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329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感染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金属抗感染剂,以及其在卫生医疗保健用品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银、金、铂、铅、铜、锌、锡、锑、铋等重金属的离子都具有杀菌的功能。例如银一直是传统的广谱抗感染剂,可以杀灭几百种微生物,没有耐药性,5%的硝酸银水溶液会有效杀死伤口的主要感染细菌——绿脓杆菌,但会染黑皮肤,浓度高时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哥伦比亚大学Charles L.Fox教授将银和磺胺嘧啶化合,生成的磺胺嘧啶银其杀菌效果比单独的磺胺活性显著,并可以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其分散度高是杀菌效果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磺胺嘧啶银是以水溶液的形式来使用,只适用于短时间杀菌,不易直接与有机相的高分子药物缓释载体混合应用于医疗用品的长效抗感染涂层,目前通用的抗感染涂层的办法是把磺胺嘧啶银乳化成颗粒,间接分散到有机相的高分子涂敷液中,然而这样一来就会降低杀菌效果。
纳米银是10-100纳米的银颗粒以固态形式存在,金属形态的纳米银并不具有直接杀菌效果,只有银离子(Ag+)才有杀菌效果。目前纳米银的抗感染产品如中国专利01108083,其生产工艺是将硝酸银加水溶解,在搅拌下逐渐加入浓氨水,配成银氨溶液,另将固体氢氧化钠和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稀醇加水搅拌溶解,配成碱溶液。将银氨溶液在搅拌下逐渐加入到碱溶液中,再充分搅拌后,离心过滤出氧化银,经洗涤和真空干燥后,即得粒径为80-100nm的纳米级氧化银。由于纳米银的附着力差,目前世界上纳米银的应用大多限于纤维等多孔材料,而不易涂敷于光滑的材料表面,例如医用塑胶导管。中国专利97216603,公开了一种镀银层的抗感染导管,是在医用导管外表面采用真空技术镀银,但银镀层与导管之间的附着力差,银镀层易脱落。
磺胺嘧啶银、纳米银等目前的银抗感染剂的另一个缺点是离子银的光不稳定性,银离子易被光还原、变黑,染黑周围环境,而且光稳定性对外观和杀菌效率都有影响。
多数金属化合物不溶于有机溶剂,无法与高效高分子控制释放载体溶液混合,制成抗感染涂层。通过乳化颗粒也无法得到高分散度的溶液。因此,使金属化合物溶解于高效高分子控制释放载体溶液,而制成的抗感染涂层,是使金属化合物得以高效、长效、实用地应用于医疗器材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金属抗感染剂,使原不溶的金属化合物高度溶解于有机相,使金属化合物以分子水平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分散度高,杀菌效果好,并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感染剂的控制释放涂层。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上述抗感染剂的控制释放涂层在制备卫生医疗保健用品上的应用。
大量的金属离子化合物都不溶于有机溶剂,如果在给电子有机溶剂中,并且有极性的有机胺盐存在时,胺盐的离子和给电子有机溶剂共同与金属离子化合物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如果胺盐的离子强度足够高,例如季胺盐,会对金属离子化合物产生很强的作用,从而减弱金属离子化合物之间离子的相互作用,给电子有机溶剂也会对金属离子产生配合的倾向,促进溶解。
以氯化银、四丁基氯化胺和四氢呋喃THF作为例子。尽管氯化银和四丁基氯化胺在THF中的溶解度都很小,四丁基氯化胺仍会有下列平衡
给电子溶剂THF也会与AgCl有配合的倾向当(CH3CH2CH2CH2)4N+对AgCl中Cl-吸引时,[Ag(THF)2]Cl就会容易产生。
有机胺盐的碳链部分会指向外面,与有机溶剂周围环境改进相容性。有机胺盐的氮端指向里面的金属离子,有机胺盐成为金属离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界面物质,包裹金属离子,形成加合物,从而使金属离子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达到溶解的目的。
根据金属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体积,有机胺盐与金属离子化合物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有机胺盐会对金属离子化合物形成包裹作用。如果金属离子过量,有机胺不足以包裹金属离子,导致金属离子化合物不溶或沉淀。
