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面”多功能预制转载工艺及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04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面”多功能预制转载工艺及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艺品制作领域,尤指通过对人物等题材,经实现艺术造型为表现技法的小型工艺品制作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美术人形制品,如彩塑制品及塑料成型制品,在体现制品肌理变化的形式上及随其肌理变化所要求饰色同时反映的与之结合形式以从而体现的综合性表现效果方面,缺乏更有效完成方式。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的反映在制品中那些往往最要求直接体现色彩与肌理变化相结合特点,以及往往要求最富于变化形式的制品中人物服装与服饰这类部分上。这是由于受限已有的成型工艺与饰色方式,制品在完成其色彩绘饰时难以更有效的实现与解决由其肌理变化随之对绘饰效果提出的多方面要求,及特别是在实现这些要求中必然涉及的困难。而正是因为此问题更集中体现在制品中服装与服饰代表的方面,因而它就显得更带有独立意义,事实上,它是直接影响着制品完成形式与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制品越是朝向层次化,立体化及精细化方面发展,这一问题与上述困难就显得越为严重与突出,它表现在为作到更富于表达能力并同时可更生动的体现制品所具有的图案性在完成变化中的形式与效果,当通过对制品肌理变化形式完成后以体现的如服装衣纹与垂感等造型表面上进行绘饰时,除要求绘饰必须具有可在多种不规则曲面上体现出其连贯性与精确性外,同时又要求其必须具有可体现出与上述变化中的肌理表面形态相应与相符的综合表现效果,而特别是在实现如上要求中,同时还须使绘饰更多的可服从于对多方位范围,多层次表面以及不同空间角度等完成条件。而这些要求必然直接加大了其带给绘饰过程的复杂性及完成难度,以至于现有的绘制方式在面临上述要求时难于使其得以维持在更合理的成本与效率水平中实现。由于这些缘故,并为简化上述矛盾,以及同时也为相应减少由过多肌理变化对制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生产者通常总是设法回避因过多绘饰要求所带给制作的那些困难,并更多的对绘饰所要求效果设法柔和在一些相对简单化的形式中完成,然而由于服装与服饰部分的表现形式在制品完成形式中所占的特殊重要性,这样作同时也就直接限制了制品的完成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更多的造型与肌理变化反过来同样也要求与之相应的更有效的绘饰表现能力.因而这一问题同样也直接影响着制品对要求实现更具立体性,多变性及多层次结构性的可能。
在设法完成上述多方面饰色要求中,已有绘制方式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如下基本前提构成的,即形塑艺术作为其最基本的工艺特点在于首先它是以通过体现某一特定质感所完成的,对材料的成型及色彩表现艺术,在其艺术表现力中它所追求的,恰恰也正是这种集造型与色彩效果共同体现的,质感形式的和谐统一,因而它绝非仅是单纯的对造型与色彩表现艺术。由于这一前提所具有的实质性,以及特别是由于已有的成型工艺,在使制品体现这一基本特点及前提方面恰恰是强调直接通过以材料本身的形式使之完成的,因而从某种意义讲它同时也就是一种强调借助于材料本身使之完成,并进而体现的质感,造型与色饰效果的综合性与艺术性共聚形式及其工艺过程。这一定程度上也就已经规定了对其造型与色彩要求所可能采取的基本方式及特征即它们只能是被动的依靠材料去实现,这不仅指制品在表现其肌理变化方面是如此,且其图案,绘饰更只能是通过在完成后的肌理表面上才可能再进行,并只能是更被动的去符合肌理在变化中带来的要求,以及也只能在更不利于绘饰完成条件下实施,同时它也同样在使用涂料方面与绘色方式上直接对绘制构成限制。事实上,作为形塑工艺所要求绘饰完成过程必须面临的基本现状而言,正是在这一问题所具有的普遍性及突出性上,决定了在对其实现高标准绘饰要求必带给绘饰本身的难度,以及同时也造成了制作完成过程的重复性与复杂性。
