件是可旋转的,杆能够通过直接作用在旋转的杆上的摩擦作用或通过插入制动元件来制动旋转。在使用这些涂敷器涂敷产品期间,杆的旋转是由于刷子粘附在睫毛上而引起的。

然而,这种涂敷器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当使用该涂敷器时,刷子其实能够在睫毛上抹擦而不会滚动,这限制了每次涂敷在睫毛上沉积的化妆品的量,以及在给定次数的涂敷(例如约30次)方面赋予睫毛的均匀性和弯曲程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化妆品涂敷器,其更有效地涂敷化妆品,特别是能够改善角质纤维的形成,特别是在伸长和弯曲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涂敷器,其特征在于,杆架具有围绕纵向轴线与抓握构件接触的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以及围绕纵向轴线与抓握构件接触的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杆架被布置成在介于第一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中与抓握构件完全分离。

提供处于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两个圆周线性接触区域基本上限制了涂敷构件(诸如刷子)与角质纤维或皮肤之间的摩擦现象,以便得到该涂敷构件在角质纤维上或皮肤上的准完全滚动。这在适用的情况下对于减少的涂敷次数产生了改进的化妆品沉积、角质纤维的更显著的伸长和更美观的弯曲。此外,因为涂敷器内部的摩擦减小,本发明能够使由使用者施加的力最小化,以便使特别是角质纤维或皮肤上的刷子的涂敷构件滚动,并因此改进涂敷的便利性。

有利地,涂敷器包括阻挡装置,该阻挡装置阻挡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沿轴线a的平移。

该阻挡装置将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沿轴线a的相对平移限制于处在该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功能性间隙,该功能性间隙优选地小于2mm,特别是小于1mm,并且特别是接近0.7mm,甚至接近0.5mm。

这样,通过将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在第一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中的每一个处的环形线性连接与轴线a相关联并且阻挡这两个元件之间沿轴线a的平移,在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产生了具有减小的静态不确定性(staticallyindeterminate)的枢轴连接。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组装中的静态不确定性的减小使这两个元件之间的存在的摩擦最小化,并且因此有利于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的自由旋转,这对化妆品的涂敷结果而言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根据有利的布置,阻挡装置由设置在杆架上的第一轴向止动表面形成,该第一轴向止动表面与设置在抓握构件上的第二轴向止动表面接触。优选地,第一轴向止动表面和第二轴向止动表面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区域处沿轴线a相邻。

可替代地,阻挡装置允许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沿轴线a平移一定的相对平移行程,例如小于10mm的行程,特别是介于4mm至6mm之间的行程。

有利地,弹性元件被布置在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该弹性元件以下述方式被布置:使得至少沿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的一个平移方向抵抗由弹性元件施加的弹性力来执行沿轴线a的相对平移。这样,弹性元件以下述方式被布置:使得至少在沿轴线a平移的一个方向上获得对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沿轴线a的相对平移的阻尼效果。

有利地,在中间区域中,杆架和抓握构件在中间区域的长度的至少50%上限定出径向间隙,该径向间隙至少等于杆架所呈现的最大径向尺寸的5%,优选地至少等于该最大径向尺寸的10%,并且更优选地等于该最大径向尺寸的至少50%。

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和/或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存在功能性径向间隙,即圆周线性接触区域在径向方向上的功能性间隙。优选地,该功能性径向间隙小于0.5mm,更优选地小于0.2mm,特别是约为0.1mm。两个元件之间的术语“功能性径向间隙”在此是指在所考虑的区域中处于这两个元件之间的在可能的径向方向上的间隙/行程。这样,当杆架和抓握构件被彼此同轴地设置时,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和/或在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沿径向方向的间隙存在于杆架的两侧并处于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该间隙基本上对应于上述功能性径向间隙的一半。

有利地,在中间区域中,杆架和抓握构件在中间区域的长度的至少50%上限定出径向间隙,即在径向方向上的间隙,该径向间隙大于或等于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和/或在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在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限定出的功能性径向间隙的1.1倍,优选地大于或等于该功能性径向间隙的1.5倍。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处于中间区域中的术语“径向间隙”在此是指当杆架和抓握构件被同轴地布置时,这两个元件在中间区域上、在纵向轴线的一侧和另一侧沿径向方向分开的距离。这样,如果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和/或在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功能性径向间隙例如是0.1mm,则当杆架和抓握构件被同轴地布置时,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处于纵向轴线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处于中间区域中的径向间隙大于或等于0.11mm,优选地大于或等于0.15mm。

