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8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脊椎支撑系统,用于矫正或固定脊椎,使脊椎患病部分在脊椎手术中保持稳定状态。
一般地,正常人的脊椎骨(以下简称为“脊椎”)在直立状态下在正视图中为一直线,在侧视图中呈“松散S”曲线。也就是说从侧面看胸部脊椎具有轻微向后弯曲的形状,而颈部脊椎和腰部脊椎具有向前弯曲的形状。
在人体中,通过椎间盘将若干个脊椎椎体连接在一起,脊椎形成了一个“松散S”曲线,一段脊椎由圆柱形椎体和位于后面的弓形组成,这个脊椎后部的弓形由一对椎弓根、从椎弓根向后伸出的上部或内部的骨间小平面、椎板和棘突而形成椎管,神经贯穿于上述椎管。
在这样一个脊椎中,当连接椎体的椎间盘退化或破裂、使得它离开正常位置时,或者当由脊椎的后部突起组成的关节受到损伤并退化时,以及当外力由于脊椎畸形并易位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施加于或者压迫到贯穿于椎管中的神经时,大家知道,疼痛就产生了。
因此,既然当脊椎处于如上所述的不稳定状态时疼痛就会持续发生,就应使脊椎的患病部分减压,以便消除疼痛。然而由于正在减压的脊椎处于不稳定状态,手术时,要使脊椎矫正或固定到稳定状态。
即对于一个患者,其脊椎的一部分骨折或受到损坏的情况下,要通过一个手术,用脊椎支撑系统对相应的脊椎或邻近的脊椎加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脊椎支撑系统包括有螺纹内插件——插到受伤的或者邻近的上、下脊椎的椎弓根上作为支撑结构,棒——塞放到每个螺纹内插件上,以及内螺栓和外盖——用于将棒固定到螺孔内插件上。
参见

图1到图3,下面大致说明相应于原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图1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明了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的结构。图2是一个透视图,表明了以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所进行的手术过程。图3是一个剖视图,表明了以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所进行的手术情况。图4是一个透视图,用以说明依靠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所做手术的难点。
在这些图中,参考编号10为一个螺纹内插件,它具有一个端部12和一个与端部12的下部结合成整体的件体14。参考编号20为一个内螺栓,它拧入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中。参考编号30为一个外盖,用于盖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上以增强内螺栓20的固定力。参考编号40为一根棒,塞放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上,以使各螺纹内插件10彼此连接。
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可分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来加以描述。端部12的内部结构包括与内螺栓20相配合的内螺纹11和用于放入和固定棒40的U形凹槽16,棒40则如下所述,连接脊椎支撑系统。端部12的外部结构包括与盖配合的表面13——其上盖有外盖30,用以防止由于形成凹槽16而导致的端部12强度下降,并强化固定——以及成形于与盖配合表面13的下部、与件体14相接的端体17。
螺纹内插件10的件体14为长圆锥形,其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其上部与端部12的下部结合成整体,在件体14的下端加工为插到脊椎上的尖端18。
内螺栓20的上表面有一个工具插入孔22,组装工具插到该孔中,而在其整个侧表面上都加工有与内螺纹11相配合的外螺纹24。
外盖30包括与盖的安装表面17相配合的内腔32和与长度方向相垂直的上表面34。
棒40具有的直径可使其被塞到螺纹内插件16的凹槽10中。
对相应于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的作用,将参照图2和图3加以描述。首先简单地描述大致的手术过程,切开手术部位的皮肤,标示出螺纹内插件要插入的位置——正对着相应脊椎的椎弓根,然后用钻开一个孔,其它的孔依此进行。(钻孔工序)在这个钻孔上攻丝,攻丝深度相当于脊椎支撑系统的一个螺距,用工具100将脊椎支撑系统(具体地说即件体14)拧入脊椎,此后,当所需数量的螺纹内插件都拧到脊椎200的椎弓根上,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即将棒40塞进端部12的凹槽16中——将棒40弯曲,与脊椎的弯曲度相配合。其后将内螺栓20装入内螺纹12a中,用工具100旋转若干圈,使得棒40被临时固定。在外盖30盖到端部12上的与盖配合表面13上之后,通过拧紧内螺栓20而将棒40牢固地固定到螺纹内插件10上,并将皮肤缝合以结束脊椎手术。
因此,如图2所示,大家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件体14被牢固地固定在患者的脊椎上,棒40被内螺栓20牢固地固定在凹槽16、还有内螺栓20及螺纹内插件10之中,端部12的固定由外盖30所强化。