有机胺盐的包裹对金属离子产生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例如防止光还原,而变黑。
具体来说,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有机胺盐ZNX1X2X3X4和金属离子化合物AY固体颗粒加入到给电子的有机溶剂中,在搅拌下,将有机胺盐和化合物固体颗粒充分溶解而制成;上述的AY和ZNX1X2X3X4中,Y、Z分别是F-、CL-、Br-、I-、含氧酸阴离子或有机酸阴离子,X1、X2、X3、X4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碳链或杂链,A为重金属离子。
其中A优选为银、金、铂、铅、铜、锌、锡、锑、铋其中的一种,最优选为银、铜或锌其中的一种。
给电子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丙酮,丁酮,其它的酮类溶剂,甲苯,二氧六环,二甲亜砜,甲二基甲酰胺,甲二基乙酰胺和乙酸乙脂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金属离子化合物AY与有机胺盐的比例最高为1。
优选重金属离子化合物AY为氯化银,硝酸银,氯化铜,氯化锌与有机胺盐形成的抗感染剂。
在本发明中,有机胺盐优选季胺盐。季胺盐中所有碳原子的加和最好大于16,但是,并不局限于加和大于16的碳链。
优选季胺盐是四丁烷或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的季胺盐其中的一种。
重金属化合物和有机胺盐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目前还不能确定,其可能的机理是形成有机胺盐包裹重金属的加合物。但无论用任何机理或理论来解释,并不影响这一发明的实际应用。
上述金属抗感染剂易溶于有机溶剂,进而与高分子控制释放载体的溶液混合,作为银抗感染涂层溶液,应用在制作卫生、医疗、保健用品中,或作为抗感染剂单独使用。
本发明的金属抗感染剂能有效溶解在高分子缓释载体的溶液中,并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
药物缓释大多采用生物相容高分子材料作为控制释放载体,与药物和溶剂一起,配制涂层溶液,涂敷于医疗器材表面,使药物在医疗应用过程中缓慢释放,而达到长期的医疗效果。
控制释放载体包括生物降解材料、聚胺酯、丙烯酸脂类聚合物、醋酸乙烯的共聚物,环氧乙烷的共聚物、聚酯、纤维素及衍生物等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给电子有机溶剂四氢呋喃,丙酮,丁酮,其它的酮类溶剂,甲苯、二氧六环、二甲亜砜、甲二基甲酰胺、甲二基乙酰胺和乙酸乙酯等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大量作为药物控制释放载体的高分子材料都溶于这些溶剂。
在含医疗活性试剂的医学涂层中,控制释放载体是涂层机械和物理性能的决定因素。通过选择载体,会得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高附着力的涂层,以及合适的扩散性,从而控制医疗活性试剂的释放速度。
医疗器材或用品包括体内植入品,介入导管,例如导尿管,中央静脉导管,渗析导管,排泄管,麻醉管,引导线,避孕品,疝气补缀网,整型和阴茎辅助植入品,人造半膜,人造心脏及辅助产品,人造血管,心脏起博器及导管,血管支架,胆道支架,尿道支架,接骨丁,创伤夹,医疗缝合线,扩阴器,创伤敷料,创可贴,治疗感染性/炎性皮肤病的敷料,医用口罩,医用沙布,医用手套,卫生保健用品包括妇女卫生巾和其它需要抗感染涂层用品。
这些产品可以由塑料,橡胶,金属,天然材料,如聚胺脂,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脂,纤维素,棉花,丝绸,金属,合金,玻璃,陶瓷等制成各种形状的产品。
使用这种银抗感染剂制作的卫生医疗用品,附着力强,可以具有长期的抗感染效果。


图1.银抗感染剂的光稳定性实验结果图2.银抗感染气囊导尿管在人工尿液中长期的抑菌圈实验结果图3.抗感染中央静脉导管在血清中的长期抑菌圈实验结果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一.银抗感染剂的制备实例1氯化银与四丁基氯化胺相互促进溶解和银抗感染剂的制备将1.6克(0.011摩尔)AgCl固体颗粒置于含15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60分钟,没有观察到溶解现象。