处于中间区域中(即在第一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的外部)并处于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径向间隔使得能够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能够仅在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中在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产生摩擦。

第一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杆架的处于第一线性接触区域中的直径和杆架的处于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中的直径之间的平均直径的2倍。

这样,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围绕轴线a的旋转引导被正确地设置,而不存在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围绕垂直于轴线a的轴线的旋转。该最小距离在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形成轴线a的滑动枢转连接。轴线a的这种滑动枢转连接与阻挡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沿轴线a平移的阻挡装置相结合,形成了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轴线a的枢转连接。

每个线性接触区域具有沿纵向轴线量取的接触长度,该接触长度小于第一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的5%,优选地小于该最小距离的2%。

每个线性接触区域具有沿纵向轴线量取的接触长度,该接触长度小于杆架的处于线性接触区域中的最大直径的5%,优选地小于该最大直径的2%。

如上文所公开的,在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在每个接触区域中的相对于这些接触区域的间隔和/或相对于杆架的处于第一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中的最大径向尺寸减小的接触长度减小了存在于涂敷器内的静态不确定性。

抓握构件包括内套管,该内套管界定出接纳杆架的空腔,内套管包括凸起,第一线性接触区域与凸起相对地延伸。

抓握构件包括围绕纵向轴线的周向壁和从周向壁径向突出的至少一个接触舌部,该接触舌部或每个接触舌部限定出指向纵向轴线的自由内边缘,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与自由边缘相对地延伸。

杆架限定出圆周凹槽,该圆周凹槽接纳接触舌部或每个接触舌部的自由边缘。

抓握构件包括横向壁,该横向壁限定出多个径向槽,径向槽在其之间界定出至少两个接触舌部,该至少两个接触舌部面向第二线性接触区域定位。

抓握构件包括塞子和盖子,塞子被附接到盖子,第一线性接触区域与塞子相对地被界定出,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与盖子相对地被界定出。

形成圆周线性区域的这些特定形状特别适合于并且易于例如通过模制来制造。

接触舌部可以变形并且通过简单地卡扣配合在杆架的圆周凹槽中来便于将杆架组装到抓握构件。

涂敷器包括锁定系统,该锁定系统用于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的选择性旋转锁定,该锁定系统可在非活动构造和活动构造之间操作,在非活动构造中杆架围绕纵向轴线自由地旋转,在活动构造中杆架被锁定旋转。

锁定系统包括布置在杆架的外周表面上的花键,以及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抓握构件上的至少一个柔性突片,柔性突片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嵌齿,该锁定嵌齿能够插入到花键中以便锁定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的旋转。

用于通过花键和止动件之间的配合有利地执行选择性旋转锁定的锁定系统的存在允许进行完全的旋转锁定,例如,为了在旋转构件不旋转的情况下执行产品的常规涂敷。此外,完全的旋转锁定对于将涂敷构件抽出到容器外部来说非常有用。术语完全的旋转锁定在此是指彼此抵靠的元件的“正面”(frank)接触,而不仅是摩擦接触。

每个柔性突片由被制成为穿过抓握构件的切口限定,锁定系统包括柔性铰接部,柔性突片通过柔性铰接部连接到抓握构件。

锁定系统包括可变形密封件,该可变形密封件被布置在围绕柔性突片或围绕每个柔性突片的切口中,以便封闭柔性突片的周界处的切口。

抓握构件中的切口的形成简化了锁定系统的制造。切口中的可变形密封件的包覆成型防止了颗粒物或污染物侵入到抓握构件中。

有利地,杆架被布置成在第一线性接触区域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之外与抓握构件完全分离。

杆架仅在圆周线性接触区域中与抓握构件接触。

优选地,杆架按照垂直于抓握构件的纵向轴线的轴线的任何旋转被锁定。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化妆品的包装和涂敷装置,该装置包括旨在容纳化妆品的容器,以及上文描述的涂敷器,该涂敷器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容器上。

根据本发明的涂敷器能够通过被设置在容器上、特别是设置在容器的颈部上的螺纹与被设置在涂敷器上、特别是设置在杆架上的内螺纹的配合而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容器上。在这种情况下,并且当涂敷器设置有用于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的选择性旋转锁定的系统时,想要使用涂敷器的使用者抓住抓握构件,致动用于旋转锁定的系统,以便将抓握构件和杆架固定进行旋转,然后拧下由抓握构件和杆架形成的单元,并且将涂敷器取出到容器外部。

