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95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又称血管舒张素,是从哺乳动物的胰脏中提取纯化得到的。它作用于激肽原释放出激肽。激肽以局部激素的形式和存在于血管内皮上的激肽B2受体结合后就会激活磷脂酶,将膜磷脂水解成花生四烯酸和三磷酸肌醇。进而活化前列腺素合成系统和一氧化氮合成系统,使血液中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增加、血管舒张并且抑制受损血管内膜的增生。胰激肽原酶本身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它可以催化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另外其释放出的激肽作用于血管后也可以使血液中TPA增加,从而活化纤溶系统,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血液粘度得到降低。胰激肽原酶一方面扩张血管,一方面降血粘度,两者的这种协同作用使微循环能够迅速得到改善。肿瘤组织因其血管发育不健全和其组织结构的特异,使得氧向肿瘤组织的传入以及由肿瘤组织向外穿出都存在阻滞现象,造成肿瘤组织缺氧。而肿瘤组织中缺乏氧细胞的存在是肿瘤对放射不敏感的重要原因。设法提高肿瘤组织的氧水平以使其对放疗增敏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追求的目标。如曾试用过高压氧舱法,输载氧体(人造血)法和使用血管扩张剂(己酮可可碱等)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原因是,虽然这些方法都能提高肿瘤的氧水平;但都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正常组织的氧分压,而正常组织氧分压的明显提高是造成对放射的毒副反应加重的最主要原因。从而提高了正常组织对放射的毒副反应,致使无法接受这些方法,人们期待着一种既增敏又减毒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胰激肽原酶的一种新的用途,即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改善氧向肿瘤组织的传输,提高肿瘤组织氧水平。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胰激肽原酶用于减少传输阻滞,改善氧向肿瘤组织的传输。
上述应用中,胰激肽原酶用于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分压,具有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与减毒作用。
上述应用中,使用胰激肽原酶后再吸入不同浓度氧含量的气体用于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分压,提高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
上述应用中,胰激肽原酶用于避免正常组织吸入高氧气体和低氧气体后造成对放射的毒副反应的加重。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试验发现胰激肽原酶可以明显地减少传输阻滞,改善氧向肿瘤组织的传输。这主要是由于胰激肽原酶改善了肿瘤微循环,从而易化了氧在肿瘤组织中的扩散过程。(2)胰激肽原酶在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分压的同时对正常组织氧分压的提高减少,这样不会造成对放射的毒副反应。(3)使用胰激肽原酶后再吸入不同浓度氧含量的气体可以提高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试验步骤示意图;图2为吸入高氧气体和低氧气体时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变化曲线;图中的横坐标为时间,其中B1和B2表示基础状态下的第1分钟和第2分钟;H1至H5表示吸入高氧气体后的第1分钟至第5分钟;L1至L5表示吸入低氧气体后的第1分钟至第5分钟(图3至图6的横坐标及字母的含义同图2);图中的纵坐标表示氧分压,单位为mmHg;图3为肿瘤组织氧分压在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后吸入高氧气体与低氧气体的差别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肿瘤组织氧分压,单位为mmHg;图4为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后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对吸入高氧气体和低氧气体时氧分压的反应曲线;其中纵坐标表示氧分压,单位为mmHg;图5为肌肉组织氧分压在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后吸入高氧气体和低氧气体的差别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肌肉组织氧分压,单位为mmHg;图6为肿瘤组织氧分压与肌肉组织氧分压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氧分压比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和应用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胰激肽原酶在改善氧向肿瘤组织的传输,提高肿瘤组织氧分压中的应用。
实施例制备胰激肽原酶针剂。
取过滤灭菌的胰激肽原酶原料药779000单位,加甘露醇5克,加乳糖10克,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加注射用水至500毫升,无菌过滤,分装至1000个西林瓶,冷冻干燥,即得。
应用例1、材料与方法荷瘤动物雄性T739小鼠,左右后肢接受LA795肺腺癌移植,5~10天后,瘤径为9~12mm。在戊巴比妥(50mg/kgip)麻醉下切开皮肤暴露肿瘤,待测。
组织氧测量使用由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双通道极谱组织氧分压检测仪和隐窝型微氧电极,经检测为灵敏,稳定,可靠。为排除干扰,试验仪器及受试动物均置于金属电蔽网中进行。
试验前用纯氮和大气标定氧电极,然后将两根相同的氧电极分别插入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以下称为肌肉组织),两种组织的氧分压分别由两通道检测仪数字显示并由双笔X---Y纪录仪描记各自曲线,经过30分钟稳定后开始正式测量。
被测药物实施例制得的针剂。
小鼠用药按779单位/kg溶于生理盐水注射于左前肢肌肉深部。
标准气体a、高氧气体含95%的O2,5%的CO2(由北京东方医用气体厂配置)b、低氧气体含10%的O2,5%的CO2,85%的N2(由北京东方医用气体厂配置)观测内容(1)、基础状态下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水平。
(2)、吸入高氧气体与低氧气体时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变化的速度与幅度的差别。
(3)、单纯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对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水平的影响。
(4)、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与低氧气体时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反应的速度与幅度的变化。
2、试验步骤如图1所示,在测得基础状态下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的氧分压后,先给动物吸入高氧气体5分钟,接着吸入低氧气体5分钟,再经5分钟恢复(吸入大气)后,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30分钟后再次吸入高氧气体5分钟,接着吸入低氧气体5分钟。
3、结果(1)、基础状态下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水平。
