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藿香正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0153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藿香正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藿香正气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藿香正气中成药,包括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丸、加味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合剂、藿香正气口服液,它们的基本处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局剂方》,由藿香、苏叶、茯苓、白芷等药物组成,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多用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胃痛、胸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为夏秋季节常用的中成药。作为临床常用中成药,其使用历史已逾千年,是被历代医家誉为经典名方的湿症″圣药″。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胃肠性感冒、痢疾和胃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等适应症,对外出旅行、水土不服、空调病以及饮食失和等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也有较好疗效。
传统的药物制剂为“藿香正气散”(煮散),早期改为“藿香正气丸”,现又将丸剂改制成藿香正气丸(浓缩丸)、加味藿香正气丸、加味藿香正气丸(蜜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合剂、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剂型。目前在《中国药典》和《卫生部中成药标准》中收载的有如下的藿香正气制剂(1)藿香正气丸(浓缩丸)(《卫生部中成药标准》,标准号WS3-B-1465-93)处方与制法广藿香150g,紫苏叶50g,白芷50g,白术(炒)100g,陈皮100g,半夏(制)100g,厚朴(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枣25g,生姜15g,以上十三味,取广藿香、陈皮、白术、厚朴、生姜以70%乙醇为溶剂,半夏以45%乙醇为溶剂,照《中国药典》2000版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紫苏叶提取挥发油,残渣与大腹皮、大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白芷、茯苓、桔梗粉碎成细粉;甘草部分粉碎成细粉,部分制成浸膏;将上述各膏、粉混匀,加入紫苏叶挥发油,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2)加味藿香正气丸(《卫生部中成药标准》,WS3-B-3794-98)广藿香150g,紫苏叶50g,白芷50g,白术(炒)100g,陈皮100g,半夏(制)100g,厚朴(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枣25g,生姜15g,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50~6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10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3次。
(3)加味藿香正气丸(蜜丸)(《卫生部中成药标准》,WS3-B-3794-98)处方与制法广藿香150g,紫苏叶50g,白芷50g,白术(炒)100g,陈皮100g,半夏(制)100g,厚朴(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25g,生姜15g,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50~6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10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3次。
(4)藿香正气水(《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处方与制法苍术160g,陈皮160g,厚朴(姜制)160g,白芷240g,茯苓240g,大腹皮240g,生半夏160g,甘草浸膏20g,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照药典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前三种各收集初漉液400ml,后一种收集初漉液500ml,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合并以上溶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
(5)藿香正气合剂(《卫生部中成药标准》,WS3-B-1466-93)处方与制法广藿香150g,紫苏叶50g,白芷50g,白术(炒)100g,陈皮100g,半夏(姜制)100g,厚朴(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枣25g,生姜15g,以上十三味,半夏、白术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回收乙醇;广藿香、白术、厚朴、陈皮和紫苏叶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漉液合并,静置,滤过,再浓缩至约1000ml,加入防腐剂适量,放冷,加入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6)藿香正气口服液(《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处方与制法苍术80g,陈皮80g,厚朴(姜制)80g,白芷120g,茯苓120g,大腹皮120g,生半夏120g,甘草浸膏10g,广藿香油0.8ml,紫苏叶油0.4ml,以上十味,厚朴用60%乙醇作溶剂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水液滤过,备用;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滤过;茯苓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滤过;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6.8g,加水煎煮2次。合并上述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然后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调节体积与pH值,即得。
(7)藿香正气软胶囊(《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处方与制法苍术195g,陈皮195g,厚朴(姜制)195g,白芷293g,茯苓293g,大腹皮293g,生半夏195g,甘草浸膏24.4g,广藿香油1.95ml,紫苏叶油0.98ml,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乙醇提取2次,取乙醇液,浓缩至清膏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滤过;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5份,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上述滤液,浓缩后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制备软胶囊,即得。
