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65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还涉及用该方法制备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肿瘤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疑难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危害极大,如今人类伴随着高科技迈进了21世纪,而恶性肿瘤还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已逐步向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接近。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通常有五种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其中,手术和放疗都是局部治疗,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到其它血液、淋巴液、脏腑器官等就起不了作用,而且放射治疗还要注意相邻的脏腑组织的耐受力情况。化疗虽然是全身性治疗,但只能消灭一定比例的肿瘤细胞,残留的部分细胞很快又会长出来,而且化疗剂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大量正常细胞,使脏腑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受损,同时又抑制或破坏免疫系统。生物治疗能铲除残存的肿瘤细胞,但必须是对这种药物敏感,而且还要求肿瘤细胞不是太多。普通中医中药治疗,由于用药不够系统以及单纯的中草药大多数是水溶性,它们不易被肌体吸收,难以到达肿瘤病灶核心及细胞里面去,因此治疗效果不明显。而肿瘤的形成病因是复杂的、多变的,既可以是病毒入侵,又可以是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再者是其它因素导致细胞突变等,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必须协同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用该方法制备的中药。采用本发明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既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破坏病灶结合;又能抗病毒、消炎、破坏肿瘤血管防止细胞转移,抗细胞突变,改善细胞信息传递途径,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并提高肌体免疫能力,多方向、多途径协同治疗各种肿瘤,克服了目前治肿瘤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5-10g、土鳖10-15g、水蛭2-7g、 斑蝥0.04-5.00g、壁虎6-11g、黄芪30-35g、人参10-15g、灵芝15-20g、
三七10-15g、白术15-25g、三棱8-13g、 莪术8-13g、桃仁10-15g、红花6-11g、 蛇舌草30-35g、 冬虫夏草5-15g、山慈姑6-15g、 黄药子3-15g、 九节茶6-15g、 蛇莓9-30g、半支莲15-60g、 白英15-25g、马钱子0.3-0.9g;原料药及其优选重量配比为蟾蜍5-8g、 土鳖8-15g、 水蛭4-7g、 斑蝥1-5g、壁虎8-11g、 黄芪30-33g、人参10-13g、灵芝17-20g、三七12-15g、白术20-25g、三棱10-13g、莪术8-11g、桃仁10-13g、红花8-11g、 蛇舌草32-35g、 冬虫夏草5-12g、山慈姑9-15g、 黄药子3-10g、 九节茶6-12g、蛇莓9-20g、半支莲25-60g、 白英15-20g、马钱子0.5-0.9g;2.将所需的上述原料药中的动物类原料药—蟾蜍、土鳖、水蛭、斑蝥、壁虎及植物类原料药—黄芪、人参、灵芝、三七、白术、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蛇舌草、冬虫夏草、山慈姑、黄药子、九节茶、蛇莓、半支莲、白英、马钱子分别用粉碎机粉碎;3.将上述已粉碎的动物类原料药煎煮30分钟,再放入高压容器中;4.将上述已粉碎的植物类原料药放入上述高压容器中,加热至120℃,再煎煮15分钟,过滤,得到汤剂—治肿瘤的中药。
按本发明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可按药剂学常用方法制成常见剂型冲剂、片剂、口服液、蜜丸、水丸、胶囊。
本发明治肿瘤的中药根据以毒攻毒、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理,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癌消瘤功效的中药,并巧妙的利用动物药都带有动物的油脂成份,既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又与肿瘤细胞膜具有相同性,它能完全彻底地透过细胞膜进入肿瘤病灶核心及细胞里面去,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破坏病灶结合。并与其它中草药结合,抗病毒、消炎、破坏肿瘤血管防止细胞转移,抗细胞突变,改善细胞信息传递途径,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肌体免疫功能,从而有效治疗各种肿瘤。
