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61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用于将支架留置于血管、胆 管、气管、食道、尿道、消化道以及形成在其他脏器等的生物体内的 狭窄部或堵塞部。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出有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用于将支架留置于血管、 胆管、食道、气管、尿道、消化道以及其他脏器等生物体管腔或体腔 的狭窄部或堵塞部以确保管腔或体腔的空间。作为构成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支架,根据功能和留置方法 有球嚢扩张支架和自扩张支架。球嚢扩张支架不具有支架自身扩张的功能,而是为了将支架留置 于目标部位,在例如将支架插入到目标部位之后,4吏球嚢位于支架内 并使球嚢扩张,通过球嚢的扩张力使支架扩张(塑性变形)从而与目 标部位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而固定。这种类型的支架需要进行上述那样的支架的扩张作业,但由于也 能够将支架直接安装并留置在收缩的球嚢上,所以关于留置没有什么 问题。但是,由于支架自身没有扩张力,所以因血管的压力等而直径 随时间逐渐变小,发生再次狭窄的可能性高。与此相反,自扩张支架具有支架自身收缩和扩张的功能。为了将 该支架留置在目标位置,在以收缩状态插入目标部位后,除去用于维 持收縮状态而负载的应力。例如,使支架收缩着收纳在外径比目标部 位的内径小的护套内,并在使该护套的顶端到达目标部位后,将支架 从护套中推出。被推出的支架由于被从护套中释放所以其应力负载被 解除,,人而恢复到收缩前的形状而扩张。由此,与目标部位的内表面 紧密接触而固定。这种类型的支架由于支架自身具有扩张力,所以不需要像球嚢扩 张支架那样的扩张作业,也不会因血管的压力等直径逐渐变小而发生 再次狭窄的问题。而且,据说自扩张支架一般比球嚢扩张支架难以留置在正确位 置。其理由是,在将支架配置在目标的狭窄部之后,由于只是向^^嚢 中注入液体,所以支架在扩张时不前后移动。而自扩张支架的输送系 统的结构是将支架收纳并束縛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并设置卡定部用 于将支架的移动限制在内管的支架基端侧,通过向基端侧拉动外管来 释放支架的束縛以使其进行自扩张。此时,由于外管在体腔内的松弛、 外管与体腔或与将外管导入的导管之间的摩擦、或是外管与用于向体 内导入系统的被称为导引器的设备的阀之间的摩擦等,支架在扩张时 容易前进。例如,在日本特表平11-503054号7>报(专利文献1)及 W096/31174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的国际公开公报)中提 出了一种由三个管状部件构成的系统。该系统除内管和外管之外还有 最外管。支架被收纳并束绰在内管和外管之间,最外管和内管在体外 被固定而成为不能移动的构造。根据上述结构,虽然最外管与体腔和 阀之间有摩擦,但由于为了扩张只拉动外管,所以支架的位置移动极 小。另外,本申请人提出过日本特开平8-252321号公报(专利文献3 )。 在该自扩张支架的输送系统中,支架扩张时(放出时)的支架移动也 是极小。如上述日本特表平11-503054号及日本特开平8-252321号公4艮所 述,自扩张支架的输送系统是从基端延伸到顶端的导丝腔(guide wire lumen)进行延伸的"穿导丝型(over the wire )"。这是因为在用于放 出支架的构造的基础上,外侧护套向基端侧的移动是必需的。在实施支架的生物体内留置术时,准备多个外径、支架扩张时(放 出时)的外径等不同的支架输送系统。而且,有时在第1支架输送系
统插入到血管内之后更换为其他系统。在穿导丝型支架输送系统中, 导丝腔从最前端贯通到最后端,因此,为了将系统导入体内需要系统 全长的两倍以上的导丝。因此,系统的更换花费时间。另外,最近正寻求使支架留置在更靠近末梢侧的技术,因而期望直径更细的支架输送系统。在日本特表平11-503054号的发明中,由 于使用三根管状部件,所以难以使直径变细。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11-503054公报;专利文献2: W096/31174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5232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3-521307号公才良;专利文献5: WO01/54614 乂^净艮;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130074号7>才艮;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04-527316号公报;专利文献8: WO2002/087470。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自扩张支架的生物体器官扩 张器具,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在进行支架留置作业时,能够容易地 进行更换为其它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业,并能够进一步缩小直 径。另外,自扩张支架的输送系统的构造是,如上述那样在内管和外 管之间收纳并束縛支架,在内管的支架基端侧设置用于限制支架移动 的卡定部,通过向基端侧拉动外管而释放支架的束缚使其进行自扩 张。此时,操作者需要用一只手将内管固定在恒定位置,用另一只手 拉动外管,以便支架的留置位置不会前进。而且,在借助于内窥镜将 胆管支架留置在胆管中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将内管固定在恒定位置, 所以要进行以下作业,即 一边保持内窥镜一边一点一点地扩张支架, 并通过拉动外管来调整支架的留置位置。为解决这种操作性不良的情 况,发明了具有外壳组件的系统。
在曰本特表2003-521307号公报(专利文献4 )以及WO01/54614 公报(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4的国际公开公报)的发明中,提出了 一种具有能够平行移动的滑动件的外壳。该外壳是这样的系统前端 内侧轴安装在外壳内部,前端外管的近位端与能够在外壳内沿长度方 向移动的滑动件连接,通过使滑动件向近位方向滑动来释放支架。在 曰本特表2003-521307号公报中,虽然可以用 一只手进行操作,但实 际上,在该系统中,由于必须将该外壳固定在例如手术台等的固定面 或患者的脚上来使用,所以有可能发生操作性差以及医疗用具的留置 位置偏移到不希望的位置。而且,由于外壳的长度必须为滑动件长度 的两倍以上,因而导致外壳组件相对变大。在日本特开2004-130074号公报(专利文献6 )中,提出了 一种 具有相同的基本构造并具有速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操作模式的外壳 组件。但是,在该系统中,也由于外壳的长度必须为滑动体长度的两 倍以上,因而导致外壳组件相对变大,从而难以用一只手进行操作。在日本特表2004-527316号公报(专利文献7 )以及 WO2002/087470 (专利文献8:专利文献7的国际公开公报)的发明 中,前端外管的近位端与外壳内的导丝连接,通过棘轮机构使该导丝 緩缓地后退以释放支架,通过这样的系统能够用一只手进行操作。但 是,在该系统中,也需要长度为导丝长度的两倍以上的、换言之应释 放的支架长度的两倍以上的外壳组件。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自扩张型支架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在进行支架留置作业时,能够容易 地进行更换为其它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业,而且不会在留置时发 生支架的位置移动。本发明的第 一 目的是通过以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来实现的。一种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包括具有导丝腔的前端侧管;前端 部固定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部的基端侧管;包围上述前端侧管的前 端侧且能够向前端侧管的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收纳 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支架;以及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上且在上述基端侧管内延伸的牵引线,通过向上述基端 侧管的基端侧牵引上述牵引线,使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侧管包括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侧开 口而与上述导丝腔连通的基端侧开口 ;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前端侧且 与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上述支架的基端抵接,以限制 上述支架向基端侧的移动的支架卡定部;上述支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 状,并以压缩至中心轴方向的状态收纳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内,上述支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侧扩张而恢复到压缩前的形 状;而且,与比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上述基端侧管靠前端侧部 分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上述基端侧管的外径小。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通过以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来实现的。 一种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包括具有导丝腔的前端侧管;前端 部固定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部的基端侧管;包围上述前端侧管的前 端侧且能够向前端侧管的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收纳 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支架;以及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架收 纳用筒状部件上且在上述基端侧管内延伸的牵引线,通过向上述基端 侧管的基端侧牵引上述牵引线,使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 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侧管包括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侧开 口而与上述导丝腔连通的基端侧开口;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前端侧且 与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上述支架的基端抵接,以限制 上述支架向基端侧的移动的支架卡定部;上述支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 状,并以压缩至中心轴方向的状态收纳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内,上述支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侧扩张而恢复到压缩前的形 状;而且,在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部具有操作部,上述操作部具有用 于巻绕上述牵引线以使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移动的牵 引线巻绕机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观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基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件的一例的外观图。图6是沿图2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沿图2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其他实施例的基端部附近 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 的》文大外观图。图11是图IO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 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图IO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 的放大外观图。图14是沿图13的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3的D-D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的 放大外观图。图1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的 放大外观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 图。图1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的 放大外观图。图20是沿图19的E-E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沿图19的F-F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2是沿图19的G-G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3是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所使用的体腔内留置用支 架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的主 视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外 观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27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 观图。图28是沿图25的H-H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9是沿图25的I-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0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右视图。图31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的仰视图。 图32是沿图30的J-J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33是沿图32的K-K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用的说明图。图3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 近的示意性放大外观图。
的放大外观图。图39是沿图38的L-L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0是沿图38的M-M线的》文大剖浮见图。图4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 近的放大外观图。图42是图4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剖 视图。图43是用于说明图4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 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的主视图。图45是图4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观图。图46是图4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左视图。图47是图4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的仰视放大图。图48是沿图46的0-0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9是沿图48的P-P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5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5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 的放大外观图。图5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 近的放大主视图。图54是图53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左视图。图5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 近的放大主视图。