以上制剂中,(1)、(2)、(3)为固体制剂,剂型均为丸剂,以传统方法制备;口服,一次服用量较大,使用不便,给老、幼和吞咽困难的病人带来了麻烦;(4)、(5)、(6)为液体剂型,虽然服用方便,但是携带不方便,服用时候口味不好;(7)为软胶囊剂,但使用上仍旧存在传统固体剂型的特点。
超微粉碎技术是指将3毫米以上的物料颗粒粉碎至100微米以下的过程。研究者认为,由于颗粒大小向微细化发展,所以会导致表面积和孔隙率极大幅度地增加,因此超微粉碎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学活性等,因此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研究表明,许多可食动植物、微生物、药物等原料都可用超微粉碎设备加工成超微粉,微细化的药物具有很强的表面吸附力和亲和力,因此,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容易吸收消化。
快速分散制剂是一种在口腔内不需水即能崩解或溶解的制剂。要求具有①在口腔内迅速崩解、无沙砾感、口感良好、容易吞咽,对口腔粘膜无刺激性。质量标准中性状项下应规定在口腔内迅速崩解、无沙砾感、口感良好;②建立合适的崩解时限测定方法和限度,并定入标准;③对难溶药物,应建立合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和限度;④其它应符合片剂项下通则要求。快速分散制剂的特点是①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②服用方法不需用水③肠道残留少,副作用少;④避免肝肠的首过效应。
藿香正气多种制剂在国内已经有产品上市销售,但实践中,这些制剂的不足之处在于制备工艺陈旧,使用不便,给老、幼和吞咽困难的病人带来不少麻烦。本发明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和快速分散技术对藿香正气制剂进行了改造,改造过程克服了中药制剂在剂型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将超微粉碎技术和快速分散技术应用于中成药所面临的困难,如吸湿,不稳定,工艺繁琐等缺陷,经过筛选和工艺摸索,在中药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制备出了一种具有快速崩解特性的与藿香正气作用相似的固体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藿香正气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剂,有两种配方,十三味配方和十味配方,两种配方制成的本发明制剂都是本发明的藿香正气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其中十三味配方如下广藿香150份,紫苏叶50份,白芷50份,白术(炒)100份,陈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朴(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枣25份,生姜15份,十味配方如下苍术195份,陈皮195份,厚朴(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广藿香油1.95份,紫苏叶油0.98份,以上组成,份为重量份,若以克为单位,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片剂,制成1000片,每次服用剂量可以是1-20片,共可服用50-1000次。如作为颗粒剂,制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毫份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
以上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臣药和佐药,也可以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快速分散制剂其辅料对本发明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的辅料,选自崩解剂、黏合剂、助悬(增稠)剂、助流剂、矫味剂,矫色剂。其中助悬(增稠)剂、矫色剂根据制剂的需要添加,若制剂不需要,就不加。
本发明所用的辅料是经过筛选得到的,其中崩解剂选自,超级羧甲基淀粉钠(立崩)、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聚维酮,PVP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CCN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等。对于溶胀度较小的淀粉、微晶纤维素等在能够保证制剂的快速崩解(<3min)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但优选的是溶胀度大于5ml/g的崩解剂。黏合剂选自聚维酮(PVP)、代羟丙纤维素钠(HPMC);助悬剂选自黄原胶、卡伯姆(CARBOMER)、HPMC、瓜儿胶。助流剂选自微分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矫味剂选自各种香精,如蜜蜂香精、绿茶香精、橘子香精、苹果香精、菠萝香精、葡萄香精等。矫色剂为任意可药用的色素或者是使制剂最终的使用状态呈现一定色彩状态的符合药用标准的有色物质。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的快速分散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以上配比的中药药材粉碎和/或提取,粉碎物或提取物经干燥后得到产物,经过超微粉碎,得到粒径小于75μm的药材粉末或者提取物粉末,该粉末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与经过超微粉碎的辅料以适当的比例混和,用制剂学常规的制剂技术制成本发明的快速分散制剂。该方法中所述中药药材粉碎可以是按照传统方法如《卫生部中成药标准》中的方法先将配方中各成分混和,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得到。所述提取可以使用水煮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渗滤提取,水煮醇沉提取,醇煮水沉提取等多种提取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优选的是水煮提取。水煮采用加水10-15倍,水煎煮2-3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3小时,第三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浸膏。
为了提供制剂良好的快速分散的能力,需要严格控制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的粒度,也就是颗粒粒径要小。因此,本发明的制剂的工艺特点在于,制剂成型之前对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都进行微粉化;其目的是增加粉末粒子表面的湿润性,促进药物溶出。本发明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得到粒径小于75μm的中药药材粉末或者中药提取物,然后与粒径相当或更小的辅料混和均匀制成药物制剂。对于片剂,可以采用粉末直接成型、湿法制粒成型或者干法制粒成型来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超微粉碎技术,是将本发明的主药和辅料通过现有的超微粉碎方法加工成粒径小于75μm的,优选为小于30μm的,最优选为小于10μm的微粉颗粒,目前,微粉化技术有化学法和机械法两种。化学合成法能够制得微米级、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粉体。机械粉碎法成本低、产量大,是制备超微粉体的主要手段,现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超微粉碎可分为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根据粉碎过程中产生粉碎力的原理不同,干法粉碎有气流式、高频振动式、旋转球(棒)磨式、锤击式和自磨式等几种形式;湿法粉碎主要是胶体磨和均质机。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上任意的方法得到粒径小于75μm的产品,优选使用气流干粉粉碎法。
