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53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输液器的附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经常要对一些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当室温偏低时,若对病人输入大量低于人们正常体温的药液,往往使人们的体温下降,以至病人感觉发冷,严重时,还可能使病人并发其他疾病,影响了治疗效果。
三、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它能使液体的温度接近人的正常体温,使病人在输液时感觉舒适,从而提高了输液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主要有保温盒、PTC电热元件、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电子温控器组成。PTC电热元件和环境温度传感器均与电子温控器电连接。保温盒包括盒盖和盒体,保温盒分左右两个腔体,在保温盒的三个侧壁上,盒盖与盒体的结合中部,均设有与输液管相适应的圆孔。保温盒左腔下部设置PTC电热元件,保温盒右腔下部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
在PTC电热元件的上方设金属散热网,其高度低于圆孔下缘,PTC电热元件固定在支座上,支座与保温盒左腔底面固定联接。
环境传感器为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置于一支架上,导热金属罩罩住热敏电阻并固定在支架上,导热金属罩的高度低于圆孔的下缘。
保温盒三个侧壁上的圆孔内缘均设有隔热垫。
该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因保温盒的左腔位于输液管的上游,PTC电热元件通电后升温,随之使输液液体升温,当液体的温度升至一定值,设在保温盒右腔内的环境温度传感器,将信息传至电子温控器,电子温控器控制PTC电热元件,把输液液体的温度控制在最适宜的范围,使病人不再感到发冷,避免了并发症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输液疗效。
四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能调节输液液温装置的实体示意图;图2是
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电连接框图。

图1、2中,1、输液管,2、保温盒,3、电子温控器,4、保温盒右腔,5、导热金属罩,6、环境温度传感器,7、支架,8、保温盒左腔,9、金属散热网,10、PCT电热元件,11、支座,12、盒盖,13、盒体,14、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保温盒2由盒盖12和盒体13组成,保温盒2分为保温盒右腔4和保温盒左腔8,在保温盒2的三个侧壁上,盒盖12和盒体13结合线中部均设有一个圆孔14。保温盒左腔8下部设置PTC电热元件10,PTC电热元件10的上方设一金属散热网9,其高度低于圆孔14下缘;PTC电热元件10固定在支座11上,支座11固定在保温盒左腔8的底面上。环境温度传感器6为一热敏电阻,它置于支架7上,导热金属罩5罩住热敏电阻并固定在支架7上,导热金属罩5的高度低于圆孔14的下缘。保温盒2的三个侧壁上的圆孔14内缘均设有隔热垫。
在图3中,PTC电热元件和环境温度传感器均与电子温控器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将保温盒2盒盖12打开,把备好的输液管1平放在盒体13半圆孔内,将盒盖12盖上,接通电源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它包括保温盒(2)、PTC电热元件(10)、环境温度传感器(6)和电子温控器(3),PTC电热元件(10)和环境温度传感器(6)均与电子温控器(3)电连接,保温盒(2)主要由盒盖(12)和盒体(1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盒(2)分左、右两个腔体(8、4),在保温盒(2)的三个侧壁上,盒盖(12)和盒体(13)的结合线中部,均设有与输液管(1)相应的圆孔(14);保温盒左腔(8)下部设置PTC电热元件(10),保温盒右腔(4)下部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电热元件(10)固定在支座(11)上,支座(11)与保温盒左腔(8)底面固定连接;PTC电热元件(10)上方设金属散热网(9),其高度低于圆孔(14)下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境温度传感器(6)为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置于支架(7)上,导热金属罩(5)罩住热敏电阻并固定在支架(7)上,导热金属罩(5)的高度低于圆孔(14)下缘。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盒(2)三个侧壁上的圆孔(14)内缘均设有隔热垫。
专利摘要一种能调节输液液温的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附助设备技术领域,它能自动调节输液液体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温盒、PTC电热元件、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电子温控器等,PTC电热元件和环境温度传感器均与电子温控器电连接;保温盒分左右两个腔,在保温盒的三个侧壁上,盒盖和盒体的结合线中部,均设有与输液管相适应的圆孔。PTC电热元件设置在保温盒左腔下部,环境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保温盒右腔下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能保证输液效果,提高疗效。
文档编号A61M5/44GK2695005SQ20032010738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孟秀凤 申请人:孟秀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