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鲜制(切)饮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16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鲜制(切)饮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饮片加工领域,一种对中药材采集、收购、加工、干燥和包装环节进行广泛技术创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中药材采集、收购、加工、干燥和包装的传统运作模式为药农自山野中随机采集或嫩、或老、或适中的中药材,后将其摆放于庭院,经风吹日晒(常受雨雪、禽畜、虫霉等外界因素侵害),干燥后累积一定数量交付药材收购站,存放于简陋的仓库中,再由药贩转运给药材商,药材商将其储存于仓库中,待需用时,经水池浸泡,再切制、晒干或阴干,装入麻袋或编织袋销售。
中药材经上述方式运作,由于周期长、环节多,采集不规范,干燥、加工、储存和包装方法原始落后,常出现以下问题1、由于质量监督部门对药农采集中药材缺乏指导监督,收购站未认真进行质量把关,不仅造成药材品种混杂,老嫩不均,而且还造成药材夹杂非药用部位等问题。
2、由于传统方式干燥、储存和包装方法原始落后,可能会造成药材色泽污暗、气味丧失、霉变虫蛀,夹杂泥沙、鸡毛、树叶、草棍、鼠便等杂质。
3、传统运作中,饮片定型包装前,由于原药材储运包装粗放简陋,使药材支离破碎、花叶脱落,破坏了药材的完整性。饮片定型包装后,由于麻袋、编织袋不能防挤压,其破碎和脱落现象仍在继续。<p>2、舌象脉象的影响

上表说明,用药后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这一组明显改善,说明湿热内蕴之证得到控制和减轻。
3、对血象的影响(X±SD)

上表可见,用药后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变化不大,用药后血红细胞略有升高,白细胞计数稍有下降,均在正常值范围,因此本药对血象无明显影响。
综合疗效判定显效21例,显效率52.5%。
有效率17例,有效率42.5%。
无效2例,无效率5%。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鲜制(切)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其加工厂直接建在药材产区,厂方认真观察物候和植物生长发育状态,药农按指令和《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部位适时采集药材,净化处理后立即趁鲜送至加工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其加工厂在采集后24小时内,完成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切制、干燥、灭霉、杀虫和包装等工序处理,使其成为标准化、规范化的高质量中药鲜制(切)饮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在切制中,根据药材形状,该选择机切时应选用机切,该选用手切时则用手切,严格执行《中国药典》各项标准极薄片0.5mm以内,薄片1-2mm,厚片2-4mm,段长10-15mm,块径8-12mm,皮丝宽2-3mm,叶丝宽5-10mm,避免传统中药饮片长短不齐,厚薄大小不均的混杂状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鲜制(切)饮片,广泛采用远红外、微波鼓风传送干燥技术,使饮片含水量不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12%标准;在干燥中,将根据不同药材所含的不同成份,分别用30℃-80℃不同温度;对贵重药材、芳香药材,则选用干燥剂吸附干燥。
全文摘要
一种中药鲜制(切)饮片。其加工厂直接建在药材产区,厂方认真观察物候和植物生长发育状态;药农按指令和《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部位适时采集药材,净化处理后立即趁鲜送至加工厂,加工厂在采集后24小时内,完成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切制、干燥、灭霉、杀虫和包装等工序处理,广泛采用远红外、微波鼓风传送干燥技术,使饮片含水量不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12%标准;在干燥中,将根据不同药材所含的不同成分,分别用30℃-80℃不同温度;对贵重药材、芳香药材,则选用干燥剂吸附干燥。
文档编号A61K9/00GK1544023SQ20031011016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3日
发明者乔炎合 申请人:乔炎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