但是,以相应于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手术时,会发现以下的缺点和问题。
1.塞入外盖30和最初拧进内螺栓20时的困难。
在使用原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的脊椎手术中,其中的棒40是通过将内螺栓20拧入内螺纹12a而固定在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上的。在内螺栓20拧入内螺纹11后盖上外盖30。
这一连接过程引起了下列问题。在实际手术时,由于皮肤的切开部分控制得尽可能小,内螺栓20的直径仅仅4毫米,在没有任何导向装置的情况下,在手术的狭小空间中作临时定位时很难将小内螺栓20拧进端部12的内螺纹11中。
另一方面参见图4,在棒40的弯曲程度不适当的情况下,由于小内螺栓20是拧到内螺纹11中,而在这里棒40又在凹槽16中更多地向上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条件就更糟。也就是说,由于内螺栓20在拧入时会被棒40不恰当地挡住,手术人员会为了要在有限的手术时间里试图将螺栓对准而备受困扰。
由于在装配外盖30之前装配内螺栓20,因此内螺栓20的对准并不方便,而且由于插入过程中的滑动和倾斜,快速装配并不容易,所以这个手术困难而吃力。
此外,在内螺栓20拧进内螺纹11中后,会发生因在端部12上形成凹槽16而强度随之降低,还会发生因内螺栓20的固定力而使盖配合表面13突出的现象,这使得难于将外盖30塞到与盖配合的表面13上,并拖延手术时间。
而且当棒40的长度过短或者过长时,弯曲得不合适的棒40并不安置在凹槽16中,而由于其自身弹性使其后面部分向上弯曲,从而在将外盖30和端部12装配在一起时,外盖30的下端会受到棒40的妨碍,这就使得不能保持稳定的固定,而其使用也更加困难。在第五腰椎和第一骶骨之间插进棒40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即使外盖30平滑地装配上,仅具有作为一个容器功能的这一外盖30也会不能与内螺栓20配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得内螺栓20和外盖30之间失去了牢固的固定,从而使手术因为所谓的松开和分离而失败,并且由于患者还在抱怨疼痛而不能做到尽快康复。
同时,也可设想在外盖30塞到端部12上之后再将内螺栓20拧入内螺纹11,以这种方式来解决上面所说的困难。但是在先塞进外盖30的情况下,就无法固定外盖30,从而会导致插入内螺栓20时,外盖30的脱离和破坏。还有,因为棒40经常在凹槽16中向上抬起,外盖30的下部会受到棒40的妨碍,并且无法在稳定状态下塞到端部12上。所以原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通过将外盖30塞到端部12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合理的。
2.由于设计错误而导致损坏螺纹内插件。
因为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并没有设计为使螺纹内插件10与端部12具有理想的比例,由此产生了许多技术问题,特别是在端部12相对件体14加工得过大的情况下,引起损坏的原因集中在端部12和件体14的边界上。这一点可以成为这种脊椎支撑系统的致命缺陷。
3.在外盖与内螺栓组合成一体时,在脊椎支撑系统中的强度下降和拧入不均匀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中,外盖与内螺栓组合到一起(未示于图中),由于在外盖的下部上所形成的环形部分只是和内螺栓接合到一起,所以无法得到准确的拧入深度,并且由于内螺栓仅仅在其下部有支撑,固定强度薄弱。
由于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有许多缺点,这对要求快速准确工作的脊椎手术来说已成为一个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在相关的学术领域就此提出解决方案。
本发明人所提出的脊椎支撑系统的基本概念是提供这样的器械,使其能确保外盖塞入和内螺栓的最初装配易于进行,并且它体积小,便于使用而又能做严格的固定。
使用起来方便,这是来自于使用脊椎支撑系统的医生的概念,并且是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因为如果这套器械需要医生花很长时间来掌握、或是手术要花很长时间来进行,则无论这套器械多么好,其价值也会降低。为了得到一个这样的合理结构,将设计因素分为可改进的和不可改进的,着重研究可改进因素以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发挥。
