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981发布日期:2019-05-24 20:5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穿戴设备(如手表)的佩戴,均是通过设置两个带体,然后通过表扣来将两个带体相互连接而实现佩戴,并且,每次在佩戴的过程中,用户都需要调节佩戴的位置,以满足自身佩戴的需求。这样,由于每次都需要调节佩戴的位置,便存在佩戴操作较繁琐,方便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其佩戴操作简单,无需调节佩戴位置,佩戴方便性好,而且佩戴舒适性高,使穿戴设备的使用体验感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机芯,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还包括长度按需定量设置、且能够弹性伸缩的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耳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所述表带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所述表带的第二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一连接本体,所述第一连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而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耳相连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供所述表带插入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表带通过稳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头和第二连接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而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耳相连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卡设固定所述表带的卡扣,所述卡扣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表带插入连接的第二连接槽。

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转动相连的卡体,所述卡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槽,所述卡体上设置有用于挤压卡固所述表带的卡齿,所述卡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齿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卡体还连接有用于盖合在所述第二连接头上的压盖,所述压盖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容纳槽。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双托生耳杆。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螺丝生耳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通过设置能够弹性伸缩的表带,而且表带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壳体上对应的两个连接耳相连,并且,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表带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表带的第二连接结构。这样,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固定连接,能够实现表带长度的定量设置,而且通过一次长度定量设置后,便无需再次调整佩戴位置,结合表带的弹性伸缩性能,将穿戴设备套设在手腕上即可,无需每次调整佩戴位置,极大的优化了穿戴设备佩戴的方便性,而且佩戴舒适性高,使穿戴设备的使用体验感也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插入到第二连接件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1,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置有机芯(图中未示出),而壳体1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11。同时,还包括长度按需定量设置、且能够弹性伸缩的表带12,通过该表带12实现佩戴在人体手腕上。该表带1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3,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4,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14均通过第三连接件15与对应的连接耳11相连接,而且在第一连接件1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表带12的第一连接结构16,在第二连接件1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表带12的第二连接结构17。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14通过第三连接件15转动连接在壳体10对应的连接耳11上,连接方便。而由于第一连接件1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6,第二连接件1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17,使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14实现了能够分别连接在表带12的两端。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结构16和第二连接结构17,同时设置能够弹性伸缩的表带12。从而,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6使第一连接件13连接在表带12上后或通过第二连接结构17使第二连接件14连接在表带12上后,便可根据自身的佩戴松紧度的需求来定量选定表带12的长度,然后裁剪表带12多余的长度,最后将另一个连接件连接在表带12的另一端上。此种设置方式下,由于表带12的长度是按需定量设置的,选定裁剪后,常态下整体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只在受力时在自身弹性形变范围内发生改变。而且表带12其没有被裁断,无需像传统的表带被分断成两根之后,再通过表扣来连接佩戴。该表带12实现了在一次完成佩戴松紧度的调整好之后,后续的佩戴便不用再次调整,只需结合表带12的弹性形变而套设在手腕上即可,方便快捷,而且佩戴舒适性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便于佩戴的穿戴设备1,通过设置能够弹性伸缩的表带12,并且表带12的长度是根据自身佩戴需求定量设置,同时,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6来将第一连接件13与表带12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17来将第二连接件14与表带12的另一端连接。这样,通过按需裁剪表带12的长度,能够适合不同大小手腕的佩戴需求,利用表带12具有弹性的特征,可以让佩戴者一次性套到手腕上而不需要像传统表带12佩戴过程复杂,而且佩戴舒适性好。同时,此种设置方式,面对同一个使用者,能够让使用者无障碍的直接套到手腕上,无需每次调整佩带位置,极大的优化了穿戴设备1佩戴过程中的体验,使穿戴设备1的使用体验感也得到了提升。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第一连接件13包括第一连接头131和第一连接本体132,第一连接头131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三连接件15穿过而与对应的连接耳11相连的第一连接孔133,第一连接结构16设置在第一连接本体132上。这样,装配时,在第一连接结构16的连接作用下,将表带12连接在第一连接本体132上,而由于连接耳11上设置有容纳第一连接头131的结构,因而将第三连接件15穿设在第一连接孔133内,并使两端头分别穿设在连接耳11上,这样,便实现了表带12与第一连接件13以及第一连接件13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第一连接结构16包括用于供表带12插入连接的第一连接槽(图中未标示),并且表带12通过稳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槽内。这样,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槽,可将表带12的一端插入在第一连接槽内,然后通过稳固件来固定两者间的连接位置,确保连接位置的稳固性。

