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液病的系列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831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血液病的系列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治疗血液病的中药,它们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
背景技术
血液病包括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循环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出现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以某类血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表现的白血病。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血液病的主要病因有空气污染,接触农药、油漆类,化学工业中的苯是导致血液病的主要因素,电离辐射多引起慢性粒细胞血液病,病毒因素多引起淋巴细胞血液病,化学因素多引起急性非淋巴性血液病,遗传因素多引起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血液病也会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有发热、昏迷、出血(鼻、牙、眼底)、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骨髓、关节疼痛,脸、眼、舌或全身呈青紫色,有时会高烧40度以上,瞳孔散大,有时会有肺部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粒细胞的过度增生所致。临床表现为消瘦、疲乏、出汗、食欲减退。约95%的病例有肝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中医认为血液病病在血分,血中有热毒,治当清热凉血解毒。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系列治疗血液病的中药及配合使用这一系列中药治疗血液病的方法。
对于血液病,采取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高烧,神昏,鼻出血,牙出血,眼底出血,瞳孔散大,脸、舌、眼、全身呈青紫色,肝脾肿大。
治疗清热凉血,舒肝排毒。
方法用清热凉血汤,根据患者的能力饮服适量,配合1号排毒丹,早晚各1粒。
第二阶段病人病情已得到控制,神志清楚,不恶心,但发烧。
治疗舒肝排毒,开脾助胃,增加饮食。
方法早晨服用舒肝排毒汤,晚服开脾助胃汤,增加进食能力和抵抗力,同时继续配合服用1号排毒丹,早晚各3粒。
第三阶段病人体温降到37.5度以下,体质恢复,精神正常。
治疗舒肝排毒,开脾助胃,清热凉血,逐步恢复造血功能。
方法早服舒肝排毒汤及清热凉血汤,晚服开脾助胃汤,配合服用2号排毒丹,早4粒,晚4粒,进一步排除毒素,增强自身抵抗力,并进行力所能及的身体锻炼,如扩胸、深呼吸、原地跳,以身体能承受为标准。
第四阶段体温下降到37度以下,饮食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治疗舒肝排毒,开脾助胃,加强身体锻炼。
方法早服舒肝排毒汤,晚服开脾助胃汤,配合服用2号排毒丹,早4粒,晚4粒。运动量较第三阶段增加。
第五阶段体温正常,脉平和,经化验各方面指标正常。
治疗清热解毒,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恢复造血功能。
方法服用清热凉血汤,每日2次,每次500ml,配合服用2号排毒丹,早、晚各3粒。早上扩胸20次,扩胸前先饮水200ml,原地跳,每岁超过10次以上。至病人恢复良好为止。
所服用的药物,其原料组成为清热凉血汤茅根500g,竹叶40g,小米10g,大小蓟各500g,白菜疙瘩7个,红、白萝卜各500g,石膏80g,金银花250g,煎汤。此为1剂,分为2次服用。可以水煎2次后调整体积至1000ml,每次服用500ml。
其中茅根清热凉血,止血,退热,利小便,排湿毒。竹叶清心热,治虚烦,排血液毒素,清脑,开窍,退虚热。小米调和脾胃,防止药物刺激。金银花清热解毒,退烧,止烦。白菜疙瘩润肺,值肺热干咳,防止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红萝卜清除血液毒素。白萝卜清除气分毒素,润肠通便,消食积,增加饮食量。石膏降呕吐,退实热,退高烧,引火下行,善治病毒侵袭脑部、毒排于下。大小蓟凉血、止血,配石膏善治流鼻血,牙根出血,退血热。
舒肝排毒汤柴胡16g,当归8g,生白芍30g,茯苓16g,黄芩20g,香附子16g,石膏30g,白茅根30g,金银花16g,连翘10g,薄荷16g,菊花16g,葛根20g,炒栀子16g,丹皮12g,知母肉20g,大青叶30g,夏枯草30g,大小蓟各30g,黄花茵陈10g,黄柏10g,龙胆草16g。此为一剂量,煎汤,分2次服用。