可替代地,并且根据有利的布置,根据本发明的涂敷器能够借助于卡扣配合或磁力系统或者通过不需要涂敷器相对于容器进行相对旋转的任何其他系统而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容器上,以便分开这两个元件。由于这些布置,通过下述方式改进了包装和涂敷装置的人体工程学:避免向使用者施加对用于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的选择性旋转锁定的系统进行致动的步骤,另外避免需要在涂敷器内实施这种系统,以便将涂敷器与容器分开。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在使用者的角质纤维上涂敷化妆品的过程,该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如上文描述的装置;

-将涂敷器与容器分离;

-使化妆品涂敷构件与角质纤维接触;

-通过使涂敷构件在角质纤维上移位来驱动涂敷构件、杆和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进行旋转,杆架与抓握构件发生接触,并且使化妆品沉积在角质纤维上。

根据本发明的过程可以具有以下特征:涂敷器包括锁定系统,该锁定系统用于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的选择性旋转锁定,该锁定系统能够在非活动构造和活动构造之间操作,在非活动构造中杆架围绕纵向轴线自由地旋转,在活动构造中杆架被锁定旋转,过程包括通过使锁定系统从非活动构造转到活动构造而使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被旋转锁定的步骤。

实施根据本发明的过程在装载化妆品方面非常有效,这对于减少涂敷次数而言是改进的。此外,产生了显著的美学效果,这是由于角质纤维相对于水平的突出角度的增加而引起的。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仅作为示例提供并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化妆品的包装和涂敷装置的第一装置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其中,涂敷器被安装到容器上,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装置的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第一线性接触区域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装置的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第二线性接触区域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限定出图1中的装置的第二接触区域的接触舌部的横向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装置的杆架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1的装置的抓握构件的外部示意图,和

-图7是沿图1中的装置的抓握构件的中间平面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7中示出了化妆品的第一包装和涂敷装置10。装置10包括旨在容纳化妆品的容器12,以及涂敷器14,该涂敷器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容器12上并且该涂敷器能够涂敷化妆品。

化妆品是睫毛膏、护理产品或清洁产品。特别地,化妆品是睫毛膏。

装置10有利地具有沿纵向轴线(a)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的形状。术语“纵向”和“径向”通常理解为相对于纵向轴线(a)。

参考图1,容器12包括能够容纳化妆品的中空主体26,以及带有螺纹的颈部30,该颈部以限定出用于化妆品的进入开口28的方式从主体26向外突出。

容器12还包括插入到颈部30中的挤压装置32。

涂敷器14包括沿纵向轴线(a)延伸的抓握构件16、杆架18,该杆架被布置在抓握构件16中并且相对于抓握构件16被安装成能够围绕纵向轴线(a)旋转移动。

涂敷器14还包括阻挡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沿轴线(a)的平移的阻挡装置19、与杆架18成一体的杆20、由杆20承载的化妆品涂敷构件22以及锁定系统24,该锁定系统用于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的选择性旋转锁定。

涂敷器14被可移动地安装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在该闲置位置,该涂敷器安装在容器12上,杆20和涂敷构件22至少部分地接合在容器12中,在该使用位置,杆20和涂敷构件22被取出到容器12外部。

在闲置位置,涂敷器14例如通过被旋拧到颈部30上而被保持固定在容器12上。

抓握构件16包括盖子34和塞子36,塞子36在此被添加在盖子34上。

盖子34具有围绕纵向轴线(a)回转的形状。该盖子的形状例如为圆柱形。

盖子34包括围绕纵向轴线(a)的周向壁38。该周向壁在远端边缘40和近端边缘42之间延伸,该远端边缘旨在在涂敷器14的闲置位置面向容器12设置,该近端边缘旨在在涂敷器14的闲置位置远离容器12设置。

