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65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还涉及用该方法制备的中药。
背景技术
乙肝是一种流行广泛、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传播途径广、常规疗法疗效差的传染病,它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权威报道,90%原发性肝癌患者都携带乙肝病毒,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大部分(约40-50%)可转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它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乙肝是医学界公认的三大难医病之一。目前治疗肝炎病毒的常用疗法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疗法,普遍疗效差,其原因有四其一,由于肝炎病毒病毒存在于肝细胞核内复制繁殖,而肝细胞核外有一层保护性的包膜包住。这个包膜主要是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是一种油性的包膜,而目前常用的治肝药物如一般的中草药、中成药、西药等都是水溶性药物,由于水油不相溶,所以它们都无法穿透肝细胞膜进入肝细胞核,更不能穿透乙肝病毒的包膜,因此无法将肝细胞核内的肝炎病毒杀死、清除;其二,常规疗法治疗乙肝都是运用单一的保肝护肝药物为主,而临床表明要治愈肝炎必须同时抗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其三,常规疗法治疗肝炎病毒都是“千人一药,万人一方”,不能辨证施治对症治疗,肝炎病毒虽然主要是损伤肝脏,但它会涉及人体的五脏六腑,使人体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使肝炎病毒慢性化,而传统的中医疗法都认为肝炎病毒是由湿热邪毒引起,治法上都是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或活血化瘀、舒肝解郁为主进行治疗,结果湿热可除去,但肝炎病毒不能彻底清除,容易慢性化;其四,肝炎病毒中存在不同型与亚型,慢性肝炎很容易发生病毒变异,人体的免疫系统难辨异己,不易清除。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原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由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占位性病变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从乙型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在医学上一般根据肝功能的损坏程度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又称为隐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病人症状较重,有全身乏力,消瘦,面色灰暗,厌油,腹泻,牙龈出血,贫血及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病人可有脾脏肿大,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严重的病人可出现全身水肿,特别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可以引起大出血,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腹水的病人如果出现细菌感染,引起腹膜炎,治疗无效病人也会死亡。
肝硬化一旦形成再想逆转往往很困难,现代医学都把肝硬化叫不可逆转的病变。西医最多只能保肝护肝,但临床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较大,近年来中药治疗肝硬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按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防止肝纤维化,中医对肝硬化的分类有肝瘀热蕴型、脾虚气虚型、血瘀络阻型、肝肾阴虚型、气水搏滞型、阴虚水臌型。其治则是调是“调理肝脾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补气养血,导滞,助三焦,气化,行水通络。”可使用强肝软坚,而活血化瘀乃是治疗的核心。
静止性肝硬化的治疗,除保肝护肝疗法外,应以抗肝纤维化治疗为主,活血化瘀法能改善微循环并改善结缔,使纤维化的肝脏逆转过来,恢复常态。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当腹水量达500ML时医生就可检查出来,肝硬化病人一旦出现腹水,说明肝细胞损害较重,要积极治疗,通过治疗,大多数的腹水还是能够消除,也有少数病人(约占1/6)的腹水成为顽固性腹水,需要特殊方法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用该方法制备的中药。采用本发明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的原料药以动物药为主,辅以其它中草药,既能抗病毒,又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同时保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有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克服了目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白芍10-15g、龟板10-30g、三七6-15g、 鳖甲10-30g、蟾蜍5-10g、 土鳖10-15g、水蛭2-7g、灵芝10-20g、蚂蚁5-10g、 虎杖10-15g、蒲公英10-30g、白术10-20g、斑蝥0.03-5g、 丹参10-20g、龙葵10-15g、 五味子10-17g、鸡骨草10-20g、 山豆根3-8g、七叶-枝花10-15g、 黄芪10-35g、冬虫夏草5-15g;原料药及其优选重量配比为白芍13-15g、龟板15-30g、三七10-15g、鳖甲20-30g、蟾蜍7-10g、 土鳖12-15g、水蛭2-5g、 灵芝15-20g、蚂蚁5-8g、 虎杖12-15g、蒲公英10-20g、 白术10-17g、