本发明的意图是解决前面所说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它可使外盖的塞入和内螺栓的最初对准易于进行,强化固定,并使内螺栓插入端部时能够由外盖加以导向,而且在装配外盖之后,而不是在内螺栓装到端部之后——这与脊椎手术中的一个固定概念不同——将外盖、内螺栓、棒和端部彼此组合到一起,加以固定,这样来帮助延长系统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它适合应用于棒在端部中抬起过高的情况,在内螺栓和外盖一体化构造的脊椎支撑系统中,它有双重结构来确保稳定有力的螺栓拧入并使端部部分严格地固定在脊椎支撑系统中,它将内螺纹和外盖结合在一起。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它包括螺纹内插件——它具有一个圆锥形件体和一个包括至少一套内螺纹、与盖配合的表面以及端体的端部;内螺栓——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用于拧入并安装在螺纹内插件的端部;外盖——它有内腔,用以盖在螺纹内插件的端部;棒——塞到螺纹内插件的端部中并用外盖和内螺栓加以固定,外盖上在其内腔的上部加工有导向内螺纹,使得先将内螺栓初步拧到外盖的导向内螺纹上,然后在外盖安装到螺纹内插件的端部之后,再将内螺栓完全拧入螺纹内插件的内螺纹中。
最好内螺栓加工成带有一个在其上部向外延展的头部,并且外盖加工成在其导向内螺纹的上部带有一个安装凹座,内螺栓的头部即紧固并安置在这个凹座中。
外盖的内腔最好包括具有不同内径的第一和第二级表面,以便盖在端部的与盖配合的表面以及端体上。
最好导向内螺纹加工成在一个螺距上带有有限数量的螺纹齿顶和齿根,内螺栓只是初步地拧到外盖上并由其导向,这是为了在将螺纹内插件的内螺纹和内螺栓加以组合时,对准不受干扰。
最好螺纹内插件加工成分别在与盖配合表面和上表面的边界处具有第一和第二圆柱形表面,以及在与盖配合表面和端体之间具有一个台阶部分,而且外盖加工成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级表面之间的部分具有圆形表面、以及在第二级表面的靠下部分上具有带倒角表面。
更为可取的是使外盖加工成带有半圆形缺口部分——在这部分上开出了棒连接区域——其深度半径为2毫米,以此来避免在实际手术时棒对于外盖塞入造成妨碍。
为达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包括内螺栓,加工成分别带有上部的紧固部分和下部的紧固坡口;外盖,加工成带有上部的支撑片,该支撑片与内螺栓的紧固部分可转动地装配在一起;以及加强环,它通过嵌入外盖内部而与外盖相结合,在加强环下部的支撑片与内螺栓的紧固坡口可转动地装配在一起,其中,外盖和加强环与内螺栓装配在一起,对其上部和下部予以支撑。
在本发明中,当在手术部位之外的条件下将小内螺栓与外盖装配到一起后,大于内螺栓的外盖安到螺纹内插件的端部上,随后再将由外盖导向的内螺栓拧入内螺纹。所以,内螺栓与端部内螺纹的最初装配和外盖与端部的插入变得非常容易。此外,在内螺栓的装配完成后,内螺栓和螺纹内插件的端部组合到一起,外盖的安装凹座紧固到内螺栓的头部,所以螺纹内插件、内螺栓和外盖组合成一体,形成牢固的固定。另外,由于外盖中内部空腔的下部加工得较大而且外盖的主要接触部分和螺纹内插件的端部是圆柱形,外盖可以没有任何困难地塞到端部上。还有,当内螺栓插入外盖中、拧到端部上面时,自动地就可将内螺栓准确地拧进端部内螺纹,从而可安排迅速而准确的手术。而且,因为外盖盖住并固定了整个端部部分,固定得到了加强,系统的寿命也得以延长。
在内螺栓与外盖结合成一体的这种脊椎支撑系统中,因为内螺栓的上、下部分由外盖和加强环的双重结构所支撑,确保了其稳定而有力的旋入,使端部部分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对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的更具体的描述见于下面参考相应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其中图1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相应于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的结构;图2是一个透视图,表明以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的手术过程;图3是一个剖视图,表明以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的手术情况;图4是一个透视图,用以表明使用现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手术时的困难;图5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脊椎支撑系统的结构;图6是一个剖视图,表明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的作用原理;图7是一个剖视图,表明以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的手术过程;图8是一个透视图,表明以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手术的一个例子;图9是一个剖视图,表明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的另一功能;图10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脊椎支撑系统的结构;图11是一个剖视图,表示具有一个外盖和一个加强环的双重结构,该结构应用于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图12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具有一个外盖和一个加强环的双重结构,该结构应用于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图13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明使用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手术的例子;图14是一个剖视图,表明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的功能;现在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说明中的示例表示于相应附图中。