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量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99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微量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装置,更为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微量注射装置,供随身佩带并按照预先设定的剂量和时间自动进行药物的皮下注射。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当中,目前比较直接有效的药物输入方式是采用皮下或静脉注射,如为了维持糖尿病人体内血糖含量而向人体内定时、定量输入胰岛素。采用这种注射方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人体内的药物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达到比较好的用药效果。
随着微电子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通过应用微处理器技术,使得便携式的自动注射装置的实现成为可能,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胰岛素泵即是此类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由外壳和固定在外壳中的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和输注装置构成,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及其用于参数输入的键盘和用于状态显示的显示屏;动力装置主要包括电机、传动装置和直线运动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驱动活塞的直线运动;输注装置采用一注射器,活塞位于该注射器中。
该种输注装置在实际使用中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外壳设计上的问题。如图1中所示,在外壳2的储液仓部位开有一个孔3,在将输注装置的注射器1装入外壳2上的储液仓中时,是将盖子4套在注射器1顶部,将注射器1沿x方向,推入壳体2上预留的供注射器1插入的孔3内,然后采用螺纹对接旋入的方式,将盖子4拧紧在外壳2上,使注射器1可以被稳定地夹紧在储液仓内。由于输注装置是人体随身佩带的物品,随着人体的活动及衣物等的摩擦作用,盖子4难免松动,一旦松动则会造成注射器针筒与壳体间的相对位移,而壳体内部的机械部件又附着于外壳上,针筒的相对移动将造成机械部件工作异常,直接影响自动注射装置的工作,使得输注量出现误差,容易对患者人身造成损害或危险。
其次是输注量实时调整方面的问题。控制装置按照设定的程序向动力装置发出指令;动力装置根据指令进行动作,带动输注装置注射器内的活塞在针筒内运动,推动注射器向导管内输注药液,通过连接在导管另外一端的预留在人体皮下的留置针,输送到患者体内。活塞在针筒内的伸缩运动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此类装置在人体佩带之初,需要测量并确定患者身体对药物的需求情况,然后设定输注方案,再将输注方案转换成一组数据,通过注射装置键盘输入并储存于控制装置中。患者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采用手动调整的方式随时调整其工作状态和方式。但这种调整往往凭患者的自我感觉及经验进行,因缺少科学依据而导致调整不准确或不可靠。特别当输注的是胰岛素之类对输注精度要求很高的药液的情况下,如果输注方案不能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过量输注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如现有市售的胰岛素泵,从使用角度来说都是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即只能按照设定好的方案,控制向人体输注胰岛素。
申请人注意到随着微电子技术与医疗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已经出现了很多种类体积微小、功能强大的医用微型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人体内特定物质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给这种实时连续检测创造了必要的应用条件,从而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在血糖检测方面,已经出现了应用血糖传感器的血糖连续检测仪。此外,超短时效胰岛素的出现,使对血糖实时控制,快速反应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
因此,真正意义下的胰岛素泵,应该是能自动检测人体血糖,分析出血糖变化并能根据该趋势自动调整胰岛素用量,即一种闭环式控制的智能微量输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智能微量注射装置,通过与连续检测血糖仪等连续测量仪器的连接,可以从注射装置外部直接输入检测数据,随时修改输注方案,从而实现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患者对药物的需求情况随时动态调整药液输入量的闭环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对自动注射装置的外壳设计作出改进,使对注射器的固定更加稳定,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注射器松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对注射装置中的控制装置作出改进设计,以便更准确、可靠地实施对动力装置的控制,实现药液安全、精确的微量注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