其中柴胡退热,补肝舒肝。当归补血活血,治大便干燥。生白芍降肝火。茯苓渗湿,和黄芩清湿热。黄芩配龙胆草降肝胆湿热,祛湿毒。香附子调肝气,疏通血脉。石膏降实热,退烧,降逆气。白茅根退烧清湿热。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配金银花。薄荷清头部湿热。菊花清利头目,降肝火。黄花茵陈祛脾经湿热,助胆脏排毒,清肝脏湿热。葛根生津止渴,退虚热。炒栀子清肾火。黄柏清肾火,配栀子去下焦湿毒。龙胆草配黄芩清热解毒,刺激胆汁分泌,排毒。丹皮清血分毒素,凉血活血。知母退虚热,治阴毒。大青叶解气分毒素,清热解毒。夏枯草软坚化结,保血液畅通无阻,清血液毒素。大小蓟清血热,凉血止血。
开脾助胃汤山楂16g,建神曲30g,麦芽16g,萝卜籽16g,陈皮16g,杏仁6g,茯苓16g,炒苍术10g,厚朴16g,金银花20g,连翘20g,柴胡20g,石膏30g,砂仁10g,黄芩30g。此为一剂量,煎汤,分2次服用。
其中,山楂化肉积,配萝卜籽酸而不腻。建神曲开脾助胃,增进饮食。麦芽开脾助胃。萝卜籽开脾消食积。陈皮开脾化湿。杏仁去脾肺湿痰、燥痰,润肺。茯苓化湿,配萝卜籽去脾湿。炒苍术燥脾化湿,配厚朴去脾湿,增加胃的推动力。厚朴开脾化湿。金银花清热解毒,排除胃中毒素。连翘配金银花清热解毒,增加胃蠕动,防止发热。柴胡舒肝和胃,退虚热,补肝气,舒肝气。石膏降呕吐,退实热,退高烧。砂仁配黄芩开胃,配知母去燥性。黄芩退虚热,清湿热。
1号排毒丹猪胆汁粉7份,天然麝香0.5份,羚羊角粉1份,冰片1份,牛黄0.5份。
其中猪胆汁粉清热,排除体内毒素。天然麝香开窍醒神,上通头,下通足,全身调节,清除毒素。羚羊角粉清血热,退烧。冰片清热毒,走窜开窍。牛黄清除血液毒素。
2号排毒丹猪胆汁粉1份,小米粉1份,羚羊角粉0.3份,冰片0.1份。
其中猪胆汁粉清热,排除体内毒素。小米缓和药性,防止脾胃刺激。羚羊角粉清血热,退烧。冰片清全身病毒。
猪胆汁粉的制作方法为猪胆晾干,取内块,碾成粉。
以上两种排毒丹,按常规工艺加工成粉,装入胶囊,每粒重0.6g。
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禁用药安乃近、麻醉药、阿胶、生地、抗菌素、合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
2.男性避免流鼻血等上焦出血症状,女性避免月经多等下焦充血症状。
3.调节饮食,忌吃肉类食物,忌麻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忌吃大蒜、绿豆、柿子、梨等。
4.解除思想负担,乐观向上。
5.慎用补药、补品。
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以成年门诊病人为主。
在80例病例中,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占15%,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占60%,患急性淋巴粒细胞白血病的占10%,患慢性淋巴粒细胞白血病的占5%。
二.诊断标准1.再生障碍贫血临床表现贫血头晕乏力、气短;出血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出血、紫斑、鼻出血、齿龈出血,月经过多;发热39℃以上。
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白血细胞3.2×109/L。
中性粒细胞值0.5×109/L,血小板低于20×109/L。
骨髓穿刺多部位检查显示增生不良,粒、红、巨核三系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2.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发热体温高达39℃-41℃,出现程度轻重不一;齿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重症可颅内出血;疼痛头晕,严重有抽搐、昏迷、面色苍白、软弱乏力。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质地中等,淋巴结肿大。
血小板18×109/L,血细胞数量变异较大。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乏力厌食、出血、发热、脾大(多为巨脾),淋巴结肿大、紫癜、视网膜出血。
白细胞升高,常大于30×109/L。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大于200×109/L)患者语言不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单核细胞<3%,原始细胞≤2%,粒细胞≥2%。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增多,>50×109/L。成熟小淋巴细胞>80%,骨髓淋巴细胸>50%,淋巴结、肝脾肿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上述患者均经临床血液化验确诊为相应的血液病,并伴随乏力,发热至高烧,出血,肝脾肿大,胃胀,食欲减退,恶心,头晕等症状,在急性白血病的发作期会伴随昏迷,全身发紫。
三.服药方法按一至六阶段顺序服用本申请的各种药物,相应症状缓解后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一般治疗周期在6个月左右。
