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式气囊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52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管式气囊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治疗后尿道断裂的专用器械,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早期处理,集尿道会师、牵引、内外引流及持续尿道扩张于一体的套管式气囊导尿管。
背景技术
医学界对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早期处理方法颇有争议。传统的治疗方法有I期尿道修补吻合术,该方法虽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可控制出血和渗血,瘢痕形成少。尤其是有膜部尿道错位时,采用该方法可避免外伤后尿道狭窄。但骨盆骨折截石位困难,手术野深,操作难度大,致使伤势严重的伤员难以承受;早期耻骨上膀胱造瘘,II期修补尿道,虽简单易行,但狭窄发生率高,且需三至六个月后再做尿道重建,给患者带来痛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主张早期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延期行窥镜下尿道内切开术,虽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欠佳,再发狭窄多;单纯尿道会师术虽简单易行,但狭窄发生率很高,且术后需定期行尿道扩张;尿道会师加牵引的方法,使用Foley导尿管牵引虽能有效地使尿道断端获得复位,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因其不能引流和冲洗尿道分泌物,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且若牵引过重则可能压迫膀胱颈和(或)球部尿道导致其缺血坏死,甚至形成尿道瘘,并发症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制作容易、操作简便,集尿道会师、牵引、内外引流与持续尿道扩张于一体的套管式气囊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导尿管由气囊、气囊阀门与双腔或三腔导尿管组成,导尿管上有外套管。外套管的下端与双腔或三腔导尿管分叉相对应处有一侧孔,将导尿管从该侧孔插入外套管内,并使导尿管的气囊伸出外套管的顶端,外套管的内径与导尿管之间留有约2mm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管上端有引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管顶端向内成斜坡。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效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使用本实用新型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不仅手术创伤较小,且解决了以往导尿管不能引流和冲洗尿道分泌物所致尿路感染的难题。硅胶外套管组织相容性与弹性好,既可起支架、扩张作用,又可起引流作用,集尿道会师、牵引、内外引流与持续尿道扩张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尿道断端的对合复位,缩短了牵引时间,且可引流并冲洗出尿道断端间渗血、渗液及尿道分泌物,减少了血肿机化及纤维化与瘢痕的形成,促进尿道创面修复,降低感染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或避免了II期尿道修复手术。经临床应用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41例,拔管后自行排尿率达94.8%,术后不定期尿道扩张平均时间为12个月,与仅做尿道会师术的相比,自行排尿率提高49%,而术后尿道扩张时间则缩短6个月。因此,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专用医疗器械,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气囊、2为引流孔、3为双腔气囊导尿管、4为气囊阀门、5为外套管侧孔、6为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由14F双腔气囊导尿管(3)与22F硅胶外套管(6)构成,双腔气囊导尿管(3)由气囊(1)、导尿管(3)及气囊阀门(4)组成。22F硅胶外套管(6)的下端与导尿管(3)的双腔分叉相对应处有一侧孔(5),将导尿管(3)从侧孔(5)插入外套管(6)中,并使导尿管(3)的气囊(1)伸出外套管(6)的顶端,外套管(6)的内径与导尿管(3)之间留有2mm宽的间隙。将外套管(6)的顶端向内收拢成斜坡,以便于将导尿管引入膀胱。外套管(6)的上端有若干个引流孔(2),可及时引流与定期冲洗出尿道断端间渗血、渗液及尿道分泌物。尿道会师牵引加套管式引流术,其尿道会师的手术方法与单纯尿道会师术相同,在此不再叙述,会师后将1根导尿管引出尿道外口,与套管式气囊导尿管连接再引入膀胱,气囊注水20-30ml,沿尿道方向与躯干呈45°角牵引气囊导尿管3d,牵引重量为0.5-1.0kg,以促进尿道两端对合,将外套管与导尿管分别连接引流袋,并从外套管的引流孔插入硬膜外导管至近导尿管的气囊处。术后定期从硬膜外导管滴注冲洗液约2周,且保留套管式引流8周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气囊导尿管由气囊、气囊阀门与导尿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导尿管(3)上有外套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外套管(6)的上端有引流孔(2);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囊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外套管(6)的顶端向内成斜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专用医疗器械,由气囊导尿管与外套管构成。具有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应用套管式气囊导尿管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集尿道会师、牵引、内外引流与持续尿道扩张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尿道断端的对合复位,不仅手术创伤较小,且缩短了牵引时间,可引流并冲洗出尿道断端间渗血、渗液及尿道分泌物,减少了血肿机化及纤维化与瘢痕的形成,促进尿道创面修复,降低感染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或避免了II期尿道修复手术。
文档编号A61F2/958GK2601686SQ03220179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4日
发明者刘云松 申请人:句容市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