通常对制品中服装与服饰部分所要求体现的特殊绘饰效果,是直接通过对制品相应表面以细致的手工勾描或工笔绘饰形式完成的,特别是由于它难以通过印刷实现的缘故,更强调了人工进行的必要,由于这样作必然严重涉及完成制作的效率及成本方面,在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中,现有的技术对策表现为以某种直接简化这一过程并同时采用以综合性表现艺术的作法,如专利号CN1041916A文献中所代表的一种形式即直接用某些可体现色彩要求的织物,使之与制品以不同质料的完成形式搭配组合,从而求得以体现另一种制品表现风格的,及综合性配饰方式实现的制品和谐统一形式。但由于这种作法是以放弃制品原始形式的质感和谐所体现的,以及它同时是以放弃制品对其肌理变化所要求的特定形式完成的,而正是借助于这种特定肌理变化所表现的形式,及其通过在不同点与面上完成的凝聚静止效果,才可能实现制品完整的主题。特别是由于织物本身在上述完成形式中是直接表现为一种以不强调其自身同时也必须具有稳定肌理变化并结合制品相应受载所完成的表现形式,而仅以一种不同质地材料配饰组合形式参予的,因而它无法有效的替代旨在反映制品特定肌理形式与绘饰效果共同结合从而体现的更完善的作品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一缘故,所以在已有的完成形式中,上述作法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提倡。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实现一种改进的绘饰效果完成工艺及其材料,以针对解决通常形塑制品在使其人物服装与服饰部分实现更精细绘饰要求中所遇到的多方面实际困难。与现有的同类技术相比,它应不但具有可更广泛如实的体现制品在强调其特定肌理变化形式这一前提下对图案与图饰表现形式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在这样作的同时可更广泛而生动的符合形塑工艺所借以强调的,即突出其制品质感形式所实现的和谐统一。此外,它还应具有可在制品要求达到更精细、更具立体性及多层次性中去更有效的完成上述要求及特别是在实现上述要求过程中,它应比现有的技术更有效的可体现为一种简化的完成形式,从而在使制品获得更高要求的绘饰效果中得以更简便的实施,并因而使制品的制作过程更符合对实现其低成本与高效率方面的决定性要求,及可真正得以使之体现其更完善的表现形式。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首先它是着眼于改变已有成型工艺中强调的以直接通过由材料自身去实现制品对其质感,肌理变化,造型及绘饰等要求的完成形式,而是将上述多方面与综合性要求集中体现在由一个特定预制过程完成的,并借助于一种"层-面"复合形式实现的多功能共聚载体材料中,并继而利用这一材料同时所具有的转载功能,使之以直接参予对制品完成的形式,实现其代表的服装与服饰特定肌理形态与制品主体结构的结合,并从而完成制作过程。上述体现"层-面"复合形式的载体材料主要是以通过对同一织物的正反表面经不同形式处理并使之按预制所要求的各特定效果完成的,这些效果主要是指,一方面通过对织物表面处理以实现使之获得完善质感并同时又使之获得所要体现的绘饰要求以及某种预定的综合性表现效果,上述处理方法是在平面形式上按特定规范进行,且其最直接与最简便的方式只须直接对选用特定要求质感的纸,并通过在纸表面,以直接绘饰形式完成,尔后使之与上述织物表面用胶完成其平整贴合即可实现,此外也可对织物表面用表现其质感及绘饰要求的涂料处理实现,或对其直接完成绘饰,具体形式取决于制作所要体现的要求,但由于纸在质感表达能力中的广泛性,及其绘饰的方便性,通常更多的是直接借助于纸完成的形式。经上述对织物表面完成的处理后,即使其成为一种最简单意义的及具有质感,图案方面功能的载体媒介"层-面"形式。并在完成后的这一层面上再对其表面涂一层透明胶。另一方面,为使其可有效实现制品所要求的肌理特定形态变化,又通过对织物的另一表面完成对其肌理媒介功能方面的"层-面"预制处理,这一处理体现为较多样的方式,其最简单方式就是直接使之附胶形式,然而作为本工艺的基本特点之一由于正是强调借助于材料的载体形式并以其自身所具的特定肌理完成能力,去更方便的在与制品相应承受条件面上,以通过相互结合过程而直接体现肌理所要完成的各特定形态。