将2.8克(约0.010摩尔)白色四丁基氯化胺粉末置于含15克四氢呋喃的另一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60分钟,白色粉末仍不溶解,呈白色乳状液固混合液。1.6克AgCl固体颗粒和15克四氢呋喃转移到盛有四丁基氯化胺粉末和四氢呋喃液固混合液的烧瓶中,在搅拌下四丁基氯化胺粉末迅速地全部溶解,固体AgCl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AgCl为0.14克。蒸发滤液中的四氢呋喃,得到4.3克银抗感染剂,如果使氯化银溶解于四氢呋喃,四丁基溴化胺与氯化银的摩尔比应大于1。
实例2氯化银与四丁基溴化胺相互促进溶解和银抗感染剂的制备将3.3克(约0.010摩尔)四丁基溴化胺颗粒置于含30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60分钟,颗粒仍不溶解,加入1.6克(0.011摩尔)AgCl固体颗粒。在搅拌下四丁基溴化胺粉末迅速溶解,AgCl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AgCl为0.14克.如果使氯化银溶解于四氢呋喃,四丁基溴化胺与氯化银的摩尔比应大于1。
实例3用氯化银与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制备银抗感染剂将3.5克(约0.010摩尔)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溶于含30克四氢呋喃的100mL圆底烧瓶,再加入1.6克(0.011摩尔)AgCl固体颗粒。在搅拌下,AgCl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AgCl为0.14克. 如果使氯化银溶解于四氢呋喃,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与氯化银的摩尔比应大于1。
实例4用氯化银与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胺制备银抗感染剂将3.9克(约0.01摩尔)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胺置于含30克甲乙酮的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1.6克(0.011摩尔)AgCl固体颗粒。在搅拌下,AgCl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AgCl为0.14克。如果使氯化银溶解于四氢呋喃,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胺与氯化银的摩尔比应大于1.0。
实例5硝酸银与四丁基氯化胺相互促进溶解和银抗感染剂的制备将1.0克(0.0059摩尔)硝酸银AgNO3晶体颗粒置于含15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没有观察到溶解现象。
将2.9克(约0.010摩尔)白色四丁基氯化胺粉末置于15克四氢呋喃的另一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四丁基氯化胺白色粉末仍不溶解。AgNO3晶体颗粒和15克四氢呋喃转移到盛有四丁基氯化胺粉末和四氢呋喃液固混合液的烧瓶中,在搅拌下四丁基氯化胺粉末迅速的全部溶解,AgNO3晶体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AgNO3约为0.15克。如果使硝酸银溶解于四氢呋喃,四丁基氯化胺与硝酸银的摩尔比应大于2。
实例6用硝酸银与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制备银抗感染剂将7.0克约(约0.020摩尔)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粉末溶于盛30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继续加入2.0克(约0.012摩尔)AgNO3固体颗粒,AgNO3晶体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AgNO3约为0.3克。如果使硝酸银溶解于四氢呋喃,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与硝酸银的摩尔比应大于2。
实例7硝酸银与四丁基溴化胺相互促进溶解和银抗感染剂的制备将3.3克(约0.010摩尔)白色四丁基溴化胺粉末置于30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白色粉末仍不溶解。加入1.0克(约0.0059摩尔)AgNO3固体颗粒,在搅拌下四丁基溴化胺迅速的全部溶解,AgNO3晶体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AgNO3约为0.15克。如果使硝酸银溶解于四氢呋喃,四丁基溴化胺与硝酸银的摩尔比应大于2。