优选地,该稳固件为胶粘层。即通过胶粘的方式来将表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槽内,牢固稳定。而且,可以通过在第一连接槽内设置有凸点或凹点,用于增大胶粘层的结合面积,提升连接后的牢固性。

优选地,稳固件为螺钉。即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方式来将表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槽内,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可选地,作为表带12与第一连接本体132之间相互连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还可通过注塑成型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两者间的连接,同样牢固性好。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件14包括第二连接头141和第二连接本体142,第二连接头141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三连接件15穿过而与对应的连接耳11相连的第二连接孔143,第二连接结构17设置在第二连接本体142上。同样,装配时,在第二连接结构17的连接作用下,将表带12连接在第二连接本体142上,而由于连接耳11上设置有容纳第二连接头141的结构,因而将第三连接件15穿设在第二连接孔143内,并使两端头分别穿设在连接耳11上,这样,便实现了表带12与第二连接件14以及第二连接件14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连接方便性好。

可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该第二连接结构17包括用于卡设固定表带12的卡扣171,卡扣171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本体142上、且与第二连接本体142之间形成有供表带12插入连接的第二连接槽172。这样设置,表带12与第二连接件1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先转动松开卡扣171,然后将表带12的一端插入到第二连接槽172内并使插入的深度到位后,反向转动卡扣171,通过卡扣171将表带12挤压固定在第二连接槽172内而完成连接。而在需要拆卸时,再次转动卡扣171,使卡扣171不再挤压表带12,然后将表带12从第二连接槽172内抽出即可,操作方便性好。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带12与第一连接件13之间设置为固定连接,将表带12与第二连接件14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为活动式,从而满足了不同的用户在定量裁定表带12的长度后,方便与第二连接件14实现连接装配,满足了不同的用户在自主裁定表带12长度后,能够快速实现装配。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将表带12和第一连接件13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表带12与第二连接件14之间为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14与表带12之间的连接均为活动连接。

可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该卡扣171包括与第二连接本体142转动相连的卡体1711,第二连接槽172形成在卡体1711与第二连接本体142之间,卡体1711上设置有用于挤压卡固表带12的卡齿1712,卡齿1712位于第二连接槽172内。这样,连接时,将表带12的一端插入到第二连接槽172内后,转动卡体1711,使卡体1711上的卡齿1712能够挤压或者插入到表带12内而实现将表带12固定第二连接槽172内。而且,在锁定表带12时,卡体1711叠合在第二连接本体142上,与第二连接本体142保持平行或大致平行的状态。

优选地,为确保连接的稳定可靠性,可将卡齿1712设置有多个。通过多过卡齿1712同时挤压,稳定、可靠性高。同时,还可在卡体171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点,用于挤压表带12,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卡体1711还连接有用于盖合在第二连接头141上的压盖1713,压盖1713上具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头141的容纳槽1714。这样,通过作用在压盖1713上实现带动卡体1711转动,提高拆装的方便性。而且,在锁定状态时,压盖1713叠合在第二连接头141上,使第二连接头141位于容纳槽1714内,能够起到提高锁定状态下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提高锁定后整体的美观性。

优选地,该第三连接件15为双托生耳杆。即第三连接件15的两端能够弹性伸缩,与连接耳11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

优选地,该第三连接件15还可以是螺丝生耳杆。即第三连接件1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后位置的锁定,同样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