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疽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251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骨疽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疽(急性骨髓炎)的外用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疽是严重丧失劳动力或折肢的疑难病,是目前比较棘手病种。世界和我国临床多采用开刀或大剂量抗生素、抗菌素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
国内外对本病药物治病,遇到以下棘手问题1、骨疽经用大剂量抗生素或抗菌素西药经久不愈。
(1)肝肾亏损,药倦所伤,余毒湿热经久治不清,深入筋骨致瘀血、湿热酿毒成灾,毒邪深窜,流于筋骨、阴滞骨骼、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成骨疽。
(2)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风寒湿邪内袭经脉、阻滞经络,导致气血瘀阻经遂不通。初而不觉,一周后或二周后始见寒热神倦,疼痛彻骨,肿胀明显,溃则不易收口,脓稀薄。
(3)外伤后引起气滞血瘀,瘀著筋骨,而未治疗彻底或治疗不当,久而酿脓,发为骨疽。患部肤色紫暗,微热肿痛,自感骨酸,肉胀、时有寒战高热,舌质紫黯,脉沉弦。
(4)或露卧风冷,或浴后受凉,或水中劳作,风寒湿邪外侵引起阴凝血滞,阻于局部筋骨,发为骨疽。初无寒热,隐隐酸痛,红肿不显,甚则痛如锥刺,患肢活动受限,继而肿胀明显,肤色紫暗,脉数苔黄。由于此因,中晚期出现折肢或伤失劳动能力。
2、西药去痛片、芬必得、消炎药、抗菌素、抗生素、久服或注射,损害肝脏,肾脏及血细胞,使之产生了造血功能障碍。
3、中成药消炎解毒、牛黄解毒丸、梅花点舌丹、消肿片,需用时间长,从而拖延了时间,形成难治。
4、手术治疗花费大,折肢会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目前没有专治骨疽的中成药或外用药,患者仍然赖于一些西药,去痛片、消炎解毒丸、消炎痛、芬必得、抗生素、抗菌素等等,这样长期使之与病根相论,越用越不行,加重了病根的重组和治疗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改善脏器及肢体的血液供应,改善和调节微循环、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渗透皮层肌肉组织,起到代谢、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深入骨骼、骨膜,移毒聚浅,从而拔毒,代瘀、止痛,改变局部病变和全身症状和作用。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变快,血小板整集性减少。
对促进血球和细胞再生有抗结缔组织,代谢的调节作用,抑制纤维母细胞原合成,能促进新陈代谢,防止骨坏死和死骨的形成。可明显抑制某些免疫抗体,加强抗变态反应治疗骨疽的外用治疗型膏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治疗骨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祖国医学对骨疽及其合并症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结合家传经验,参考现代药理和自身数十年的临床研究成就总结而出,从数百种天然植物中精心筛选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拔毒除湿,定痉止痛的独特疗效。采用古法炮制和现代药理相结合研制而成,它首先将局部治疗与人体经络、气血相结合,中药开窍逐痰瘀破结结块,经皮肤渗打开人体,被关闭壅塞的经络脉道。运用治疑难病共同的病理机制“风毒”、“寒痰”、“湿热”、“毒瘀”,而采用之开窍药,使具有破“风毒”、“寒痰”、“湿热”、“毒瘀”,循经络输送直达病灶处,发挥中草药治疗瘀毒、寒痰、湿热、风毒细胞慢慢发生坏死,稠逝排泄,然后将钉死的病毒细胞经过大小便、汗液、经络而排出体外,致使病灶消失,肢体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而不伤正气(无负作用)的确切疗效。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香油800-1000 黄丹500-600 木芙蓉30-40 海藻30-35 黄柏30-50甘遂30-50 冰片10-30 大戟30-50 木鳖子20-40 芫花30-50 甘草20-45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香油900-1000 黄丹500-550 木芙蓉30-35 海藻30-35 黄柏30-40甘遂30-40 冰片10-25 大戟30-45 木鳖子30-35 芫花30-45 甘草30-45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香油1000 黄丹500 木芙蓉30 海藻30 黄柏30 甘遂30 冰片10大戟30 木鳖子30 芫花30 甘草30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1、首先取木芙蓉切粗丝、海藻切粗丝,黄柏、甘遂、大戟、甘草切薄片,木鳖子去壳切薄片,冰片为另研另置;2、黄丹另置,将芫花及上述药材按所述比例浸入香油内15天;3、放入容器内,慢火煎熬至药枯浮起为度,捞去药渣,再滤清药渣,熬至滴水成珠(约320度)后降温至110度,再徐徐加入黄丹,不停搅拌成膏;4、倒入水中退火毒(即丙稀醛类物质,具有刺激性或过敏性物质)。此时即可得到治疗骨疽的外用膏药药品。