实例8磺胺嘧啶银与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相互溶解制备银抗感染剂将1.8克(0.005摩尔)磺胺嘧啶银白色粉末置于30克四氢呋喃的100mL圆底烧瓶A中,搅拌10分钟,呈白色乳状液固混合液。
3.5克(约0.010摩尔)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固体粉末置于30克四氢呋喃的另一100mL圆底烧瓶B中,搅拌10分钟,将烧瓶A的溶液全部倒入烧瓶B。搅拌过夜,次晨固体全部溶解,呈透明溶液。
实例9磺胺嘧啶银与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胺相互溶解制备银抗感染剂将1.8克(0.005摩尔)磺胺嘧啶银白色粉末置于30克四氢呋喃的100mL圆底烧瓶A,搅拌10分钟,呈白色乳状液固混合液。
4.0克(约0.010摩尔)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胺固体粉末置于30克四氢呋喃的另一100mL圆底烧瓶B,搅拌10分钟,将烧瓶A的溶液全部倒入烧瓶B.搅拌过夜,次晨固体全部溶解,呈透明溶液。
实例10用氯化铜和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制备铜抗感染剂将1.1克(0.011摩尔)氯化铜CuCl固体颗粒置于含15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没有观察到溶解现象。
将3.5克(约0.010摩尔)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粉末溶于15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将CuCl和四氢呋喃的液固混合物全部倒入含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溶液的50mL圆底烧瓶中,CuCl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CuCl约为0.1克。如果使CuCl溶解于四氢呋喃,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与CuCl的摩尔比应大于1。
实例11用氯化铜和白色四丁基氯化胺制备铜抗感染剂将1.1克(0.011摩尔)氯化铜CuCl固体颗粒置于含15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没有观察到溶解现象。
将2.9克(约0.010摩尔)白色四丁基氯化胺粉末置于15克四氢呋喃的另一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四丁基氯化胺白色粉末仍不溶解。将CuCl和四氢呋喃的液固混合物全部倒入含四丁基氯化胺的液固混合物的50mL圆底烧瓶中,在搅拌下四丁基氯化胺粉末迅速地全部溶解,CuCl颗粒也逐渐溶解。搅拌120分钟后,过滤,干燥,秤重,不溶解的CuCl约为0.1克。如果使CuCl溶解于四氢呋喃,白色四丁基氯化胺与CuCl的摩尔比应大于1。
实例12用氯化锌和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制备锌抗感染剂将1.37克(0.01摩尔)氯化锌ZnCl固体颗粒置于含15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没有观察到溶解现象。
将3.5克约(约0.010摩尔)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粉末溶于15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将ZnCl和四氢呋喃的液固混合物全部倒入含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溶液的50mL圆底烧瓶烧瓶中,搅拌下,ZnCl颗粒逐渐溶解。
二.溶解性及光稳定性实验实例13氯化银与四丁基氯化胺在不同溶剂相互促进溶解性用丙酮,甲乙酮,环己酮,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亞砜代替四氢呋喃,重复实例1中的实验,都取得了明显的溶解效果。
实例14.
四甲基氯化胺,四乙基氯化胺和四丙基氯化胺对氯化银溶解性的影响将1.1克(约0.01摩尔)四甲基氯化胺,1.7克(约0.01摩尔)四乙基氯化胺和2.2克(约0.01摩尔)四丙基氯化胺分别加入含30克四氢呋喃的50mL圆底烧瓶中,搅拌20分钟,没有观察到溶解现象。再分别加入1.4克(约0.01摩尔)AgCl固体颗粒于三个50mL圆底烧瓶中,没有观察到三个季胺盐和AgCl的溶解现象。
实例15.