图56是图55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后视图。图57是用于说明图55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 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58是用于说明图55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 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5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 的放大外观图。图60是图59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61是沿图59的Q-Q线的放大剖视图。图6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 近的放大主视图。图63是用于说明图62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的内 部构造的说明图。图64是用于说明图62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的内 部构造的i兌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包括具有导丝腔21的前端侧 管2;前端部固定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上的基端侧管4;包围前端 侧管2的前端侧且可向前端侧管2的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 部件5;收纳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内的支架3; —端部固定在支 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上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且通过向基端侧管的 基端侧牵引而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的牵引部件6。而且,前端侧管2包括在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开口以与导丝腔 21连通的基端侧开口 23;位于前端侧管2的前端侧且与一皮收纳于支 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内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以限制支架3向基端侧移
动的支架卡定部22。支架3形成为大致圆筒形,且以压缩至中心轴方 向的状态收纳于收纳用筒状部件5内,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侧 扩张而恢复到压缩前的形状。而且,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的基 端侧管4靠前端侧的部分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端侧管4的 外径小。通过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即使是使用自扩张支架的生 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由于基端侧开口不在器具的基端而在前端侧管的 基端侧,所以也能够在进行支架留置作业时容易地更换为其他生物体 器官扩张器具。而且,由于与比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上述基端 侧管靠前端侧的部分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端侧管的外径 小,所以,即使在由于基端侧开口而使向基端侧延伸的导丝沿着基端 侧管的侧面的状态下,基端侧管的外径也能够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 具的基端侧管靠前端侧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大致相等,从而能够插 入细的血管中。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前端侧管2、基端侧管4、 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支架3以及牵引部件6。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具有中间管7,该 中间管7包围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侧, 并在基端部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中间管7在进行包围 时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的移动,牵引部件6的一端 部在中间管7内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相固定,牵引部件6是穿过中 间管7和前端侧管2并向基端侧管4内延伸的部件。由此,牵引线不 会露出。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为规定 长度的管状体。前端和后端有开口。前端开口具有在将支架3留置于 体腔内的狭窄部时作为支架3的放出口的功能。支架3从该前端开口 被推出,由此应力负载被解除,从而支架3扩张而恢复到压缩前的形 状。 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长度优选20mm 400mm左右,更优选 30mm 250mm。另夕卜,外径优选1.0 4.0mm左右,更优选1.5~3.0mm。 另夕卜,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内径优选1.0 2.5mm左右。而且,在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前端侧的支架收纳部位为 扩径部51,相对于该扩径部51,基端为小径部。这样,扩径部的外 径优选1.0 4.0mm左右,更优选选1.5 3.0mm。此外,小径部的外径 优选1.0 4.0mm左右,更优选1.2 2.8mm。并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也可以是整体为大致相同外径的部件。这样,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 具有从基端向前端侧延伸的狭缝52。形成在后述的前端侧管的外表面 上的突起部(在该实施例中,牵引部件所贯通的管状部件8)能够在 该狭缝52中移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能 够向基端侧移动,直到该狭缝的前端侧端部与管状部件8抵接。因此, 狭缝52的长度与从收纳了支架3的支架用筒状部件5中的支架3的 基端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前端之间的长度相等或者狭缝52的 长度稍长一些。关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形成材料,考虑到支架收纳用筒状 部件所要求的物理性质(柔软性、硬度、强度、滑动性、耐缠结性、 伸缩性),优选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对苯二曱酸乙二 醇酯、PTFE、 ETFE等氟类聚合物以及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 性体,可以从尼龙类(例如,聚酰胺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类(例如, 聚氨酯弹性体)、聚酯类(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弹性体)、 烯烃类(例如、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中适当选择。而且,优选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外表面实施使其呈润滑性 的处理。这样的处理可以列举出涂覆或固定聚(曱基丙烯酸2-羟乙 酯)、聚丙烯酸羟乙酯、羟丙基纤维素、曱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 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亲水性聚合物的方 法等。另外,为使支架3的滑动性良好,也可以将上述物质涂覆或固 定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内表面。
而且,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前端部收纳有支架3。支架3是所谓的自扩张支架。具体地说,支架3形成为大致圆筒形,在插入 生物体内时被向中心轴方向压缩,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侧扩张而恢复成压缩前的形状。而且,支架以被压缩至中心轴方向的状态保 持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内。因此,支架3以通过自身的复原力推 压支架用筒状部件5的内表面的状态被保持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内。另外,如下所述,由设置在前端侧管2的支架卡定部22限制支 架3向基端侧的移动。支架3可以是任意种类的支架,只要是上述那样的所谓自扩张支 架即可。例如,作为支架3,可以使用具有图23 (示出了扩张而恢复 到压缩前的形状的状态)所示形状的支架。该例的支架3具有圆筒状 框体3a、由构成该圓筒状框体3a的框架36a、 36b划分(围绕)出的 开口 34以及由框架36a划分出的切口部35,框体3a具有两端部33a、 33b。支架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合成树脂或金属。作为合成树脂,使用 具有某种程度的硬度和弹性的物质,优选生物体适应性合成树脂。具 体是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氟树脂(例如,PTEP、 ETFE),或者是生物体内吸收 材料的聚乳酸、聚乙醇酸或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等。另外,作 为金属,也优选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的,例如不锈钢、钽、镍钛合金等。 更优选超弹性金属。支架3优选在整体上没有物理性质急剧变化点地 一体形成。支架通过以下过程形成例如,准备具有适于要留置的生 物体内部位的外径的金属管,通过切削加工(例如,机械式切削、激光切削)、化学蚀刻等局部地去除金属管的侧面,从而在侧面形成多 个切口部或多个开口 。由于该支架3在框体3a的端部具有切口部35,所以支架3的端 部33a、 33b的变形变得容易,尤其是能够实现端部的局部变形,乂人 而对留置支架的血管变形时的响应性好。另外,由于端部33由多个 框架36a的端部形成,所以难以损坏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另外,在两 端部之间形成有由框架36a、 36b围成的开口 34,该开口 34通过框架 36a的变形而容易变形。因此,支架3在其中央部(框体3a的中央部) 也容易变形。并且,切口部以及开口不限于图示的形状及个fc作为 切口部可以是3 10个,作为开口可以是3 10个左右。框体3a的外径为2.0~30mm,优选2.5~20mm;内径为1.4 29mm, 优选1.6~28mm;长度为10 150mm,优选15~100mm。需要说明的是,支架的形状不限于图23所示的,也可以是例如 在两端部形成梯形的切口部,并且在中央部形成虫奪窝状的多个六边形 开口;也可以在两端部形成长方形的切口部,在中央部形成多个长方 形(具有切口部的2倍长度)的开口等。而且,支架3的形状是在插 入时直径可缩小,在体内放出时直径可扩大(恢复)即可,但不限于 上述形状。也可以是例如螺旋状、圆筒状、辊状、异形管状、多级线 圈状、板簧状、笼状或网状。作为形成支架的超弹性金属可以使用超弹性合金。此处所说的超 弹性合金一般称为形状记忆合金,至少在生物体体温(37。C左右)呈 现超弹性的合金。特别是,优选使用49 53原子。/。Ni的Ti-Ni合金、 38.5 41.5重量。/。Zn的Cu-Zn合金、1 10重量。/。X的Cu-Zn-X合金 (X=Be, Si, Sn, Al, Ga) 、 36~38原子。/。Al的Ni-Al合金等的超弹 性金属体。更优选的是上述Ti-Ni合金。另外,通过采用将Ti-Ni合 金的一部分用0.01~10.0%X置换而成的Ti-Ni-X合金(X=Co, Fe, Mn, Cr, V, Al, Nb, W, B等)或是采用将Ti-Ni合金的一部分用 0.01~30.0%原子置换而成的Ti-Ni-X合金(X-Cu, Pb, Zr),再者通 过选择冷间加工率和/或最终热处理的条件,能够适当地变更机械特 性。另外,通过使用上述Ti-Ni-X合金并选择冷间加工率和/或最终热 处理的条件,能够适当变更机械特性。所使用的超弹性合金的压曲强度(负载时的屈服应力)为 5~200kg/mm2 (22°C ),更优选8 150kg/mm2;恢复应力(卸载时的 屈服应力)为3~180kg/mm2 (22°C ),更优选5~130kg/mm2。此处所 说的超弹性是指在使用温度下即使变形(弯曲、拉伸、压缩)至通常
金属塑性变形的区域,在变形释放后也不需要加热就能大致恢复到压 缩前的形状。大致圆筒形的、直径可缩小的支架主体;和封闭支架主体的侧面的筒 状盖(未图示)。如图1~3所示,前端侧管2是具有从前端贯通到基端的导丝腔21 的管体,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还具有 前端开口 24。需要说明的是,前端部也可以与前端侧管一体形成。然 后,前端侧管2被固定在基端上的基端侧管的前端。而且,在前端侧 管2的基端部(该实施例中的基端)具有基端侧开口 23。另外,如图 3所示,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弯曲。而且,如图3以及图7所示,基 端侧开口 23向基端侧倾斜地倾斜形成。由此,容易实施导丝的诱导。如图所示,前端侧管2是具有从前端贯穿到基端的导丝腔21的 管体。作为前端侧管2,其外径为0.3~2.0mm,优选0.5~1.5mm;其 内径为0.2 1.5mm,优选0.3~1.2mm;其长度为20~600mm,优选 30 350mm。而且,前端部件25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前端位于前端侧, 且如图3所示,优选形成为向前端去直径逐渐缩小的有锥度的形状。 通过这样地形成,使得向狭窄部的插入变得容易。另外,优选前端侧 管2具有设置在支架3的前端侧以阻止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前端方 向移动的止动件。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部件25的基端能够与支架收 纳用筒状部件5的前端抵接,从而作为上述止动件发挥功能。并且,前端部件(前端部)25的最前端部的外径优选为0.5-1.8mm。 另夕卜,前端部件(前端部)25的最大径部的外径优选为0.8 4.0mm。 而且,前端侧锥形部的长度优选为2.0~20.0mm。另外,如图3所示,前端侧管2具有限制体腔内留置用支架3向 基端侧移动的支架卡定部22。卡定部22优选为环状突出部。而且, 在比该支架卡定部22靠前端侧的位置成为支架收纳部位。该卡定部 22的外径为能够与被压缩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的大小。这样,即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也能够通过卡定部22来保持支 架3的位置,因此支架3最终被收纳用筒状部件5排出。支架卡定部22的外径优选为0.8~4.0mm。需要说明的是,支架卡 定部22优选为如图所示的环状突出部,但是只要能限制支架3的移 动且能够被推出即可,例如一体或分体地设置在前端侧管2上的一个 或多个突起。另外,支架卡定部22也可以用X射线造影性材料以另 外的部件的方式另行形成。由此,在X射线造影时,能够准确地掌握 支架的位置,处置变得更容易。作为X射线造影性材料,可以使用例 如金、4自、铂铱合金、银、不锈钢、白金或者他们的合金等。而且, 突出部通过如下方法而被安装,如由X射线造影性材料形成金属丝 并缠绕在内管的外表面,或者由X射线造影性材料形成管,并进行铆 接或焊接。作为前端侧管的形成材料,优选是具有硬度和柔软性的材质,例 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酰胺、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 酯等聚酯、ETFE等氟类聚合物、PEEK(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 尤其优选上述树脂中具有热塑性的树脂。需要说明的是,在前端侧管 外露的外表面上也可以涂覆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特别是抗血栓性的树 脂。作为抗血栓性材料,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聚曱基丙烯酸羟乙酯、甲 基丙烯酸羟乙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例如,HEMA-St-HEMA嵌段共 聚物)等。另外,在用与管不同的部件构成前端部时,作为前端部(前端部 件)25,优选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烯烃类弹性体 (例如,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苯乙烯类 弹性体(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氨基曱酸 酯类弹性体、氟树脂类弹性体等的合成树脂弹性体、氨基曱酸酯橡胶、 硅酮橡胶、丁二烯橡胶等合成橡胶、乳胶橡胶等天然橡胶等的橡胶类。 如图2、图4以及图7所示,基端侧管4是从前端贯通到基端的 管体,并具有固定于基端的套管(hub) 12。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与