因此,从工艺本身的角度讲,对材料的预制过程,及其所体现的多种形式,只是针对性的去实现其工艺要求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体现本工艺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所述"层-面"载体形式的材料,在与制品主结构结合中同时又体现为一种受体或受载形式去完成,并以其重复对"层-面"的不同体现方式作为特点而实现的效益。这就要求预制材料只有体现本工艺所强调的结合优势,才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在以单纯利用织物所具有的另一表面这一简单形式中,相应的前提必须是这样作可有利于实现制品肌理形式的完善,并同时要求其受载方面的形式及条件直接由制品结构方面去承担,并更多的是以一种贴现形式去实施与之结合。然而作为本工艺的核心任务之一正是强调借助于通过对载体形式材料的预制,将这种从两个方向上同时完成的结合形式,更多的,以及更有利的归结在一个平面预制过程,并使之以受载形式及承担更多的受载条件准备,以从而体现其特殊的完成效益,因为这一缘故,本工艺则更强调着眼于通过对同一织物的另一表面以更多的预制功能实现其与制品完成相应结合前的条件准备。且在这一点上它与前述体现质感,色彩"层-面"的形式是一致的,它也是在两个主要功能方面去完成,即使之带有反映制作所强调的,制品肌理变化特定形式的功能条件、及其对制品结构转载功能方面的条件,而这些件条方面的准备同样也是在平面形式上进行的,及同样是以"层-面"的形式完成的,如通过用各种可塑性材料对织物这一表面按既定要求,完成体现肌理特定凸凹形式的粘塑,使之与主体材料结合后这些特征可稳定的体现在与之相反的质感,色彩"层-面",以及特别是通过用层片状材料,如铁皮,塑料片直接与之部分形式的贴合,以继而在使之与制品主结构结合中可进一步根据当时要求实现其局部的确定变化与定型,事实上,在上述说明中涉及的转载能力,更多的正是通过这种由铁皮或塑料片本身具有的易于完成变化与易于定型特点完成的,所谓易于变化在于它可根据与制品主结构结合过程按具体的要求,通过简单扭索等形式实现理想的形态,而在其与制品结构结合后又可直接通过胶的作用完成理想的稳定,尤其是这一稳定可借助于其本身的其他形式如用其未经与织物贴合的专门留出部分通过直接再与制品主结构紧固等方式使之加强。从而稳定体现肌理所要求的确定形态。最后,以及事实上,上述"层-面"除所述预制功能外,还由于织物本身所具的独立优势,使预制可根据对不同要求的多种综合性方式体现,由于这一切基本上是在一种平面形式中,以通过对层与面的不同形状及部分,多形式综合完成的,并继而可直接以一种成型材料的形式参予对制品结构的结合,因而它直接简化了制品的完成形式及其制作条件。从而使传统的对肌理精细成型过程与对精确的绘饰过程这一双重性的被动完成形式得以相对而一次性的实现在一种对材料平面形式的预制及从而实现的对一个更简化的制品主体结构简单塑粘的完成过程中。上述"层-面"的配载方式也可以分别用织物或纸之一直接与铁皮,塑料层复合的形式,制成具有其它特定要求的双层面形式。特别是用纸与织物之一,通过直接对其表面用塑性溶胶与有机溶胶复涂,以使之完成特定肌理变化,尔后对其另一面完成色彩得到的类似于壁纸或人造革层面结合形式,虽然本工艺品主要以体现织物与纸所代表的预制形式,但它同时更体现为一种可具有对材料广泛应用值作的合理价值形式,从而使不同材料在综合性去发挥其优势方面以更多的平面作业形式得以更简化及更有效的参予制品的制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具有可同时共聚多种功能的"层-面"材料及其所代表的工艺形式,因而实现了在针对解决形塑制品中服装与服饰部分代表的,对有效体现制品肌理变化形式及其与变化肌理相符的图案与色彩综合性效果完成中,现有成型工艺所面临的困难。