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喉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665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咽喉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各种类型的急慢性咽喉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咽喉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急慢性咽喉炎是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的职业性疾病之一。也是医疗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用“口服液、片剂、药物冲剂”的国药准字号,治疗急、慢性咽喉病的药物不少。但用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采用药茶预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产品没有。只有主治“宿便”的“肠清茶”;主治“降低血压、抗衰老”的“同新菊宝茶”;主治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的“羚锐银杏保健茶”和目前社会上销售的“减肥茶”、“瑞梦乌龙减肥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中国传统饮料茶叶和中国传统中草药制成的能够预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咽喉保健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中国传统饮料茶叶和中国传统中草药制成的能够预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咽喉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选用中国绿茶、金银花、西青果、桔梗、甘草原料进行组合,将这些原料组合使得各原料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
依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茶为万病之药”之说,源于唐朝陈藏器《本草遗》“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诸药内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其原因是茶叶除含有蛋白质、脂肪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U等10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的总称,也是一类以几茶素为主体的具有生物氧化作用的酚性化合物,又称茶单宁,茶鞣质,茶多酚易溶于水。从药理作用可知茶多酚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中国绿茶含茶多酚较多成分。
金银花,其成分为花蕾含黄酮类,为樨草素及樨草素-7-葡萄糖甙,并含肌醇、绿原酸、异绿原酸和皂甙,现已证实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其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其功效清热解毒,凉散风热;药理作用有比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并有抗病毒、抗炎解热、降血脂、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的作用,并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西青果(藏青果),成分含诃子酸3-4%、鞣质20-40%、脂肪油、没食子酸等;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利咽开音、生津润喉、解毒消肿;药理作用用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咽喉干燥等。
桔梗,成分含有多种皂甙,主要为桔梗皂甙,水解后生成多种皂甙元、桔梗皂甙元和远志酸,以及少量的桔梗酸A、B、C等,以外尚含α-菠菜甾醇、菊糖、桔梗糖;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药理作用治咽喉肿痛,与甘草同治咽痛音哑。
补益药甘草,成分含甘草甜素6-14%、甘草苦甙、甘草酸、异甘草甙、甘露醇、葡萄糖、蔗糖及淀粉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药理作用用于调和药性,解百草毒,用于治咽喉肿痛。
为了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本发明还与薄荷、板蓝根、贯众、胖大海、罗汉果、玄参、麦冬组合。这是因为薄荷,成分含挥发油1-3%,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脑70-90%、薄荷酮10-20%、醋酸薄荷酯约3%及柠檬烯等单萜类化合物;性味归经辛、凉、气清香,归肺、甘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药理作用有解热、抗菌、镇痛、利胆、止痒等作用。
板蓝根,成分含靛甙、β--谷甾醇、靛红、芥子甙等;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药理作用抗病毒作用。对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等有防治作用,对枯草杆菌、熔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内毒素的作用。
贯众,成分本品含绿原酸、挥发油、鞣质等;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胃经;功效杀虫、清热解毒、止血;药理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疱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对痄腮肿痛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胖大海,成分种皮含聚戊糖、粘液质、胖大海素、挥发油、西黄芪胶粘素和收敛性物质等;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功效清肺化痰、利咽开音、解毒;药理作用用于治疗干咳无痰、慢性咽喉炎和牙痛,治于燥热、头痛目赤。
罗汉果,成分含罗汉果甙、果糖、氨基酸、黄酮等;性味归经甘、凉,入肺、大肠经;功效清热润肺、滑肠通便;药理作用用治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用治于肠燥便秘。
玄参,成分根含玄参素、单萜甙类成分、其中哈巴甙占70-80%,γ-(邻-甲基-对-香豆酰)-哈巴素占20-30%;性味归经甘、苦、成、微寒,入肺、胃、肾经;功效清热、解毒、养阴;药理作用治于咽喉肿痛、口干、舌绛等症。
