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13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整形(容)手术中专用器械,具体是一种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包括吸脂针和注脂针。
背景技术
整形(容)手术中微小颗粒脂肪充填,因其没有排斥反应,取材方便,成活率高,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用于矫正鼻唇沟过深,面颊部颞部、额部凹陷,面颈部皱纹充填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的脂肪充填使用的吸脂针的结构是单侧吸孔,抽吸脂肪时速度慢,费时费力,同时对细胞损伤重,成活率低,往往需要反复充填多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进行脂肪充填时由于没有专用的注脂针,使用吸脂针来进行脂肪充填注射,很难将脂肪注射均匀,易出现凸凹不平的现象;又因吸脂针不是专用的注脂针,针的直径较粗,注射脂肪时易在面部留下痕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包括吸脂针和注脂针,针的前端为圆形封闭的盲端,中心为空腔,在靠近盲端部位有孔,孔与空腔相通;所述的吸脂针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为长方形透孔;所述的注脂针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为单侧椭圆形孔。
所述的吸脂针直径为1.8mm,长为10-12cm。
所述的注脂针直径为1.2mm,长为5-7cm。
使用时,吸脂针的后端连接注射器,吸出皮下脂肪颗粒,经反复冲洗后,再用注脂针在注入部位均匀注入充填。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吸脂针前端为圆形封闭的盲端,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为长方形透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大大增加了吸孔与脂肪的接触面积,使吸脂更快,吸出的脂肪颗粒更完整,充填后成活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的吸脂针前端为圆形封闭的盲端,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为单侧椭圆形孔,且针的直径较小,设计合理,在面部皮肤的任何部位进针均匀注脂,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由于其椭圆孔的长度大于血管的直径,可减少发生脂肪栓塞的可能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吸脂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注脂针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吸脂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图中的吸脂针1的前端为圆形封闭的盲端,中心为空腔2,在靠近盲端部位有孔3,孔2与空腔3相通。靠近盲端部位的孔3为长方形透孔。吸脂针1直径为1.8mm,长为10-12cm。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注脂针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图6分别是注脂针背面、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的结构剖视图。图中的注脂针4的前端为圆形封闭的盲端,中心为空腔6,在靠近盲端部位有孔5,孔5与空腔6相通。靠近盲端部位的孔5为单侧椭圆形孔。注脂针4直径为1.2cm,长为5-7cm。注脂针4与原用的吸脂针比较,直径要小的多,另外,靠近盲端部位的孔5为单侧椭圆形孔,不易损伤血管而形成血肿,做为注脂专用,充填时注脂均匀,针的直径小、针细,在进针部位不会留下痕迹,可避免脂肪注入血管,减少发生脂肪栓塞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1.一种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其特征在于该充填针包括吸脂针(1)和注脂针(4),针的前端为圆形封闭的盲端,中心为空腔,在靠近盲端部位有孔,孔与空腔相通;所述的吸脂针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2)为长方形透孔;所述的注脂针(4)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5)为单侧椭圆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脂针(1)直径为1.8mm,长为10-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脂针(4)直径为1.2mm,长为5-7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小颗粒脂肪充填针,该充填针包括吸脂针(1)和注脂针(4),针的前端为圆形封闭的盲端,中心为空腔,在靠近盲端部位有孔,孔与空腔相通;吸脂针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2)为长方形透孔;注脂针(4)在靠近盲端部位的孔(5)为单侧椭圆形孔。本实用新型中吸脂针的结构设计大大增加了吸孔与脂肪的接触面积,使吸脂更快,吸出的脂肪颗粒更完整,充填后成活率高。吸脂针的直径较小,设计合理,在面部皮肤的任何部位进针均匀注脂,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由于其椭圆孔的长度大于血管的直径,可减少发生脂肪栓塞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既改进了整形(容)手术中原用吸脂针的结构,又提供了一种专用于脂肪充填的注脂针。
文档编号A61B17/00GK2794447SQ20052002106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5日
发明者陈立财 申请人:陈立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