在解释本发明时对于同样的部件予以相同的名称和编号,而略去相同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将参照图5到图9来进行。图5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明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脊椎支撑系统的结构,图6是一个剖视图,表明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的作用原理。
通常在脊椎支撑系统中,螺纹内插件10是一个刚性的螺纹连接件——在这个螺纹连接件中件体14和端部12结合为一个整体,或者是一个可变型螺纹连接件——通过在件体14的端部加工出一个圆球而使得螺纹可与端部12成一定角度地旋转。第一实施例将以刚性的螺纹连接件的情况加以说明。
在相应于本实施例的附图中对于相同部件将予以相同的编号,下面仅说明与原有技术的区别。
在与盖配合表面13和上表面13b的边界、以及在与盖配合表面13和端体17之间的台阶部分加工出倒角表面13a和19,并予以加强,以防止因外力造成切断和损坏,也使得外盖30可平滑地塞入。
内螺栓20有一个头部26,这个头部从其上端向外伸展和凸出。
外盖30有一个安装凹座33,内螺栓20的头部26可安置进这个凹座中,在这一安装凹座33最靠内的部分加工有导向内螺纹35,内螺栓20就拧入这一导向内螺纹35中。导向内螺纹35加工为仅有1.5圈,亦即540°,内螺栓20松旷地拧入,从而使得将螺口插入件10与内螺栓20装配在一起时,对准不受妨碍。也就是说,在这一导向内螺纹35中,内螺栓20只是与外盖30初步地组合在一起。
此外,外盖30具有一个半圆形缺口部分36,其深度半径为2毫米,这就使得棒40不会在手术中对外盖30的塞入造成妨碍。还有,为盖住整个端部12,亦即整个与盖配合表面13和部分端体17,内腔37包括了第一级表面37a和第二级表面37b。而且,为确保端部12的圆柱形表面13a、19轻松平滑地插入,对第一级表面37a和第二级表面37b之间的部分以及下端的内侧部分均作了倒角。
下面将参看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作用和性能加以说明。图7是一个剖视图,表示以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手术的过程,而图8是一个透视图,表明以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手术的一个例子。
参看附图,略去一般的手术过程而仅对相应于本实施例的机构的作用作详细的说明。首先如图7(A)所示,通常将棒40安装得略为向上抬起。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外盖30与端部12的内螺纹11贴在一起,而且作为第一步,内螺栓20初步地和导向内螺纹35拧在一起。在这一步骤中,因为内螺栓20仅在导向内螺纹35中拧了540度,所以它可两边略为活动。
这是为了在“预装配步骤”中不妨碍内螺栓20相对于内螺纹11的对准,在这一步骤中内螺栓20拧入内螺纹11。更具体地说,在内螺栓20只是临时地套在导向内螺纹35中、并与外盖30简单地组合在一起时,内螺栓20的中心易于与内螺纹11对准并且消除了拧入时的偏滑和来回倾斜,这就使得内螺栓20的拧入准确而快速——只要在刚开始拧内螺栓20时将外盖30装到端部12上。
当内螺栓20和外盖30的初步组装完成后,将外盖30塞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上。在塞入过程中,由于有倒角表面13a、19,外盖30的内表面上在第一和第二级表面37a、37b的倒角表面38,以及外盖30下部的内侧部分的倒角表面39,塞入易于完成,如下所述。
在刚将外盖30塞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时,第一和第二级表面37a、37b分别和与盖配合表面13及端体17的外表面相接触,倒角表面38、39分别和倒角表面13a、19相接触,从而外盖30可平滑塞入端部12。也就是说,每个倒角表面13a、19、38、39都起到插入导向的作用。而且,由于宽、窄直径之间的和谐一致,这些表面是必然地和自动地起到插入导向作用的。
当如上所述地,外盖30完全塞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上之后,第一和第二级表面37a、37b盖住了端部12的整个与盖配合表面13和端体17的一部分。
在如上所述地将外盖30塞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上后,在使用工具100、如在图7(B)中可看到的那样拧进内螺栓20时,在外盖30中受到导向的内螺栓20自动地会进入螺纹内插件10的内螺纹11,通过内螺栓20的紧固力将棒40塞进螺纹内插件10的凹槽16。并且随着内螺栓20被进一步拧紧,如图7(C)所示,内螺栓20的底部表面通过挤压而将棒40固定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与此同时,内螺栓20的头部26进入并且固定在外盖30的安装凹槽33中。