麦冬,成分本品含多种甾体皂甙、多种葡萄糖、维生素A及少量β--谷甾醇;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入肺、心、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药理作用用治于肺燥干咳、咳嗽出血、胃阴不足所致的舌干口渴,可治血喉。
本发明组分的用量也是发明人采用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参考历代验方、秘方并结合自己数十年对茶的研究和实践得出,各配方的咽喉保健茶在下述重量份范围内都有较好的防治口腔炎、咽喉炎的效果。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咽喉保健茶,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27-9份、西青果29-10份、桔梗21-6份、甘草9-3份、中国绿茶42-14份。
上述的咽喉保健茶,它可以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8份、西青果19份、桔梗14份、甘草6份、中国绿茶28份。
上述的咽喉保健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原料药金银花、西青果、桔梗、甘草、中国绿茶分别净选、洗净、干燥;(b)、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步骤(a)中所得原料;(c)、将(b)中所得原料分别粉碎;(d)、将(c)中粉碎后的原料过筛;(e)、将(d)中过筛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f)、将(e)中混合均匀后所得物质分装、包装。
上述的咽喉保健茶,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薄荷21-7份、罗汉果20-6份、玄参18-6份、麦冬18-6份、胖大海21-7份、贯众15-5份、板蓝根24-8份。
上述的咽喉保健茶,它可以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8份、西青果19份、桔梗14份、甘草6份、薄荷14份、罗汉果13份、玄参12份、麦冬12份、胖大海14份、贯众10份、板蓝根16份、中国绿茶28份。
所述咽喉保健茶的制备原料包括金银花、西青果、桔梗、甘草、薄荷、罗汉果、玄参、麦冬、胖大海、贯众、板蓝根、中国绿茶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原料药金银花、西青果、桔梗、甘草、薄荷、罗汉果、玄参、麦冬、胖大海、贯众、板蓝根、中国绿茶分别净选、洗净、干燥;(b)、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步骤(a)中所得原料;(c)、将(b)中所得原料分别粉碎;(d)、将(c)中粉碎后的原料过筛;(e)、将(d)中过筛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f)、将(e)中混合均匀后所得物质分装、包装。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所用设备均为现有设备,均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本发明咽喉保健茶为散剂型。古人认为“散者散也,去急病”。散剂具有容易分散和奏效迅速、制法简便的特点。
上述制成的咽喉保健茶的感官指标如下外形黄绿色粉末无可见杂质、无结块霉变现象汤色黄绿色透明、无浑浊香气丁香型、淡清香、香气纯正无异味滋味具有咽喉茶固有的滋味、滑感性强无涩感咽喉保健茶是茶色淡雅、气味宜人的药茶。药茶是中医药传统的内服疗法中的剂型之一,水又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利用药茶来预防治疗疾病,不仅可以及时补充人体水分,同时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利用。
咽喉保健茶集茶药于一体,所采用的中草药有“疏风清热、凉血、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杀菌、补益、消肿止痛、利咽开音去口腻”的功效,咽喉保健茶具有生津润口喉、防治急慢性咽喉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对老人可健齿对儿童可预防龋齿和保持口腔清洁。
咽喉保健茶可为袋装泡制形式,用小纸袋装,每小袋净重3±0.1克,用过塑纸盒中包装,每盒20小袋包封,再用纸箱大包装,每箱50盒。饮用时,用开水400-450ml泡服,1次1小袋,每日2-3次,饮用方便,男女老少皆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咽喉保健茶的制备(a)、将炮制好、无霉变的原料金银花、西青果、桔梗、甘草、中国绿茶分别净选、洗净、干燥;(b)、称取步骤(a)中所得原料金银花25克、西青果27克、桔梗20克、甘草8克、中国绿茶42克;(c)、将(b)中所得原料分别倒入自动粉碎机粉碎;(d)、将(c)中粉碎后的原料过七号筛;(e)、将(d)中过筛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成散剂;
(f)、将(e)中混合均匀后所得散剂倒入DXDC125型袋泡茶包装机,按3±0.1克的定量经6cm×5cm茶叶滤纸包装成小袋,再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装有3克咽喉保健茶料小袋装入8cm×6.5cm的锡箔纸袋内经连续封口机真空封口后,按每15袋为一小盒、每60小盒为一箱装箱。
实施例2、本发明咽喉保健茶的制备(a)、将炮制好、无霉变的原料金银花、西青果、桔梗、甘草、中国绿茶分别净选、洗净、干燥;(b)、称取步骤(a)中所得原料金银花18克、西青果19克、桔梗14克、甘草6克、中国绿茶28克;(c)、将(b)中所得原料分别倒入自动粉碎机粉碎;(d)、将(c)中粉碎后的原料过七号筛;(e)、将(d)中过筛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成散剂;(f)、将(e)中混合均匀后所得散剂倒入DXDC125型袋泡茶包装机,按3±0.1克的定量经6cm×5cm茶叶滤纸包装成小袋,再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装有3克咽喉保健茶料小袋装入8cm×6.5cm的锡箔纸袋内经连续封口机真空封口后,按每15袋为一小盒、每60小盒为一箱装箱。
实施例3、本发明咽喉保健茶的制备(a)、将炮制好、无霉变的原料金银花、西青果、桔梗、甘草、薄荷、罗汉果、玄参、麦冬、胖大海、贯众、板蓝根、中国绿茶分别净选、洗净、干燥;(b)、称取步骤(a)中所得原料金银花18克、西青果19克、桔梗14克、甘草6克、薄荷14克、罗汉果13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胖大海14克、贯众10克、板蓝根16克、中国绿茶28克;
(c)、将(b)中所得原料分别倒入自动粉碎机粉碎;(d)、将(c)中粉碎后的原料过七号筛;(e)、将(d)中过筛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成散剂;(f)、将(e)中混合均匀后所得散剂倒入DXDC125型袋泡茶包装机,按3±0.1克的定量经6cm×5cm茶叶滤纸包装成小袋,再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装有3克咽喉保健茶料小袋装入8cm×6.5cm的锡箔纸袋内经连续封口机真空封口后,按每15袋为一小盒、每60小盒为一箱装箱。