氯化银与四丁基氯化胺相互促进溶解性及光稳定性取实例1中氯化银与四丁基氯化胺的滤液0.1克,稀释于14克四氢呋喃中,配制成1.0%的溶液。取磺胺嘧啶银0.054克加于5.4克水,搅拌,配制成1.0%磺胺嘧啶银水溶液。各取0.02mL,分别涂于1.3cm直径的圆形滤纸。室温干燥后,阳光辐射20分钟。图1中磺胺嘧啶银的滤纸(样品1)已变黑,而银配合物的滤纸(样品2)与空白滤纸(样品3)无颜色变化。
三.用途及效果实验实例16.
银铜锌抗感染剂的抑菌圈实验重复实例1,3,4,6,10,11,12中的实验,得到的滤液。再制备0.01摩尔的四丁基氯化胺,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胺,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胺的四氢呋喃溶液。取0.005mL的以上溶液,置于5mm直径的圆滤纸上,干燥。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种植于琼脂培养皿后,于37C温箱中孵育过夜。转植少量菌落于5mL大豆培养液,于37℃温箱中孵育至培养液浊度相当于0.5麦克发兰标准(0.08-0.1吸光度在625nm波长)。吸光度=0.08-0.12(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吸光度=0.20-0.25(金黄色葡萄球菌)。用无菌棉棒将含菌培养液植于琼脂培养皿,棉棒应以3个方向从一边轻轻划到另一边,以便菌液均匀覆盖培养皿表面。将上面制备圆滤纸的小心平放于培养皿中心,盖上培养皿盖,于37℃温箱中孵育24小时后,测量导管至抑菌圈的距离。
表1.银铜锌抗感染剂的抑菌圈(mm)实验结果

实例17.
抗感染导尿管0.4克醋酸乙烯的共聚物Agrimer和0.2克聚胺脂Corethane溶解于30克四氢呋喃,再加入1.4克实例3中的银抗感染剂滤液,将此银抗感染剂溶液与上面配制的高分子溶液混合,浸涂于美国C.R.BARD公司的Bardia气囊导尿管(6fr,5cc),室温干燥过夜。
实例18.
抗感染导尿管的抑菌圈实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种植于琼脂培养皿后,于37℃温箱中孵育过夜。转植少量菌落于5mL大豆培养液,于37℃温箱中孵育至培养液浊度相当于0.5麦克发兰标准(0.08-0.1吸光度在625nm波长)。吸光度=0.08-0.12(碌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吸光度=0.20-0.25(金黄色葡萄球菌)。用无菌棉棒将含菌培养液植于琼脂培养皿,棉棒应以3个方向从一边轻轻划到另一边,以便菌液均匀覆盖培养皿表面。将实例12中银抗感染剂气囊导尿管,无银抗感染剂的气囊导尿管(空白对比),美国C.R.BARD公司的BardexI.C.涂银抗感染剂气囊导尿管,切为0.5cm的小段,小心平放于培养皿中心,盖上培养皿盖,于37℃温箱中孵育24小时后,测量导管至抑菌圈的距离。
表2.抑菌圈(mm)实验结果

实例19抗感染导尿管的抗圈寿命实验将实例17中含银抗感染剂的气囊导尿管0.5cm的小段,置于含2mL人工尿液的一次性无菌塑料试管,紧盖,置于37℃温箱中。分别于第7,14,21,36天取出,采用实例18的实验方案,用大肠杆菌做抑菌圈实验。从图2抑菌圈实验结果反应出的银抗感染气囊导尿管在人工尿液中的长期抗感染效果可持续至少36天。
实例20.
抗感染中央静脉导管将0.6克聚胺脂Corethane溶解于30克四氢呋喃。再加入1.4克实例3中的银抗感染剂滤液。将此银抗感染剂溶液与上面配制的高分子溶液混合后,浸涂于CertofixTM双腔中央静脉导管(7fr),于50℃烘箱干燥过夜。
实例21.
抗感染中央静脉导管抗菌寿命实验将实例20中含银抗感染剂和不含银抗感染剂(空白)的中央静脉导管0.5cm的小段,置于含1mL血清的无菌一次性塑料试管,紧盖,置于37℃温箱中。分别于第0,3,7,10和14天取出,采用实例13的实验方案,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做抑菌圈实验。从图3抑菌圈实验结果反应出的抗感染中央静脉导管在人工尿液中的长期抗感染效果可持续14天以上。
实例22.