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接合。基端侧管4具有在内部能够穿插牵引部件6的牵引用腔41。作为基端侧管4,其长度为300mm 1500mm,优选1000 1300mm; 其外径为0.5~1.5mm,优选0.6~1.3mm;其内径为0.3~1.4mm,优选 0.5~1.2mm。另外,优选基端侧管的外径比下述中间管的外径小0.1 2.5mm, 更优选小0.3 1.5mm。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的基端侧管4靠前端侧的最大径部分 的外径相比,基端侧管的外径小。具体是,在本实施例中,前端侧管 2和基端侧管4的固定部位的外径成为最大外径,与该外径相比基端 侧管4的外径小。特别是,优选基端侧管的外径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5的外径也小。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以及图7所示, 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固定在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上,并使得基端侧管 4的中心轴/人前端侧管2的中心轴向离开基端侧开口 23的方向偏移。 由此,使从基端开口 23延伸的导丝沿着成为基端侧开口 23的延长部 的基端侧管4的外表面延伸,从而能够减小包含导丝的生物体器官扩 张器具1的基端侧的外径,而且能够使在使用时所使用的导向导管内 的导丝的操作性良好,并能够使用直径小的导向导管。基端侧管4的中心轴和前端侧管2的中心轴的偏移距离优选为 0.1~2.0mm,更优选为0.5~1.5mm。作为基端侧管的形成材料,优选是具有硬度和柔软性的材质,例 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ETFE等氟类聚合物、PEEK(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需要说明的 是,也可以在基端侧管的外表面涂覆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特别是具有抗 血栓性的树脂。作为抗血栓性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曱基丙烯酸羟乙 酯、曱基丙烯酸羟乙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例如,HEMA-St-HEMA 嵌段共聚物)等。另外,作为基端侧管的形成材料,优选使用刚性较 高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Ni-Ti、铜、不锈钢、铝等金属;还可以使 用刚性较高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氯乙烯、聚碳酸酯等。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具有中间管7,该中间管7包围着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 侧,并且该中间管7的基端部固定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 管4的前端部。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中间 管7在进行包围时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的移动,牵 引部件6的一端部在中间管7内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固定,牵引部 件6贯通中间管7和前端侧管2之间,并向基端侧管4内延伸。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在中间管7内延伸,基端部从中间管的基端 露出。另外,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进入中间管7的基端部内。这样, 前端侧管2、基端侧管4以及中间管7在中间管7的基端部分别净皮液 密地固定。另外,基端侧管4的腔41与中间管7内连通。另外,如 图2和图3所示,中间管7的前端部直径变小或弯曲。优选中间管7 的前端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移动地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5的外表面液密地一妄触,也可以不接触。作为中间管的形成材料,优选为具有硬度和柔软性的材质,例如 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ETFE等氟类聚合物、PEEK(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尤其优选上 述树脂中具有热塑性的树脂。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中间管的外表 面涂覆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特别是具有抗血栓性的树脂。作为抗血栓性 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曱基丙烯酸羟乙酯与苯乙 烯的共聚物(例如,HEMA-St-HEMA嵌段共聚物)等。而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具有牵引部件6,该牵引部件6的 一端部固定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上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通过 向基端侧管的基端侧牵引而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移动到基端侧。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扩张器具1中,牵引部件6由牵引线构成。 另外,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牵引部件6贯通基端侧管4并从 基端侧管的基端延伸出。作为牵引线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线材或用多根线材捻成的线 材。另外,对牵引线的线径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0.01 0.55mm左
右,更优选0.1 0.3mm左右。另外,作为牵引部件6的形成材料,可以举出不锈钢线(优选弹 簧用高张力不锈钢),钢琴线(优选实施了镀镍或镀铬的钢琴线), 超弹性合金线,由Ni-Ti合金、Cu-Zu合金、Ni-Al合金、鴒、鴒合金、 钛、钛合金、钴合金、钽等各种金属形成的线材,聚酰胺、聚酰亚胺、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氟类树脂等刚性比较高的高分子材料, 或者这些材料的适当组合。另外,还可以在牵引部件的侧面覆盖增加滑动性的低摩擦性树 脂。作为低摩擦性树脂,可以举出氟类树脂、尼龙66、聚醚醚酮、高 密度聚乙烯等。其中,优选氟类树脂。作为氟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 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树脂等。另夕卜, 也可以用硅酮或各种亲水性树脂进行涂覆。而且,固定于牵引部件6的基端部的操作用部件53形成为包围 牵引部件6的基端部以及形成在牵引部件6的基端的鼓出部。而且,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用部件53具有手指等可进入的贯通孔54。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前端侧管2的基 端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可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狭缝52内移动的 突起部(本实施例中,为用于金属丝贯通的管状部件)8。突起部8 的前端位于狭缝52的基端部内,在操作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时限 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相对于中心轴的转动。另外,由于狭缝52 如上所述地延伸到前端侧,所以不会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 端侧的移动,而是能引导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直线移动。 该突起部(在本实施例中,为用于金属丝贯通的管状部件)8被固定 于前端侧管2的外表面,但也可以固定在中间管7的内表面,而且还 可以设置成从基端侧管的前端向后端延伸。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 张器具1具有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的移动距离的移动距 离限制部。具体的是,通过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 突起部(在本实施例中,为用于金属丝贯通的管状部件)8与狭缝52 的前端抵接,以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继续向基端侧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具有牵引部件位 置保持用部件,该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侧管2的外表面 侧并具有可供牵引部件6贯通的通路。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 有发挥该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和上述突起部两者的功能的筒状部件8。通过设置这样的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8,能够使牵引部 件6进行良好的牵引。而且,优选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8位于牵 引部件6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固定部6d的基端侧延长线上。 并且,作为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只要具有可供牵引部件6贯通 的通路即可,可以是环状部件或是具有切口的环状部件、沟槽状部件 等。在使用上述环状部件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多个。作为筒状部件8,使用在内部具有比牵引部件的外径大的内腔的 管体。作为筒状部件8,其长度为10mm 180mm,优选为15~120mm; 其外径为0.15~0.8mm,优选为0.2 0.5mm;其内径优选比牵引部件的 外径大0.05 0.2mm左右。而且,优选该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也固定在前端侧管2的外 表面,但也可以固定在中间管7的内表面,而且还可以设置成/人基端 侧管的前端向前端侧延伸。而且,还可以在牵引部件位置4呆持用部件 的内表面覆盖上述增加滑动性的低摩擦性树脂。而且,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基端侧管4的基端部固定有 套管12。如图2以及图4所示,套管12具有套管主体42、收纳于套 管主体42内并以使牵引部件6能够滑动的方式液密性保持牵引部件6 的阀体43。另外,套管12具有从套管主体42的中央附近向斜后方分 支的侧端口45。而且,套管12具有限制牵引部件6的移动的内管锁 定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由阀体43、压缩阀体43的才喿作部 件44和套管主体42构成,该阀体43通过压缩以液密状态夹持牵引 部件6的基端部。通过设置该锁定机构,能够防止牵引部件6的不小 心被牵引。阀体43设置于阀体收纳用凹部内,该阀体收纳用凹部设 置在套管主体42的基端部,在阀体43的内部形成有牵引部件插通用 通路。另外,阀体43在没有被压缩的状态下也能将其与牵引部件之 间保持液密状态,以防止血液的流出。本实施例中的阀体43的内部形状(换言之,内管插通用通路形状)被制成在轴向上两个大致球形 局部重合的形状,并且两端和中央部的直径小。操作部件44具有在中央部向前端侧突出的筒状的阀体推压部44a 和包围着该阀体推压部44a而形成且能够与形成在套管主体42的后 端外表面的旋合部42a旋合的旋合部44b。另外,在阀体推压部44a 的内部形成有牵引部件插通用通路。另外,如图4所示,阀体推压部 44a的前端侧部分进入阀体收纳用凹部内,并能够通过才乘作体向前端 移动来压缩阀体43。在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中,若使操作部件44旋转以向套管12的 前端侧移动的方式进行旋合,则阀体推压部44a的前端4侏压阀体43 的后端,若进一步使操作部件44旋转而进行螺合,则阀体43在轴向 上被压缩。而且,阀体43随着压缩的进行,通过与牵引部件6牢固 地紧密接触而把持固定牵引部件6。并且,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旋转操 作进行锁定机构的解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优选具有上述那样的锁定机构,但也可以不 具有图8所示的套管12a那样的锁定机构。在该套管12a中,在套管 主体42a内收纳有使牵引部件6在液密状态下滑动的密封部件43a。 密封部件43a不能移动。作为套管主体42、 42a以及操作部件44的构成材^牛,可以使用硬 质或半硬质材料。作为硬质或半硬质材料,可以使用聚碳酸酯、聚烯 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苯乙烯类 树脂[例如苯乙烯、MS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共聚物)、MBS 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等的合成树脂、 不锈钢、铝或铝合金等的金属。另夕卜,作为阀体43和密封部件43a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弹性材 料。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橡胶、硅酮橡胶、丁二烯橡 胶等合成橡胶、乳胶橡胶等天然橡胶等的橡胶类、烯烃类弹性体(例 如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 (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 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氨基甲酸酯类弹 性体、氟树脂类弹性体等合成树脂弹性体等。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图1和图2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件的开口部24中插入在多数情况下已留置在体内的导丝的末端,并使导丝 (未图示)从基端侧开口 23穿出。然后,插入到已插入在生物体内 的导向导管(未图示)内,并沿着导丝推进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 以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支架收纳部位位于作为目标的狭窄部 内。然后,操作基端侧管4的套管12的操作部件44,以解除牵引部 件6的固定状态,然后将牵引部件6的操作部件53向基端方向牵引。 由此,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轴向基端侧移动。此时,由于支架3 的后端面纟氏才妄在前端侧管2的支架卡定部22的前端面上而一皮卡定, 所以随着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移动,支架3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5的前端开口被放出。由于该放出,如图9所示,支架3自扩张并 扩张狭窄部,并且被留置在狭窄部内。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0 。 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0和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1的区别在于,不具有中间管方面和前端侧管的方式不同, 其他方面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l相同,与上述相同的部件标注 了相同的符号。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0具有前端侧管2a、基端侧管4、 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支架3以及牵引部件6。如图IO以及图11所示,整个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大致使用相 等外径的筒状部件。另外,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上也可以设置 图16所示的狭缝59。如图16所示,形成于前端侧管的外表面的突起 部29可以在该狭缝59中移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收纳用筒 状部件5a能够向基端侧移动,直到该狭缝59的前端侧端部与突起部 29抵接。因此,狭缝59与从收纳支架3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中 的支架3的基端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前端的长度相等或狭缝 59稍长一些。作为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形成材料,使用与上述支架收纳用 筒状部件5相同的材料。另外,优选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外 表面实施使其呈润滑性的处理。作为这样的处理如上所述。而且,为 了使支架3具有良好的滑动性,也可以将上述材料涂覆或固定在支架 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内表面。而且,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前端部收纳有支架3。支架3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如图10、图ll所示,前端侧管2a是具有从前端贯通到基端的导 丝腔21的管体,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 还具有前端开口 24。需要说明的是,前端部也可以与前端侧管一体形 成。而且,前端侧管2a固定于基端上的基端侧管的前端。另外,导 丝腔21在基端部弯曲,并在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本实施例中为基 端)具有基端侧开口 23。而且,如图ll所示,基端侧开口 23向基端 侧倾斜地倾斜形成。由此,对导丝的诱导变得容易。作为前端侧管2a,其外径为0.5~3.0mm,优选1.0~2.5mm;其内 径为0.2 1.5mm,优选0.3~1.2mm;其长度为20 600mm,优选 30 350mm。另外,如图11所示,前端侧管2a在前端部具有支架配置用小径 部26。而且,由该支架配置用小径部26的基端26a构成限制体腔内 留置用支架3向基端侧移动的支架卡定部。支架配置用小径部26的 基端26a的外径是可与压缩后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的大小。而且,即 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向基端侧移动,也由于通过基端26a保持 支架3的位置,所以支架3最终由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排出。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0中,与比生物体器 官扩张器具10的基端侧管4靠前端侧的最大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 端侧管的外径小。具体是,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外