一种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包括外壳和固定在外壳内的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和输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向动力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和检测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用于接收控制装置发出的控制信号,将动力传递至输注装置;所述输注装置在动力装置驱动下将注射器内的药液压出,实现注射;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数据接口,该数据接口与所述的控制装置连接,并通过适配器与注射装置外部的血糖仪连接,接收来自外部血糖仪输出的血糖数据和控制指令并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该血糖数据调整所述的控制信号。
所述的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储液仓盖,外壳本体上设置有供置入所述注射器的储液仓,所述的储液仓盖与所述的储液仓配合形成一完整的外壳。在所述注射器置入储液仓内时,让储液仓上的至少两个接触面分别与注射器上的两个相应接触面紧贴接触,使所述的注射器被夹持在所述的储液仓内。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微处理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用于实现人机交互输入的键盘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用于保存微处理器电路运行数据的数据存储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提示语音及报警语音进行放大的语音放大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将驱动装置中电机转动的圈数及位置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电路的电机转动角度传感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实现驱动装置中电机正转或反转的换向驱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驱动装置中电机正转或反转进行限时控制的电机运行限时电路,和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极限位置及运动中的扭矩进行限定的位置及力传感器电路。
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池电量采样电路,与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当微处理器电路在程序控制下需要测量电池电量时,控制电池电量采样电路工作,将电池电压衰减到满足微处理器A/D转换电路的要求,送微处理器电路进行测试与计算。
所述的电机换向驱动电路包括正向驱动控制电路和反向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的电机运行限时电路包括第一可重触发单稳电路和第二可重触发单稳电路;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电平信号至正向驱动控制电路和输出脉冲信号至第一可重触发单稳电路,第一可重触发单稳电路输出单稳信号至正向驱动控制电路,控制动力装置中的电机限时正转;或者输出电平信号至反向驱动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至第二可重触发单稳电路,第二可重触发单稳电路输出单稳信号至反向驱动控制电路,控制动力装置中的电机限时反转。
所述的位置及力传感器电路是按压式开关电路,利用按压式开关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极限位置及运动中的扭矩进行限定,按压式开关电路将运动极限位置信号及扭矩信号输送至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
所述的数据接口还通过适配器与注射装置外部的微计算机连接。
在应用中,数据接口连接传感器装置,如血糖检测仪。在自动注射装置的控制装置中预先存储特定的输注方案,称为预设输注方案。由传感器装置检测患者人体内特定物质含量,将检测结果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到自动注射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确定对预设输注方案的修正方案。例如在将本自动注射装置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时,装置内放置装有胰岛素的注射器,将注射器通过导管与预先埋置在人体内的留置针或其他输注装置相连接;使用血糖仪对患者人体内的血糖含量进行实时检测,血糖仪输出的数据信息经过适配器转接后(使注射装置的控制装置能识别),连接到自动注射装置的数据接口;由控制装置接收该数据信息,经处理后进行对预设输注方案的调整,以达到根据人体需求,精确的调整输注量的目的。由于目前已经有了超短时效的胰岛素,也出现了连续检测血糖仪,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和产品,可以使智能微量注射装置针对患者的输注方式处于闭环工作状态,大大减小了用药的随意性和误差,为患者的治疗和人体机能维持提供更加优越的外部条件。