特别是由于它改变了传统工艺所强调的,以直接通过选用材料,完成对制品质感要求,肌理变化,造型及绘饰效果这一形式,因而从根本上简化了由上述完成形式必将对制作导致的一系列困难,从而达到了在提高制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并降低了体现在制品对制作成本方面的特殊要求,并由于采用了"层-面"材料预制的完成形式,使之在制作时可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平面作业形式,因而使绘饰所要求体现的高标准与高效益真正可能成为现实,这不仅可使原来难以通过由简单印刷承担的工作成为可能,更由于这种预制将不再受到通常因材料自身直接对与之着色的颜料及形式构成的限制,特别是在成批制作中它更易于实现按规范制作,按不同分解形式完成并组合,从而进一步可突出体现高效益及低造价的实用意义。不仅如此,本工艺所具有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由于采用了"层-面"材料的完成形式,它直接导致了多种材料对形塑工艺参予制作的可能,并因而就直接扩大了制品在表现形式与表现特点中的伸展领域,这一问题可从"层-面"形式所具有的两个方面及其涉及的两类材料中得以说明的,即一方面,在设法使形塑制品获得多层次性,多方位立体性及体现其小型精致化方面,一个突出重要的制约前提是难以更有效地实现对某些更具特性的新材料引入。如铁皮、塑料层片等,在体现其本身优势的同时往往更多的又受限于其表现形式不足,特别是在改变其不足方面,已有的成型工艺既使是设法以一种积极方法去实现,也仅更多的体现于对材料不足方面以权宜性的补救或改善形式。这是因为缺乏一种更广泛及更完善的工艺完成方式,而由于本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的特点。正体现在更多的对借助于上述特定材料以实现其综合性完成形式,因而它同时也就直接体现为是一种对新材料的有效利用形式,事实上,这种"层-面"载体预制形式所代表的工艺及材料,正是使不同材料所具有的各自优势,在得以同时被发掘与利用中更表现为以一种获得进入材料角色的有效途径形式。而这也正是现有制品在改进其表现形式方面有待面临的重要前提之一。以及它从而也带动并简化了制品的主体使用材料及形式,如在直接与其它铁皮层面复合中,制品相应主结构可以用木片制成。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本工艺在"层-面"形式中同样突出了一种对纸的直接利用形式,因而也就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上述材料引入的多样化含义,这是由于在现代生活中纸所具有的不同品类及其代表的多样性使之足矣有效满足对各种不同材料质感的体现要求,如道林纸所代表的清丽,包装纸所代表的粗糙,宣纸,皮纸所代表的绵软及卡片纸的厚轫,甚至拷贝纸具有的半透明性及花纹纸所直接可体现的凸凹纹理等,都使之在作为传达所要求质感方面存在广泛对应能力,当然,也正是由于纸自身所存的不足同时阻碍着它去有效的发挥上述优势,特别是由于其本身并不能单独去实现对表现制品肌理变化提出的多种要求,且即使是作为以薄纸形式与制品经有效附着后可较如实地体现其表面原始的肌理凸凹形式,它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反映本工艺的实质,尤其是在这样作中它必须以通过在复杂多变的曲面及多方位立体条件下,对制品表面所完成的精确裱糊才可使之实现,而这不仅由于纸本身脆弱易损使之难于胜任,且这种无异于对制品形式参予的高精度如实再现过程其前提也必须是要求制品首先已具有其完善肌理确定形式后,再被动的对之进行的另一种制作形式的重复,并因而使之无法真正取得效益性,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一问题也表现在织物方面,即无论从织物在种类具有的广泛性及其各自所代表的不同特点上,都使之成为在完成体现肌理变化形式中最具表达优势的材料。然而由于它们各自所受到的自身表现形式限制又使之难以各自去充分发挥其优势,事实上,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于任何一种材料形式中,而正是由于已有的成型工艺在强调直接利用材料去体现制品的完成形式这一前提下才真正导致了对上述材料优势及制品形式的更多限定,因而实际上它是对材料的一种被动利用形式,并使其本身从而也直接更受限于材料所带有的消极性。而体现着本工艺所代表的突出特征之一正表现在它对材料的要求利用中是着眼于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根本形式,去发掘与发挥材料所各自具有的特定优势,并使之在一种合理而有效的形式下,通过对不同材料各自所代表的优势以相加形式得到的综合性创新过程,同时又使材料各自本身所具有的不足得以体现为相减的形式从而被扬弃掉,且正是由于这一形式本身的合理性更完善解决了材料的利用形式问题,因而它直接对制品的多种完成特点有明显与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从而确定了一种对新材料的引入形式。以下结合实例详述"层-面"材料形式及其完成工艺。