径,基端侧管4的外径比该外径小。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ll所示,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固定在前端侧管2a的基端部,并使 得基端侧管4的中心轴从前端侧管2a的中心轴向离开基端侧开口 23 的方向偏移。而且,前端侧管2a具有从牵引部件6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 的固定部6d附近向基端侧延伸并供牵引部件贯通的牵引部件用通路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牵引部件用通路27由设置于前 端侧管2a的外表面且在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并且,牵引部件用通 路也可以是在前端侧管2a的厚壁内延伸的腔。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0中,也是通过将牵 引部件6的操作部件53向基端方向牵引而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 向轴向基端侧移动。此时,支架3的后端面一氐4^到前端侧管2a的小 径部的基端面而卡定,所以随着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移动,支 架3 一皮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前端开口》文出。由于该;故出,如 图12所示,支架3自扩张并将狭窄部扩张,并且留置在狭窄部内。而且,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牵引部件也可以设置多个,具体是 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图13 15所示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20具有两根牵引 部件。图1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 放大外观图。图14是沿图13的C-C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沿图13的D-D 线的放大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20和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1的区别只是设置了两根牵引部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其 他方面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l相同,与上述相同的部件标注了 相同的标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0中也可以 设置两根牵引部件。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20中
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从基端延伸到前端侧,并且具有设置在相对位置的两个狭缝52a、 52b。而且,与此相对应地,在前端侧管2上设 置有配置在相对位置的两根管状部件8a、 8b。而且,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部,两根牵引部件6a、 6b 被固定在相对位置。而且,如图13至图15所示,牵引部件6a贯通 管状部件8a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件53上。 同样地,牵引部件6b贯通管状部件8b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在基 端部固定在操作部53上。另外,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也可以具有图17和图18所 示的结构。图1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 端部的放大外观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 部的放大剖视图。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 具1相同。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30和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 的区别是,在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在中 间管7的内侧滑动,而在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30中,支架收纳用 筒状部件5b在中间管7a的外侧滑动。另外,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 在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外径,中间管7a在整个长度上也具有相同 的外径。而且,中间管7a的外径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的内径小 一些。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30中,支架收纳用 筒状部件5 b是该系统中直径最大的部分。而且,如上所述,中间管7a的前端部进入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5b的基端内部。另外,如图18所示,牵引线6从设置于离支架相当 近的部分的固定点6d固定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内侧。而且, 在中间管7a的基端部固定有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 前端部。与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l相同,中间管7a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5b不连接并可相对移动,所以通过引导牵引线6而使支架收纳用筒状 部件5b向基端侧移动,但由于支架3被卡定部22卡定,所以支架3被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排出而自扩张。通过使用这样的方式,即 使通过柔性材料形成所有的管类,也由于牵引线位于管中,所以在弯 曲的血管等中也不会发生弯曲从而能安全地扩张支架。另外,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也可以是图19至图22所示 的结构。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4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的前端部的方文大外7见图。图20是沿图19的E-E线的剖一见图。图21 是沿图19的F-F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2是沿图19的G-G线的》文大 剖—见图。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40和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的区别 是,在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在中间管7 的内侧滑动,而在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40中,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5b在中间管47的外侧滑动。另外,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在全 长上具有相同的外径,中间管47除基端部以外在整个长度上也具有 相同的外径。而且,中间管47的外径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的内 径d、一些。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40中,支架收 纳用筒状部件5 b是该系统中直径最大的部分。而且,如上所述,中间管47的前端部进入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5b的基端内部。另外,如图19和图20所示,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40中具有多个(具体为2个)牵引线6a、 6b,牵引线6a、 6b从设置 在与支架相当接近部分的固定点69a、 69b固定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5b的内侧。另外,牵引线6a、 6b以及该固定点69a、 69b配置在 关于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40的中心轴大致对称的位置。另外,如图21所示,中间管47具有形成在相对位置上用于收纳 牵引线且在轴向延伸的鼓出部47a、 47b。在除该鼓出部47a、 47b部 分以外的部分,中间管47接近前端侧管2。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能 够限制牵引线在前端侧管2的外表面上的移动,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线 的牵引。而且,如图20以及图22所示,中间管47在基端侧直径缩小,
形成在相对位置上用于收纳牵引线且在轴向延伸的鼓出部47a、 47b 非常接近牵引线6a、 6b,并且在除鼓出部47a、 48b部分以外的部分, 中间管47与前端侧管2接触。而且,如图20所示,中间管47a的直 径小的基端部进入连接管48的前端内并被固定。另外,在连接管48 的基端部固定有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与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相同地,中间管47和支架收纳用筒状 部件5b不连4妄并可相对移动,所以通过引导牵引线6a、 6b而4吏支架 收纳用筒状部件5b向基端侧移动,但由于支架3卡定在卡定部22, 所以支架3被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排出而自扩张。通过使用这样 的方式,即使通过柔性材料形成所有的管类,也由于牵引线位于管中, 所以在弯曲的血管等中也不会弯曲,从而能安全地扩张支架。而且,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前端侧管具有设置于 比上述支架的前端靠前端侧的部位的支架移动抑制用突出部,而且如 果该支架移动抑制突出部的前端侧成为向前端去直径逐渐缩小的锥 部,则能够在限制支架向前端侧移动的同时,使器具的前端部易于插 入到生物体器官的目标部位。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包括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该牵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 前端侧管的外表面,并具有供牵引部件贯通的通路,则牵引部件能良 好地牵引。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具有位于前端侧管的外表面的突起部,并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具有从基端向前端侧延伸且可供突起部移动的狭缝,则支架收纳用筒 状部件能良好地向基端侧移动。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具有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移动的距离的移动距离 限制部,则能够防止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的过度移动。实施例制成了图1~图7所示的方式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需要说明的 是,该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是以使用0.035英寸的导丝为前 提制成的所谓的快速更换型器具。前端侧管使用外径1.23mm、内径 0.95mm的聚醚醚酮管。支架卡定部通过将不《秀钢制的环嵌合在前端 侧管的外表面而固定。前端部件使用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聚酯弹性 体制的部件。作为支架,使用从镍钛管切割制成的部件。而且,作为 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使用支架收纳部的外径为2.06mm、内径为 1.8mm,小径部的外径为1.60mm、内径为1.36mm的聚酰亚胺管。作 为中间管,4吏用外径为2.06mm、内径为1.80mm的聚酰亚胺管。作 为基端侧管,4吏用外径为1.16mm、内径为0.85mm的聚醚醚酮管。 作为牵引部件,使用前端部外径为0.3mm (长度15cm)以下、基端 侧的外径为0.52mm的不锈钢制的单根线。而且,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是使用导《1器从对面接近 髂动脉的模拟血管并使支架扩张,从而能够将支架完全没有位置移动 地留置。使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 张器具进行说明。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主视 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外 观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 剖视图。图27是图2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 大外观图。图28是沿图25的H-H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9是沿图25 的I-I线的放大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所使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的一例的外观图与图5所示的内容相同,所以参照图5。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包括具有导丝腔21的前端侧 管2;前端部固定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上的基端侧管4;包围前端 侧管2的前端侧且可向前端侧管2的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 部件5;收纳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内的支架3; —端部固定在支 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上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且通过向基端侧管的 基端侧牵引而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的牵引部件6。而且,前端侧管2包括在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开口以与导丝腔 21连通的基端侧开口 23;位于前端侧管2的前端侧且与被收纳于支 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内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以限制支架3向基端侧移 动的支架卡定部22。支架3形成为大致圆筒形,且以压缩至中心轴方 向的状态收纳于收纳用筒状部件5内,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侧 扩张而恢复到压缩前的形状。而且,在基端侧管4的基端部具有操作部9,该操作部9具备巻 绕牵引线6以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的牵引线巻绕机 构。因此,在使用自扩张型支架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基端侧开 口不是器具的基端,而是位于前端侧管的基端侧,所以在进行支架留 置作业时,易于更换为其他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而且,通过将牵引 线牵引到基端侧,能够放出支架,所以在进行支架的放出作业时,支 架的位置几乎不移动。作为操作部9,优选具有操作部外壳91 (91a、 91b),牵引线巻 绕机构具有操作用旋转辊61,该旋转辊61具有从操作部外壳91露出 的部分,并通过使旋转辊61旋转而将牵引线6巻绕至基端侧。由此 能够使操作部自身紧凑,并且能够在把持操作部外壳的状态下,使露 出的操作用旋转辊进行旋转操作,所以能够用 一只手可靠地进行支架 从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放出的操作。另外,作为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优选与比从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50的基端侧管4靠前端侧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端侧 管4的外径小。由此,即使在使从基端侧开口延伸到基端侧的导丝沿 着基端侧管的侧面延伸的状态下,也能够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 基端侧管靠前端侧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等,从而能够插入到细的 血管。