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6549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的中药口服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西医多采用手术及内分泌治疗。本病属中医“症瘕”、“积聚”范畴,如《素问·骨空论》中说“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灵枢·水胀篇》中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虾已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又如《妇人良方》中说“妇人痖瘕由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气血劳伤,脏腑虚弱,风冷人腹与血相结而生。”本病的发生,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寒气”客于子门,瘀血凝结,蕴久发热,与内湿相合,日益增大发为症积。根据本病的腹部包块、子宫出血、腰痛、腹痛、带下病等主要证候,从整体观出发进行分析,认为多数病例表现为阴虚血热、肝。肾阴亏、阴虚肝旺、肝脾不和、冲任失调的证候,而且所谓的脏虚,主要表现为肝、脾、肾功能紊乱和亏损,而寒气客于子门,是因血得寒则凝,但是瘀血、恶血凝结日久,反而蕴酿生热;又因寒气伤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蕴久也可以发热。瘀血恶血凝聚,血不以留止,日益增大,故见腹部肿块、腹痛;湿热入以血分,迫血妄行则见阴道流血;肝肾亏损,则见腰痛;肝脾不和,阴血失调,热邪灼耗,气血耗伤,故见冲任失调或阴虚肝旺等证。治以清热燥湿、养血调理冲任佐以消瘕为法,选用大黄蛰虫丸加减进行治疗,通过脏腑功能的调整,促进了整体机能的改善。实践证明,不但临床症状、局部肿物得到了消除或缩小或控制发展,而且提高了疗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没有副作用,具有活血破瘀,通经销痞功效的口服固体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熟大黄20-450份 土鳖虫(炒)2-45份水蛭(制)4-90份 虻虫(去翅足,炒)3-60份蛴螬(炒)3-60份 干漆(煅)4-90份 桃仁8-180份苦杏仁(炒)8-180份 黄芩4-90份地黄20-450份白芍8-180份 甘草6-140份优选,本发明药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熟大黄40-300份 土鳖虫(炒)4-30份水蛭(制)9-60份 虻虫(去翅足,炒)7-30份蛴螬(炒)7-30份 干漆(煅)9-60份 桃仁20-100份苦杏仁(炒)2-100份 黄芩9-60份 地黄40-300份白芍20-100份 甘草10-80份更优选,本发明药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
熟大黄90.9份 土鳖虫(炒)9.1份 水蛭(制)18.2份虻虫(去翅足,炒)13.6份 蛴螬(炒)13.6份干漆(煅)9.1份 桃仁36.4份 苦杏仁(炒)36.4份黄芩18.2份 地黄90.9份白芍36.4份 甘草27.3份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配比的熟大黄、土鳖虫、水蛭(制)、 虻虫(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混匀,用60ml-80ml浓度为50%-70%的糖浆制粒,于60-80℃干燥,用14目筛整粒,压制成若干片,包薄膜衣,即得。
也可以将过完14目筛整粒后的药品做成胶囊剂、丸剂、滴丸剂或软胶囊剂。
功能与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闭经不行。具有补虚缓中,祛痰生新,通经消痞等功能,用于治疗久病正虚而有血瘀之症。
用法用量口服,规格为每粒装0.25克,一次4片,一日2次药理功效大黄蛰虫丸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其“血痹虚劳病”篇,原文日“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主之。”中医理论亦认为“血流如水是活血,血流不畅要活血化瘀。”因此,对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状态的人来说,需要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来加以治疗。本方是破血逐瘀的良方,体内有干血结聚,影响新血产生,用补养效果也不明显。本发明的药物能去除瘀血,生新血,使气血恢复,达到“缓中补虚”的作用。本发明中的熟大黄、桃仁、干漆能破血祛瘀,通血调经为君药;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能破血散瘀,与君药共同加强破血逐瘀之力。瘀血日久还会化热伤阴,形成“干血”,就像“无水行舟”一样,因此用滋阴养血,使干血得润,气血通畅为臣药。本发明中的干地黄、白芍、甘草起到滋阴养血的作用。黄芩、杏仁清热润燥、宣通肺气以解郁热。
