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手术用外科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66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容手术用外科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属于进行外科和整形手术的方法及技术。特别是,本发明涉及整容操作过程中整形手术用的医学材料。
背景技术
久已得知用于整容手术的外科用线(Ya.Zoltan,“最佳治愈外科手术技术及条件”,“Meditsina”,Budapest,1977)。
线由各种材料组成金属的,聚合体的,生物材料等。线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强度,光滑表面,密度,生物惰性。线必须是较好地扎结一起而不应松开。
根据手术的类型,有各种外科手术线使用于手术中(国际会议“目前开发有效整形及缝合材料和聚合体移植物的方法”,Moscow,1995,Institute of Surgery named after A.V.Vishnevskii)。这些线是由钛,金,银,镍和其它金属丝线组成。非金属线通常由涤纶,尼龙,卡普纶,聚丙烯,薇乔(vicryl)等有机聚合物担体等组成。还使用整体的,编成辫形的捻线。
已有的线具有强度,光滑表面,密度,生物惰性等基本特征。还有所使用的线具有角形的突出,从而通过组织提供单向的穿透性能(专利DE 1810800,1970年6月4日,A614 17/00)。它们用于伤口和各种内脏的缝合是为了加速处理,降低手术创伤并获得几乎未见伤疤的效果。
矫正带有皮肤减少或失去弹性,软组织下垂(驰垂)的面部皱纹一直是美容和整容手术的主要问题。使用上述的外科手术线不能获得有效的美容效果。这些手术线的缺点在于它们只能在现存的位置上固定软组织,而不能提供提升效果,因而,对于松弛和下垂的软组织是无效的。
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是外科手术线(德国专利DE 1810800 A61L17/00,4.06.1970),用于在外科手术中封闭敞开伤口的外科手术线(专利WO 98、52473,A61B 17/04,26.11.98)和PCT/RU99/00263申请中的用于整容手术的外科线。
这些线表面带有倒刺。带有倒刺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具有功能的线。
同时,这些线表面设置的单一方向的倒刺也不能允许进行提升的处理,因而,不能提供在新位置上的软组织的提升和可靠的固定,这对获得稳定和长期的效果(结果)是特别重要的。它们也不可能作为具有从线的中部对立位置的带刺突起而使用来达到上述目的,因为线被固定在针的一侧或双侧,仅能在软组织中被拉至线的中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能够完成是基于外科手术线应该是由金属的(而不是钢),聚合体的或生物体的材料构成。按照本发明的外科手术线包含沿线的长度设置的倾斜的突起缺口,其制成为带尖柔软弹性端的圆锥形倒刺,倒刺位于外科手术线的一侧或几侧(如以交错排列的顺序)连续交替地倾斜。该线固定于外科手术针,通过针孔插入到软组织。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向和位置,分别在线插入到软组织,线的固定极限和软组织。
建议制造突起缺口的端部距离线的高度为不小于线的直径,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多于线的2倍直径。
作为一种变化,可以制造手术线,使其在对立侧具有倒刺,倒刺倾斜的方向是对立的,以及另一种变化是手术线带有的突起切口设置在线两侧,其交替倾斜。
第三种变化是手术线带有的突起切口设置在线两侧,其由线的中部起互相直接对立。
还有一种变化是手术线的突起切口制成为套管针状物的形式,其固定到线上呈交替针状倾斜。
附图的简要描述以下根据本申请的实际特定实施例及相应的


,说明本发明图1表示一种外科手术线的变化,其沿线部位的四侧具有突起缺口图2表示一种外科手术线的变化,在线的两侧设有倾斜的突起缺口
图3表示一种外科手术线的变化,在线的对立侧设置的突起缺口,呈交替倾斜。
图4表示一种外科手术线的变化,突起切口制成为套管针状物的形式,其固定到线上呈交替针状倾斜。
图5表示一种外科手术线的变化,突起切口设置在线两侧,其由线的中部起互相直接对立。
图6说明借肋于美容针,皮下插入线的一种方法。
图7表示当面部软组织提升时,外科手术线的位置。
图8表示组织的横向切口及居间的外科手术线的固定。
本发明基本变化的实施例用于整容操作的外科手术线(1)带有倾斜的突起缺口(2),其沿线的长度连续设置在线的两侧。突起缺口(2)呈具有尖柔软弹性端(4)的圆锥形倒刺(3)。
图1中,倒刺以交替排列的顺序连续设置在线的四侧,具有倒刺倾斜(3,5)的连续交替。
倒刺端部(4)距离手术线的高度(6)应不小于线的直径,间隔(7)应该不小于线的2倍直径。当制造突起切口时,如图1,2,3和图5所示,最好使缺口底基的尺寸等于线的1/3直径。