当然,也可以在所需要的调整量与预设置量间出现较大偏差时进行报警,由人工来决定是否进行修正,这是一种更保险的方案。
在应用中,数据接口除了可以用于连接传感器装置外,还可以经适配器转接后连接到PC等设备。通过与功能相对强大的PC等设备的连接,可以动态的对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当中的输注方案进行更新和读取。读取出来的输注方案可以用于病人的病情分析及对比,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趋于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数据接口与适配器间可以是有线连接的,也可以是无线连接的,如通过无线电波、光波甚至声波或振动等方式来传递信号。
随着电子应用技术的发展,产品需要对已有的功能进行优化和增加新的功能,这种优化和功能的加强可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实现。通过该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数据接口,可以实现外部控制设备与本控制装置间的连接和数据交互,使得软件的升级更加方便。


图1是现有自动注射装置储液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微量注射装置构成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注射装置储液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的电动机控制原理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的电动机驱动控制电路结构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的位置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实现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2,图中所示是糖尿病人佩带使用的胰岛素自动注射装置20,同样的结构也可应用于其它药液的自动微量输注中。该装置由控制装置21、动力装置22、输注装置23设置于壳体内部而构成。控制装置21主要包括微处理器CPU、键盘和显示器等,动力装置22主要包括电机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直线运动装置等,输注装置23主要包括注射器和导管等。在壳体上设置一个数据接口25,该接口25与控制装置21连接,用于从装置外部向控制装置21输入控制信号和调整数据。外部数据来自血糖仪的数据输出接口,该血糖仪可以是血糖连续检测仪也可以是间歇工作或外部控制工作的血糖检测仪器。血糖检测仪器将检测结果转换成数据信号,经适配器转换成控制装置21能识别的信号,通过设置于自动注射装置壳体上的该数据接口25,如血糖或其它物质的检测通讯端口传输给控制装置21。在控制装置21内部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血糖或其它物质的变化趋势,并与当前的输注方案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和调整当前设置的输注方案,由预设程序按照血糖或其它物质的变化趋势调整药液用量。控制装置21根据修正的输注方案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动力装置22工作。当调整量变化太大时,控制装置将发出报警信号,由人工来判断是否继续调整还是装置链中发生了故障。动力装置22根据需求将输注装置23储液容器中的药液,经过预先埋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针,输送到人体中。控制装置21还要对动力装置22反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如电动机的转动圈数及转动位置,以确定控制信号的执行情况。
由于血糖仪可以间歇地或连续地对患者体内血糖含量进行检测,其输出的检测结果数据经过控制装置21处理后,可以实时确定当前所需要的注射剂量,从而实现闭环控制的工作方式,可以改变以往需要手动调整,且输注量难于精确控制的弊端,使应用更安全、更方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工胰腺。
在使用时,只需要设定一个初始输注方案,然后就可由智能微量注射装置根据来自外部的血糖检测结果自动修正输注方案,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性调整以后,可以确定一个适合当前患者的最佳输注方案。该方案确定后,可以锁定该最佳输注方案,使本装置按照该最佳输注方案持续进行工作,这时血糖仪的工作间隔可以加大。当血糖仪因故需要断开时,本输注装置仍能按照最佳方案惯性工作,也可以人工输入血糖数值由装置判断是否应该变动输注方案。
数据接口25由于与注射装置内的控制装置21相连接,该接口还可以用作外部控制装置,如通过适配器连接PC机,对该自动注射装置进行控制和联机检测。可以用于对输注方案进行预置,或者将存储于注射装置内部的历史纪录读出,用于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分析和诊断,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应用中的灵活度。