在内螺栓20这样完全拧入后,因为内螺栓20拧在螺纹内插件10中端部12上的内螺纹11中,而端部12上盖有外盖30,外盖30即固定了这一组装状态,在这个组装状态下,内螺栓20的头部26紧固在安装凹座33上,棒40牢固地固定在螺纹内插件10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将外盖30塞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后,通过旋转内螺栓20,自动地拧入端部12的内螺纹11将棒40固定在螺纹内插件10中。
图9是一个剖视图,表明相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的另一功能。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实际手术与教科书中并不相同。图9表示在棒40没有准确地安装在凹槽16中——换言之,棒40没有装配好——时拧入内螺栓20的情况。棒40过高地抬起,到了凹槽16的上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本发明的外盖30是被塞到端部12上,外盖30被临时地塞到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上而棒40被插进在外盖30上开出的半圆形缺口部分36。结果,随着内螺栓20被拧紧,在外盖30中受到导向的内螺栓20被拧进内螺纹11并将外盖30塞到端部12上,从而使得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中的棒40在如上情况下被固定。
第二实施例图10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脊椎支撑系统的结构,图11是一个剖视图,表明具有一个外盖和一个加强环的双重结构,该结构应用于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图12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具有一个外盖和一个加强环的双重结构,该结构应用于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图13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明使用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进行手术的例子,而图14是一个剖视图,表明相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的一个功能。
图10表示了这样的脊椎支撑系统,它适合应用于需要通过一种反作用而使脊椎复归正常位置的患者,从这一反作用中,连接了若干脊椎支撑系统的棒40随着内螺栓20的拧入而被固定,在这里,螺纹内插件10的端部12的上端加工有一个切口部分51。这一支撑系统运用于手术,在手术中将固定的变态脊椎202复位到对应于脊椎支撑系统的正常位置,然后沿着切割线55切去不必要的切口部分51,同时对于棒40在凹槽16中抬起过高的情况,棒40被强制压向下方。
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部件予以相同的名称和参考编号,在附图中,对特有的部件加以编号以便更清楚地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中,内螺栓20和外盖30组装在一起,加强环50组装到外盖30中。
内螺栓20加工为在其上部带有紧固部分23而在其下部带有紧固坡口25。
外盖30加工为在其上部带有支撑片30d,该支撑片30d具有支撑端30c,而支撑端30c具有的弯曲部分对应于内螺栓20中紧固部分23的外径,外盖30还在其两边的预定部位上加工有穿孔30b。同样,外盖30的下部也加工有半圆形缺口30f,这个缺口处于在塞入时与棒40接触的部位。
加强环50具有与外盖内径紧密配合的外径,并加工为带有紧固开口50c,这一开口位于对应于外盖30上穿孔30b的外表面上。此外还在其下面部分加工有支撑片50a,该支撑片50a具有支撑端50b,而支撑端50b具有的弯曲部分对应于内螺栓20中紧固坡口25的外径。
在这样一种结构中,加强环50插入外盖30中,而内螺栓20的紧固部分23和紧固坡口25分别地旋转插入外盖30的支撑片30d和加强环50的支撑片50a。
关于相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将参照图13和图14进行说明。使用本实施例的患者处于这样的情况脊椎从正常位置脱开并错位,触及压迫神经组织,由于在本实施例的脊椎支撑系统中,切口部分51从与盖配合表面13的上部伸出,在脊椎脱开的情况下,棒40可以无任何困难地塞入凹槽16。
参见图13,使用脊椎支撑系统A,B,C,以弯曲的棒40将错位的变态脊椎202与邻接的正常脊椎200联结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正常脊椎200上的脊椎支撑系统C被固定住,通过拧紧内螺栓20而对棒40施压。随着固定在变态脊椎202上的脊椎支撑系统A、脊椎支撑系统B——作为一种反作用——向上移动,变态脊椎202即被拉起并复归到正常位置。其后,使用适当的手术工具和切割线55将切口部分51切去并加以处理。
