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5274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咳嗽、痰黄带血、难喀、兼有发热、口渴等为热咳,主要因外感风热毒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气、血、水失调,生痰犯肺所致。肺痈多因外感风热毒邪治疗不当,造成疾热瘀血互结于肺部所致。为了达到防治目的,许多发明人及药品企业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治疗的产品;我所以员工张慧芳同志的名义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02153463的专利申请。在这件专利申请文件中,由于提及的剂型仅为糖浆剂,易发霉变质,而且鱼腥草、荆芥、薄荷中所含的挥发油均为其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但是由于其工艺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使柴胡和桂枝中挥发油损失,从而使药效降低;所以这份申请提供的药物尽管能够治疗所叙述的病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它们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的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它由鱼腥草60~180份、桔梗60~180份、苦杏仁25~75份、菊花50~150份、桑叶60~180份、荆芥25~75份、薄荷30~90份、芦根60~180份、甘草25~75份、连翘60~180份、紫苏叶30~90份制备而成,所述制剂为所有医学上允许的制剂,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丸剂、酒剂、酊剂、浸膏剂,注射制剂,包括普通针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输液剂,其他特殊制剂;包括缓控释制剂、贴膜剂、凝胶剂等。本发明中比较优选的剂型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凝胶剂。这种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80%,静置12~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再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是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1~2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加水润湿,制粒,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压片,即得。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60~80%,静置2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加水润湿,制粒,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即得。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是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80%,静置12~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加水润湿,制粒,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充填,即得。
根据苗医药理论,方中“窝丢”(鱼腥草),性冷,味涩、腥,属冷药,入热经,具有退热,排毒,止咳功能;“额给哥坝”(桔梗),性冷,味苦、辛,属冷药,入热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功能,二药共为主药。“斗蛙尖”(桑叶),性冷,味苦,属冷药,入热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窝底射”(连翘),性冷,味苦,属冷药,入热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锐地霞陇”(荆芥),性微热,味辛,属热药,入冷经,疏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窝壳欧”(薄荷),性微冷,味辛、属冷药,入热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嘎欧底”(紫苏叶),性热,味辛,属热药,入冷经,解表散寒;苦杏仁,苦,微温,降气,止咳,平喘;芦根,甘,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菊花,甘、苦,微寒,散风清热,明目;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经,上九药均为辅药。诸药伍用,共奏解表发散,清肺止咳等功效。本发明选用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丸剂等剂型,对于感冒、咳嗽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中片剂的剂量准确,内容物含量差异小,质量稳定,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借助包衣加以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本发明提供的颗粒剂,胃肠道刺激小;载药量大,口感好,利于接受;胶囊剂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使用人群广;本发明制备的注射剂生物利用度高,起效速度快,无首过效应,适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将本发明制备成缓控释制剂,使用方便,提供平衡持久的有效血药浓度,尤其适用于需长期用药的患者。同时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将鱼腥草、荆芥、薄荷蒸馏提取出的挥发油用环糊精进行包合,可防止挥发油的挥发;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同时还可掩盖挥发油的不良气味。
本申请人作了一系列实验,可以证实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效可控,制剂疗效好。
实验例1对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镇咳作用取体重18-22g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灌胃生理盐水,受试组分别灌胃给予实验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2.0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口服液2.0g/g,灌胃体积均为2ml/100g,连续给药5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将小鼠置密闭玻璃箱内,定量喷雾入浓氨水气雾诱咳,记录小鼠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结果受试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平均咳嗽潜伏期均延长25秒以上、平均咳嗽次数明显减少,表明本品有明显镇咳作用见下表。
组别 剂量 动物数潜伏期(秒,X±SD) 咳嗽次数(X±SD)对照组 2.0g/kg 10 50.8±16.1 29.6±5.1口服液组2.0g/kg 10 91.5±22.6 23.6±5.3颗粒剂组2.0g/kg 10 92.9±22.5 24.3±4.9胶囊剂组2.0g/kg 10 95.1±24.9 24.8±5.7片剂组 2.0g/kg 10 93.2±21.3 22.6±3.5实验例2辅料筛选鱼腥草、荆芥、薄荷的挥发油是其有效成分,为防止挥发油的挥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挥发油的不良气味,更好的发挥药效,环糊精包裹是其关键技术。
包合率=[包合物中挥发油的量/挥发油加入量]×100%收得率=[包合物实际量/(环糊精量+挥发油加入量)]×100%环糊精∶油8∶16∶1 4∶1包合率% 收得率% 包合率% 收得率% 包合率% 收得率%β-环糊精72.5 91.3 74.3 91.3 75.6 95.7α-环糊精72.3 90.1 73.5 91.0 70.4 91.3γ-环糊精73.1 92.3 72.0 91.5 72.3 91.1白糊精 65.7 83.2 66.3 86.2 63.3 80.3黄糊精 60.5 80.2 62.1 82.2 62.3 81.3本发明的实施例1鱼腥草60份 桔梗60份 苦杏仁25份 菊花50份桑叶60份 荆芥25份 薄荷30份芦根60份甘草25份 连翘60份 紫苏叶30份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后混入,压片,即得片剂,每日3次,每次3片。
本发明的实施例2鱼腥草180份 桔梗180份 苦杏仁75份菊花150份桑叶180份 荆芥75份薄荷90份 芦根180份 甘草75份连翘180份紫苏叶90份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80%,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即得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3袋。
本发明的实施例3鱼腥草120份 桔梗120份苦杏仁50份菊花100份桑叶120份荆芥50份薄荷60份 芦根120份甘草50份连翘120份紫苏叶60份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加炼蜜,制丸,即得丸剂,每日3次,每次1颗。
本发明的实施例4鱼腥草120份 桔梗120份 苦杏仁50份菊花100份桑叶120份 荆芥50份薄荷60份 芦根120份 甘草50份连翘120份紫苏叶60份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加10%大豆油,制丸,即得软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3粒。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鱼腥草60~180份、桔梗60~180份、苦杏仁25~75份、菊花50~150份、桑叶60~180份、荆芥25~75份、薄荷30~90份、芦根60~180份、甘草25~75份、连翘60~180份、紫苏叶30~90份制备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丸剂、酒剂、酊剂、浸膏剂,注射制剂,包括普通针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输液剂,其他特殊制剂;包括缓控释制剂、贴膜剂、凝胶剂等。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凝胶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80%,静置12~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再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片剂制备方法是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1~2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加水润湿,制粒,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压片,即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颗粒剂制备方法是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60~80%,静置2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加水润湿,制粒,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即得。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胶囊剂制备方法是取鱼腥草、荆芥、薄荷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及水溶液,蒸馏液备用;药渣加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芦根、甘草、连翘、紫苏叶,混匀,加水煎煮或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乙醇沉淀至含醇量达40~80%,静置12~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细粉,加水润湿,制粒,挥发油用4倍量β-环糊精包合后混入,充填,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鱼腥草、桔梗、苦杏仁、菊花、桑叶、荆芥、薄荷、芦根等药材制备而成,对于感冒、咳嗽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片剂剂量准确,内容物含量差异小,质量稳定,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借助包衣加以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颗粒剂对胃肠道刺激小;载药量大,口感好,利于接受;胶囊剂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使用人群广;注射剂生物利用度高,起效速度快,无首过效应,适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
文档编号A61P11/00GK1562181SQ200410022069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7日
发明者于文勇 申请人:北京奇源益德药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