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061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乙肝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中成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本发明也涉及这种中药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一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例如利肝隆、护肝片、肝利钦、肝得康等。这些中药存在的不足一是有效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的总有效率在68%左右,治愈率在42%左右。二是有一定的副作用,有的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腹泻、头痛、胃胀、腰痛、耳鸣等不良反应;三是疗效较慢,通常在服药后15天才有效果;四是治疗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的治疗乙肝的中药。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种中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60-70g、板蓝根30-40g、茵陈50-60g、金银花50-60g、玳瑁50-60g、五味子60-75g、甘草40-50g、车前子40-50g、山药50-60g、茯苓50-60g和余量的蜂蜜,其中的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是它们的水提取物。
本发明的产品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制作的(1)按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60-70g、板蓝根30-40g、茵陈50-60g、金银花50-60g、玳瑁50-60g、五味子60-75g、甘草40-50g、车前子40-50g、山药50-60g、茯苓50-60g和余量的蜂蜜的比例备好原料;(2)将猪苓、茵陈、玳瑁、甘草、车前子、山药、茯苓粉碎成细药末;(3)将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用30-40℃水浸泡60-80分钟,在用文火煎熬50-70分钟,取其药液;(4)将第(3)步的药渣加水300ml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取其药液;(5)将第(4)步的药渣加水200ml后,用文火煎熬20-25分钟,取其药液;(6)将第(3)、(4)、(5)步所得的药液混合,用文火煎熬30-60分钟,浓缩至剩余30-40ml药液;将上述药末、药液与蜂蜜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丸剂。
本发明产品中的猪苓具有渗湿、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淋浊、带下、胀满水泻等症;茵陈具有清热利尿、祛湿退黄的功效。用于治疗身热黄疸,小便不利,浸淫湿疮等症;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高烧、急性传染病、心烦口渴、咽红肿痛,咳吐黄痰、气急胸痛等症;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咽肿、痄腮、火眼、疮疹等症;玳瑁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等功效。用于治疗热病惊狂、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等症;五味子具有滋肾、生津、镇咳、收敛、宁心安神等功效。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咳嗽喘息、腹泻、盗汗、遗精、等症;甘草具有补气健脾、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咽喉肿痛、胃肠痉挛等症;车前子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等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淋症、肺热咳嗽、多痰等症;山药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功效。用于治疗肺虚咳嗽、肾虚遗精等症;茯苓具有益脾宁心、利水渗湿等功效。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四肢无力、面色萎白、惊悸、健忘、失眠等症;蜂蜜是营养、强壮剂,具有润肠宁咳、解毒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肠燥便秘、心烦、心疼等症。本发明将这些药物原料混合使用,各原料之间相互配合,可收到疏肝理气、消肿利尿、清热解毒、补气健脾、利水渗湿、益肺宁心、滋肾生津、退黄等功效。用于治疗乙型肝炎、黄疸性肝炎等肝疾病,经200余例患者实验证明,有效率接近100%,治愈率在90%以上。服药后无腹泻、头痛、胃胀、腰痛、耳鸣等不良反应。服药后3-4天就可以收到全身感觉有力、舒适,胃腹不胀,食欲增强,改善睡眠等效果。且具有治疗成本较低,愈后不易复发等效果。
(四)具体实施方案下面举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1)按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60g、板蓝根30g、茵陈50g、金银花50g、玳瑁50g、五味子60g、甘草40g、车前子40g、山药50g、茯苓50g和余量的蜂蜜的比例备好原料;(2)将猪苓、茵陈、玳瑁、甘草、车前子、山药、茯苓粉碎成细药末;(3)将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用30℃水浸泡60分钟,在用文火煎熬50-70分钟,至剩下100-11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4)将第(3)步的药渣加水300ml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至剩下50-6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5)将第(4)步的药渣加水200ml后,用文火煎熬20-25分钟,至剩下20-3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6)将第(3)、(4)、(5)步所得的药液混合,用文火煎熬30-60分钟,浓缩至剩余30-40ml药液;将上述药末、药液与蜂蜜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每丸重9g的丸剂。
实施例二。(1)按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70g、板蓝根40g、茵陈60g、金银花60g、玳瑁60g、五味子75g、甘草50g、车前子50g、山药60g、茯苓60g和余量的蜂蜜的比例备好原料;(2)将猪苓、茵陈、玳瑁、甘草、车前子、山药、茯苓粉碎成细药末;(3)将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用30℃水浸泡60分钟,在用文火煎熬50-70分钟,至剩下100-11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4)将第(3)步的药渣加水300ml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至剩下50-6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5)将第(4)步的药渣加水200ml后,用文火煎熬20-25分钟,至剩下20-3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6)将第(3)、(4)、(5)步所得的药液混合,用文火煎熬30-60分钟,浓缩至剩余30-40ml药液;将上述药末、药液与蜂蜜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每丸重9g的丸剂。
实施例三。(1)按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65g、板蓝根35g、茵陈55g、金银花55g、玳瑁55g、五味子70g、甘草45g、车前子45g、山药55g、茯苓55g和余量的蜂蜜的比例备好原料;(2)将猪苓、茵陈、玳瑁、甘草、车前子、山药、茯苓粉碎成细药末;(3)将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用30℃水浸泡60分钟,在用文火煎熬50-70分钟,至剩下100-11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4)将第(3)步的药渣加水300ml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至剩下50-6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5)将第(4)步的药渣加水200ml后,用文火煎熬20-25分钟,至剩下20-30ml药液,过滤取其药液;(6)将第(3)、(4)、(5)步所得的药液混合,用文火煎熬30-60分钟,浓缩至剩余30-40ml药液;将上述药末、药液与蜂蜜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每丸重9g的丸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其特征是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60-70g、板蓝根30-40g、茵陈50-60g、金银花50-60g、玳瑁50-60g、五味子60-75g、甘草40-50g、车前子40-50g、山药50-60g、茯苓50-60g和余量的蜂蜜,其中的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是它们的水提取物。
2.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1)按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60-70g、板蓝根30-40g、茵陈50-60g、金银花50-60g、玳瑁50-60g、五味子60-75g、甘草40-50g、车前子40-50g、山药50-60g、茯苓50-60g和余量的蜂蜜的比例备好原料;(2)将猪苓、茵陈、玳瑁、甘草、车前子、山药、茯苓粉碎成细药末;(3)将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用30-40℃水浸泡60-80分钟,在用文火煎熬50-70分钟,取其药液;(4)将第(3)步的药渣加水300ml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取其药液;(5)将第(4)步的药渣加水200ml后,用文火煎熬20-25分钟,取其药液;(6)将第(3)、(4)、(5)步所得的药液混合,用文火煎熬30-60分钟,浓缩至剩余30-40ml药液;将上述药末、药液与蜂蜜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每800g产品的原料组成是猪苓60-70g、板蓝根30-40g、茵陈50-60g、金银花50-60g、玳瑁50-60g、五味子60-75g、甘草40-50g、车前子40-50g、山药50-60g、茯苓50-60g和余量的蜂蜜,其中的板蓝根、金银花和五味子是它们的水提取物。本发明也提供了这种药物的制作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药物用于治疗乙型肝炎、黄疸性肝炎等肝疾病,具有疗效高、见效快、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P31/00GK1579427SQ0313256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4日
发明者李锡宽, 李勇春 申请人:李锡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