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140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尤其是用中草药、中药的矿物类药为原料,以麻油、凡士林为基脂制成的中成药软膏。
背景技术
腮腺炎是流腮病毒引起的冬春季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痄腮”。患者除单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腮腺疼痛、肿胀外,临床可有少数患者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心肌炎等临床疾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不可忽视的疾病。
目前,国内外对腮腺炎的药物治疗,存在如下问题1、国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抗生素预防并发症,以激素解热止痛、清热解毒抵抗病毒,以维生素中和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外敷药物消除腮腺的肿胀,但疗效较慢,效果不理想。
2、民间偏方验方治疗腮腺炎疗效不一,主要靠患者自身抵抗力和免疫能力自行痊愈。
3、症状较重的患者,因治疗效果差造成患者免疫力抵抗力下降,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治疗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以提高腮腺炎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所述药物由有效成分和辅料制成,辅料为麻油、凡士林,其它为有效成分,其重量配比为,生大黄10~20重量份生黄芩10~20重量份生黄柏10~20重量份生山栀10~20重量份生当归10~20重量份生甘草10~20重量份雄黄 20~35重量份生白矾5~10重量份枯白矾5~10重量份儿茶 5~10重量份血竭 5~10重量份朱砂 5~10重量份青黛 10~20重量份铅丹 5~10重量份冰片 5~10重量份樟脑 5~10重量份凡士林1000重量份麻油 2500重量份。
使用结果表明,本发明之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具有下述优点1、本发明之药物采用麻油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与凡士林、矿物质药物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药的特长,最大限度降低了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2、本发明之药物以油膏剂的方式使用,作用于病灶时间长,易被皮肤迅速吸收,可有效改善创面和病灶部位血液循环,清除和消散有毒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肿胀尽快吸收消失,缩短治疗时间。
3、本发明之药物除可治疗腮腺炎外,还可用于治疗水痘、难以治愈的带状疱疹、妇女乳腺炎的炎性包块,对冻疮、湿疹、黄水疮、丹毒、蜂窝组织炎、痈疸疔毒、疮疥疥癣、各种顽固性溃疡创面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4、本发明之药物还可有效地治疗扭伤、擦伤、撞伤造成的瘀血青紫、肿胀疼痛,是治疗运动损伤的必备药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之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中,各原料的重量(优选)配比为生大黄10~15重量份生黄芩10~15重量份生黄柏10~15重量份生山栀10~15重量份生当归10~15重量份生甘草10~15重量份雄黄 20~30重量份生白矾5~8重量份枯白矾5~8重量份儿茶 5~8重量份血竭 5~8重量份朱砂 5~8重量份青黛 10~15重量份铅丹 5~8重量份冰片 5~8重量份樟脑 5~8重量份凡士林1000重量份麻油 2500重量份。
除辅料凡士林、麻油外,本发明之药物的其它原料大黄、生黄芩、生黄柏、生山栀、生当归、生甘草、雄黄、生白矾、枯白矾、儿茶、血竭、朱砂、青黛、铅丹、冰片、樟脑为有效成分。
本发明之药物的一种制备方法是,将植物类药物断碎后浸入麻油中2~3天。在矿物类药物中,单独将朱砂、血竭研成极细粉,过100~120目筛。将其余药物研成极细粉,过100~120目筛混匀。文火加热麻油,将植物类药物炸至焦枯,捞去渣,得药油。此时趁热加入凡士林,当冷却至90~100℃时,放入研成极细粉的矿物质类药,搅拌均匀后注入铝塑管内进行包装。封口后投入冷水内30分钟以去火毒。放阴凉处保存。
本发明之药物的技术方案参考了中医医学对腮腺炎的发病机理的认识,认为风温之邪外乘,内有积热,肝胆之火与胃热邪迫少阳为发病的主要因素。治疗时以散风解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原则,分析借鉴了家传治腮名方“五黄拔毒膏”方剂,推陈出新,在临床中不断完善,使它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攻坚散结、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瘀生新、收敛创面、提高机体抗病毒的能力,使肿胀的腮腺痊愈快,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所用的药物药源广阔、药性稳定,使用剂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本发明之药物的软膏(以各原料的用量均为其上限制成的软膏为例)中矿物类药物的含量(每40g成品药的含量)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外用药的本发明之药物的软膏中矿物质类药的含量,都在口服安全线以下。雄黄用量较大,是取雄黄攻坚散结、化血如水的功效。铅丹又称为黄丹。
本发明之药物中的原料的药理功效是1、生大黄,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泻积导滞。
2、生黄芩,泻火解毒、凉血燥湿、止血。
3、生黄柏,清热燥湿,清退虚热。
4、生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凉血,清利湿热。