四.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所有血细胞恢复正常水平,体征消失,血小板100×109/L,血红蛋白120g/L,粒细胞1.5×109/L,白细胞6.7×109/L,骨髓象正常。
有效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有三项完全达到标准。
好转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有一至二项未完全达到标准。
无效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无改善。
五.治疗效果本药物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有明显疗效,病人服用后大多数高热消退,属于低热者的热度也慢慢降低,神志清醒,出血减轻至停止,乏力、恶心等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食欲好转,精神逐渐好转,肝脾体积恢复正常或减小,身体慢慢康复。按以上疗效判定标准统计,在临床80人的治疗观察中,以治愈、有效、好转人数之和统计的总有效率为80%。有20%的患者由于并发症或饮食未能改善而治疗未见效,病情进一步变化。
六.典型病例1.何良,男,1977年生,洛阳纱厂职工。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997年以前曾在洛阳三院血液专科、洛阳二院、150医院等多家医院医治,均无效,医院曾下过病危通知书。1997年3月开始采用本系列药物治疗,当时症状为昏迷,鼻出血,眼底出血,瞳孔散大,全身呈紫色,发烧40度以上,肝脾肿大,并有重度肺部感染,脉象洪大,中空,脉数,并有停跳。来本处后,用拇指按人中,服用清热凉血汤,配服1号排毒丹,数小时后苏醒。注意此期间不能让病人大小便,用脚登屁股的方式进行控制。待神志清醒,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服用舒肝解毒汤,配1号排毒丹,直至体质恢复,恢复期间用2号排毒丹和开脾助胃汤,通过饮食调节和身体锻炼,逐步恢复,再配合身体锻炼,注意保持血压、血液等发、各项指标正常。后恢复到血小板210*109/L,白血球7.0*109/L,肝脏、脾脏正常,饮食正常,治愈。同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结婚,2000年喜得贵子,现健康生活。电话0379-3172150。
2.韩丽,女,1976年出生,家住洛阳轴承厂,母陈素琴,父韩学好,洛阳轴承厂销售处处长。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曾在洛阳三院血液病专科、江苏血液病专科等医院治疗,一个月一般输血3-4次。2001年元旦到本处治疗,当时脉数,有停跳,面部青紫色,高烧39.8度,出血,时有昏迷。用本申请的系列药物治疗,同年6月痊愈,各项指标均正常。7月结婚,婚后随夫去丹麦。家庭电话0379-4986407,父办公室电话0379-4986855,4985686。
3.刘涯,男,1979年出生。父刘涛成,洛阳市玻璃厂新光源公司质检科科长。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997年以前曾在西安宝鸡、江苏血液专科、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效。1997年3月来我处治疗,7月痊愈。2001年获洛阳钢琴比赛第一名,现一切正常。电话0379-3237491。
4.尚杰,女,洛阳轴承厂人事处工作,1972年出生。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曾在江苏血液专科、洛阳三院血液病专科、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医院治疗。2001年元月由我处收治,同年8月身体恢复,12月参加工作。现病情恢复良好,一切正常。电话0379-4987383。
5.李宏贤,女,1967年11月出生。患M2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住偃师电厂家属院,在洛阳市三院血液专科由郭大夫、袁大夫医治,曾下过病危通知书,2001年12月24日出院,26日由我处收治。当时病人处半昏迷状态,高烧41.5度,用药后,身体恢复很快,效果明显。2002年8月基本痊愈。电话0379-7725598。
6.智宁果,男,1993年出生。住偃师市李村乡体庄智家寨。患M2型急性淋巴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在洛阳市三院血液专科医治。2002年4月18日由本处收治,7月痊愈,电话0379-7467815。
7.杜晓亮,男,1973年出生,在偃师市寇店教育组工作,患慢性淋巴性粒细胞白血病。2002年3月由我处治疗,流鼻血,胃胀,恶心,肝脾肿大,高烧39度以上,白血球1.0*109/L,淋巴细胞化验无法分类,嗜酸性0.03,嗜碱性0.06,血小板PLT=18L,用本申请的系列药物治疗,出血逐步停止,肝脾恢复正常,体温降到37.2度,血小板200*109/L,白血球6.2*109/L,血压及饮食正常,身体恢复良好,已正常工作。电话0379-7487240。