现代研究证实土鳖虫、黄芩、白芍有保肝作用,使肝细胞病变恢复,可治疗腹部肿块,皮肤粗糙、黄疸等症候。熟大黄、桃仁能改善微循环,抑制凝血,使气血通畅能够化瘀破血,有抗栓作用。另外方中水蛭、干漆、虻虫有活血祛瘀作用,也使体内血流通畅。苦杏仁、地黄、甘草能调节机体免疫。具有通经消痞、疏肝扶正用于活血化淤,血液流畅,腹部胀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黄蛰虫被广泛用于临床,可治疗各种疾病。如内科疾病有心绞痛、慢性肝炎、肥胖性脂肪肝、高血脂症、胆囊炎;临床上还能治疗活动性肝硬化,可促肝细胞生长;皮肤科疾病治疗痤疮,多发性咖啡斑及鱼鳞病;妇科疾病治疗闭经、结核性盆腔炎、盆腔性腹膜炎、盆腔包块、卵巢囊肿、席汉氏综合症;经临床观察还可治疗乳腺增生等均取得显著疗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子宫肌瘤是女性近老年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症瘕范畴。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运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病人4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3例患者中,年龄40~48岁26例,49~55岁17例;病程>2年11例,>1年9例,>半年18例,<半年5例;来诊前接受过中西药治疗的有35例,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有8例。其中壁间肌瘤14例,黏膜下肌瘤10例,浆膜下肌瘤19例。
2治疗方法药用本发明药品。服药期间,忌食酸、辣、腥、酒等物。另外,配台心理治疗,嘱其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月经周期、经量色质正常,后自然绝经,随访已进入老年期,瘤体缩小。好转临床主症消失,月经周期基本正常,随访尚未渡入老年期,时而月经不准,再治再效。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减轻,或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3.2治疗结果显效23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5%。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克)熟大黄90.9、土鳖虫(炒)9.1、水蛭(制)18.2、虻虫(去翅足,炒)13.6、蛴螬(炒)13.6、干漆(煅)9.1、桃仁36.4、苦杏仁(炒)36.4、黄芩18.2、地黄90.9、白芍36.4、甘草27.3。
生产方法如下将上述称取的熟大黄、土鳖虫、水蛭(制)、虻虫(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混匀,用60%糖浆70ml制粒,于70℃干燥,用14目筛整粒,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熟大黄20-450份、土鳖虫2-45份、水蛭4-90份、虻虫3-60份、蛴螬3-60份、干漆4-90份、桃仁8-180份、苦杏仁8-180份、黄芩4-90份、地黄20-450份、白芍8-180份、甘草6-1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熟大黄40-300份、土鳖虫4-30份、水蛭9-60份、虻虫7-30份、蛴螬7-30份、干漆9-60份、桃仁20-100份、苦杏仁2-100份、黄芩9-60份、地黄40-300份、白芍20-100份、甘草10-8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熟大黄90.9份、土鳖虫9.1份、水蛭18.2份、虻虫(13.6份、蛴螬13.6份、干漆9.1份、桃仁36.4份、苦杏仁36.4份、黄芩18.2份、地黄90.9份、白芍36.4份、甘草27.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制剂是胶囊剂、片剂、丸剂、滴丸剂或软胶囊剂。
5.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配比的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混匀,用60ml-80ml浓度为50%-70%的糖浆制粒,于60-80℃干燥,用14目筛整粒,压制成若干片,包薄膜衣,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蛰虫口服固体制剂,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熟大黄20-450份、土鳖虫(炒)2-45份、水蛭(制)4-90份、虻虫(去翅足,炒)3-60份、蛴螬(炒)3-60份、干漆(煅)4-90份、桃仁8-180份、苦杏仁(炒)8-180份、黄芩4-90份、地黄20-450份、白芍8-180份、甘草6-140份。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该制剂的制备方法,将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混匀,用60ml-80ml浓度为50%-70%的糖浆制粒,于60-80℃干燥,用14目筛整粒,压制成若干片,包薄膜衣,即得。本发明的制剂具有活血破淤,通经消痞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K35/56GK1899442SQ20061009024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7日
发明者兰玉岐 申请人:兰玉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