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前端侧管2、基端侧管4、 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支架3、牵引线6以及具有巻绕牵引线6的 机构的操作部9。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扩张器具50中具有中间管7,该中间 管7包围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侧,并 在基端部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 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中间管7在进行包围 时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的移动,牵引线6的一端部 在中间管7内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相固定,牵引线6是穿过中间管 7和前端侧管2之间并向基端侧管4内延伸的部件。由此,牵引线不 会露出。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与在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 中所说明的相同。另外,作为支架3,不论是什么样的支架,只要是 上述那样的所谓自扩张型支架即可。例如,作为支架3,可以使用上 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支架。如图25~图29 所示,前端侧管2是具有从前端贯通到基端的导丝腔21的管体,并 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还具有前端开口 24。 需要说明的是,前端侧管2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 所说明的前端侧管相同。另外,前端部件25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 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前端部件相同。而且,如图26所示,前 端侧管2具有限制体腔内留置用支架3向基端侧移动的支架卡定部 22。卡定部22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卡 定部相同。如图24~图29所示,基端侧管4是从前端贯通到基端的管体,并 具有固定于基端的套管42。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与前端侧管2的基端 部接合。基端侧管4具有在内部能够穿插牵引线6的牵引线用腔41。 基端侧管4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基端侧 管相同。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基端侧管的外径 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l相同,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 具50的基端侧管4靠前端侧的最大直径部分相比,基端侧管的外径 小。具体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端侧管2和基端侧管4之间的固定
部位的外径成为最大外径,基端侧管4的外径比该外径小。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相同地具有中间管7,该中间管7包围前端 侧管2的基端侧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侧,并在基端部与前 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且,在本实施 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中间管7在进行包围时不限制支架 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的移动,牵引线6的一端部在中间管7内 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相固定,牵引线6贯通中间管7和前端侧管2 之间,并向基端侧管4内延伸。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在中间管7内延伸,基端部从中间管的基端 露出。另外,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进入中间管7的基端部内。这样, 前端侧管2、基端侧管4以及中间管7在中间管7的基端部分别^皮液 密地固定。另外,基端侧管4的腔41与中间管7内连通。另外,如 图25和图26所示,中间管7的前端部直径变小或弯曲。优选中间管 7的前端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移动地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5的外表面液密地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中间管7与上述实施例的 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l中所说明的中间管相同。而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具有牵引线6,该牵引线6的一端 部固定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上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通过向基 端侧管的基端侧牵引该牵引线6而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移动到基 端侧。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牵引部件6由牵引线 构成。另外,如图24、图25以及图27所示,牵引线6贯通基端侧管 4并从基端侧管的基端延伸出。牵引线6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在前端侧管2 的基端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可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狭缝52内移 动的突起部(管状部件)8。突起部(管状部件)8与在上述实施例的 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突起部相同。38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具有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该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侧管2的外表面侧 并具有可供牵引线6贯通的通路。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发 挥该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和上述突起部两者的功能的筒状部件8。通过设置这样的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8,能够使牵引线6进行良好 的牵引。而且,优选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8位于牵引线6与支架收 纳用筒状部件5的固定部6d的基端侧延长线上。并且,作为牵引线 位置保持用部件,只要具有可供牵引线6贯通的通路即可,可以是环 状部件或是具有切口的环状部件、沟槽状部件等。在使用上述环状部 件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多个。作为筒状部件8,使用在内部具有比牵引部件的外径大的内腔的 管体。作为筒状部件8,其长度为10mm 180mm,优选为15 120mm; 其外径为0.15 0.8mm,优选为0.2 0.5mm;其内径优选比牵引部件的 外径大0.05~0.2mm左右。而且,优选该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也固定在前端侧管2的外表 面,^旦也可以固定在中间管7的内表面,而且还可以i殳置成/人基端侧 管的前端向前端侧延伸。而且,还可以在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的内 表面覆盖上述那样增加滑动性的低摩擦性树脂。而且,如图24、图27、图30至图32所示,本发明的生物体器 官扩张器具50具有固定在基端侧管4的基端上的、具体是固定在设 于基端侧管4的基端上的套管42上的操作部9。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的操作部9除了具有牵引 线巻绕机构,还具有对牵? 1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可解除的锁定的锁 定机构以及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方向相反的方向 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操作部9具有操作部外壳91,操作部外壳91由外壳主体91a、封 闭该外壳主体91a的开口部的盖部件91b构成。在纟喿作部外壳91的 前端部固定有用于与套管42连接的连接器93。另外,外壳91具有从 前端部的前端向内部延伸的牵引线通路97。而且,连4妄器93的内部
通路以与牵引线通路97连通的方式由固定部件96固定在操作部外壳 91的前端部。如图27、图30以及图33所示,连接器93具有中空的连接器 主体93a;从该连接器主体93a延伸的连接用端口 93b以及侧面端口 93c;使牵引线6能够滑动且液密地保持牵引线6的密封部件93d。而 且,连接用端口 93b安装在基端侧管4的套管42的基端部。作为操作部外壳91、连接器93以及套管42的构成材料,可以使 用硬质或半硬质材料。作为硬质或半硬质材料,可以使用聚碳酸酯、 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埽-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苯乙 烯类树脂[例如苯乙烯、MS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共聚物)、 MBS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等的合成 树脂、不锈钢、铝或铝合金等金属。而且,外壳91具有线保护管95,该线保护管95包围着牵引线通 路97而设置,且从牵引线通路97的基端突出并在外壳内延伸。该线 保护管95由挠性或弹性材料形成。作为密封部件93d以及线保护管95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弹性 材料。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氨基曱酸酯橡胶、硅酮橡胶、丁二烯 橡胶等合成橡胶、乳胶橡胶等天然橡胶等的橡胶类、烯烃类弹性体(例 如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 (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 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氨基甲酸酯类弹 性体、氟树脂类弹性体等合成树脂弹性体等。外壳主体91a包括如图30所示用于佳—:捧作用^走转辊61部分地 突出的开口部98;图33所示与设置于辊61上的齿寿仑部62的突起部 卡合的锁定用肋99;对辊61的旋转轴的一端64b进行收纳的轴岸义部 94b。盖部件91b具有对辊61的旋转轴的另 一端64a进行收纳的轴承 部94a。锁定用肋99形成为能够进入形成于辊61的齿^^部62上的突 起部之间的形状。另外,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轴/lc部94a、 94b 收纳辊61的旋转轴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并且是在远离上述锁定用肋99的方向延伸的长圓状。需要说明的是,轴承部94a、 94b的 形状不限于长圆状,只要能够移动能解除与锁定用肋的卡合的距离即 可。例如,轴岸义部94a、 94b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等,而且也可以 是后述实施例中的操作部100那样的葫,形。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如 图31以及图32所示,轴承部94a、 94b与辊61的i走转轴平行且向下 方(开口部98的铅垂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辊61具有可移动锁定 用肋99的高度以上的距离的长度。而且,牵引线巻绕机构由辊61和根据该辊61的旋转而旋转的巻 绕轴部63构成。巻绕轴部63把持或固定牵引线6的基端部。具体是, 如图32所示,在牵引线6的基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线6大的锚定部65, 在巻绕轴部63上设置有可收纳牵引线6的狭缝63a。而且,在巻绕轴 部63的狭缝63a中收纳有牵引线6的基端部,并使锚定部65位于狭 缝63a的基端外侧。由此,如图35所示,巻绕轴部63通过;^走转而将 线6巻绕在外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牵引线6被把持或固定到巻绕 轴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可以是^f壬何方式。例如,可以将牵引线6 的基端或基端部直接固定在巻绕轴上。另外,牵引线6的用于被巻绕的基端部为了容易巻绕而优选柔软 的部件。成为这样的柔软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软的材料形成牵引 线6的基端部的方法,或是将牵引线6的基端部做成细径的方法等。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巻绕轴部63与^走转辊61同轴而一体4匕。 因此,使旋转辊61旋转,巻绕轴部63也同时旋转。而且,优选牵引 线的巻绕量比旋转辊的旋转操作量少。这样能够緩慢地进行巻绕,从 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也能够緩慢且良好地向基端侧移动。在本实 施例中,由于巻绕轴部的外径形成得比操作用旋转辊部小,所以牵引 线的巻绕量比旋转辊的旋转操作量少。另外,巻绕轴部63的外径优选1 ~60mm,尤其优选3 ~ 30mm, 旋转辊的外径优选是巻绕轴部的外径的1 ~ 20倍,尤其优选1 ~ 10倍。 另外,旋转辊的外径优选10 60mm左右,尤其优选15 50mm。并且,;旋转辊和巻绕轴部不限于这样的一体的部件,也可以用随 着旋转辊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另外的部件形成。作为旋转辊的旋转传 递方式,可以是齿轮方式,带方式等任意的方式。另外,在对辊61 进行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的表面部位优选是难以滑动的表面。例如,优 选在对辊61进行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的表面部位上,进行滚花处理、 压花处理、高摩擦材料覆盖等。而且,本实施例的"^喿作部9具有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可解除的锁定的锁定机构、和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方 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如图27、图30至图33所示,操作用旋转辊61具有同轴且一体 旋转的齿轮部62。另外,才喿作用旋转辊61部分地从开口部98露出, 该部分作为#:作部。而且,旋转辊具有设置于一个侧面的旋转轴的另 一端64a以及设置在另一个侧面的(具体是巻绕辊的侧面)的旋转轴 的一端64b。而且,在外壳91内具有对旋转辊61向外壳的开口部98 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92。具体是,通过施力构件92的施力部件92b 来对辊61施力。而且,在外壳主体91a上设置有锁定用肋99,该锁 定用肋99能够进入由施力部件92b施力的旋转辊61的齿轮部62的 突起部之间。因此,旋转辊61在被施力部件92b施力的状态下,成 为图33所示的状态,锁定用肋99与齿轮部62的突起部卡合,因此 不能旋转。而且,若向远离锁定用肋99的方向、具体是图34所示的 箭头方向推压旋转辊61,则旋转辊的旋转轴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 64a在i殳置于外壳91上的轴 K部94a、 94b中移动,从而成为图34所 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锁定用肋99与齿轮部62的突起部的卡合被 解除,所以能够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操作部9限制未推压旋转辊 61的状态下的旋转,并具有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可解除的锁 定的锁定4几构。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操作部中,由具有上述施力部件92b的施力 构件92和上述齿轮部62构成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 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才几构。施力构件92具有施力部件92b 和将施力部件92b固定于外壳91的固定部件92a。而且,施力部件 92b釆用板簧,该板簧通过固定部件92a从齿4仑部62的后方(与l乘作 部的前端部相反的反向)向齿轮部的下方延伸,并且延伸成该净反簧的 前端与齿轮部62的下部的突起部卡合。该板簧以按压齿轮部62的下 部的方式"l氏"l妄,所以辊61如上所述地受到向外壳的开口部98的方向 力。而且,如上所述,推压辊61而成为图33的状态,从而辊能够旋 转,能够如图35所示向箭头方向(巻绕牵引线的方向)旋转,但使 辊61反方向旋转时,齿轮部62的突起部和施力部件92b的前端卡合 而阻止其旋转。由此,构成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方 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作为施力部件的板簧的形成材 料,无论什么材料只要能发挥弹簧性能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金属(具 体是,弹簧用钢)、合成树脂。另外,作为齿轮部62的外径,优选10 60mm左右,尤其优选 15~50mm,作为齿数,优选4 200左右,尤其优选4~70。另外,作为操作部也可以是图41 ~图43所示的部件。图4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 近的放大外观图。图42是图4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部 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43是用于说明图4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 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的操作部100的基本结构与上 述操作部9相同。主要区别是外壳101的形状、巻绕轴部63以及齿 轮部62相对于操作用旋转辊61的配置位置、具有轴环部件102的方 面、连接器93具有保护管93e的方面。如图41以及图42所示,操作部IOO具有操作部外壳101。操作 部外壳101是基端侧弯曲且带有圓角的形状,从而易于把持且容易在 把持状态下操作辊。另外,操作部外壳101在前端部具有连接器安装 部。连接器安装部为可安装连接器93的基端部的凹部。如图42所示,连接器93具有中空的连接器主体93a;从该连 接器主体93a延伸的连接用端口 93b以及侧面端口 93c;使牵引线6 能够滑动且液密地保持该牵引线6的密封部件93d;牵引