斑蝥0.03-1g、 丹参15-20g、龙葵10-13g、 五味子10-15g、鸡骨草15-20g、 山豆根5-8g、七叶一枝花12-15g、 黄芪15-35g、冬虫夏草8-15g;2.将所需的上述原料药中的动物类原料药—蟾蜍、土鳖、斑蝥、水蛭、龟板、鳖甲、蚂蚁、及植物类原料药—灵芝、白芍、三七、虎杖、公英、白术、丹参、龙葵、五味子、鸡骨草、山豆根、七叶一枝花、黄芪、冬虫夏草分别用粉碎机粉碎;3.将上述已粉碎的动物类原料药煎煮30分钟,再放入高压容器中;4.将上述已粉碎的植物类原料药放入上述高压容器中,加热至120℃,再煎煮15分钟,过滤,得到汤剂——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
本发明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服用方法每天一付,一天两次;20-30日为一个疗程。
按本发明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还可按药剂学常用方法制成常见剂型,如冲剂、片剂、口服液、蜜丸、水丸、胶囊等。
本发明筛选具有疏肝、柔肝、软肝、补肝、护肝、保肝、养肝、补肝、清肝利胆、解毒、排毒、清毒及抑制病毒复制力较强的中药,其中以动物药为主药,辅以其它中草药煎制而成。它巧妙的利用动物药都带有动物的油脂成分,即具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又与肝细胞具有相通性,因此能完全、彻底地穿透肝细胞进入肝细胞核,直接把血液中的肝细胞核中的乙肝病毒、丙肝杀死清除并排除体外,协同其它药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护肝脏,防止肝纤维化,在短时间内治愈乙型肝炎、丙肝。
本发明原料药中自芍性味苦、酸、微寒、具有保肝及增强人体免疫力功能;龟板性味甘、咸、寒,滋阴养血,益肾潜阳,壮骨,甘咸而寒,善补阴分,能滋阴而潜阳,降心火,清虚热,养血,而能固精止崩,有补心,补肾,补血。溢阴养血,提高免疫力功能;三七性味甘、微苦、微温,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能,经研究证明三七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激活体液免疫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三七注射液能降低肝损伤和血清转氨酶,保护肝脏,并有消除黄疸和增加胆汁流量作用;鳖甲性味咸、微寒,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血浆蛋白及延长抗体存在时间,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蟾蜍性味辛、凉、有毒,具有解毒散结、抗炎、利尿及镇痛功能;
土鳖性味咸、寒、有小毒、具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护肝,降血脂、胆固醇及血黏度作用;水蛭性味咸、苦、平具有抗凝血,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血脂,扩血管,促进血肿吸收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灵芝性味甘、平,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冠脉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及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等功能;蚂蚁具有益气补血、滋肾养肝、抗菌消炎、排除药物中的有害物质的功能;虎杖性味苦、咸,具有清肝胆湿热、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泻下功能,能增强胆汁分泌,抑制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抑制类脂过氧化物在肝脏的堆积,减轻肝损伤,保护肝脏;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具有抗病毒、抗菌、利胆、利尿、保肝提高肌体免疫力功能;白术性味苦、咸、温,具有健胃、保肝、强壮、扩张血管及抗凝血功能;斑蝥性味辛、寒、有大毒,具有抗炎、抗真菌作用,能对抗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和GP7的升高,还有免疫抑制作用;丹参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补血,养血护肝功能,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有利于肝损伤的修复,并抑制肝内纤维增生;龙葵性味苦、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尿通淋功能;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具有舒张血管,强心护肝、促进代谢及抗病毒、抗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功能;鸡骨草性味甘、淡、凉具有清热利湿、舒肝止痛功能;山豆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经研究证明,对肝损伤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有降低作用,对慢性肝炎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炎细胞浸涵及瘀胆有改善作用,能减轻肝损伤和较快修复坏死组织,能使肝糖元含量增加,并对乙肝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改善肌体免役功能;七叶一枝花药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熄风定惊功能;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黄芪汤剂可使总蛋白量增加,降低肝损伤;
