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903发布日期:2019-05-24 20:5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体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鞋体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鞋体结构的主要元件包括鞋底及鞋面。其中,鞋体通常由单一种材料(例如,橡胶或皮革)或数种材料构成,不同的材料并根据使用需求及功能对应脚掌部位设置;其结果是,一只鞋体上存在有多种材料且独立的鞋体部件;例如用于运动鞋的典型鞋面可以包括超过15个部件,在制造过程中,该些部件的组合是特别耗时且通常需要通过手工执行,从而造成了大量人力成本,以及人工制造导致了生产效率及良率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善前述问题并提升鞋面体验,目前已开发出一种成块编织的编织鞋面,所述编织鞋面采用了纤维或纱线作为鞋面材质,并通过增设制图、编织、预定、后整压光、定型等步骤,使鞋面得以一次性编织成型,简化了鞋面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传统鞋面或者编织鞋面,其鞋面部件形态皆成形为一片状,通过将片状鞋面的边缘与鞋底部件黏接组合,再经过紧固加工后才能形成初成型的具有立体鞋面的鞋体;然而,要将前述一片状鞋面部件与鞋底部件黏接组合再形成立体鞋面的加工工序相当繁锁,且工序步骤多由人工执行,容易影响生产效率及良率。

是以,本申请实用新型人认为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所述编织鞋面的新型鞋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体结构,通过将鞋面成形为立体袜形,并将中底层置入立体鞋面内部以和大底层对合夹置于立体鞋面底部的上下表面并黏结固定,形成一种新型的鞋体结构,有效解决传统鞋体的部件众多导致的生产效率及良率的不稳定性,实现简化鞋体部件并提高鞋体生产效率等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鞋体结构,其包括:立体鞋面,成形为袜形的针织鞋面,所述针织鞋面的编织结构为低熔点纤维,所述立体鞋面具有对应脚掌底面的袜底部以及对应脚掌顶面的袜面部,所述袜底部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大底层,所述大底层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低温胶层,所述大底层通过所述第一低温胶层与所述立体鞋面的袜底部下表面粘贴结合;中底层,设于所述立体鞋面内部,所述中底层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低温胶层,所述中底层通过所述第二低温胶层与所述立体鞋面的袜底部上表面粘贴结合以固设于所述大底层上;在所述第一低温胶层和所述第二低温胶层进行粘贴结合时,通过一具有鞋楦外形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熔融,将所述加热装置置入所述立体鞋面内部,并压置于所述中底层上,将所述大底层置于加热平台上以配合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从鞋体的内外侧进行加热并提高加热温度分布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的鞋体结构实施例中,所述针织鞋面的编织结构由选自涤纶长丝、氨纶橡筋线、竹炭纤维、热熔丝、低熔点皮芯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纱线原料编织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鞋体结构实施例中,所述大底层为TPU膜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鞋体结构通过将中底层、大底层分别与立体鞋面的袜底部上下表面固定结合,实现一种新型鞋体结构,能够大幅简化鞋体制造工序,并使鞋体制造能够易于采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

(2)本实用新型鞋体结构通过采用包括低熔点纤维编织形成的袜形立体鞋面,使大底层与中底层能够直接对合设于立体鞋面的袜底部上下表面,再通过加热使低熔点纤维热熔成胶状物后,直接与大底层、中底层黏固结合,除了具有简化制鞋工序的优点,同时也能提供鞋面与鞋底部件间更优异的结合强度。

(3)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通过预先在大底层、中底层与立体鞋面结合的表面上涂布低温胶层,使低温胶层在受热热熔后与立体鞋面的热熔后低熔点纤维黏结,能进一步大幅提升大底层、中底层与立体鞋面间的黏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鞋体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鞋体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立体鞋面10;袜底部11;上表面111;下表面112;袜面部12;大底层 20;上表面21;中底层30;下表面31;第一低温胶层40;第二低温胶层50。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里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的具体实施方案。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例子,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多种备选形式来实施。因此,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是限制性的,仅是以权利要求为原则,作为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不同实施方式的代表性原则。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体结构,其包括立体鞋面 10、大底层20及中底层30。其中:

所述立体鞋面10成形为袜形的针织鞋面,所述袜形是指一般袜子穿戴于脚掌上的形状,从而所述立体鞋面10具有对应整个脚掌底面的袜底部 11以及对应脚掌顶面的袜面部12,所述袜底部1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11 及下表面112,所述上表面111位于立体鞋面10内部,所述下表面112位于立体鞋面10的外部。所述大底层20与所述袜底部11的下表面112固定结合。所述中底层30设于所述立体鞋面10内部并与所述袜底部11的上表面111结合以固设于所述大底层20上。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大底层20的上表面21与所述中底层30 的下表面31形成相匹配的结构面,令所述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11被上下夹合后弹性形变以贴合于所述二结构面上。具体地,所述大底层20、中底层30与所述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11之间分别通过胶结粘合,以固定形成鞋体。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针织鞋面的编织结构由选自涤纶长丝、氨纶橡筋线、竹炭纤维、热熔丝、低熔点皮芯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纱线原料编织构成,但不限于此。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大底层20可以选自常见的鞋底材料,或者选自单层或多层叠合的TPU膜层;较佳地,所述TPU膜层的湿式摩擦系数0.6至0.8,干式摩擦系数为0.9至1。具体地,如图1所示,显示了以单层TPU膜层构成的大底层20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了以双层TPU 膜层构成的大底层20示意图。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制程工序并提高鞋底与鞋面的粘结强度,本实用新型鞋体结构可以在所述大底层20的上表面21上预设第一低温胶层40,并在中底层30的下表面31上预设第二低温胶层50,借此,所述大底层20 与所述中底层30在对应贴合于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11上下表面后,即可通过加热至高于所述低温胶层的熔点温度,使第一低温胶层40热熔后与袜底部11的下表面112胶结粘合,并使第二低温胶层50热熔后与袜底部11 的上表面111胶结粘合。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鞋体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请再配合参阅图1、图2,说明所述鞋体结构的制法。本实用新型鞋体结构的制法步骤包括:立体鞋面提供步骤、大底层结合步骤、中底层结合步骤、加热粘结步骤及热压步骤。其中:

所述立体鞋面提供步骤:提供编织呈袜形的立体鞋面10,所述立体鞋面10包括至少一种纤维以及与所述纤维共同编织形成所述立体鞋面10的低熔点纤维。在此步骤中,所述纤维选自人造纤维、天然纤维或其组合,所述低熔点纤维选自热熔丝、低熔点皮芯丝或其组合。

所述大底层结合步骤:提供大底层20,将所述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 11下表面112与所述大底层20的上表面21对合。在此步骤中,所述大底层20的上表面21还可以预先涂布低温胶,并形成第一低温胶层40,以在后续加热步骤中热熔与立体鞋面10胶结粘合。

其中,所述大底层20可由单层(如图1)或多层(如图2)叠合的TPU 膜片构成,所述TPU膜片的湿式摩擦系数为0.6至0.8,干式摩擦系数为 0.9至1。

所述中底层结合步骤:提供中底层30,将所述中底层30置入所述立体鞋面10的内部,并使所述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11上表面111与所述中底层30的下表面31对合。在此步骤中,所述中底层30的下表面31还可以预先涂布低温胶,并形成第二低温胶层50,以在后续加热步骤中热熔与立体鞋面10胶结粘合。

所述加热粘结步骤:提供一具有鞋楦外形的加热装置,将所述加热装置置入所述立体鞋面10内部,并压置于所述中底层30上,令所述立体鞋面10的低熔点纤维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熔融形成热熔胶,并与所述大底层20及中底层30胶结粘合。在此步骤中,还可以包括加热平台供安置大底层20,用以配合鞋楦形加热装置,分别从鞋体的内外侧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温度分布的均匀度,以保证立体鞋面10袜底部11以及大第一低温胶层40、第二低温胶层50受热均匀,实现良好的热熔粘结效果。

所述热压步骤:包括在不取出所述加热装置的状态下,以所述加热装置热压所述叠合的大底层20、立体鞋面10袜底部11以及中底层30,使所述大底层20及所述中底层30通过所述热熔胶与所述立体鞋面10袜底部 11的下表面112及上表面111胶结粘合。在此步骤中,所述鞋楦形加热装置同样可以配合加热平台同时使用,进行热压以起到使大底层20、中底层 30与立体鞋面10更好的粘结效果。

其中,所述加热粘结步骤还可以包括在加热过程中配合紧固器具,从鞋体外部对叠合的大底层20、立体鞋面10袜底部11以及中底层30进行紧固,以将中底层30及大底层20压合定位在所述立体鞋面10袜底部11 的下表面112及上表面111上。其中,所述紧固器具可以采用制鞋领域中常见于在生产流程中,用于紧固鞋底与鞋面,以提高鞋部件之间结合强度的紧固设备。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设备还可能与所述加热装置一体化,以在加热的同时对鞋体起到紧固结合的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技术方案,以大底层20、中底层30夹设于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11上下表面构成一种新型鞋体结构,能够利用编织鞋面中包括低熔点纤维的特性,配合鞋楦形加热装置即可在加热温度高于所述低熔点纤维时,使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11的低熔点纤维热熔成胶,起到粘结大底层20与中底层30的作用,且所述立体鞋面10的袜底部11 在降温后固化形成与大底层20上表面21及中底层30下表面31相匹配的结构层,实现一种简化鞋体部件并提高鞋体生产效率、良率的鞋体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