该胰岛素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因与不同血糖仪连接,因此需要有不同的外部适配器将血糖仪的数据转换成控制装置21能识别的信号送到数据接口25,从而形成产品系列。该注射装置与血糖仪间的数据通讯可以采用线控方式,也可以采用无线遥控方式,为确保输注可靠准确,在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时,应注意防干扰和设置信号应答机制,以确保患者准确掌握控制信号的收发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是在外壳的本体31上设置一个能够置入一个注射器1的储液仓32,并在该储液仓32顶部设置一个储液仓盖33,该储液仓盖33与储液仓32相配合使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壳。
图3中,31为外壳本体,32是在外壳本体31上为注射器1预留的储液仓,33是储液仓盖。在注射器1上,共有三个平面可以用作固定注射器1的接触面,分别为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和第三接触面1.3。与之相对应地,在储液仓32上也设计三个接触面,分别为壳外接触面3.1、壳内接触面3.2和辅助接触面3.3,该辅助接触面3.3可以在储液仓32中通过设计一个凸块来实现。在将注射器1放入储液仓32中时,可以让注射器1上的第一接触面1.1与储液仓32上的壳外接触面3.1紧贴接触,注射器1上的第二接触面1.2与储液仓32上的壳内接触面3.2紧贴接触,就可解决注射器1在x方向的窜动问题。也可以让注射器1上的第二接触面1.2与储液仓32上的壳内接触面3.2紧贴接触,注射器1上的第三接触面1.3与储液仓32上的辅助接触面3.3紧贴接触。上述注射器与储液仓间分别通过各两个面对注射器的夹持作用,使得注射器1被稳定地固定在外壳的储液仓32内。
注射器1安装完毕,再将储液仓盖33沿储液仓32径向推入,与之卡接并锁紧,使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壳31。储液仓盖33虽然是沿储液仓32径向推入的,但因为注射器1已经被稳定地卡死在壳体内部,使得与注射器1连接的导管可能带来的外部拉力不会使储液仓盖33因受力而拉开。
参见图4,图中示出本实用新型对控制装置的结构改进。主要包括微处理器电路401,键盘电路402、数据存储器电路403、数据接口25、上电复位电路404、语音放大电路405、电池电量采样电路406、显示器电路407、电机转动角度传感器电路408、电机换向驱动电路409、电机运行限时电路410和位置及力传感器电路411。
装置中由电池412、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电路413和有机发光(OLED)显示器电源电路414连接构成装置的电源供电电路。
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电路413将1.5V或3.6V单体电池412的电压变换成3.3V的直流电压,供给本装置用电。需要开启OLED显示器时,有机发光(OLED)显示器电源电路414在微处理器电路401输出的OLEDPW信号“1”电平控制下,将单体电池412的电源电压变换为OLED显示器使用的-9V电压,送到OLED显示器上。当需要关闭OLED显示器时,OLEDPW信号为低电平,此电路停止工作,保证本设备的低功耗要求。有机发光(OLED)显示器电路407采用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该显示器为彩色显示,具有主动发光,无视角问题、重量轻,厚度小、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响应速度快,动态画面质量高等优点,实现人机交互的显示输出。
当微处理器电路401在程序控制下需要测量电池电量时,DLCS信号为高电平,电池电量采样电路406工作,将电池电压衰减到满足微处理器A/D转换电路的要求,送微处理器电路401进行测试与计算。计算结果可在微处理器电路401的控制下进行显示。
上电复位电路404用于微处理器电路的上电复位。在装置安装电池时,若电池的电量满足要求,则微处理器复位成功,程序开始执行。
微处理器电路401是控制装置的核心电路,微处理器在程序的控制下,接收键盘电路402的代码信号进行各种功能的设定。微处理器电路401的外接晶体产生实时时钟的定时脉冲信号,使控制装置按照程序设定的工作时序进行各种工作,如控制电机按要求时刻动作。
数据存储器电路403,用于保存装置运行时的重要数据。微处理器电路401将工作中需要存储的数据输出到数据存储器电路403中。当微处理器电路401需要进行显示时,控制有机发光(OLED)显示器电源电路414工作并同时将待显示的数据送到OLED显示器电路407上显示。
微处理器电路在工作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或需要进行提示时,输出语音信号,语音放大电路405将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语音信号,如提示语音、报警语音等进行放大,由扬声器输出。
键盘电路402,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功能的输入。
电机转动角度传感器电路408输出电机转动的位置信号,该信号送微处理器电路401进行电机转动圈数及位置的计算,控制每次注射时的电机位置。由于对圈数的计数和累计,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储液容器中的药液剩余量,以便在药液不足时提醒患者换药。