冬虫夏草性味、甘温,既可益肾补阳又可补益肺阴,止血化痰。治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痰血,以及病后体虚或自汗畏寒等等。
本发明原料药选用动物药作为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药,这些药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毒性,具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而且都带有动物的油脂成份,由于肝细胞膜是一种油性的包膜,两者具有相通性,因此它不但能有效的杀死、清除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而且它能完全彻底的穿透肝细胞膜进入肝细胞核,直接把肝细胞核中的乙肝病毒杀死并排出体外,能在短期内达到治愈乙肝的目的。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原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由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占位性病变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从乙型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在医学上一般根据肝功能的损坏程度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又称为隐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病人症状较重,有全身乏力,消瘦,面色灰暗,厌油,腹泻,牙龈出血,贫血及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病人可有脾脏肿大,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严重的病人可出现全身水肿,特别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可以引起大出血,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腹水的病人如果出现细菌感染,引起腹膜炎,治疗无效病人也会死亡。
肝硬化一旦形成再想逆转往往很困难,现代医学都把肝硬化叫不可逆转的病变。西医最多只能保肝护肝,但临床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较大,近年来中药治疗肝硬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按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防止肝纤维化,中医对肝硬化的分类有肝瘀热蕴型、脾虚气虚型、血瘀络阻型、肝肾阴虚型、气水搏滞型、阴虚水臌型。其治则是调是“调理肝脾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补气养血,导滞,助三焦,气化,行水通络。”可使用强肝软坚,而活血化瘀乃是治疗的核心。
静止性肝硬化的治疗,除保肝护肝疗法外,应以抗肝纤维化治疗为主,活血化瘀法能改善微循环并改善结缔,使纤维化的肝脏逆转过来,恢复常态。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当腹水量达500ML时医生就可检查出来,肝硬化病人一旦出现腹水,说明肝细胞损害较重,要积极治疗,通过治疗,大多数的腹水还是能够消除,也有少数病人(约占1/6)的腹水成为顽固性腹水,需要特殊方法治疗。
本发明采用抗菌素疗法、人体免疫功能疗法、保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疗法等三法和一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配方中既有解毒、排毒、清毒的药物,又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肝脏抗肝纤维化的药物,因此疗效高,治愈率为86%,总有效率达98%。本发明对肝脾肿大、肝腹水、丙肝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本发明所需原料、设备均有市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的中药,其中第一步,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5g、土鳖10g、水蛭2g、灵芝10g、白芍10g、龟板10g、三七6g、鳖甲10g、蚂蚁5g、虎杖10g、公英10g、白术10g、斑蝥0.03g、丹参10g、龙葵10g、五味子10g、鸡骨草10g、山豆根3g、七叶一枝花10g、黄芪10g、冬虫夏草5g。
实施例2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其中第一步,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10g、土鳖15g、水蛭7g、灵芝20g、白芍15g、龟板30g、三七15g、鳖甲30g、蚂蚁10g、虎杖15g、公英30g、白术20g、斑蝥5g、丹参20g、龙葵15g、五味子17g、鸡骨草20g、山豆根8g、七叶一枝花15g、黄芪35g、冬虫夏草15g。;实施例3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的中药,其中第一步,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7g、土鳖12g、水蛭5g、灵芝15g、白芍13g、龟板15g、三七10g、鳖甲20g、蚂蚁8g、虎杖12g、公英20g、白术17g、斑蝥1g、丹参15g、龙葵13g、五味子15g、鸡骨草15g、山豆根5g、七叶一枝花12g、黄芪15g、冬虫夏草8g。;临床观察总结一.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1.型肝炎肌体常出现肝区胀,小便黄,乏力,胸闷,纳差,失眠多梦。
2.硬化肌体常出现肝区胀痛,乏力,消瘦,面色灰暗,厌油,腹泻,牙龈出血,贫血等。