因此,本发明在确保使用的物料主药和辅料中的崩解剂、黏合剂、助悬(增稠)剂、助流剂、矫味剂、矫色剂等全部具有小于75μm粒径的情况下混和均匀,制备固体制剂;该制剂在利于吸收的同时还具有高分散特性,可以更好的吸收,可以以固体形式服用,也可以在服用时加入液体后使制剂分散到液体中后服用,如用水冲服。
本发明的快速分散制剂,其主药与辅料的重量比例是100∶1~600,优选的是100∶50-400,更优选的是100∶100-200,其中主药与崩解剂的重量比例是100∶10~500,优选的是100∶100-400,更优选的是100∶200-300。
本发明的快速分散制剂包括但不限于速崩片剂如口腔崩解片剂,它可以直接置于口腔,借助唾液进行分散,在口腔内迅速崩解、无沙砾感、口感良好,利于吞服。还可制成分散片剂,在水中快速分散,其分散液无沙砾感、口感良好,吸收迅速。
本发明的主药和辅料的重量配比,优选为以下配比主药 100份崩解剂、 10-500份黏合剂、 1-10份助悬(增稠)剂、0-10份助流剂、 0.5-5份矫味剂, 0-2份矫色剂。
0-2份其中,优选的崩解剂是超级羧甲基淀粉钠(立崩)、羧甲基淀粉钠(CMS-Na)、微晶纤维素。优选的黏合剂选自聚维酮(PVP)、代羟丙纤维素钠(HPMC)。优选的助流剂为微分硅胶。优选的矫味剂为蜜蜂香精、绿茶香精。
本发明的最优选的配方组成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制剂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可用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胃痛、胸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本发明的制剂包括并不限于速崩片,还可以制备成为口崩片;后者可以直接置于口腔,借助唾液进行分散,在口腔内迅速崩解、无沙砾感、口感良好,利于吞服。
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得产物不仅可以用于制备片剂,还可以与适宜的辅料结合制备其它固体药物制剂,这些制剂包括并不限于片剂(舌下片、咀嚼片、泡腾片、阴道片、速释缓释控释片、肠溶片)、栓剂、胶囊剂、丸剂、气(粉)雾剂等,以及由本发明显而易见的其他应用形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疗效确切的藿香正气丸组方和制剂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如超微粉碎技术,有效地增加了药材的分散度,并使用快速崩解的辅料,使制剂同时具有快速分散和极大分散程度的特征,从而使药物较原剂型服用更加方便,通过快速崩解(<3min)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分散片使用时可放入水中分散后服用,或直接置于口中,快速地变为液体,而对于藿香正气这类产品而言,特别适合于制成本发明的制剂,可以解决对如吞咽困难者(尤其是老人、儿童),或特殊不能得到水的环境下的病人用药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粒径小于75μm的药材粉末或者提取物粉末和粒径相同或更小的辅料混和是本发明的重要因素。
对快速崩解的固体制剂的质量评价相应药品标准以及药典制剂通则的要求外,制剂崩解时间重点考察内容,崩解时间<3min。
该制剂为主药(提取物)与至少一种崩解剂和遇水形成高粘度的溶胀辅料等配伍而成,遇水可迅速崩解并形成均匀的粘性混悬液,它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和不良反应少,特别适合老、幼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且能用普通片剂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新剂型。因此,制备藿香正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可以为藿香正气丸这一传统成药提供新的用药形式,在丰富本方的剂型的同时,能适应不同患者的要求,更有利于发挥本方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任何意义上的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广藿香150份,紫苏叶50份,白芷50份,白术(炒)100份,陈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朴(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枣25份,生姜15份,以上十三味,取广藿香、陈皮、白术、厚朴、生姜以70%乙醇为溶剂,半夏以45%乙醇为溶剂,照《中国药典》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紫苏叶提取挥发油,残渣与大腹皮、大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白芷、茯苓、桔梗粉碎成细粉;甘草部分粉碎成细粉,部分制成浸膏;将上述各膏、粉混匀,超微粉碎,过400目,加入紫苏叶挥发油,混匀,每100份粉末与辅料混和均匀,制粒后压片,以新菲尔包衣料包衣,即得。见表1表1 制剂处方及其主要评价结果

注(1)以主药量为100份,其它辅料用量为相对量,份数。(下同)(2)其它为娇味剂等。(下同)实施例2广藿香150份,紫苏叶50份,白芷50份,白术(炒)100份,陈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朴(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枣25份,生姜15份,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超微粉碎,过400目,过筛,混匀,每100份粉末与辅料混和均匀,制粒后压片,即得。见表2表2 制剂处方及其主要评价结果

实施例3广藿香150份,紫苏叶50份,白芷50份,白术(炒)100份,陈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朴(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25份,生姜15份,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超微粉碎,过300目,每100份粉末与辅料混和均匀,制粒后压片,即得。见表3表3 制剂处方及其主要评价结果


实施例4苍术160份,陈皮160份,厚朴(姜制)160份,白芷240份,茯苓240份,大腹皮240份,生半夏160份,甘草浸膏20份,广藿香油1.6份(当固体单位为g时,液体单位为ml;当固体单位为kg时,液体单位为1;下同),紫苏叶油0.8份,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照药典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前三种各收集初漉液400ml,后一种收集初漉液500ml,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干燥,干燥物粉碎成细粉,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然后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后喷入,混匀。每100份粉末与辅料混和均匀,制粒后压片,即得。见表4表4 制剂处方及其主要评价结果

实施例5广藿香150份,紫苏叶50份,白芷50份,白术(炒)100份,陈皮100份,半夏(姜制)100份,厚朴(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枣25份,生姜15份,以上十三味,半夏、白术照药典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回收乙醇;广藿香、白术、厚朴、陈皮和紫苏叶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漉液合并,静置,滤过,再浓缩、干燥,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然后加入上述挥发油。每100份粉末与辅料混和均匀,制粒后压片,即得。见表5表5 制剂处方及其主要评价结果