实施例4、本发明咽喉保健茶防治保健效果的观察实验1、一般资料选取急慢性咽喉炎患者292例,其中男173例,女119例,年龄60岁以上37例,50-59岁43例,40-49岁51例,30-39岁49例,23-29岁39例,18-22岁38例,10-17岁35例。
2、中医学诊断标准(1)急性咽喉炎怕冷发烧、头痛咳嗽、久咳失音、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咽喉红肿疼痛、喉核肿大。共计136例。
(2)慢性咽喉炎发热而微寒、咽痛音哑、咽喉干燥痒、舌质红、干咳无痰。共计156例。
3、饮用方法饮用上述实施例1所制咽喉保健茶。
(1)急性咽喉炎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3克,5日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2)慢性咽喉炎每日2次,每次1袋,每袋3克,5日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1)、有效急性咽喉炎精神爽快气顺,四肢有力,吞咽便利有食欲,说话有音无虚火。
慢性咽喉炎清心无烦躁无热感,谈吐便利不咳嗽、咽喉润鼻不干。
(2)、无效急性咽喉炎神昏发热、四肢无力、吞咽困难、咽喉肿痛音哑、气粗。
慢性咽喉炎风热咳嗽、口渴咽痛、疲乏。
5、服用结果(见表1)表1 经服用后效果观察


总之,在15日内,用本发明咽喉保健茶防治急慢性咽喉炎患者292例,结果有效267例,有效率91%;无效25例,无效率9%。
实施例5、本发明咽喉保健茶防治保健效果的观察实验1、一般资料选取急慢性咽喉炎患者239例,其中男123例,女116例,年龄60岁以上33例,50-59岁41例,40-49岁40例,30-39岁31例,23-29岁20例,18-22岁37例,10-17岁37例。
2、中医学诊断标准(1)急性咽喉炎怕冷发烧、头痛咳嗽、久咳失音、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咽喉红肿疼痛、喉核肿大。共计106例。
(2)慢性咽喉炎发热而微寒、咽痛音哑、咽喉干燥痒、舌质红、干咳无痰。共计133例。
3、饮用方法饮用上述实施例3所制咽喉保健茶。
急性咽喉炎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3克,5日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慢性咽喉炎每日2次,每次1袋,每袋3克,5日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1)、有效急性咽喉炎精神爽快气顺,四肢有力,吞咽便利有食欲,说话有音无虚火。
慢性咽喉炎清心无烦躁无热感,谈吐便利不咳嗽、咽喉润鼻不干。
(2)、无效急性咽喉炎神昏发热、四肢无力、吞咽困难、咽喉肿痛音哑、气粗。
慢性咽喉炎风热咳嗽、口渴咽痛、疲乏。
5、服用结果(见表2)表2 经服用后效果观察

总之,在15日内,用本发明咽喉保健茶防治急慢性咽喉炎患者239例,结果有效219例,有效率91%;无效20例,无效率9%。
权利要求
1.一种咽喉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27-9份、西青果29-10份、桔梗21-6份、甘草9-3份、中国绿茶42-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喉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8份、西青果19份、桔梗14份、甘草6份、中国绿茶28份。
3.一种咽喉保健茶的制备方法,该咽喉保健茶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27-9份、西青果29-10份、桔梗21-6份、甘草9-3份、中国绿茶42-14份,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述原料分别净选、洗净、干燥;(b)、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步骤(a)中所得原料;(c)、将(b)中所得原料分别粉碎;(d)、将(c)中粉碎后的原料过筛;(e)、将(d)中过筛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f)、将(e)中混合均匀后所得物质分装、包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喉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薄荷21-7份、罗汉果20-6份、玄参18-6份、麦冬18-6份、胖大海21-7份、贯众15-5份、板蓝根24-8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咽喉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8份、西青果19份、桔梗14份、甘草6份、薄荷14份、罗汉果13份、玄参12份、麦冬12份、胖大海14份、贯众10份、板蓝根16份、中国绿茶28份。
6.一种咽喉保健茶的制备方法,该咽喉保健茶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27-9份、西青果29-10份、桔梗21-6份、甘草9-3份、薄荷21-7份、罗汉果20-6份、玄参18-6份、麦冬18-6份、胖大海21-7份、贯众15-5份、板蓝根24-8份、中国绿茶42-14份,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述原料分别净选、洗净、干燥;(b)、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步骤(a)中所得原料;(c)、将(b)中所得原料分别粉碎;(d)、将(c)中粉碎后的原料过筛;(e)、将(d)中过筛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f)、将(e)中混合均匀后所得物质分装、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各种类型的急慢性咽喉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咽喉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该咽喉保健茶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27-9份、西青果29-10份、桔梗21-6份、甘草9-3份、中国绿茶42-14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的净选、洗净、干燥、称取、粉碎、过筛、混合、分装、包装。本发明咽喉保健茶采用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制成的散剂型,能够较好地预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
文档编号A61P11/00GK1569192SQ20041003733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9日
发明者吕文晓, 钟卫东 申请人:吕文晓, 钟卫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