本发明的原料药中蟾蜍性味辛、凉、有毒,具有解毒散结、抗炎、利尿及镇痛功能;土鳖性味咸、寒、有小毒,具有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白血病细胞、肝癌、胃癌细胞、促进血块吸收等功能;水蛭性味咸、苦、平,具有抗凝血、扩血管、促进血肿吸收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斑蝥性味辛、寒、有大毒,能抑制人的肝癌、乳腺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肺癌及脾肉瘤细胞的代谢,能抗病毒、抗炎、抗真菌,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壁虎性味咸、寒、有小毒,具有通络解痉、解毒散结、止痛功能,对人体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健脾功能;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具有抗心肌缺血、强心、抗癌及增强免疫力功能;灵芝性味甘、平、无毒,有抗癌活性,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达95.6%以上;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功能;白术性味苦、甘、温、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功能,有抗肿瘤作用,对小白鼠S180抑制率为31-49%;三棱性味苦、平、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功能,主治多种肿瘤;莪术性味苦、辛、温,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能,经研究证实,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有抑杀癌细胞和促进肌体免疫的双重效用;桃仁性味苦干、平、具有破血祛瘀功能;红花性味辛、温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功能;蛇舌草性味苦、寒、具有解毒消炎、清热利湿功能,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慢性粒细胞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冬虫夏草性味甘、性温。归肺,胃经。补肺肾,止咳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肌体免疫和抗瘤作用。
山慈姑性味苦、性温、有毒,抗肿瘤,具有治疗乳腺癌,鼻咽癌,肺癌,食道癌,宫颈癌、皮肤癌作用,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作用;黄药子性味寒,归肺、肝经,散结消瘿、解毒、凉血。具有治疗甲状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直肠癌。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的作用,对百日咳,嗑血杆菌都有抑制作用;九节茶性味辛、苦、性平,抗肿瘤、祛风止痛,抗菌消炎,具有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食管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使癌肿缩小,症状减轻,并能缓解其作用;蛇莓性味苦,性微寒。归肺、胃、肝。清热解毒、止咳、止血,具有治疗胃癌、宫颈癌、鼻咽癌等多种肿瘤作用;半支莲性味辛、微苦、性凉。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活血利脉。具有治疗肺癌、肝癌、胃癌、子宫癌作用;
白英性味苦、性味寒。归肝、胆。抗肿瘤、清热、解毒、利湿、祛风。具有治疗宫颈癌、膀胱癌、肝癌作用;马钱子性味寒、有毒。归胃,肝经。解毒、散结、活络、止痛。具有治疗消化道癌、肝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皮肤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本发明的原料药选用动物药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药。这些药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毒性,具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而且都带有动物的油脂成份,由于细胞膜是一种油性的包膜,两者具有相通性,因此能到达肿瘤病灶核心及细胞里面去,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破坏病灶结合,因此治疗效果好,对良性肿瘤有很好的疗效,对晚期肿瘤患者多数服用1-2周即有明显效果,食欲增进,体重增加,疼痛减轻,肿块缩小,精神好转。
本发明同时从杀灭肿瘤细胞,破坏病灶结合;抗病毒、消炎、破坏肿瘤血管防止细胞转移;抗细胞突变、改变细胞信息传递途径;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入手,辨证综合施治,从而达到消除致病因素、抑制局部病灶发展、抗肿瘤细胞转移,全面调节免疫系统对瘤细胞的监视功能,增强效应能力和攻击力,使不少晚期癌症病人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治愈,有的晚期癌症患者带瘤生存几年、几十年。
本发明所需原料、设备均有市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治肿瘤的中药,其中第一步,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8g、土鳖8g、水蛭4g、斑蝥1g、壁虎8g、黄芪33g、人参13g、灵芝17g、三七12g、白术20g、三棱10g、莪术11g、桃仁13g、红花8g、蛇舌草32g、冬虫夏草12g、山慈姑9g、黄药子10g、九节茶12g、蛇莓20g、半支莲25g、白英20g、马钱子0.5g。
实施例2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治肿瘤的中药,其中第一步,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10g、土鳖15g、水蛭7g、斑蝥5g、壁虎11g、黄芪35g、人参15g、灵芝20g、三七15g、白术25g、三棱13g、莪术13g、桃仁15g、红花11g、蛇舌草35g、冬虫夏草15g、山慈姑15g、黄药子15g、九节茶15g、蛇莓30g、半支莲60g、白英25g、马钱子0.9g。
实施例3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治肿瘤的中药,其中第一步,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5g、土鳖10g、水蛭2g斑蝥0.04g、壁虎6g、黄芪30g、人参10g、灵芝15g、三七10g、白术15g、三棱8g、莪术8g、桃仁10g、红花6g、蛇舌草30g、冬虫夏草5g、山慈姑6g、黄药子3g、九节茶6g、蛇莓9g、半支莲15g、白英15g、马钱子0.3g。