盖子34是中空的,并且限定出内表面44,该内表面界定出内部容积46。

在盖子34的近端边缘42附近,如图2所示,盖子34的内表面44具有支承塞子36的圆周肩部50,以及用于将塞子36保持在抵靠肩部50的适当位置的突出部52。

参考图3和图4,盖子34包括横向壁54,该横向壁从盖子34的内表面44径向地延伸。

横向壁54被布置成在纵向上远离近端边缘42。该横向壁限定出多个径向槽56。

径向槽56在其之间界定出至少两个接触舌部58。抓握构件16在此包括三个接触舌部58。

每个舌部58从周向壁38径向地突出,并且更确切地说,每个舌部从盖子34的内表面44径向地突出。

每个舌部58限定出指向纵向轴线(a)的自由内边缘60。自由边缘60具有内倒角,该内倒角沿远离杆20的方向朝向轴线(a)敛聚向塞子36。

在图2中,塞子36被牢固地固定到盖子34。该塞子在盖子的近端边缘42上封闭盖子34。

塞子36包括密封壁62、用于安装在盖子34中的周向环64以及用于引导杆架18的内套管66。

周向环64从密封壁62的远端面70的周界突出。

周向环64包括至少一个附接止动件72,例如围绕纵向轴线(a)成角度地分布的四个附接止动件72。

周向环64被布置成抵靠盖子34的肩部50。每个附接止动件72与突出部52配合,以便相对于盖子34可拆卸地固定塞子36并且提供美观效果。

密封壁62的近端面68与盖子34的近端边缘42齐平。

内套管66在盖子34中从密封壁62的远端面70纵向地突出。

内套管66界定出内部空腔74和凸起76,该凸起在内部空腔74中朝向纵向轴线(a)径向地突出。

内套管66例如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醛(pom)、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制成。

杆架18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醛(pom)或聚丙烯(pp)制成。

杆架18包括在近端端部80和远端端部82之间延伸的纵向引导部段78,以及用于安装在容器12上的头部84。

纵向部段78沿纵向轴线(a)在内部容积46中延伸。近端端部80被接纳在由内套管66限定出的内部空腔74中。

这种杆架18在凸起76上具有与抓握构件16接触的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是围绕纵向轴线(a)的圆周线性接触区域。

在示出的示例中,凸起76在圆周方向上是连续的。杆架18的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在圆周方向上同样也是连续的。可替代地,第一线性接触区域中的凸起76和/或杆架在圆周方向上是不连续的。杆架18的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有利地在圆周方向上同样是不连续的。

纵向部段78在第一接触区域86中具有最大直径d1。最大直径d1有利地介于1.5mm至5mm之间,特别是介于2.0mm至3mm之间。

纵向部段78还限定出围绕纵向轴线(a)的圆周凹槽88,该圆周凹槽在径向上与纵向轴线(a)相对地敞开。

如在图3中可以看到的,纵向部段78在其远端端部82处包括喇叭状张开部分89a,该喇叭状张开部分具有外倒角89b。圆周凹槽88被限定在纵向部段78的喇叭状张开部分89a中并处于外倒角89b和用于安装的头部84之间。

圆周凹槽88接纳抓握构件16的每个接触舌部58的自由边缘60。

通过将这些接触舌部卡扣配合到圆周凹槽88中,接触舌部58便于杆架18与抓握构件16的组装。通过沿抓握构件16的轴线a相对于杆架18进行相对平移并使接触舌部56产生轴向变形,可以容易地获得这种组装。每个接触舌部58的自由端60上的内倒角和外倒角89b之间的配合便于卡扣配合。

凹槽88的沿着轴线(a)的纵向延伸比自由边缘60的沿着同一轴线(a)的纵向延伸大至少10%。

这样,杆架18在每个接触舌部58的自由边缘60上具有与抓握构件16接触的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是圆周线性接触区域。

在示出的示例中,接触舌部58由于被槽56彼此分开而在圆周方向上是不连续的。这样,杆架18的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在圆周方向上也是连续的。可替代地,杆架18具有在圆周方向上是连续的接触舌部58,该接触舌部形成连续的环形凸缘并由柔性材料制成,以便允许杆架的卡扣配合或与垫圈相关联的卡扣配合,该垫圈与杆架18成一体并用于阻挡沿轴线a的平移。根据为杆架选择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确定为接触舌部58选择的材料,以便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允许杆架18的卡扣配合。这样,杆架18的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在圆周方向上也是连续的。

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分隔开最小距离l。最小距离l例如为大于20mm,并且优选地介于23mm至60mm之间。

最小距离l大于或等于杆架18的处于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中的直径d1和杆架18的处于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中的直径之间的平均直径的两倍。

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具有沿纵向轴线(a)量取的接触长度l1,该接触长度小于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沿轴线(a)分隔开的最小距离l的5%,优选地小于该最小距离的2%。

有利地,接触长度l1小于纵向部段78的在第一接触区域86上量取的直径d1的5%,优选地小于该直径的2%。

因此,接触长度l1小于1mm,并且优选地介于0.05mm至0.5mm之间。

同样地,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具有沿纵向轴线(a)量取的接触长度l2,该接触长度小于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的沿轴线(a)分隔开的最小距离l的5%,优选地小于该最小距离的2%。