93e。牵引线保护管93e从连接器主体延伸并向外壳101内突出。操作部外壳101、连接器93的构成材料与上述部件相同。线保护 管93e由挠性或弹性材料构成。作为密封部件93以及线保护管93e 的构成材料,使用弹性材料。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橡 胶、硅酮橡胶、丁二烯橡胶等合成橡胶、乳胶橡胶等天然橡胶等的橡 胶类、烯烃类弹性体(例如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聚酰胺 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 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氨酯、氨基甲酸酯类弹性体、氟树脂类弹性体等合成树脂弹性体等。 外壳101具有如图41以及图42所示偵j喿作用旋转辊61部分地 突出的开口部;如图42所示与设置于辊61的齿轮部62的突出部卡 合的锁定用肋99;对辊61的旋转轴的一端64b进行收纳的轴^K部94b; 对辊61的旋转轴的另一端64a进行收纳的轴岸义部94a。锁定用肋99 为能够进入形成在辊61的齿轮部62上的突起部之间的形状。另外, 如图41以及42所示,轴承部94a、94b收纳辊61的旋转轴的一端64b 以及另一端64a,并且为在远离上述锁定用肋99的方向延伸的葫芦 形。需要说明的是,轴承94a、 94b的形状不限于葫,形,只要能够 移动能解除与锁定用肋的卡合的距离即可。例如,轴承部94a、 94b 的形状可以是长圆形、矩形、椭圆形等。尤其在本实施例的操作部100 中,如图41以及图42所示,上述轴承部94a、 94b形成为葫,形。 因此,推压操作用旋转辊61,使收纳在轴承部94a、 94b的一端侧空 间内的辊61的旋转轴的端部64a、 64b跨过形成在轴承部94a、 94b 的中央部内侧面的相对的肋部分,从而辊61的旋转轴的端部64a、64b 成为收纳于轴承部94a、 94b的另一端侧空间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 辊61被施力部件施力,但辊61的旋转轴的端部64a、 64b与形成在 轴7fc部94a、 94b的中央部内侧面的相对的肋部分抵4妾,所以在轴浮义 部94a、 94b的一端侧空间内不能移动。因此辊61被维持在可旋转的 状态。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00具有轴环部件102。轴环部件 102收纳巻绕轴部63并具有在与巻绕轴部63之间形成环状空间的轴 环部104。通过该轴环部104,能够防止巻绕在巻绕轴部63上的牵引 线;^动。另外,轴环部件102还具有抑制旋转辊在推压时移动的"^秀导 以及旋转辊的晃动的功能。轴环部件102由销103进行轴支承。由此, 如图41以及图42所示,轴承部94a、 94b形成为以销103为中心的 緩和的圆弧状,并且辊61具有能够移动锁定用肋99的高度以上的距 离的长度。另外,如图43所示,轴环部件102具有从侧面到达轴环 部104内的空间的通路105,牵引线6贯通该通路105并被固定在巻 绕轴部63。而且,牵引线巻绕机构由辊61和根据该辊61的旋转而旋转的巻 绕轴部63构成。巻绕轴部63把持或固定牵引线6的基端部。具体是, 如图42所示,在牵引线6的基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线6大的锚定部65, 在巻绕轴部63上设置有可收纳牵引线6的狹缝63a。而且,在巻绕轴 部63的狭缝63a中收纳牵引线6的基端部,并使得锚定部65位于狭 缝63a的基端外侧。由此,通过巻绕轴部63旋转而线6被巻绕到巻 绕轴部63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牵引线6被把持或固定到巻绕 轴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将牵引线6 的基端或基端部直接固定在巻绕轴上。另外,牵引线6的被巻绕的基端部为了容易巻绕而优选柔软的部 件。成为这样的柔软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软的材料形成牵引线6 的基端部的方法,或是将牵引线6的基端部做成细径的方法等。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巻绕轴部63与^走转辊61同轴而一体4t。 而且,如图43所示,巻绕轴部63设置于旋转辊61的一个侧面侧。 而且,使旋转辊61旋转,巻绕轴部63也同时旋转。而且,优选牵引 线的巻绕量比旋转辊的旋转操作量少。这样能够緩慢地进行巻绕,从 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也能够緩慢且良好地向基端侧移动。在本实 施例中,由于巻绕轴部的外径形成得比操作用旋转辊部小,所以牵引 线的巻绕量比旋转辊的旋转操作量少。另外,巻绕轴部63的外径优选1 ~ 60mm,尤其优选3 ~ 30mm,
旋转辊的外径优选是巻绕轴部的外径的1~20倍,尤其优选1~ 10倍。另外,旋转辊的外径优选10 60mm左右,尤其优选15 50mm。并且,旋转辊和巻绕轴部不限于这样的一体的部件,也可以用随着旋转辊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另外的部件形成。作为旋转辊的旋转传递方式,可以是齿轮方式,带方式等任意的方式。另外,在对辊61 进行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的表面部位优选是难以滑动的表面。例如,优选在对辊61进行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的表面部位上,进行滚花处理、 压花处理、高摩擦材料覆盖等。而且,本实施例的操作部IOO具有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 可解除的锁定的锁定机构、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方 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如图41~图43所示,才喿作用^:转辊61具有同轴且一体;^走转的齿 專仑部62。而且,如图43所示,齿轮部62i殳置于i走转辊61的另一侧 面侧(换言之,与设置有巻绕轴部63的面相反侧的面)。因此,齿 轮部62和巻绕轴部63成为被操作用辊部所构成的壁分割的状态。另外,操作用旋转辊61部分地从开口部98露出,该部分作为操 作部。而且,旋转辊具有设置于一个侧面(具体是齿轮部的侧面)的 旋转轴的一端64b以及设置在另一个侧面的(具体是巻绕轴的侧面) 的^:转轴的另一端64a。而且,在外壳101内具有将旋转辊61向外壳的开口部方向施力 的施力构件92。具体是,通过施力构件92的施力部件92b来对辊61 施力。而且,在外壳101上设置有锁定用肋99,该锁定用肋99能够 进入由施力部件92b施力的旋转辊61的齿4仑部62的突起部之间。因 此,旋转辊61在一皮施力部件92b施力的状态下,成为图42所示的状 态,锁定用肋99与齿轮部62的突起部卡合,因此不能旋转。而且, 若向远离锁定用肋99的方向推压旋转辊61,则旋转辊的旋转轴的一 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在i殳置于外壳101上的轴岸义部94a和94b内移 动并能够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操作部100限制未推压旋转辊61 的状态下的旋转,并具有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可解除的锁定的4贞定4凡构。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操作部中,由具有上述施力部件92b的施力 构件92和上述齿轮部62构成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 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施力构件92具有施力部件92b 和将施力部件92b固定于外壳101的固定部件92a。而且,施力部件 92b采用板簧,该板簧通过固定部件92a从齿轮部62的后方(与操作 部的前端部相反的反向)向齿專&部的下方延伸,并且延伸成该^反簧的 前端与齿轮部62的下部的突起部卡合。该板簧以按压齿轮部62的下 部的方式4氏接,所以辊61如上所述地受到向外壳的开口部98的方向 力。而且,如上所述,推压辊61,从而辊能够旋转。但是能够向图 42的箭头方向(巻绕牵引线的方向)旋转,但使辊61反方向旋转时, 齿轮部62的突起部和施力部件92b的前端卡合而阻止其旋转。由此, 构成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 反转限制机构。齿轮部62的外径比旋转辊的外径小,作为齿轮部62的外径,优 选10 60mm,尤其优选15 ~ 50mm,作为齿数,优选4~ 200,尤其 优选4 ~ 70。而且,在该操作部100中,如图43所示,施力部件(板簧)92b 进入外壳101的内表面和旋转辊61的侧面之间,其前端与齿4仑部62 4氐接。由此,施力部件92b在一黄向(水平方向)的移动受到外壳101 的内表面和旋转辊61的侧面的限制。而且,在l喿作部IOO所具有的轴环部件102中, 一端部由销103 轴支岸义,另一端的轴环部104收纳巻绕轴部63且在与巻绕轴部63之 间形成环状空间。该环状空间不是很大的空间,是比与所巻绕的线的 外表面之间的空间狭小的环状空间。而且,如图43所示,轴环部件 102在由销103轴支承的部分上形成具有与外壳101的内侧尺寸相等 或小一些的宽度的厚壁部102a,比该厚壁部102a靠轴环部104侧的 部位构成能够进入外壳101的内表面和旋转辊61的侧面之间的薄壁 部102b。该薄壁部102b的厚度与外壳101的内表面和旋转辊61的侧
面之间的尺寸相等或薄一些。因此,旋转辊61向巻绕部形成侧在横向(水平方向)的移动被该轴环部件102限制,而且,通过上述施力 部件92b能够限制旋转辊61向齿轮部形成侧在横向(水平方向)的 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辊61的晃动。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图24和图25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件的 开口部24中插入在多数情况下已留置在体内的导丝的末端,并使导 丝(未图示)从基端侧开口 23穿出。然后,插入到已插入在生物体 内的导向导管(未图示)内,并沿着导丝推进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 以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支架收纳部位位于作为目标的狭窄部 内。然后,在推压操作部9的操作用旋转辊61后,使辊在图35的箭头方向旋转。由此,牵引线6被巻绕在巻绕轴部63的外周面,并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轴向基端侧移动。此时,由于支架3的后端面4氐4秦在前端侧管2的支架卡定部22的前端面上而—皮卡定,所以随着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移动,支架3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前端开口4皮^L出。由于该》文出,如图31所示,支架3自扩张并扩张 狭窄部,并且被留置在狭窄部内。图3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 近的放大外观图。图37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 放大剖视图与图ll相同。参照图11。用于对图37所示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与图12相同。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60和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50的区别是,不具有中间管方面和前端侧管的方式不同, 其他方面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相同,对于与上述相同的部 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另外,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60和上述实施例的生物 体器官扩张器具10的区别是,不具有中间管方面和前端侧管的方式 不同,其他方面相同。因此,参照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0的说 明,以下进行简单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60具有前端侧管2a、基端侧管4、 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支架3以及牵引线6。如图37、图ll以及图12所示,整个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大致使用相等外径的筒状部件。另外,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上也可以设置图16所示的狭缝59。如图16所示,形成于前端侧管的外表面的突起部29可以在该狭缝59中移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能够向基端侧移动,直到该狭缝59的前端侧端部与突起部29抵接。因此,狭缝59与从收纳支架3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中的支架3的基端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前端的长度相等或狭缝59稍长一些。如图12所示,支架3被放出而自扩张并扩张 狭窄部,并且留置在狭窄部内。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 中说明的相同。而且,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前端部收纳有支 架3。支架3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如图37、图11和图12所示,前端侧管2a是具有从前端贯通到 基端的导丝腔21的管体,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 前端部,还具有前端开口 24。需要说明的是,前端部也可以与前端侧 管一体形成。而且,前端侧管2a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 具1中说明的相同。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60中,与比生物体器 官扩张器具60的基端侧管4靠前端侧的最大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 端侧管的外径小。具体是,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外径为最大外 径,基端侧管4的外径比该外径小。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7、 图ll所示,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固定在前端侧管2a的基端部,并使 得基端侧管4的中心轴从前端侧管2a的中心轴向离开基端侧开口 23 的方向偏移。而且,前端侧管2a具有从牵引线6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
固定部6d附近向基端侧延伸并供牵引线贯通的牵引线用通路27。需 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线用通路27由设置于前端侧管2a 的外表面且在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并且,牵引线用通路也可以是在 前端侧管2a的厚壁内延伸的腔。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60中,通过操作牵引 线6的#:作部9的旋转辊61,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向轴向基端侧 移动。此时,支架3的后端面抵接到前端侧管2a的小径部的基端面 而卡合,所以随着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a的移动,支架3从支架收 纳用筒状部件5a的前端开口被放出。通过该》文出,如图12所示,支 架3自扩张并将狭窄部扩张,并且留置在狭窄部内。而且,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牵引线也可以设置多个,具体地设 置两一艮或两根以上。图38至图40所示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70具有两根 牵引线。图3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 放大外只见图。图39是沿图38的L-L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0是沿图38的M-M 线的放大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70和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50的区别只是设置了两根牵引线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其 他方面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相同,对与上述相同的部件标 注相同的标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60中也可 以设置两根牵引线。具有两根牵引线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 官扩张器具20相同。如图38以及图39所示,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70中 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从基端延伸到前端侧,并且具有设置在相对 位置的两个狭缝52a、 52b。而且,与此相对应地,在前端侧管2上i殳 置有配置在相对位置的两根管状部件8a、 8b。而且,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部,两才艮牵引线6a、 6b