图4中,手术线的倾斜突起切口制成为套管(10)套接针状物(9)的形式,其固定到线上。所有提到的突起切口的参数及其处理必须依据保持线的断裂强度及提供突起端的限定柔性/弹性,以便与皮下组织较好地接合及固定。
图6表示在老化面部的软组织松驰,膨胀的部位拉线的示意,用于表示它的提升。使用吸引针(11)刺穿皮肤的暂时部位,然后,移动到皮下事先标识的周线内,被带出到表面鼻唇褶皱的区域。将带倒刺的线通过针孔插入,给予皮肤和软组织提升的位置。
图7表示取出针时,保留线的示意。软组织维持了提升的位置,因为缺口防止了它们的滑落。手术线端部(12)扩展到皮肤的表面。
然后,切除靠近皮肤表面的线的两端,线埋入皮下。在这种情况下,下垂的软组织的整个区域被均—提升了,因而,平滑了皱纹及皮肤褶皱。
图8表示软组织区域的纵向切口-皮肤的切口(13)和皮下脂肪(14),其中,线被固定。
这几种手术线通过老化面部的必然部位皮下拉动,会取得再生效果。使用具有提升效果的手术线,不需要进行剧烈的手术,如皱纹成形术,皮下脂肪去除术等。
使用本发明手术线进行处理,简单且无出血,不留疤痕。它们可以在局部美容的手术条件下进行,恢复期短。
参考1.Patent DE 18108-00,A61L 17/00 publication 4.06.1970(prototype)2.Patent WO 98/52473,A61B 17/04 publication 26.11.98.
3.Patent DE 4302895 C2 A61L 17/00 publication 04.08.94.
4.Ya.Zoltan“Operational technique and conditions of optimal woundhealing”Meditsina.Budapest,1977,pp.44-47,58-63,90-91.
5.US 5374268 A1,20.12.94.
6.GB 1506362 A1,05.04.78.
7.US 4069825 A1,24.01.78.
8.EP 0428253 A1,22.05.91.
9.US 5222976 A 29.06.93.
10.EP 0576337 A 29.12.93.
11.Application PCT/RU 99/00263.2907.99.
12.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目前开发有效扎结缝合材料及聚合体埋入物的方法(Present-day approaches to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bandaging,suturing materials and polymericimplants)”,1995,Moscow,Institute of Surgery named after A.V.Vishnevskii,pp.314-316,337-344.
权利要求
1.整容手术用外科线(1),其由金属的,聚合体的或生物材料构成包含沿线长连续设置的斜突起切口,其特征在于,突起缺口(2)制成为带尖柔软弹性端(4)的圆锥形倒刺(3),倒刺(3)位于外科手术线的一侧或几侧(如以交错排列的顺序)连续交替地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整容手术用外科线,其特征在于,突起切口(2)的端部(4)距离线的高度(6)为不小于线的直径,突起之间的距离(7)小于线的2倍直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整容手术用外科线,其特征在于,手术线的突起切口(2)设置在线两侧,其倾斜方向呈对立。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整容手术用外科线,其特征在于,突起切口设置在线两侧,其交替倾斜。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整容手术用外科线,其特征在于,突起切口设置在线两侧,其由线的中部起互相直接对立。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整容手术用外科线,其特征在于,手术线的突起切口制成为套管针状物的形式,其固定到线上呈交替针状倾斜。
全文摘要
美容手术的外科用线(1)具有沿线长连续设置的倾斜突出切口(2),该切口呈圆锥形倒刺(3)其带尖柔软弹性端(4),倒刺位于线部位的一侧或几侧(如,以交错排列的顺序)具连续的倒刺的交替倾斜。该线不需固定于手术针,但要通过注射针孔插入软组织内。本发明公开了带缺口突起的实施例,其保留了线的断裂强度,并且满足了其目的功能的需要,可提供整形外科手术的完美性能。
文档编号A61B17/00GK1630537SQ02829151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7日
发明者马里恩·安德烈耶维奇·苏拉马尼泽, 格奥尔基·马列诺维奇·苏拉马尼泽 申请人:马里恩·安德烈耶维奇·苏拉马尼泽, 格奥尔基·马列诺维奇·苏拉马尼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