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13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外用药物。
背景技术
面部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面瘫”,主要是因风寒导致的面部微循环障碍引起的面部神经炎。其临床表现为,颜面下部肌肉运动障碍、口眼歪斜,眼不能闭合、流口水,进餐困难,食物及饮水外流,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现有的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存在治疗效果差、治疗时间长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所述的药物的重量配比为,生姜2-4重量份橘皮6-10重量份桑叶3-5重量份生山药 18-22重量份薄荷3-5重量份芦根6-10重量份阿胶10-15重量份茯苓5-10重量份大蒜25-35重量份巴豆8-12重量份扑粉18-22重量份。
这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通过捣碎后外敷在患部,透皮吸收后,进入患者面部微循环系统,起到治疗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可有效消除面部神经麻痹的各种症状,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短,且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之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各种原料药物混合后,放入药臼内捣碎成糊状。
所述的大蒜为鲜大蒜。扑粉为化妆用的香粉。芦根等难以捣碎的原料,可预先切碎成小颗粒状。
本发明之药物的使用方法是,以克为重量单位,按配比组成一付药。将这付捣碎成糊状后,利用鲜大蒜等本身的粘性粘贴在患处耳根外围,两小时后取下。粘度不够时,可在药内加水。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将重量配比为生姜3重量份、橘皮8重量份、桑叶4重量份、生山药20重量份、薄荷5重量份、芦根6重量份、阿胶12重量份、茯苓6重量份、大蒜30重量份、巴豆8重量份、扑粉20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放入药臼内捣碎成糊状,制成本发明之药物。
实施例2将重量配比为生姜2重量份、橘皮10重量份、桑叶3重量份、生山药18重量份、薄荷4重量份、芦根9重量份、阿胶11重量份、茯苓7重量份、大蒜28重量份、巴豆10重量份、扑粉19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放入药臼内捣碎成糊状,制成本发明之药物。
实施例3将重量配比为生姜4重量份、橘皮7重量份、桑叶5重量份、生山药22重量份、薄荷4重量份、芦根8重量份、阿胶10重量份、茯苓8重量份、大蒜35重量份、巴豆12重量份、扑粉18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放入药臼内捣碎成糊状,制成本发明之药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重量配比为,生姜2-4重量份橘皮6-10重量份桑叶3-5重量份生山药 18-22重量份薄荷3-5重量份芦根6-10重量份阿胶10-15重量份茯苓5-10重量份大蒜25-35重量份巴豆8-12重量份扑粉18-22重量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由生姜、橘皮、桑叶、生山药、薄荷、芦根、阿胶、茯苓、大蒜、巴豆、扑粉按配比制成,这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药物,通过捣碎后外敷在患部,透皮吸收后,进入患者面部微循环系统,起到治疗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可有效消除面部神经麻痹的各种症状,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短,且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36GK101024067SQ200610042478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9日
发明者孙瑞芳, 孙海林, 李倩倩 申请人:孙瑞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