位置及力传感器电路411,其作用是对动力装置运动的极限位置、运行中的扭矩进行限定,产生的信号送微处理器电路进行处理。结合参见图7的按压式开关电路,即控制装置中的位置及力传感器电路411。力传感器电路与位置传感器电路的实现方式基本类似,都可用两个相同的按压式开关电路实现。当动力装置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会触动按压开关,输出电平信号并连接到微处理器电路,按预先设定的保护方案进行动作。当注射器管路发生堵塞、活塞不能被推动时,产生的扭矩力会压迫扭力限制开关,输出电平信号并连接到微处理器电路,按预先设定的保护方案进行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是用于药物自动注射的,如果因为动力装置异常工作而引起的药物注射不足或过量注射,特别是过量注射将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所以对动力装置的控制和检测显得特别重要。本实施例采用由微处理器电路输出四路控制信号DRV1、DRV2、DRV3、DRV4,并通过电机运行限时电路410对电机运行进行限时控制和通过电机换向驱动电路409对流经电动机的电流流向进行控制(控制电机正、反转),从而实现对动力装置的安全驱动控制。
电机运行限时电路410和电机换向驱动电路409的原理性结构如图5所示,由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DRV1和DRV2为电平信号,DRV3和DRV4为正向脉冲信号。两个正向脉冲信号各自连接到一个可重触发单稳电路1与2,对应的输出信号分别为DRVZ3和DRVZ4。可重触发单稳态电路可以设定单稳态持续时间参数的长短,当有正向脉冲输入时,其输出端根据设定的单稳态时间参数的长短输出低电平,其他时间输出高电平。在DRV1为高电平、DRVZ3为低电平,同时DRV2为低电平、DRVZ4为高电平的情况下,通过正向驱动控制电路驱动电动机限时正转。同样的原理,在DRV2为高电平、DRVZ4为低电平,同时DRV1为低电平、DRVZ3为高电平的情况下,通过反向驱动控制电路驱动电动机限时反转。
实施时,也可以将第一可重触发单稳电路和第二可重触发单稳电路合并为同一个限时电路,而在其后面分设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对电机的控制是双重的,当电机转动时,电机转角传感器电路408实时向401发送信号,当电机转到预定圈数时,401将控制DRV1或DRV2使电机停转;同时在电机转动时也预定了另一路信号对可重触发单稳电路的触发,使之限制电机转动的时间,到了时间也要关断电机驱动,从而达到双重保护的目的。
具体电路控制是在微处理器电路输出DRV1为高电平、输出DRV3为正向脉冲时,或输出DRV2为高电平、输出DRV4为正向脉冲时,控制电动机在设定的时间内转动;在设定的时间终止后,电动机停止转动,并DRV1或DRV2为低电平确保电动机停止转动;若在设定的时间未到,DRV3或DRV4又有正向脉冲输入,则电路在维持DRV1或DRV2为高电平的情况下继续下一个设定时间内驱动电机转动。微处理器电路通过控制发送正向脉冲的个数控制电机持续转动的时间达到所需要的输注量。
图6为图5的具体实现电路。图中,Q1、Q2、Q3和Q4为四个开关三极管,Q1和Q2为NPN型,Q3和Q4为PNP型。在电路中PNP型三极管(Q4)与NPN型三极管(Q2)串接于电源和地之间;PNP型三极管(Q3)与NPN型三极管(Q1)串接于电源和地之间;电动机电源正向输入端连接于三极管(Q4)和三极管(Q2)之间的串接点;电动机电源负向输入端连接于三极管(Q3)和三极管(Q1)之间的串接点。这样,电机转动需要有两个三极管同时动作才能够实现,可以防止由于一个三极管损坏造成电机长转不停的危险。当DRV1为“1”,DRVZ3为“0”,而DRV2为“0”,DRVZ4为“1”时,Q4和Q1同时导通,Q3和Q2同时截止,电流正向流过电动机,驱动其正向旋转工作;当DRV2为“1”,DRVZ4为“0”,而DRV1为“0”,DRVZ3为“1”时,Q3和Q2同时导通,而Q4和Q1同时截止时,电流反向流过电动机,驱动其反向旋转工作。其他情况下由于没有电流流过电动机,则电动机不工作。从硬件上保证了动力装置工作的可靠性。每侧中间的二极管(例DRV2与DRVZ3之间的二极管)用于防止同侧上下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
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微处理器电路401,键盘电路402、数据存储器电路403、数据接口25、上电复位电路404、语音放大电路405、电池电量采样电路406、显示器电路407、电机转动角度传感器电路408和电机运行限时电路410,由于均有很成熟的实现电路可以采用,故不再给出其具体的实施电路。
图4中,数据接口25,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可以通过适配器接收血糖仪输出的数据,也可以通过适配器与PC机及其它具有数据传输接口的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了可以作为糖尿病人用作胰岛素自动注射工具外,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类似的针剂的自动注射。