在基础状态下肿瘤组织的氧分压为3.67±2.19mmHg,明显低于肌肉组织的61.67±7.91mmHg,(P<0.0006),前者仅为后者的1/20说明肿瘤组织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
(2)、吸入高氧气体与低氧气体时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变化的速度与幅度的差别。
如图2所示,当给动物吸入高氧气体时,与肌肉组织相比,肿瘤组织氧分压的上升开始的晚,上升速度缓慢,上升的幅度也小;而当改为吸入低氧气体时,肿瘤组织氧分压的下降开始的也晚,速度也缓慢,幅度也小。说明氧向肿瘤组织内传输或由肿瘤组织向外传输都有阻滞现象。
(3)、单纯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对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水平的影响。
如表1所示,在本试验所用的剂量下和用药后30分钟的观察时间内,单纯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本身对肿瘤组织和肌肉组织的氧分压均无明显影响。
表1

Mean+SD,n=6(4)、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与低氧气体时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中氧分压反应的速度与幅度的变化。
如前所述氧在肿瘤组织中传输有阻滞现象,但在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30分钟,这阻滞现象减轻,氧向肿瘤组织的传输得到改善。如图3所示,主要表现在吸入高氧气体时a、肿瘤组织氧分压上升提前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吸入高氧气体0.82分钟后肿瘤组织氧分压开始上升。而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第0.4分钟即开始上升。
b、肿瘤组织氧分压上升速度加快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吸入高氧气体时肿瘤组织氧分压以10.6±11.6mmHg/min的速度缓慢上升。在吸入高氧气体2分钟后,肿瘤组织氧分压由3.7±5.4升到24.5±22.4mmHg。而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时以23.8±16.9mmHg/min的速度上升,比前者加快一倍,在吸入高氧气体2分钟后,肿瘤组织氧分压由6.71±2.2升到54.2±42.1mmHg。
c、肿瘤组织氧分压上升的幅度提高从图3可看出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肿瘤组织的氧分压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如吸入高氧气体第五分钟时肿瘤组织的氧分压在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为51.2±29.1mmHg,而在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为78.5±27.1mmHg(P<0.05)吸入低氧气体时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肿瘤组织氧分压下降的速度和幅度也比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大,但在吸入低氧一分钟后其氧分压水平仍维持高于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的水平,分别为44.2±5.7mmHg和33.8±52.6mmHg(P<0.05)。
以上结果说明胰激肽原酶具有减少传输阻滞,改善氧在肿瘤组织中传输的作用,在供氧的条件下可显著提高肿瘤组织氧分压。
(5)、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与低氧气体时肌肉组织氧分压的变化。
从图4可看出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时的肿瘤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吸入高氧气体时的肿瘤组织氧分压。与此相反,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气体时的肌肉组织氧分压却明显低于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吸入高氧气体的肌肉组织氧分压。
如图5所示,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高氧时肌肉组织的氧分压升高的幅度低于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的。如吸入高氧时,注射前为269.2±235.4mmHg(P<0.05)。图5的肌肉的反应与图3的肿瘤的反应恰恰相反即肿≤0.05)。图5的肌肉组织的反应曲线与图3的肿瘤组织的反应曲线正好相反,即肿瘤组织的氧分压相对高于肌肉组织的氧分压。
从图3与图5相比较还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即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吸入低氧时肿瘤组织氧分压下降较缓慢而肌肉组织氧分压下降较快,其结果也是肿瘤组织的氧分压相对地高于肌肉组织的氧分压。这一点从实验过程中肿瘤组织氧分压与肌肉组织氧分压的比值的变化(见图6)看得更明显。由图6可以看出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后在吸入高氧气体转而吸入低氧气体的第一分钟,肿瘤组织对肌肉组织的氧分压比值均明显高于注射胰激肽原酶针剂前。
权利要求
1.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应用,其特征在于胰激肽原酶用于减少传输阻滞,改善氧向肿瘤组织的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应用,其特征在于胰激肽原酶用于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分压,具有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与减毒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肿瘤放疗的药物中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胰激肽原酶后再吸入不同浓度氧含量的气体用于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分压,提高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胰激肽原酶在制备放射肿瘤放疗的药物中应用,其特征在于胰激肽原酶用于避免正常组织吸入高氧气体和低氧气体后造成对放射的毒副反应的加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胰激肽原酶的一种新的用途,即在制备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主要用于减少传输阻滞,改善氧向肿瘤组织的传输;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分压,具有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与减毒作用。使用胰激肽原酶后再吸入不同浓度氧含量的气体用于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分压,提高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而且还可以避免正常组织吸入高氧气体和低氧气体后放射的毒副反应的加重。
文档编号A61P35/00GK1943780SQ20061015250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7日
发明者王耀方, 张叔伦, 阮桂 申请人: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