在第二接触区域90上,圆周凹槽88具有最大直径d2。最大直径d2例如介于5.50mm至6mm之间。

有利地,接触长度l2小于圆周凹槽88的在第二接触区域90上量取的最大直径d2的5%,优选地小于该最大直径的2%。

因此,接触长度l2小于1mm,并且优选地介于0.05mm至0.5mm之间。

有利地,接触区域86、90适于使得当导致相对于纵向轴线(a)的运动的机械应力施加在涂敷构件22上时,一旦运动超过限制值,则杆20和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进行旋转。

如图1中所示,纵向部段78具有中间区域92,该中间区域被限定在第一线性接触区域86和第二线性接触区域90之间。

在中间区域92中,杆架18被布置成与抓握构件16完全分开。更具体地,在中间区域92中,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在中间区域92的沿纵向轴线(a)量取的长度的至少50%上限定出径向间隙,垂直于纵向轴线(a)进行测量,该径向间隙至少等于由杆架18呈现的最大厚度的5%,优选地至少等于该最大厚度的10%,并且更优选地至少等于该最大厚度的50%。

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86中和/或在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90中具有介于该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功能性径向间隙。

优选地,该功能性径向间隙小于0.5mm,更优选地小于0.2mm,特别是约为0.1mm。这样,当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彼此同轴地设置时,诸如图1至图3中所示的,沿径向方向的间隙存在于杆架18的两侧,该间隙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86中和/或在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90中并处于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之间,该间隙基本上对应于上述功能性径向间隙的一半。

有利地,在中间区域92中,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在中间区域92的沿纵向轴线(a)量取的长度的至少50%上限定出径向间隙,即沿径向方向的间隙,该径向间隙大于或等于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86中和/或在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90中在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之间限定出的功能性径向间隙的1.1倍,优选地大于或等于该功能性径向间隙的1.5倍。介于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之间的在中间区域92中的术语“径向间隙”在此是指当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被同轴地布置时这两个元件在中间区域92上沿径向方向分开的距离。这样,如果在第一圆周线性接触区域86中和/或在第二圆周线性接触区域90中介于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之间的功能性径向间隙例如是0.1mm,则当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被同轴地布置时,在纵向轴线a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在中间区域92中的介于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或等于0.11mm,并且优选地大于或等于0.15mm。

参考图3,杆架18的用于安装的头部84包括用于对杆20进行紧固的中心环93,以及围绕中心环93突出的连接裙状部94。连接裙状部94从纵向部段78的远端端部82延伸到盖子34的远端边缘40。

连接环94的内表面96具有螺纹,并且能够与存在于容器12的颈部30上的螺纹配合。

连接裙状部94还包括可在图5中看到的纵向突出部100,该纵向突出部能够与容器12的可以在图3中看到的止动件102配合,以便确保杆架18在闲置位置相对于容器12的旋转锁定。

环94和纵向部段78限定出中心容置部104。在图3的示例中,中心容置部104延伸到杆架18的近端端部80,直至底部106,该底部被布置成在纵向上超过纵向部段78的圆周凹槽88。

阻挡装置19被构造成将杆架相对于抓握构件沿轴线a的相对平移限制于处于该杆架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功能性间隙。该功能性间隙优选地小于2mm,特别是小于1mm,特别是约为0.7mm,甚至约为0.5mm。

阻挡装置19包括形成在杆架18上的第一轴向止动表面108a,以及由抓握构件16形成的第二轴向止动表面108b。

优选地,第一轴向止动表面108a和第二轴向止动表面108b在第一接触区域86和第二接触区域90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区域处沿轴线(a)相邻。

在图3中的示例中,该第一轴向止动表面和第二轴向止动表面与第二接触区域90相邻。这样,第一轴向止动表面108a由肩部形成,该肩部由圆周凹槽88限定在喇叭状张开部分89a中,并且第二止动表面108b由盖子34的横向壁54的近端表面形成在自由边缘60上。

杆20被添加在中心容置部104中。

涂敷机构22被固定到杆20的自由端部。涂敷机构22例如包括刷子110,该刷子包括基本上为径向的刷毛。

图5至图7中示出了锁定系统24,该锁定系统用于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的选择性旋转锁定。