二.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服用方法每天一付,一天两次;20-30日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治愈1.乙型肝炎肌体常出现肝区胀,小便黄,乏力,胸闷,纳差,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消失。
2.肝硬化肌体常出现肝区胀痛,乏力,消瘦,面色灰暗,厌油,腹泻,牙龈出血,贫血等临床症状消失。
1.有效1)肝炎肌体常出现肝区胀,小便黄,乏力,胸闷,纳差,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减轻,明显好转。
2)肝硬化肌体常出现肝区胀痛,乏力,消瘦,面色灰暗,厌油,腹泻,牙龈出血,贫血等临床症状减轻,明显好转。
四.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共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治愈86例,达86%;有效12例,达12%;总有效率达98%。
典型病例1.金水,男,48岁,得乙型肝炎大三阳九年,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为2.99×108C0PES/Ml。谷丙转氨酶348u/L,谷草转氨酶436u/L,出现肝区胀,头晕,乏力,小便黄,胸闷,纳差,失眠,用干扰素两年半,服用贺晋丁三年多,四处求医都没有效果,后来服用本发明治乙型肝炎病毒病的中药,一个疗程(20天)后,由大三阳已转到小二阳,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定量减到1.30×104COPES/Ml,谷丙转氨酶0-40u/L,谷草转氨酶0-40u/L,出现肝区胀,头晕,乏力,小便黄,胸闷,纳差,失眠等症状消失,继续服用一个疗程乙型肝炎大三阳全转阴,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00×103COPES/Ml,阴性,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健康。
2.利,男,32岁,得乙型肝炎大三阳六年,肝硬化、伴有肝腹水,出现肝区疼痛,腹胀,肝硬化,胸闷,乏力,厌油,消瘦,面色黑暗,纳差四处求医治疗,用了很多药,越治越严重,抽水又腹水,没有效果。医生当时说这个肝硬化腹水,治不好。后来服用本发明治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中药,三至七天腹水已经消下,一个疗程(30天)后,肝区疼痛,腹胀,腹水,胸闷,乏力,厌油,面色黑暗,纳差好转多了,再继续服用两个疗程,乙型肝炎小三阳转阴了,肝硬化恢复正常了,身体也很正常了。
3.延秋,女,33岁,得丙肝五年,丙肝病毒定量HCV-RNA1.529×106COPY/Ml,出现肝区闷胀,乏力,失眠,多梦四处求医问药,用了很多药,始终没有效果,后来服用本发明治乙型肝炎、丙肝病的中药,一个疗程(30天)全部转阴,丙肝病毒定量HCV-RNA病毒定量阴性<80COPES/ml,谷丙转氨酶正常,0-40u/L,谷草转氨酶正常0-40u/L,肝区闷胀,乏力,失眠,多梦消失,身体全部健康正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白芍10-15g、 龟板10-30g、 三七6-15g、 鳖甲10-30g、蟾蜍5-10g、土鳖10-15g、 水蛭2-7g、灵芝10-20g、蚂蚁5-10g、虎杖10-15g、 蒲公英10-30g、白术10-20g、斑蝥0.03-5g、 丹参10-20g、 龙葵10-15g、 五味子10-17g、鸡骨草10-20g、 豆根3-8g、七叶一枝花10-15g、黄芪10-35g、冬虫夏草5-15g;2)将所需的上述原料药中的动物类原料药-蟾蜍、土鳖、水蛭、龟板、鳖甲、蚂蚁、及植物类原料药-灵芝、白芍、三七、虎杖、公英、白术、斑蝥、丹参、龙葵、五味子、鸡骨草、山豆根、七叶一枝花、黄芪、冬虫夏草分别用粉碎机粉碎;3)将上述已粉碎的动物类原料药煎煮30分钟,再放入高压容器中;4)将上述已粉碎的植物类原料药放入上述高压容器中,加热至120℃,再煎15分钟,过滤,得到汤剂——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及其重量配比为白芍13-15g、 龟板15-30g、 三七10-15g、 鳖甲20-30g、蟾蜍7-10g、土鳖12-15g、 水蛭2-5g、灵芝15-20g、蚂蚁5-8g、 虎杖12-15g、 蒲公英10-20g、白术10-17g、斑蝥0.03-1g、 丹参15-20g、 龙葵10-13g、 五味子10-15g、鸡骨草15-20g、 山豆根5-8g、 七叶一枝花12-15g、黄芪15-35g、冬虫夏草8-15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蟾蜍7g、土鳖12g、水蛭5g、灵芝15g、白芍13g、龟板15g、三七10g、鳖甲20g、蚂蚁8g、虎杖12g、公英20g、白术17g、斑蝥1g、丹参15g、龙葵13g、五味子15g、鸡骨草15g、山豆根5g、七叶一枝花12g、黄芪15g、冬虫夏草8g。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按药剂学常用方法制成常见剂型冲剂、片剂、口服液、蜜丸、水丸、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 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制备步骤如下原料药为蟾蜍、土鳖、水蛭、灵芝、白芍、龟板、三七、鳖甲、蚂蚁、虎杖、公英、白术、斑蝥、丹参、龙葵、五味子、鸡骨草、山豆根、七叶一枝花、黄芪、冬虫夏草;将动物药及植物药分别粉碎;先煎煮动物药粉,再放入高压容器中;再加入植物药粉,高温再煎煮。本发明以动物药为主药,辅以其它中草药,具有解毒、排毒、清毒作用,又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肝脏抗肝纤维化。本发明采用抗菌素疗法、人体免疫功能疗法、保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疗法等三法和一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因此疗效高,可在短时间内治愈乙型肝炎。治愈率为86%,总有效率达98%。
文档编号A61K9/20GK1876062SQ20061007666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钟龙 申请人:钟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