倒入水中是为了退火毒,减少不良入过敏反应。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膏药剂中含有三帖皂甙、甘草甜素,小檗生物碱,油酸亚油酸,多缩戊糖,脂麻油酚,海藻酸、藻胶素、氨基酸,α-γ-大戟甾醇,甘遂甾醇、甘遂萜酷A、B,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腺香醇同等三萜类成分。黄苓甙元,木芙蓉甙A和B,林鳖子酸甾醇、皂甙、芫花素、羟基芫花素、强心甙,可促进抗炎、抗感染、解毒、抗变态反应,通利骨骼而镇痛;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祛痰瘀,对局部组织液体、渗出和组织水肿等炎症过程有抑制作用,并催进神经胶质细胞生长、代谢、破瘀结、抗结缔组织和促进血球细胞再生,加速血循环,发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病毒细胞通透排泄。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治疗时间短,对人体无毒无害。
2、I期和II期可单独外敷(贴),III期或溃烂有死骨形成者,可配合中草药内服外洗,切忌用抗生素或抗菌素。
3、对早期(I期、II期)需要手术的骨疽患者,可免去手术痉和昂贵西药费用,应用本发明产品可省去住院治疗。
为表明本发明膏药对骨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186例完整临床资料观察,并选出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其临床资料。
发病时间最长3月,最短21天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57岁男性106例,女性80例,就诊时治疗情况上述病类都经用西药和其它药物效果不佳来就诊。
治疗结果骨疽,最短治疗为30天,最长治疗为240天,治愈178例,无效1例,总治愈率95.70%。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香油1000 黄丹500 木芙蓉30 海藻30 黄柏30 甘遂30 冰片10大戟30 木鳖子30 芫花30 甘草30生产方法如下1、先将木芙蓉切粗丝、海藻切粗丝,黄柏、甘遂、大戟、甘草切薄片,其次将木鳖子去壳切薄片,冰片另研另置;
2、黄丹另置,将芫花及上述药材按所述比例浸入香油内15天;3、放入溶器内,慢火煎熬至药枯浮起为度,捞去药渣,再滤清药渣,熬至滴水成珠(约320度)后降温至110度,再徐徐加入黄丹不停搅拌成膏;4、倒入水中退火毒(即丙稀醛类物质,具有刺激性或过敏性于物质)。此时即可得治疗骨疽的外用膏药药品。
倒入水中是为了退火毒,减少不良入过敏反应。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骨疽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香油800-1000 黄丹500-600 木芙蓉30-40 海藻30-35 黄柏30-50甘遂30-50 冰片10-30 大戟30-50 木鳖子20-40 芫花30-50 甘草20-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疽的外用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香油900-1000 黄丹500-550 木芙蓉30-35 海藻30-35 黄柏30-40甘遂30-40 冰片10-25 大戟30-45 木鳖子30-35 芫花30-45 甘草3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疽的外用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香油1000 黄丹500 木芙蓉30 海藻30 黄柏30 甘遂30 冰片10大戟30 木鳖子30 芫花30 甘草3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疗骨疽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外用膏药剂型。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骨疽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取木芙蓉切粗丝,海藻切粗丝,黄柏、甘遂、大戟、甘草切薄片,其次将木鳖子去壳切薄片,冰片另研另置;黄丹另置,将芫花及上述药材按所述比例浸入香油内15天;放入容器内,慢火煎熬至药枯浮起为度,捞去药渣,再滤清药渣,熬至滴水成珠后降温至110度,再徐徐加入黄丹不停搅拌成膏,制成外用膏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疽(急性骨髓炎)的外用药物,它是以香油、黄丹、木芙蓉、海藻、黄柏、甘遂、冰片、大戟、木鳖子、芫花、甘草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点,分别切片、研细末、按比例配制,下溶剂提取原药后,再经熬炼、制成外用膏剂。本发明配方及制作独特,治疗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P19/00GK1555818SQ20031011280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耀林 申请人:张耀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