抗菌敷料的制备将12.6克实例3中的银抗感染剂滤液,与12克甲乙酮,12克环己酮,20克10%的聚胺脂Corethane的四氢呋喃溶液混合均匀。将1000mm长×100mm宽×0.93mm厚的聚丙烯无纺布浸涂于上述配制的溶液,以30mm/秒的速度通过800mm直径的双玻璃辊,挤压除去多余液体,于室温过夜干燥。
实例23.
抗菌敷料杀菌实验将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植于琼脂培养皿后,于37℃温箱中孵育过夜。转植少量菌落于5mL大豆培养液,于37℃温箱中孵育至培养液浊度相当于吸光度=0.08-0.12(碌脓杆菌)吸光度=0.20-0.25(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实例17中的抗菌敷料和没处理的无纺布(对比)切为2.5×2.5cm的小片,各为3组,每组两片,放入无菌试管中,滴加0.20mL含菌培养液,于37℃温箱中孵育120分钟后,加入1.8mL银中和液(配制方法4.0g琉代乙酸钠,8.5g NaCl,10mL吐温20,1000mL升蒸溜水),强力震荡试管15-20秒钟(洗出菌种),移出100微升液体,至0.9mL PBS试管中(1∶10稀释),重复步骤8,依次稀释(1∶10)对比组样品6次,依次稀释(1∶10)抗菌组样品3次。将加热的琼脂冷却至47-50℃,从每组样品最低的三个浓度试管,取100微升液体,置于无菌培养皿,而后倒入20mL47℃琼脂,顺反两方向旋转培养皿,使液体与琼脂混合均匀。
静止培养皿30-60分钟,使琼脂凝固。而后翻转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中。37℃孵育40-72小时(绿脓杆菌)或24-72小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读每个培养皿的菌落数计算方法第1试管液体为2.0ML,移出100微升液体,既稀释1∶20倍第2试管液体为1.0ML,移出100微升液体,既总共稀释1∶200倍第3试管液体为1.0ML,移出100微升液体,既总共稀释1∶2000倍第4试管液体为1.0ML,移出100微升液体,既总共稀释1∶20000倍第5试管液体为1.0ML,移出100微升液体,既总共稀释1∶20000倍第6试管液体为1.0ML,移出100微升液体,既总共稀释1∶20000倍换算出总菌落数CFU.取Log10CFU,平均重复样品对数值,以对比组的均值减去抗菌组的对数值,为对数差,对数差的大小代表杀菌强弱。(3Log代表杀菌效益)
表3.对数递减稀释样品(每组两个样品)中,绿脓杆菌的菌落数值CFU

*TNTC多不可数表4.对数递减稀释样品(每组两个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数值CFU

实例24.
抗菌纱布的制备将12.6克实例3中的银抗感染剂滤液与12克甲乙酮,12克环己酮,20克10%的高分子材料Corethane的四氢呋喃溶液,混合均匀。将1000mm长×100mm宽纱布浸涂于上述配制的溶液,以30mm/秒的速度通过800mm直径的双玻璃辊,挤压除去多余液体。于室温过夜干燥。
实例25.