5、生当归,补血活血,止痛调经、润肠通便。
6、生甘草,散风祛湿、调和诸药。
7、雄黄,攻毒杀虫、化血如水,主治疮疡、带状疱疹。
8、生白矾,燥湿祛痰,杀虫止痒,主治湿疹、疥癣。
9、枯白矾,收敛创面,主治湿疹、疥癣。
10、儿茶,收湿生肌,主治疮疡久不收口。
11、血竭,活血化瘀,主治跌打损伤、疮疡久不收口。
12、朱砂,安邪镇惊,主治疮疡肿毒,口舌生疮。
13、青黛,凉血解毒,主治丹毒、湿疹、恶疮肿毒。
14、冰片,走十二经,主治跌打损伤、疮疡久不收口。
15、樟脑,杀虫止瘁,主治外伤肿痛、湿疹。
16、铅丹,解毒生肌,主治痈疸溃疡、外伤出血。
本发明之药物的软膏的使用方法是1、涂抹法。当腮腺炎确诊后,在疼痛肿胀部位使用本药外涂。涂时以耳垂为中心涂抹,每天3~4次,厚约1mm即可。
2、包扎疗法。用5×5公分纱布4~6层,涂上本药5~10g,贴在腮腺肿胀处,固定12小时后取下,休息8~12小时再贴上。通常1~3次就可治愈。
3、专门治疗腮腺炎并发的睾丸炎、卵巢炎时,采用包扎疗法,方法同上。
以下是临床观察资料。
为表明本发明之药物治疗腮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用100例使用抗生素(青霉素)治疗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和100例使用本发明之药物治疗的病例作为试验组,进行了对比。对照组采用320万单位青霉素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试验组采用本发明之药物的软膏采用上述方法(即涂抹法或包扎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为临床确诊为腮腺炎的患者,两组病例年龄、病情基本相当,年龄最大13岁,最小2岁,其中5~9岁者为多。腮腺单侧肿胀者约占1/3,其余为双侧肿胀。高中低发热者均有,以中度发热者为多。
疗效的判断标准以肿胀疼痛消失、无发热现象为痊愈。治愈,用药后1~3天痊愈;好转,4~7天痊愈;无效,8~12天痊愈,应视为自行痊愈。
治疗效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之药物的软膏的治疗效果大大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1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生大黄10g,生黄芩10g,生黄柏10g,生山栀10g,生当归10g,生甘草10g,雄黄30g,生白矾5g,枯白矾5g,儿茶5g,血竭5g,朱砂5g,青黛10g,铅丹5g,冰片5g,樟脑5g,凡士林1000g,麻油2500g。
制备方法是,将植物类药物断碎后浸入麻油中2天。在矿物类药物中,单独将朱砂、血竭研成极细粉,过110目筛,将其余药物研成极细粉,过110目筛混匀。文火加热麻油,将植物类药物炸至焦枯,捞去渣,得药油。此时趁热加入凡士林,当冷却至90℃时,放入研成极细粉的矿物质类药,搅拌均匀后注入铝塑管内进行包装。封口后投入冷水内30分钟以去火毒。放阴凉处保存。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生大黄15g,生黄芩15g,生黄柏15g,生山栀15g,生当归15g,生甘草15g,雄黄35g,生白矾8g,枯白矾8g,儿茶8g,血竭8g,朱砂8g,青黛15g,铅丹8g,冰片8g,樟脑8g,凡士林1000g,麻油2500g。
制备方法是,将植物类药物断碎后浸入麻油中3天。在矿物类药物中,单独将朱砂、血竭研成极细粉,过100目筛,将其余药物研成极细粉,过120目筛混匀。文火加热麻油,将植物类药物炸至焦枯,捞去渣,得药油。此时趁热加入凡士林,当冷却至100℃时,放入研成极细粉的矿物质类药,搅拌均匀后注入铝塑管内进行包装。封口后投入冷水内30分钟以去火毒。放阴凉处保存。
实施例3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生大黄20g,生黄芩20g,生黄柏20g,生山栀20g,生当归20g,生甘草20g,雄黄35g,生白矾10g,枯白矾10g,儿茶10g,血竭10g,朱砂10g,青黛20g,铅丹10g,冰片10g,樟脑10g,凡士林1000g,麻油250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有效成分和辅料制成,辅料为麻油、凡士林,其它为有效成分,其重量配比为,生大黄 10~20重量份生黄芩 10~20重量份生黄柏 10~20重量份生山栀 10~20重量份生当归 10~20重量份生甘草 10~20重量份雄黄20~35重量份生白矾 5~10重量份枯白矾 5~10重量份儿茶5~10重量份血竭5~10重量份朱砂5~10重量份青黛10~20重量份铅丹5~10重量份冰片5~10重量份樟脑5~10重量份凡士林 1000重量份麻油250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生大黄 10~15重量份生黄芩 10~15重量份生黄柏 10~15重量份生山栀 10~15重量份生当归 10~15重量份生甘草 10~15重量份雄黄20~30重量份生白矾 5~8重量份枯白矾 5~8重量份儿茶5~8重量份血竭5~8重量份朱砂5~8重量份青黛10~15重量份铅丹5~8重量份冰片5~8重量份樟脑5~8重量份凡士林 1000重量份麻油2500重量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药物,以生大黄、生黄芩、生黄柏、生山栀、生当归、生甘草、雄黄、生白矾、枯白矾、儿茶、血竭、凡士林、麻油等为原料制成,这种药物可有效改善创面和病灶部位血液循环,清除和消散有毒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肿胀尽快吸收消失,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短,还可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乳腺炎的炎性包块,对冻疮、湿疹、黄水疮、丹毒、蜂窝组织炎、各种顽固性溃疡创面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也可用于治疗运动损伤。
文档编号A61P31/12GK101024026SQ200610042480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9日
发明者董岩, 董继生 申请人:董继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