通过增加外部数据接口,可以方便的连接其他检测装置或控制装置,为应用带来很大的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包括外壳和固定在外壳内的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和输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向动力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和检测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用于接收控制装置发出的控制信号,将动力传递至输注装置;所述输注装置在动力装置驱动下将注射器内的药液压出,实现注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数据接口,该数据接口与所述的控制装置连接,并通过适配器与注射装置外部的血糖仪连接,接收来自外部血糖仪输出的血糖数据和控制指令并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该血糖数据调整所述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储液仓盖,外壳本体上设置有供置入所述注射器的储液仓,所述的储液仓盖与所述的储液仓配合形成一完整的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仓上设置有一个位于外壳本体外部的壳外接触面和一个位于外壳本体内部的壳内接触面,在所述注射器置入储液仓内时,该壳外接触面与所述注射器上的一个接触面紧贴接触,该壳内接触面与所述注射器上的另一个接触面紧贴接触,使所述的注射器被夹持在所述的储液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仓上设置有一个位于外壳本体内部的壳内接触面,所述的储液仓内设有一个凸块,该凸块上设有一个辅助接触面,在所述注射器置入储液仓内时,该壳内接触面与所述注射器上的一个接触面紧贴接触,该辅助接触面与所述注射器上的另一个接触面紧贴接触,使所述的注射器被夹持在所述的储液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微处理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用于实现人机交互输入的键盘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用于保存微处理器电路运行数据的数据存储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提示语音及报警语音进行放大的语音放大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将驱动装置中电机转动的圈数及位置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电路的电机转动角度传感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实现驱动装置中电机正转或反转的换向驱动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驱动装置中电机正转或反转进行限时控制的电机运行限时电路,和与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对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极限位置及运动中的扭矩进行限定的位置及力传感器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有电池电量采样电路,与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和显示器电源电路;电池分别连接直流/直流变换器和显示器电源电路,直流/直流变换器输出供智能微量注射装置用电的直流电压,显示器电源电路在微处理器电路的控制下输出供显示器电路使用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换向驱动电路包括正向驱动控制电路和反向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的电机运行限时电路包括第一可重触发单稳电路和第二可重触发单稳电路;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电平信号至正向驱动控制电路和输出脉冲信号至第一可重触发单稳电路,第一可重触发单稳电路输出单稳信号至正向驱动控制电路;或者输出电平信号至反向驱动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至第二可重触发单稳电路,第二可重触发单稳电路输出单稳信号至反向驱动控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及力传感器电路是按压式开关电路,按压式开关电路将运动极限位置信号及扭矩信号输送至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接口还通过适配器与注射装置外部的微计算机或其他仪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微量注射装置,可按照程序设定的输注方案进行胰岛素等药物的自动注射。包括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和输注装置。控制装置向动力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和检测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动力装置将动力传递至输注装置;输注装置将注射器内的药液压出,实现注射。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微处理器电路和与之连接的键盘电路、数据存储器电路、显示器电路、电机转动角度传感器电路、电机换向驱动电路、电机运行限时电路和数据接口。微处理器电路通过数据接口,可以接收来自血糖仪等检测设备的实时检测数据,经数据分析而自动调整输注方案,达到最佳用药效果;通过同样的接口也可以与微机等连接,与微机交换数据实现更理想的数据分析、计算和控制。
文档编号A61M5/00GK2857962SQ2005200188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6日
发明者张纯庆 申请人:胡凤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