抗菌纱布对副流感病毒PIV的吸附与灭活作用将同等大小(3cm×2cm)的纳米材料纱布和无菌普通纱布分别放入无菌试管内,并于纱布上滴加0.1ml PTV液(血凝效价1∶1280)于室温(22℃)下培养2h后,于试管内各加2ml无菌生理盐水,收集纱布上的病毒洗脱液于另一无菌试管内,用纳米纱布上的洗脱液与普通纱布对照洗脱液进行血凝实验,45分钟后测定血凝效价.将抗菌纱布洗脱液与对照(普通纱布)洗脱液0.1ml接种9~11日龄的鸡胚尿囊腔,37℃、饱和温度下培养72h,取出鸡胚放4℃过夜,次晨无菌取尿囊液检测血凝效价。
因条件关系不能直接用SARS病毒进行实验,故选择与SARS病毒相近的和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进行阻抑实验。根据病毒性质和临床特征,选择了同为冠状病毒(Corona)的副粘病毒中的副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比较。试验中证实抗菌纱布冠状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表5.通过病毒血凝效价显示抗菌纱布对PIV的吸附与灭活作用

实例26抗菌纱布对常见病原菌及真菌的抑制实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接种于血平板,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琼脂平板,白假丝酵母菌接种于沙氏平板上,经37℃培养长成单个菌落,各取1中等大小菌落置无菌生理盐水管内,混悬成各种菌液,以浊度比色测定菌量相当于约0.5-1.0×105个/ml,取0.1ml(相当约0.5-1.0×104个细菌),分别滴加装有纳米材料纱布和普通纱布的试管中,菌液缓慢滴加浸湿纱布,保证与纱布的充分接触与作用,置室温(22℃)作用2小时。2小时后于各试管中加入2ml无菌生理盐水将纱布上的细菌充分洗脱下来,将洗液置于另一无菌试管内(如细菌全部洗下来,其浓度约为0.25-0.5×104/ml),取0.1ml洗脱液分别滴加于各种平板中央,用L棒将0.1ml洗脱液均匀涂满整个平板表面,置37℃孵箱内孵育。
37℃孵育18-24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分别计数纳米材料纱布试验平板及普通对照平板上的菌落数。试验中证实抗菌纱布对五种常见细菌和一种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表6.抗菌材料纱布对常见细菌的吸附及杀灭作用

表7.抗菌材料纱布对常见真菌的吸附及杀灭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在于将有机胺盐ZNX1X2X3X4和金属离子化合物AY固体颗粒加入到给电子的有机溶剂中,在搅拌下,将有机胺盐和化合物固体颗粒充分溶解而制成;在AY和ZNX1X2X3X4中,Y、Z分别是F-、CL-、Br-、I-、含氧酸阴离子或有机酸阴离子,X1、X2、X3、X4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碳链或杂链,A为重金属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A为银、金、铂、铅、铜、锌、锡、锑、铋其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A为银,铜,锌其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AY为氯化银,硝酸银,氯化铜,氯化锌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给电子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丁酮,其它的酮类溶剂,甲苯,二氧六环,二甲亜砜,甲二基甲酰胺,甲二基乙酰胺和乙酸乙脂其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金属离子化合物AY与有机胺盐的比例最高为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有机胺盐为季胺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季胺盐中所有碳原子之和大于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其特征是季胺盐是四丁烷或卞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的季胺盐其中的一种。
10.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抗感染剂,与高分子控制释放载体混合制成抗感染涂层应用在制作卫生、医疗、保健用品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高分子控制释放载体为聚胺脂、 醋酸乙烯的共聚物,丙烯酸脂类聚合物、环氧乙烷的共聚物、聚酯、纤维素衍生物其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的卫生医疗用品为体内植入品,介入导管或医用创伤敷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卫生医疗用品为导尿管,中央静脉导管,抗菌敷料或抗菌纱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抗感染剂及其应用。新型抗感染剂是金属离子化合物与有机胺盐在给电子有机溶剂中反应制成,使原本不溶的金属离子化合物高度溶解于有机相,并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抗感染剂与高分子控制释放载体混合,制成抗感染涂层,金属离子以分子水平分散储存于涂层中,该涂层具有高效而长期的抗感染效果,而且颜色稳定,不会染黑周围环境,可方便地涂敷于多种卫生医疗保健用品,也可与许多材料混合,制成抗感染的卫生医疗保健用品,或作为抗感染剂单独使用。
文档编号A61K33/24GK1593457SQ0315710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2日
发明者王国斌 申请人:王国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