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74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特别是其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化痰减肥。用于湿热痰浊内阻之肥胖症;它是药物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千克另加薄荷油2~3ml制成的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
背景技术
本发明选择的是一些常用的新剂型,根据我国药品管理的相关法规,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管理。原剂型已有减肥通圣片,已列入国家药品标准,它是主要药物组成成份为大黄(酒制),麻黄,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元明粉,栀子,石膏,苦参,昆布,薄荷油的中药片剂,它是将处方中麻黄,栀子,桔梗,川芎,当归,黄芩,苦参,枳壳,昆布,加水煎煮浓缩后加入大黄,白术,白芍,元明粉,石膏的粗粉剂滑石粉混匀、烘干、再粉碎成细粉、喷入薄荷油,混匀,压片,即得,减肥通圣片用于治疗湿热痰浊内阻之肥胖症。
现有减肥通圣片的药物稳定性较差,生产成本高,贮藏不方便。基于片剂存在影响药品质量的缺点,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的改进,制成新的药物剂型,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药效,造福百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更好地保证药物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利于贮藏,用于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弊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更好地满足医疗的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剂型改进后的新制剂,是用于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它的制备方法是(1)取药物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千克另取薄荷油2~3ml。
(2)在(1)的药物中,取麻黄,栀子,桔梗,川芎,当归,黄芩,苦参,枳壳,昆布,荆芥加水煎煮提取1~4次,每次加药材4~12倍量的水,煎煮提取各1~3小时;最佳工艺为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各加6倍量水,每次煎煮提取2小时;(3)将上述(2)二次提取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40(60~90℃)的稠膏;最佳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90℃)的稠膏;(4)在(1)的药物中,取大黄,白术,白芍,元明粉,石膏五味药材粉碎成过20~70目筛的粗粉,备用;(5)将(3)所得的稠膏与(4)中的药材粗粉及滑石粉混匀,干燥;(6)将(5)所得的干燥物粉碎成40~200目的细粉,最佳为粉碎成过80~120目的细粉,备用;(7)将上述(6)所得细粉,干燥,喷入薄荷油,混合均匀,加辅料适量,制粒,即得颗粒剂,采用常规工艺,它可进一步制成丸剂、胶囊剂、口服液。
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用于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它是药物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千克另加薄荷油2~3ml制成的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
实施例1(1)取药物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千克另加薄荷油2~3ml。
(2)在(1)的药物中,取麻黄,栀子,桔梗,川芎,当归,黄芩,苦参,枳壳,昆布,荆芥加水煎煮提取1~4次,每次加药材4~12倍量的水,煎煮提取各1~3小时;最佳工艺为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各加6倍量水,每次煎煮提取2小时;(3)将上述(2)二次提取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40(60~90℃)的稠膏;最佳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90℃)的稠膏;(4)在(1)的药物中,取大黄,白术,白芍,元明粉,石膏五味药材粉碎成过20~70目筛的粗粉,备用;(5)将(3)所得的稠膏与(4)中的药材粗粉及滑石粉混匀,干燥;(6)将(5)所得的干燥物粉碎成40~200目的细粉,最佳为粉碎成过80~120目的细粉,备用;(7)将上述(6)所得细粉,干燥,喷入薄荷油,混合均匀,加辅料适量,制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1)取药物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千克另加薄荷油2~3ml。
(2)在(1)的药物中,取麻黄,栀子,桔梗,川芎,当归,黄芩,苦参,枳壳,昆布,荆芥加水煎煮提取1~4次,每次加药材4~12倍量的水,煎煮提取各1~3小时;最佳工艺为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各加6倍量水,每次煎煮提取2小时;(3)将上述(2)二次提取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40(60~90℃)的稠膏;最佳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90℃)的稠膏;(4)在(1)的药物中,取大黄,白术,白芍,元明粉,石膏五味药材粉碎成过20~70目筛的粗粉,备用;(5)将(3)所得的稠膏与(4)中的药材粗粉及滑石粉混匀,干燥;(6)将(5)所得的干燥物粉碎成40~200目的细粉,最佳为粉碎成过80~120目的细粉,备用;(7)将上述(6)所得细粉,干燥,喷入薄荷油,混合均匀,加辅料适量,混匀,装胶囊,即得胶囊剂。
采用上述方法及常规工艺,它可进一步制成丸剂、口服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它是药物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千克另加薄荷油2~3ml所制成的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新制剂,其特征在于其药物组成成份的最佳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82%;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63%;元明粉占1.41%;栀子,石膏各占7.04%;苦参,昆布各占14.08%;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1060克另加薄荷油2.45ml。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新制剂,其特征是(1)取药物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按一定比例取薄荷油适量。(2)在(1)的药物中,取麻黄,栀子,桔梗,川芎,当归,黄芩,苦参,枳壳,昆布,荆芥加水煎煮提取1~4次,每次加药材4~12倍量的水,煎煮提取各1~3小时;最佳工艺为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各加6倍量水,每次煎煮提取2小时;(3)将上述(2)二次提取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40(60~90℃)的稠膏;最佳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90℃)的稠膏;(4)在(1)的药物中,取大黄,白术,白芍,元明粉,石膏五味药材粉碎成过20~70目筛的粗粉,备用;(5)将(3)所得的稠膏与(4)中的药材粗粉及滑石粉混匀,干燥;(6)将(5)所得的干燥物粉碎成40~200目的细粉,最佳为粉碎成过80~120目的细粉,备用;(7)将上述(6)所得细粉,干燥,喷入薄荷油,混合均匀,加辅料适量,制粒,即得颗粒剂,采用常规工艺,它可进一步制成胶囊剂、丸剂、口服液。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制剂,它是组成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大黄(酒制),麻黄各占2~4%;枳壳,当归,白术,荆芥,白芍,黄芩,桔梗,滑石粉,川芎各占5~7%;元明粉占1~2%;栀子,石膏各占6~8%;苦参,昆布各占13~15%;以上药物组成合计每千克另加薄荷油2~3ml制成的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本发明所述新制剂主要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化痰减肥。
文档编号A61K33/04GK1823981SQ200510136620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7日
发明者黄开启, 曾卫阳 申请人:黄开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