在使内螺栓20牢固地扣紧时,要用足以使变态脊椎复位的外力来拧进内螺栓20,由于原有技术的脊椎支撑系统单靠外盖30,仅在下部支撑内螺栓20,无法实现这一拧入,而且最初的对准也不容易。不过,由于本发明包括了外盖30和加强环50的双重结构、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内螺栓20的上部和下部,只要用外盖30盖在端部12上,最初的对准即易于完成。而且,由于在内螺栓20完全拧入端部12的情况下,端部的外部周边由外盖30和加强环50的双重结构所牢固地支撑,所以端部部分被牢固地固定。
虽然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刚性的螺纹内插件——其中的件体14和端部12是结合为整体的——的使用,多向的螺纹内插件——其中的件体14和端部12可以旋转——也可适配于本发明,并且这明显地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作用可总结如下。
在本发明中,当小内螺栓临时地与外盖在手术部位之外的条件下组合在一起之后,大于内螺栓的外盖盖到螺纹内插件的端部,随后将由外盖所导向的内螺栓拧进内螺纹。所以,内螺栓与端部内螺纹的临时装配以及外盖和端部的插入都变得非常容易。此外,在内螺栓完成拧入后,内螺栓和螺纹内插件接合在一起,外盖的安装凹座紧固在内螺栓的头部,所以螺纹内插件、内螺栓和外盖彼此装配在一起,形成了刚性的固定。还有,由于外盖中内腔的下部加工得较大而且外盖的主要接触部分和螺纹内插件的端部都是圆的,外盖可以无任何困难地插到端部上。同样地,在外盖插到端部上时,仅需要拧动内螺栓,就自动地可将内螺栓准确地拧入端部的内螺纹,从而使得可安排快速而准确的手术。而且,由于外盖盖住并支撑整个端部部分,这一固定得以强化,这一支撑系统的寿命也得以延长。
在这种内螺栓和外盖组合起来的脊椎支撑系统中,由于内螺栓的上、下部分得到外盖和加强环的双重结构支撑,确保了稳定而有力的拧入,并使端部部分得到了牢固的支撑。
虽然在以上的详细说明中描述了若干实施例,但显而易见本发明还可以许多其它的、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具体形态加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且本发明可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条款的范围内进行修正。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包括一个螺纹内插件,它具有一个圆锥形的件体和一个端部,端部包括了至少一套内螺纹、与盖配合表面和一个端体;一个内螺栓,它的外表面上带有外螺纹,以便可插入安装在螺纹内插件的端部;一个外盖,它具有一个内腔,盖在螺纹内插件的端部上;一根棒,塞放在螺纹内插件的端部并由外盖和内螺栓加以固定,其特征在于,外盖上在其内腔的上部加工有导向内螺纹,从而在实际手术中将内螺栓初步地拧到外盖的导向内螺纹上,然后在将外盖安装到螺纹内插件的端部之后,再将内螺栓完全拧入螺纹内插件的内螺纹。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内螺栓加工为带有从其上部向外伸展的头部,外盖加工为在导向内螺纹的上部带有一个安装凹座,内螺栓的头部即紧固及安置在这一安装凹座中。
3.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盖的内腔包括了具有不同内径的第一和第二级表面,以便盖住端部的与盖配合表面以及端体。
4.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向内螺纹加工为带有一个螺距上有限数量的齿顶和齿根,内螺栓初步地拧到外盖上并由其所导向,使得将螺纹内插件的内螺纹与内螺栓组合在一起时,对准不受妨碍。
5.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螺纹内插件在与盖配合表面和上表面的边界处、以及与盖配合表面和端体之间的部分分别加工有第一和第二倒角表面,外盖在第一和第二级表面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级表面下部的内侧分别加工有倒角表面。
6.一种脊椎支撑系统,包括一个内螺栓,加工为分别带有上部的紧固部分和下部的紧固坡口;一个外盖,加工为带有上部的支撑片,这一支撑片可旋转地与内螺栓的紧固部分组合在一起;一个加强环,以紧密配合装配在外盖中,在这一加强环下部的支撑片可旋转地与内螺栓的紧固坡口组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这里的装配中,内螺栓在其上部和下部由外盖和加强环予以支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椎支撑系统,用于脊椎手术中,矫正或固定脊椎的患病部位。本发明的脊椎支撑系统使得内螺栓可临时地拧入外盖,使得只要将外盖塞到螺纹内插件的端部即可得到内螺栓的最初的对准,因此而使得外盖的塞入和内螺栓的拧入易于进行。同样,通过在外盖的上部加工出一个安装凹槽,内螺栓的头部可安置在其中,端部、棒和外盖组装在一起,彼此结合,使得多重固定变得牢固。还有,通过在外盖的下部加工出半圆形缺口部分,棒塞入这一缺口中,使得即使棒在端部抬起的情况下,将外盖塞到端部也易于进行。
文档编号A61B17/70GK1313068SQ01104128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5日
发明者崔吉运 申请人:李春泽, 崔吉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