实施例6苍术80份,陈皮80份,厚朴(姜制)80份,白芷120份,茯苓120份,大腹皮120份,生半夏120份,甘草浸膏10份,广藿香油0.8份,紫苏叶油0.4份,以上十味,厚朴用60%乙醇作溶剂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水液滤过,备用;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滤过;茯苓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滤过;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6.8份,加水煎煮2次。合并上述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滤液浓缩并干燥,干燥物粉碎成细粉,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然后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后喷入,混匀。每100份粉末与辅料混和均匀,制粒后压片,即得。见表6表6 制剂处方及其主要评价结果

实施例7苍术195份,陈皮195份,厚朴(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广藿香油1.95份,紫苏叶油0.98份,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乙醇提取2次,取乙醇液,浓缩至清膏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滤过;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5份,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上述滤液,浓缩后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浓缩并干燥,干燥物粉碎成细粉,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然后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后喷入,混匀。每100份粉末与辅料混和均匀,制粒后压片,即得。见表7表7 制剂处方及其主要评价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藿香正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广藿香150份,紫苏叶50份,白芷50份,白术(炒)100份,陈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朴(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枣25份,生姜15份;或苍术195份,陈皮195份,厚朴(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广藿香油1.95份,紫苏叶油0.98份;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分散固体制剂是将上述中药粉碎或者提取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主药,该主药与选自崩解剂、黏合剂、助悬剂、助流剂、矫味剂、矫色剂的辅料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制剂,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药和辅料的颗粒度均小于75μm粒径。
2.权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药和辅料的颗粒度均小于30μm粒径。
3.权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药和辅料的颗粒度均小于10μm粒径。
4.权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崩解剂选自,超级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淀粉、微晶纤维素;黏合剂选自聚维酮、代羟丙纤维素钠;助悬剂选自黄原胶、卡伯姆、HPMC、瓜儿胶;助流剂选自微分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矫味剂选自各种香精,矫色剂为任意可药用的色素或者是使制剂最终的使用状态呈现一定色彩状态的符合药用标准的有色物质。
5.权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片剂,其组成如下主药 100份崩解剂、 10-500份黏合剂、 1-10份助悬剂、 0-10份助流剂、 0.5-5份矫味剂, 0-2份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分散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1)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中药配方取各味药材或饮片,经粉碎或者提取以后,进行颗粒度小于75μm粒径的超微粉碎,备用;(2)所得到的超微细粉,与粒径相同或更小的选自下列的辅料崩解剂、黏合剂、助悬剂、助流剂、矫味剂或矫色剂混合均匀,制备成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崩解剂选自,超级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淀粉、微晶纤维素;黏合剂选自聚维酮、代羟丙纤维素钠;助悬剂选自黄原胶、卡伯姆、HPMC、瓜儿胶;助流剂选自微分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矫味剂选自各种香精,矫色剂为任意可药用的色素或者是使制剂最终的使用状态呈现一定色彩状态的符合药用标准的有色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剂中主药与辅料的比例是100∶1~60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剂中主药与崩解剂的比例是100∶10~50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片剂,采用粉末直接成型、湿法制粒成型或者干法制粒成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藿香正气快速分散固体制剂,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广藿香150份,紫苏叶50份,白芷50份,白术(炒)100份,陈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朴(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枣25份,生姜15份;或苍术195份,陈皮195份,厚朴(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广藿香油1.95份,紫苏叶油0.98份;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分散固体制剂是将上述中药粉碎或者提取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主药,该主药与选自崩解剂、黏合剂、助悬剂、助流剂、矫味剂、矫色剂的辅料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制剂,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药和辅料的颗粒度均小于75μm粒径。
文档编号A61P1/10GK1785419SQ20051008725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8日
发明者耿炤, 杨明, 宋浩亮, 梅玲华, 葛卫红, 刘铜华 申请人: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