实例一为方便说明,在实例中特以通过对一条衣裙的完成形式为例,以说明在不同要求下,本工艺及对其“层-面”材料的预制过程,这是由于衣裙在其裙摆部分及衣胸部分逞现的区别,可特别集中的反映出制品在服装与服饰部分表现形式中通常所代表的,对其层次形态要求及对其他不同肌理变化形式要求的典型性。另一点有必要重申的是本工艺所体现的“层-面”材料预制形式,并非可单纯理解为一种专门用于制作制品服装方面的材料及形式,虽然这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更确切的含义应该是使之用以更有效地去体现制品对其服装部分所要求的特定表现形式。因此,它是一种在更有针对性去重现制品特定肌理要求形式的简便有效方式,这一点首先反映在对其实现过程所要求的形式上,即首先必须对照或针对样品的确定完成形式以明确其实施内容,而不是仅用之作为一种材料去体现对材料风格的表达,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形塑制品通常的是体现为后者。相反,本工艺更为强调再现意义的完成形式,并因此,在实例中它要求先按创造意图实现作品规范原形的完善且由于上述缘故,它要求对原形的完善不去更多考虑成本与效率问题可能给生产中带来的成型方面困难而强调制品对其细节与表现效果的较高形式表达。按上述要求,这里以泥雕形式制作的样品原形为一个着童装衣裙的女孩,她手里拿着一束花,正迎面走过来的样子。此间她的衣裙上体现着三种主要形态肌理变化即其胸部适当隆起,胸部以下逞现出衣纹与折皱,这种折皱延伸至裙摆以上并继而扩散为一种垂感形式,并最后由垂感部的下端以通过主体的层次突出,及独立层次形式的曲面变化为结束,最后,在其裙面各部位表面,有体现与上述不同肌理变化形式相符的精美衣裙图案,事实上,在用泥雕方式完成上述样品原型方面,由于要体现如此刻划入微的效果并不容易完成制作,特别是它缺乏足够的强度从而使之难以实现商品要求。在针对完成上述样品的要求形式中,本工艺首先着眼于对"层-面"载体形式为如实反映上述要求必须实现的基本功能及过程,即首先为实现上述衣裙所要求体现的裙摆处独立层次性及对其垂感中体现的曲面稳定变化形式,要求这一层面在反应其变化的同时必须以可突出其稳定效果的材料,如以铁皮基衬来辅以实现,同时,由于裙摆以上部位又不要求甚至排斥同铁皮作为材料参予其相应肌理变化,不仅如此,这一部分中所要求实现的衣纹折皱及其走向形式更应体现为一种由绵软的凸凹肌理变化结合雕塑完成的形式,而衣裙最上部则相对取一种平整简单的肌理要求形式。另一方面,为完成上述裙摆部位所体现的层次独立性,必须同时解决使之实现后其本身与制品整体的稳固结合要求,而这一要求又同时决定了铁皮在对裙摆部完成承载支撑作用同时,必须以其本身同时另外部分也以其另外部分完成再对制品主结构稳定紧固才可能实现,因而这就决定了对铁皮所实际要求的面积,必大于其单纯与裙摆结合的部分,另外,为完善制品表现效果上述裙摆在完成后要求其边沿不允许留有体现为"层-面"形式的截面痕迹,并同时要求其边沿的反面部分应最好同时也载有一定色彩图案,这也就决定了"层-面"材料在完成中其最外表的纸型应大于织物本身的面积及其边缘,以使它们贴合后从而可直接利用多途的边缘部分通过向内再行贴合的形式以完善层次表现要求。因此,在有针对性的去实现"层-面"形式载体过程中,首先是通过用图形去得出各层、面相应合理的形状轮廓,以使之按既定规范去综合性完成各有关功能。并只有通过对这些规范面的制定才能去实现其预制复合,对上述衣裙的预制"层-面"形式是以下过程完成的,即在上述图形确定后,首先用相应表达质感的纸,对其表面完成制品所要求体现的图案绘制或印刷,绘饰是平面中进行的并与所要求的纸型相符,一般应在绘饰完成后及时对之表面施一层透明胶,目的除为保护其表面外并起到对其质感再行完善的双方面作用,此过程也可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并强调必须有此过程。