锁定系统24能够在非活动构造和活动构造之间操作,在非活动构造中杆架18围绕纵向轴线(a)自由地旋转,在活动构造中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被完全旋转锁定。术语完全锁定在此是指彼此抵靠的元件的“正面”接触,而不仅是摩擦接触。

锁定系统24包括形成在杆架18上的花键112,以及能够与花键112配合的至少一个柔性突片114。对于每个柔性突片114,其包括柔性铰接部116,该柔性铰接部用于将柔性突片114连接到抓握构件16的盖子34。

柔性突片114或每个柔性突片、柔性铰接部116和盖子34有利地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图5中可以看到的花键112被布置在杆架18的外周表面上。具体地,花键112被布置在杆架18的连接环94的外表面98上。

在图6和图7的示例中,锁定系统24包括两个相对于轴线(a)沿直径方向对置的柔性突片114。

每个柔性突片114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抓握构件16上。

每个柔性突片由被制成为穿过抓握构件16的切口限定。切口在此是圆形的形状,例如是c形。

每个柔性突片114包括朝向轴线(a)径向地突出的至少一个锁定嵌齿118。锁定嵌齿118能够在锁定的活动构造中插入到花键112中,以便锁定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的旋转。该锁定嵌齿被布置成在非活动构造中与花键112完全分开。

现在将描述借助于装置10例如在使用者的角质纤维上涂覆化妆品的过程。

首先,装置10设置有处于闲置位置的涂敷器14,该涂敷器被安装并固定在容器12上。

为了将涂敷器14从容器12中释放,使用者通过使锁定系统24从其非活动构造转到其活动构造来锁定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的旋转。

为此,使用者在每个柔性突片114上朝向轴线(a)施加径向压力。这样,每个锁定嵌齿118被插入到花键112中,从而锁定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围绕轴线(a)的旋转。

同时,使用者在此通过拧下由抓握构件16和杆架18形成的单元,并且通过保持锁定系统24处于活动状态,来从颈部30释放用于安装的头部84。然后,使用者通过开口28将杆架18和涂敷构件22取出到容器12外部。伴随着刷子从容器12离开,挤压装置32从刷子110去除多余的化妆品。

使用者使化妆品涂敷构件22与角质纤维接触。

使用者使涂敷构件22在角质纤维上移位。在该移位期间,涂敷构件22上的角质纤维的机械应力驱动涂敷构件22、杆20和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旋转。

移位伴随着化妆品在角质纤维上的沉积。

杆架18和涂敷构件16之间的在区域86、90上的非常低的接触减小了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之间的摩擦。

在涂敷化妆品期间,施加在涂敷构件22上的与角质纤维的摩擦非常容易导致杆20相对于抓握构件16旋转。

这样,涂敷构件22不会与角质纤维摩擦并且去除已经沉积的化妆品的一部分,而是在角质纤维上滚动并且不去除任何已经沉积的化妆品。由于通过线性接触区域86、90产生的具有减小的静态不确定性的枢转连接,由使用者施加的以使刷子在角质纤维上滚动的力被最小化。

因此,因为与角质纤维的接触次数减少了,化妆品的涂敷非常有效。还在纤维上产生膨胀效果。

可替代地,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涂敷化妆品的期间相对于抓握构件16选择性地旋转锁定杆架18。

可替代地,阻挡装置19被构造成允许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沿轴线a的相对平移行程,例如小于10mm的行程,特别是介于4mm至6mm之间的行程。

阻尼弹性元件(未示出)例如被布置在杆架18和抓握构件16之间。该弹性元件以这样的方式被布置:使得至少沿杆架18相对于抓握构件16的一个平移方向抵抗由弹性元件施加的弹性力来执行沿轴线a的相对平移。

可替代地,并且根据有利的布置,锁定系统24包括添加在围绕每个柔性突片114的切口中的可变形密封件,以便密封每个柔性突片114的周界处的切口。这种密封件使得能够防止灰尘插入到盖子34的内部容积46中。

可替代地,并且根据有利的布置,涂敷器14能够借助于卡扣配合或磁力系统或者通过不需要涂敷器14相对于容器12进行相对旋转的任何其他系统而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容器12上,以便分开该涂敷器和容器。

在化妆品的涂敷过程期间,使用者通过拉动与容器12分开的涂敷器14进行沿轴线(a)的简单平移,而从容器12中释放涂敷器14。

可替代地,包装装置能够被用于在使用者的表皮上涂敷诸如粉底液的化妆品或用于在使用者的嘴唇上涂敷化妆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