临床观察总结一.肿瘤的诊断标准1.性肿瘤肌体器官常出现淋巴肿块,肿胀,软硬肿块。
2.性肿瘤肌体常出现低烧,呕吐,纳差,胸闷,大小便不正常,肿,胀,肿块,积水,腹水痛。
二.治肿瘤中药的服用方法每天一付,一天两次;15-20天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1)良性肿瘤,肌体出现淋巴肿块,肿胀,软硬肿块等临床症状消失。
2)恶性肿瘤肌体出现低烧,呕吐,纳差,胸闷大小便不正常,肿,胀,肿块,积水,腹水痛临床症状消失。
2.有效1)良性肿瘤,肌体出现淋巴肿块,肿胀,软硬肿块等临床症状减轻,明显好转。
2)恶性肿瘤肌体出现低烧,呕吐,纳差,胸闷,大小便不正常,肿,胀,肿块,积水,腹水痛临床症状减轻,明显好转。
四.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共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治愈43例,治愈率达86%;有效6例,达12%,总有效率达98%。
典型病例1.梁荣军、男、42岁,得肝癌,肝左右叶类园性肿块,大小分别为42mm×78mm、95mm×110mm,胸腔积液,腹水,肝功能异常,肝区肾部痛,腹胀,不能入睡,到多家肿瘤医院求医治疗,病情越治越加重。后来服用了本发明治肿瘤病的中药治疗,一个疗程(20天)原肝左叶类园性肿块为42mm×78mm已经消失,原肝右叶肿块为95mm×110mm已经缩到6.8mm×7.2mm,胸腔积液,腹水,肝功能异常,肝区、肾部痛,腹胀已经消失。身体完全恢复正常。
2.黄丽、女、52岁,得子宫癌肿块3.2cm×3.8cm,1.8cm×2.9cm。四处求医治疗,下腹部、胺部疼痛,月经量多,不干净。当时医生说需要手术切除,或放疗,是不治之症,经多家肿瘤医院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服用了本发明治肿瘤病的中药治疗,服药当天疼痛减轻,感觉舒服了很多,接着服完一个(15天)疗程后,疼痛没有了,两个肿块缩小到1.3cm×2.1cm,0.8cm×1.3cm,再服一个疗程,两个肿块全部消失了。
3.庞运龙、男、36岁,得胃癌肿块为4.3cm×3.9cm,右胸部疼痛,胸闷、气短、伴咳嗽,嗑痰黄,带血丝,喘鸣,胃胀,胃疼,背痛,吃饭少,到处求医服药都没效果,做过三次放疗后,右肺转移了,右肺肿块为2.6cm×.1cm,后来服用了本发明治肿瘤病的中药治疗,一个疗程(20天)后,胃部肿块缩小为1.7cm×1.5cm,右肺部肿块缩小为0.9cm×1.2cm,右胸部疼痛,胸闷、气短、伴咳嗽,嗑痰黄,带血丝,喘鸣,胃胀,胃疼,背痛消失了,吃饭正常了,再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胃、肺部的肿块全部消失了,身体也很正常了。
权利要求
1.一种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5-10g、 土鳖10-15g、 水蛭2-7g、斑蝥0.04-5.00g、壁虎6-11g、 黄芪30-35g、 人参10-15g、 灵芝15-20g、三七10-15g、 白术15-25g、 三棱8-13g、 莪术8-13g、桃仁10-15g、 红花6-11g、 蛇舌草30-35g、冬虫夏草5-15g、山慈姑6-15g、 黄药子3-15g、 九节茶6-15g、 蛇莓9-30g、半支莲15-60g、白 英15-25g、马钱子0.3-0.9g;2)将所需的上述原料药中的动物类原料药-蟾蜍、土鳖、水蛭、斑蝥、壁虎及植物类原料药-黄芪、人参、灵芝、三七、白术、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蛇舌草、冬虫夏草山慈姑、黄药子、九节茶、蛇莓、半支莲、白英、马钱子分别用粉碎机粉碎;3)将上述已粉碎的动物类原料药煎煮30分钟,再放入高压容器中;4)将上述已粉碎的植物类原料药放入上述高压容器中,加热至120℃,再煎煮15分钟,过滤,得到汤剂-治肿瘤的中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5-8g、土鳖8-15g、 水蛭4-7g、斑蝥1-5g、壁虎8-11g、 黄芪30-33g、 人参10-13g、 灵芝17-20g、三七12-15g、 白术20-25g、 三棱10-13g、 莪术8-11g、桃仁10-13g、 红花8-11g、 蛇舌草32-35g、冬虫夏草5-12g、山慈姑9-15g、 黄药子3-10g、 九节茶6-12g、 蛇莓9-20g、半支莲25-60g、白英15-20g、 马钱子0.5-0.9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8g、土鳖8g、水蛭4g、斑蝥1g、壁虎8g、黄芪33g、人参13g、灵芝17g、三七12g、白术20g、三棱10g、莪术11g、桃仁13g、红花8g、蛇舌草32g、冬虫夏草12g、山慈姑9g、黄药子10g、九节茶12g、蛇莓20g、半支莲25g、白英20g、马钱子0.5g。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按药剂学常用方法制成常见剂型冲剂、片剂、口服液、蜜丸、水丸、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肿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制备步骤如下原料药为蟾蜍、土鳖、水蛭、斑蝥、壁虎、黄芪、人参、灵芝、三七、白术、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蛇舌草、冬虫夏草、山慈姑、黄药子、九节茶、蛇莓、半支莲、白英、马钱子;将动物类、植物类药分别粉碎;先煎动物药粉,再放入高压容器中;再加入植物药粉,高温再煎。本发明从杀灭肿瘤细胞,破坏病灶结合;抗病毒、消炎、破坏肿瘤血管防止细胞转移;抗细胞突变、改变细胞信息传递途径;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入手,辨证综合施治,因此治疗效果好。本发明对良性肿瘤有很好的疗效,不少晚期癌症病人服用后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减轻,甚至治愈。
文档编号A61K35/64GK1876159SQ20061007666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钟龙 申请人:钟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