而后用胶布对铁皮所有表面实现贴合,以利于其再行与各种不同质材料的结合,尔后就可以按规范完成"层-面"的复合,层合必须从织物与纸开始,实现上述衣裙所要体现的其表面肌理更细致的要求中,织物平面在图形中特反映成一个上端边缘为齿状起伏的曲线形式,且其高度只延伸到原形衣裙的衣纹折皱部位,再往往则是由另一小块单独织物完成的,(或也可完全省略,视需要而定)与此同时,对绘饰后的相应纸形表面也用剪刀对其按衣纹的走向开出相应裁口(同样,为方便制作这一点最好是在成型前完成,此处只为叙述简便)这一作法的目的,是为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以此可体现所述裙面更细微肌理变化所要求的效果,并利用这一形式在制品完成的表面从外部再行修饰,上述完成形式在其层合后即体现为一面为纸质并带有要求图案与完善平面形状,另一面为织物的双层平面载体,此时纸的一面在边缘轮廓上大于织物,且织物分为上、下两块组合形式,当中为齿状的断开,所述肌理功能的预制在这里主要体现为对齿状线上下的织物面,以各种便于实现衣裙原形肌理的凸凹变化,用胶泥、腻子或卡片纸与之塑贴形式,并同时可利用上述纸上的裁口综合完成,此外也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即这一带的织物在与纸完成层合时不附胶,并以上述方法这时再对纸与织物中间的层空处完成处理,这一过程实现后,再以同样平面作业方式,将上述表面盖过胶布的铁皮与其织物下端代表的裙摆部位作定位粘贴,在粘贴中附胶部分只对裙摆部位进行,使其以上的铁皮不与其织物结合,尔后对裙摆最外沿的纸面以折合方式对内再行与铁皮表面的胶布粘贴,并以剪刀修剪多余部分,这样作之后,具有体现完善要求的衣裙"层-面"载体就完成了,并可使之直接用于对制品主体结合,在实际制作中,正是到了这种与制品准确结合阶段,才进而通过对代表裙摆的铁皮部位经扭索使之完成表面要求体现的曲面变化,并同时充分利用铁皮未经与织物面结合的即定部分以直紧固的并结合粘合的方式完成其对制品的整体化要求,此时,裙体已基本稳定在制品结构上,但衣裙裙摆以上部分仍未与制品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反映制作要求而专门留出的,用以对之从外部进而以形塑材料填充的形式再行结合处理,目的是更完善的体现原型所要求的肌理形态,也就是说,所述预制过程及其"层-面"材料的实施并不是单方面强调它必须去承担更多的完成形式,而是为更有效去综合性及简便性的实现对要求的各方面准备,而这时通过积极体现肌理用可塑性材料的填充形式在进一步实现"层-面"载体与制品主体的直接结合过程,更从容的通过从制品外部并结合内部两个方向共同处理,以及结合前述纸面具有的裁口条件加以修饰以完成裙摆以上体现绵软而富于雕塑变化的肌理特定形式,以及同时再用可塑性材料通过再行对裙摆内侧实施适当填充从而实现制品衣裙各形态所要求的整体稳定与其完成形式。
实施例二实施例一所述"层-面"载体形式,是以铁皮与织物层合再通过不同方向的弯曲使之完成转载及肌理功能的,但在某些制品形式及其主结构更多的是体现为塑料材料的情况下,上述铁皮部分应以塑料完成形式替代,但由于塑料层片不像铁皮易于取型,因此应根据更详尽的图样使之经热压或吹塑的方式定型,并可同时根据需要以符合塑料成型工艺的结合方式,如使其制成U字型平面的形式或原始的与更多部分的按衣裙原型样品表面肌理的层片完成形式,及应以使其表面层轮廓大于基衬载体的特点完成。
实例三
以衣裙为代表的上述实例中,"层-面"载体形式主要更体现为两层以上的多层复合过程,这主要是为突出实现裙摆部所逞的特定独立层次要求,实际上在服装问题所经常要面临的层次要求中,这种形式的应用显得特别重要,但在并不更要求有层次感的肌理表现形式中,如上述实例中裙摆以上代表的部分只须用两个层面的载体功能就可满足要求,其完成形式除主要是通过对织物的一面综合肌理制作功能进行,或在两个层面结合前部分部位不附胶,并结合裁口、填充一类的技巧实施,另一方面,在双层面形式中载体材料的形式变化也可通过直接利用塑性溶胶或有机溶胶,甚至包括某些发泡材料,对单纯的织物面或单纯的纸面复涂,并使之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一定肌理特点,如制品人物鞋、帽等形式所可能要求的,事实上这种形式的层合更多的使材料朝向类似于壁纸或人造革一类的方面倾斜,这正是体现出本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更表现为一种广泛而有效的完成形式,即只要是有针对性的预制性的为实现制品服装方面肌理完成及变化形式,同时为更有效使之同时符合绘饰要求为特定目的,并更有效与更为积极的去利用这一形式都行。