8.赵燕,女,河南省新乡市霍甲县王官营村人,1980年出生。患M6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曾在洛阳市三院、郑州河南医大确诊并治疗,做过腰穿5次,化疗5次,放疗1次,2002年6月到本处治疗,现已基本恢复正常。
9.王景,女,1966年出生,登封市石道乡沃龙泉寺人,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991年3月收治,6月痊愈。婚后随夫在广州工作,现身体状况良好。
10.陈继红,女,1964年10月出生。洛阳市安乐人。患M6型急性淋巴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02年7月进行治疗,现在治疗恢复期间。电话0379-5514216。
11.王桂萍,女,1968年8月出生,任洛阳市卷烟厂销售处处长。经洛阳市三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确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曾下过病危通知书。2002年6月由我处治疗,现身体恢复,工作正常。电话0379-4321347,住宅0379-4873001。
12.郭洪飞男,登封市东金店乡张楼村。1989年9月出生。确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02年8月来我处治疗,当时症状为流鼻血,口渴,口苦,胃胀,恶心,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腿抽筋。经治疗已恢复正常。电话0371-2722056,0371-2769620。
13.郑玉龙,男,1995年4月出生。家住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西路65号,2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腰穿2次,骨穿3次,高烧39.8-40.5度,5天输血一次。曾在洛阳市三院血液专科、150医院治疗。2002年8月到我处治疗。现已治愈,处于恢复期。电话0379-3181125。
14.李辰,男,1991年8月出生。洛阳涧西区人。2002年2月经洛阳市三院确诊患急性淋巴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作过骨穿6次,桥注8次,化疗6次。当时症状为全身淤血斑块,恶心,体温39.8度。2002年8月由本处治疗。现已恢复正常。电话0379-5356809,0379-3351365。
15.张玉田,男,1940年12月出生。洛阳市407厂职工。患M6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10天输血一次,2002年6月来我处治疗,现在治疗期。电话0379-423639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液病的清热凉血汤,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茅根500g,竹叶40g,小米10g,大小蓟各500g,白菜疙瘩7个,红、白萝卜各500g,石膏80g,金银花250g。
2.一种治疗血液病的舒肝排毒汤,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柴胡16g,当归8g,生白芍30g,茯苓16g,黄芩20g,香附子16g,石膏30g,白茅根30g,金银花16g,连翘10g,薄荷16g,菊花16g,葛根20g,炒栀子16g,丹皮12g,知母肉20g,大青叶30g,夏枯草30g,大小蓟各30g,黄花茵陈10g,黄柏10g,龙胆草16g。
3.一种治疗血液病的开脾助胃汤,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山楂16g,建神曲30g,麦芽16g,萝卜籽16g,陈皮16g,杏仁6g,茯苓16g,炒苍术10g,厚朴16g,金银花20g,连翘20g,柴胡20g,石膏30g,砂仁10g,黄芩30g。
4.一种治疗血液病的1号排毒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猪胆汁粉7份,天然麝香0.5份,羚羊角粉1份,冰片1份,牛黄0.5份。
5.一种治疗血液病的2号排毒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猪胆汁粉1份,小米粉1份,羚羊角粉0.3份,冰片0.1份。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常规工艺加工成粉,装入胶囊,每粒重0.6g。
7.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在制备治疗血液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配合使用治疗血液病的中药组合物,分别是清热凉血汤、舒肝排毒汤、开脾助胃汤、1号排毒丹和2号排毒丹,配合使用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A61P35/02GK1518996SQ03102489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4日
发明者范崇宏 申请人:范崇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