被固定在相对位置。而且,如图38至图40所示,牵引线6a贯通管 状部件8a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的巻绕 轴上。同样地,牵引线6b贯通管状部件8b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 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的巻绕轴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两根牵 引线6a、 6b情况下,两根线也可以在基端部成为一体。而且,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前端侧管具有设置于 比上述支架的前端靠前端侧的部位的支架移动抑制用突出部,而且如 果该支架移动抑制突出部的前端侧成为向前端去直径逐渐缩小的锥 部,则能够在限制支架向前端侧移动的同时,使器具的前端部易于插 入到生物体器官的目标部位。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包括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该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 侧管的外表面并具有供牵引线贯通的通路,则牵引线能良好地牵引。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具有位于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侧的突起部,并且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具有从基端向前端侧延伸且可供突起部移动的狭缝,则支架收納用 筒状部件能良好地向基端侧移动。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具有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移动的距离的移动距离 限制部,则能够防止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的过度移动。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主视 图。图45是图4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 观图。图46是图4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 左视图。图47是图44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的放大仰 视图。图48是沿图46的O-O线的剖视图。图49是沿图48的P-P 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0以及图5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物体器官扩 张器具的作用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相同。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具有操作部 89,该操作部89在基端侧管4的基端部具有巻绕牵引线6以使支架 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的牵引线巻绕机构和限制由该牵引线 巻绕机构巻绕的线长度的线巻绕量限制机构。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在使用自扩张型支架 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基端侧开口不是器具的基端,而是位于前 端侧管的基端侧,所以在进行支架留置作业时,易于更换为其他生物 体器官扩张器具。而且,通过将牵引线牵引到基端侧,能够放出支架, 所以在进行支架的放出作业时,支架的位置几乎不移动。而且,不会 发生因将支架的束缚体牵引到基端侧的线的过度巻绕而导致的支架 的不必要的弯曲、损伤。作为操作部89,优选具有操作部外壳91 (91a、 91b),牵引线巻 绕机构具有操作用旋转辊61,该旋转辊61具有从操作部外壳91露出 的部分,并通过使旋转辊61旋转而将牵引线6巻绕至基端侧。由此 能够使操作部自身紧凑,并且能够在把持操作部外壳的状态下,使露 出的操作用旋转辊进行旋转操作,所以能够用 一只手可靠地进行支架 从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放出的操作。另外,作为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优选与比从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80的基端侧管4靠前端侧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端侧 管4的外径小。由此,即使在使从基端侧开口延伸到基端侧的导丝沿 着基端侧管的侧面延伸的状态下,也能够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 基端侧管靠前端侧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等,从而能够插入到细的 血管。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前端侧管2、基端侧管4、 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支架3、牵引线6以及具有牵引线6的巻绕 机构和线巻绕量限制机构的操作部89。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扩张器具80中具有中间管7,该中间 管7包围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侧,并 在基端部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 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中间管7在进行包围 时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的移动,牵引线6的一端部 在中间管7内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相固定,牵引线6是穿过中间 管7和前端侧管2之间并向基端侧管4内延伸的部件。由此,牵引线 不会露出。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与在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 中所说明的相同。另外,作为支架3,不论是什么样的支架,只要是 上述那样的所谓自扩张型支架即可。例如,作为支架3,可以使用上 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支架。如图16、 17所 示,前端侧管2是具有从前端贯通到基端的导丝腔21的管体,并具 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还具有前端开口 24。 需要说明的是,前端侧管2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 所说明的前端侧管相同。另外,前端部件25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 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前端部件相同。而且,如图17所示,前 端侧管2具有限制体腔内留置用支架3向基端侧移动的支架卡定部 22。卡定部22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卡 定部相同。如图44、图16、图17、图28、图29所示,基端侧管4是从前 端贯通到基端的管体,并具有固定于基端的套管42。并且,图44所 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件的放大外观图与图25相同, 参照图25。图45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件的放大剖 视图与图26相同,参照图26。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与前端侧管2的 基端部接合。基端侧管4具有在内部能够穿插牵引线6的牵引线用腔 41。基端侧管4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基 端侧管相同。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也具有中间管7, 该中间管7包围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 侧,并在基端部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相固 定。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中间管7在进
行包围时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的移动,牵引线6的一端部在中间管7内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相固定,牵引线6贯通中 间管7和前端侧管2之间,并向基端侧管4内延伸。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在中间管7内延伸,基端部从中间管的基端 露出。另外,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进入中间管7的基端部内。这样, 前端侧管2、基端侧管4以及中间管7在中间管7的基端部分别一皮液 密地固定。另外,基端侧管4的腔41与中间管7内连通。另外,如 图2和图3所示,中间管7的前端部直径变小或弯曲。优选中间管7 的前端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移动地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5的外表面液密地4姿触,也可以不^姿触。中间管7与上述实施例的生 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中间管相同。而且,在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也具有牵引线6,该牵引线6 的一端部固定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上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通 过向基端侧管的基端侧牵引该牵引线6而使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移 动到基端侧。牵引线6与在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 -说明的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在前端侧管2 的基端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可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狭缝52内移 动的突起部(管状部件)8。突起部(管状部件)8与在上述实施例的 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突起部相同。另外,狭缝52与在 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狭缝相同。在本实施 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也可以具有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 件向基端侧的移动距离的移动距离限制部。具体是,通过使支架收纳 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突起部8与狭缝52的前端抵接,以限 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继续向基端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具有牵引线位 置保持用部件,该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侧管2的外表面侧 并具有可供牵引线6贯通的通路。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发 挥该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和上述突起部两者的功能的筒状部件8。
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筒状部件)8与在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1中所说明的相同。而且,如图44、图45、图46至图51所示,本发明的生物体器 官扩张器具80具有固定在基端侧管4的基端上的、具体是固定在设 于基端侧管4的基端上的套管42上的操作部89。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的操作部89除了具有牵引 线巻绕机构,还具有线巻绕量限制机构。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 器官扩张器具80中的操作部89中,具有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 行可解除的锁定的锁定机构以及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 巻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操作部89具有操作部外壳91,操作部外壳91由外壳主体91a、 封闭该外壳主体91a的开口部的盖部件91b构成。在纟喿作部外壳91 的前端部固定有用于与套管42连接的连接器93。另外,外壳91具有 从前端部的前端向内部延伸的牵引线通路97。而且,连接器93的内 部通路以与牵引线通路97连通的方式由固定部件96固定在操作部外 壳91的前端部。如图45、 46以及图49所示,连接器93具有中空的连接器主 体93a;从该连接器主体93a延伸的连接用端口 93b;使牵引线6能 够滑动且液密地保持牵引线6的密封部件93d。而且,连接用端口 93b 安装在基端侧管4的套管42的基端部。并且,连接器93也可以具有 与连接器主体连通的侧面端口 。该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的操作部89除了线巻绕量限制机构 以外,都与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50中所说明的操作部9 相同。而且,如图44至图51所示,该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80具有线巻绕量限制机构。而且,本实施例中的线巻绕量限制机构由 一端71b被操作部把持的规定长度的线状体71构成,线状体71的另 一端71a固定于在操作用旋转辊61的巻绕轴部63上或是与巻绕轴部 分别设置的线状体巻绕轴部上(未图示),并通过操作用旋转辊61 向线巻绕方向的旋转,线状体71被以规定量巻绕在巻绕轴部63或线状体巻绕轴部之后,不能继续巻绕。具体是,在操作部89上把持线状体71的一端71b,并收纳巻着 线状体71的、可旋转的线状体绕线管73。线状体绕线管73如图58 所示的其他例子那样,具有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两个端部73a、 73b, 该线状体绕线管73通过该旋转轴可旋转。而且,绕线管73具有线状 体巻绕用的环状槽74以及与该环状槽连通的槽或孔75。另外,线状 体71的另一端71a被把持在操作用旋转辊61的巻绕轴部63上。具 体是,在设置于操作用旋转辊61上的狭缝72 (参照图48)中插入线 状体的另一端部,并把持形成为比狭缝72的宽度大的鼓出部的另一 端71a。由此,如图50以及图51所示,使#:作用旋转辊61沿牵引线6 的巻绕方向旋转时,巻绕轴部63所把持的牵引线被巻绕,并且巻绕 轴部63所把持的线状体71也被巻绕。通过进行该线状体71的巻绕, 线状体绕线管73旋转,并且当巻绕在绕线管上的线状体全部被送出 时,绕线管就不能旋转了,操作用旋转辊也不能继续旋转。由此,能 够避免牵引线的过度牵引。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了在巻绕轴部63上巻绕线状体 71的部件,但不限于此,除了巻绕轴部63,还可以在操作用旋转辊 61上设置线状体巻绕轴部以进行线状体的巻绕。优选线状体71的巻绕有效长度(换言之,能够在上述操作用旋 转辊的轴部巻绕的长度)比支架的轴向长度长一些,另外,像图示的 实施例那样,在巻绕牵引线的巻绕轴部63上也巻绕线状体71时,对 于操作用旋转辊的旋转,两者的巻绕量相同,从而易于设定线状体的 巻绕有效长度。另外,作为线状体71的形成材料,可以是任意材料,只要是难 以断裂的材料即可,另外,优选难以拉伸的材料。作为这种材料,可 以举出不锈钢线(优选弹簧用高张力不锈钢),钢琴线(优选施加了 镀镍或镀铬的钢琴线),超弹性合金线,由Ni-Ti合金、Cu-Zu合金、 Ni-Al合金、钨、钨合金、钛、钛合金、钴合金、钽等各种金属形成 的线材,聚酰胺、聚酰亚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氟类树脂 等刚性比较高的高分子材料,或者这些材料的适当组合。另外,线巻绕量限制机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机构,只有是限制 由牵引线巻绕机构牵引的线长度的部件即可。上述的线巻绕量限制机 构是限制操作用旋转辊的可旋转量的部件。作为这样的线巻绕量限制 才几构也可以是图53以及图54所示的才喿作部100这样的部件。该操作部100中的线巻绕量限制机构由设置于操作用旋转辊61 上的突出部81和设置于操作部100内且在操作用旋转辊61向线巻绕 方向旋转了规定量后抵接以限制操作用旋转辊61继续旋转的卡定部 82构成。在该操作部100中,操作用旋转辊61向图54所示的箭头方向旋 转时,巻绕牵引线61,但是当突出部81与卡定部82抵接时,辊6 不能继续旋转,从而巻绕线不能继续巻绕。在该操作部中,还能够限 制由牵引线巻绕机构牵引的线长度。另外,该操作部也限制操作用旋 转辊的可旋转量。而且,本实施例的线巻绕量限制机构中的突出部81在操作用旋 转辊61上的配置位置能够被调整。因此,操作用旋转辊61的可旋转 量能够被调整。具体是,在操作用旋转辊61的表面上设置多个凹部 84。特别是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等间隔地配置了多个凹部84。而且, 突出部81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凹部84上。因此能够选择任意位 置的凹部,由此能够调整操作用旋转辊的可旋转量。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81设置在操作用旋转辊的环状 外表面上,并在从该环状外表面突出的方向延伸,〗旦是也可以i殳置成 平板面。在这种情况下,卡定部设置在与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另外,作为操作部也可以是图55至图58所示的部件。图5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 近的放大主视图。图56是图55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 附近的后视图。图57是用于说明图55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