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工艺及其材料利用形式,其特点体现在通过对织物具有的不同表面同时完成有针对性的,及多种形式的综合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层一面”形式的多功能平面载体并同时具有质感,绘饰要求及体现肌理变化能力,并继而以其本身受载的形式,通过直接与制品主结构的有效结合过程简便地完成制品在服装与服饰部分中所要求体现的特定肌理形态及与之相应的绘饰效果,从而以其上述特定工艺形式使多种具不同特性的材料得以更多的在相对平面的条件下更为合理而有效的得到利用发挥,以促进制品所要求的完善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工艺特征在于,它首先是针对制品所要体现的即定肌理形态,并结合所述载体材料必须完成的与之相应的条件方面准备为前提的特定预制形式及过程,并继而在通过与制品主结构以简便的结合中去实现预制要求为特点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工艺特征在于,它是专门针对解决形塑制品服装与服饰部分所代表的肌理特定变化及由此变化进而涉及的对其相应绘饰方面的综合表现形态要求,并特别是以载体材料直接与制品通过转载结合过程去实现上述要求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工艺特征在于,完成后的上述预制载体材料,在其被面有相应受载条件的准备,因而在与制品实现直接结合后是逞明确而稳定形态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及权利要求4所述其材料在于,其被面受载条件准备的层形式是以铁皮或塑料层片构成并使之成为两个"层一面"以上的完成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其材料特征在于其表面绘制图案与色彩是针对特定肌理要求形式及形态完成的与之相应与相符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材料特征在于,其载体色彩表面有其它方式完成的,可同时体现肌理要求变化及特征的准备。
8.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其材料特征在于,其质感层面通常是直接用纸张或直接对织物完成相应表面要求两种基本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其材料特征在于,它可以是织物与其他塑性溶胶形式的层合以体现的“层一面”形式,或直接与塑料层片复合的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制品包括带框面结构的及独立成型的两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制作工艺及其材料形式,它有效地解决了在形塑制品中服装与服饰部分代表的,对体现制品肌理复杂变化形式及与其变化肌理相符的图案,色彩综合性效果完成中,现有成型工艺所面临的困难,其特点主要是体现在通过对织物的不同表面完成特定的平面预制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具多功能转载能力的“层-面”形式,并继而以其受载形式直接与制品主结构结合,从而在获得更完善制品相应形式的同时得以更简便的完成制作,并同时实现材料多样化目的。
文档编号A41D1/14GK1073633SQ9211114
公开日1993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9日
发明者宋波 申请人:宋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