操作部附近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58是用于说明图55所示的生物 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操作部20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操作部100相同。主要 区别是,外壳是图58的形状、巻绕轴部63以及齿轮部62相对于操 作用旋转辊61的配置位置、具有轴环部件102的方面、在才喿作部9 上设置有密封部件88的方面、具有线状体绕线管收纳部202的方面。如图55至图58所示,操作部200具有操作部外壳201。操作部 外壳201由第1外壳201a和第2外壳201b构成。才喿作部外壳201基 端侧和中央部弯曲且带有圆角的形状,从而易于把持且容易在把持状 态下操作辊。而且,在基端侧管4的基端固定有连接器93。在连接器93内具 有使牵引线6能够滑动且液密地保持该牵引线6的密封部件93d。另 外,基端侧管4的基端部从连接器93的基端部突出,并如图57所示, 由配置在操作部200内的密封部件88液密性地固定。而且,基端侧 管4的基端贯通密封部件88。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上述操作部9 相同,设置线保护管。而且,操作部外壳201在前端部具有连接器安 装部,如图57所示,连接器93的基端侧部分被收纳在连接器安装部 并一皮固定。操作部外壳201、连接器93的构成材料与上述相同。作为密封部 件88、密封部件93d以及线保护管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弹性材料。作 为弹性材料与上述相同。外壳201具有如图55至图58所示使操作用旋转辊61部分地突 出的开口部;如图56所示与设置于辊61的齿轮部62的突出部卡合 的锁定用肋99;对辊61的旋转轴的一端64b进行收纳的轴承部94b; 对辊61的旋转轴的另一端64a进行收纳的轴承部94a。锁定用肋99 为能够进入形成在辊61的齿轮部62上的突起部之间的形状。另外, 如图55以及56所示,轴承部94a、94b收纳辊61的旋转轴的一端64b 以及另一端64a,并且为在远离上述锁定用肋99的方向延伸的葫, 形。需要说明的是,轴承94a、 94b的形状不限于葫,形,只要能够 移动能解除与锁定用肋的卡合的距离即可。例如,轴承部94a、 94b 的形状可以是长圓形、矩形、椭圆形等。尤其在本实施例的操作部200 中,如图55以及图56所示,上述轴^c部94a、 94b形成为葫,形。 因此,推压操作用S走转辊61, 4吏收纳在轴岸义部94a、 94b的一端侧空 间内的辊61的旋转轴的端部64a、 64b跨过形成在轴承部94a、 94b 的中央部内侧面的相对的肋部分,乂人而辊61的旋转轴的端部64a、64b 成为收纳于轴承部94a、 94b的另 一端侧空间内的状态。辊61的该状 态如图56的虚线所示。在该状态下,辊61一皮施力部件施力,但辊61 的旋转轴的端部64a、 64b与形成在轴承部94a、 94b的中央部内侧面 的相对的肋部分坤氐^妻,所以在轴7fc部94a、 94b的一端侧空间内不能 移动。因此辊61被维持在可旋转的状态。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7以及图58所示,具有轴环部件102。 轴环部件102收纳巻绕轴部63并具有在与巻绕轴部63之间形成环状 空间的轴环部104。通过该轴环部104,能够防止巻绕在巻绕轴部63 上的牵引线松动。另外,轴环部件102还具有抑制旋转辊在推压时移 动的诱导以及旋转辊的晃动的功能。轴环部件102由销103进行轴支 承。由此,如图55以及图56所示,轴承部94a、 94b形成为以销103 为中心的緩和的圆弧状,并且辊61具有能够移动锁定用肋99的高度 以上的距离的长度。另外,如图58所示,轴环部件102具有从侧面 到达轴环部104内的空间的两个相对的切口部105。牵引线6贯通一 个切口部105并被固定在巻绕轴部63上。线状体71贯通另一个切口 部105,并固定在巻绕轴部63上。而且,牵引线巻绕机构由辊61和根据该辊61的旋转而旋转的巻 绕轴部63构成。巻绕轴部63把持或固定牵引线6的基端部。具体是, 如图57所示,在牵引线6的基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线6大的锚定部65, 在巻绕轴部63上设置有可收纳牵引线6的狭缝63a。而且,在巻绕轴 部63的狭缝63a中收纳牵引线6的基端部,并使得锚定部65位于狭 缝63a的基端外侧。由此,通过巻绕轴部63旋转而线6被巻绕到巻 绕轴部63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牵引线6被把持或固定到巻绕
轴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将牵引线6 的基端或基端部直接固定在巻绕轴上。另外,牵引线6的用于被巻绕的基端部为了容易巻绕而优选柔软 的部件。成为这样的柔软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软的材料形成牵引 线6的基端部的方法,或是将牵引线6的基端部做成细径的方法等。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巻绕轴部63与旋转辊61同轴而一体化。 而且,如图55所示,巻绕轴部63 :没置于^走转辊61的一个侧面侧。 而且,使旋转辊61旋转,巻绕轴部63也同时旋转。而且,优选牵引 线的巻绕量比旋转辊的旋转操作量少。这样能够緩慢地进行巻绕,从 而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也能够緩慢且良好地向基端侧移动。在本实 施例中,由于巻绕轴部的外径形成得比操作用旋转辊部小,所以牵引 线的巻绕量比旋转辊的旋转操作量少。另外,巻绕轴部63的外径优选1 ~60mm,尤其优选3 30mm, 旋转辊的外径优选是巻绕轴部的外径的1 20倍,尤其优选1 ~ 10倍。 另外,旋转辊的外径优选10 60mm左右,尤其优选15 ~ 50mm。并且,旋转辊和巻绕轴部不限于这样的一体的部件,也可以用随 着旋转辊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另外的部件形成。作为旋转辊的旋转传 递方式,可以是齿轮方式,带方式等任意的方式。另外,在对辊61 进行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的表面部位优选是难以滑动的表面。例如,优 选在对辊61进行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的表面部位上,进行滚花处理、 压花处理、高摩擦材料覆盖等。另外,巻绕轴部63把持或固定线状体71的另一端。具体是,如 图57以及图58所示,在线状体71的另一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线状体 71大的鼓出部(换言之,锚定部)71a,在巻绕轴部63上设置有可收 纳线状体71的狭缝72。而且,线状体71的另一端部被收纳在上述狭 缝72中,并使得锚定部71a位于狭缝72的基端外侧。由此,通过巻 绕轴部63旋转,线状体71被巻绕在巻绕轴部63的外表面。需要说 明的是,线状体71被把持或固定到巻绕轴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 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将线状体71的基端或基端部直"^妄固定在巻绕轴上。另外,线状体71的用于被巻绕的部分为了容易巻绕而优选柔软 的部件。成为这样的柔软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软的材料形成线状 体71的巻绕部分的方法,或是将线状体71的巻绕部分做成细径的方 法等。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巻绕轴部63与旋转辊61同轴而一体化。 而且,如图55所示,巻绕轴部63设置于旋转辊61的一个侧面侧。 而且, -使旋转辊61旋转,巻绕轴部63也同时旋转。而且,优选线状 体的巻绕量比旋转辊的旋转操作量少。这样能够緩慢地进行巻绕。并且,本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了将线状体71巻绕在巻绕轴部63 上的部件,但不限于此,除了巻绕轴部63,还可以在操作用旋转辊 61上设置线状体巻绕轴部以进行线状体的巻绕。而且,该操作部200具有线状体绕线管收纳部202。绕线管收纳 部202是设置在操作部外壳201的内表面的筒状突出部,在内部收纳 可旋转的线状体绕线管。而且,在绕线管收纳部上设置有线状体插通 用狭缝202a。通过具有这样的绕线管收纳部,能够防止巻绕在绕线管 73上的线状体71松动。并且,如图58所示,绕线管73具有线状体 巻绕用的环状槽74以及与该环状槽连通的槽或孔75。而且,本实施例的:f乘作部200具有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 可解除的锁定的锁定机构以及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 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如图55、图56所示,操作用旋转辊61具有同轴且一体转动的齿 轮部62。而且,如图56所示,齿4仑部62设置于旋转辊61的另一侧 面侧(换言之,与设置有巻绕轴部63的面相反侧的面)。因此,齿 轮部62和巻绕轴部63成为被操作用辊部所构成的壁分割的状态。另外,操作用旋转辊61部分地从开口部露出,该部分作为操作 部。而且,旋转辊具有设置于一个侧面(具体是齿轮部的侧面)的旋 转轴的另一端64a以及设置在另一个侧面的(具体是巻绕轴的侧面) 的旋转轴的一端64b。
而且,在外壳201内具有将旋转辊61向外壳的开口部方向施力 的施力构件92。具体是,通过施力构件92的施力部件92b来对辊61 施力。而且,在外壳201上设置有锁定用肋99,该锁定用肋99能够 进入由施力部件92b施力的旋转辊61的齿4仑部62的突起部之间。因 此,旋转辊61在一皮施力部件92b施力的状态下,成为图56所示的状 态,锁定用肋99与齿轮部62的突起部卡合,因此不能旋转。而且, 若向远离锁定用肋99的方向推压旋转辊61,则旋转辊的;it转轴的一 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在设置于外壳201上的轴承部94a和94b内移 动并能够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操作部200限制未推压^:转辊61 的状态下的旋转,并具有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可解除的锁定 的4贞定4几构。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操作部中,由具有上述施力部件92b的施力 构件92和上述齿轮部62构成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线的巻绕 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施力构件92具有施力部件92b 和将施力部件92b固定于外壳201的固定部件92a。而且,施力部件 92b采用板簧状部件,该板簧状部件通过固定部件92a从齿轮部62 的后方(与才喿作部的前端部相反的反向)向齿轮部的下方延伸,并且 延伸成该板簧状部件的前端与齿轮部62的下部的突起部卡合。该氺反 簧状部件以按压齿4仑部62的下部的方式4氐接,所以辊61如上所述地 受到向外壳的开口部98的方向力。而且,如上所述,推压l昆61,从 而辊能够旋转。但是能够向图56的箭头方向(巻绕牵引线的方向) 旋转,^旦使辊61反方向旋转时,齿轮部62的突起部和施力部件92b 的前端卡合而阻止其旋转。由此,构成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与牵引 线的巻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齿轮部62的外径比旋转辊的外径小,作为齿轮部62的外径,优 选10 60mm,尤其优选15 50mm,作为齿数,优选4~200,尤其 优选4~70。而且,在该操作部200中,如图55所示,施力部件92b进入外 壳201的内表面和i走转辊61的侧面之间,其前端与齿4仑部62^氐接。
由此,施力部件92b在横向(水平方向)的移动受到外壳201的内表 面和旋转辊61的侧面的限制。而且,在操作部200所具有的轴环部件102中, 一端部由销103 轴支承,另 一端侧的轴环部104收纳巻绕轴部63且在与巻绕轴部63 之间形成环状空间。该环状空间不是很大的空间,是比与所巻绕的线 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狭小的环状空间。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 120中,使辊向图 51的箭头方向旋转,线状体71也被巻绕在巻绕轴部63上,当巻绕了 线状体71的可巻绕量之后,就不能进行辊61的旋转操作了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 120中,也可以是 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IO那样的方式。生物体器官扩张 器具10如上所述只在不具有中间管以及前端侧管的方式方面与上述 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不同,其他方面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 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也可以具有多 根、具体是两根牵引线。如图52、图39、图40所示的实施例的生物 体器官扩张器具120具有两根牵引线。图5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观图。图51的L-L线放 大剖视图与图39相同。图52的M-M线放大剖视图与图40相同。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20和上述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80的不同点只是设置了两根牵引线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 其他方面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相同,对与上述相同的部件 标注相同的标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80中也 可以设置两根牵引线。如图52以及图39所示,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20中 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从基端延伸到前端侧,并且具有设置在相对 位置的两个狭缝52a、 52b。而且,与此相对应地,在前端侧管2上设 置有配置在相对位置的两根管状部件8a、 8b。而且,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的基端部,两根牵引线6a、 6b 被固定在相对位置。而且,如图52、图39、图40所示,牵引线6a 贯通管状部件8a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并进入操作部90上。同样 地,牵引线6b贯通管状部件8b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在基端部固 定在操作部9的巻绕轴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两根牵引线6a、 6b 的情况下,两根线也可以在基端部成为一体。并且,通过i殳置两才艮牵 引线,能够没有弯曲地笔直地牵引。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 张器具具有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该牵引线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 端侧管的外表面并具有可供牵引线贯通的通路,则牵引线能良好的牵 引。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如果生物体器官扩 张器具具有位于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侧的突起部,并且支架收纳用筒状 部件具有从基端向前端侧延伸且可供突起部移动的狭缝,则支架收纳 用筒状部件能良好地向基端侧移动。另外,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基端侧管4内插入刚性 付与体(未图示)。优选刚性付与体在基端部被固定在基端侧管上, 并且刚性付与体的前端/人基端侧管的前端突出,并在前端侧管内延优选只将基端部固定在基端侧管上,而其他部分不固定。刚性付与体 不怎么使基端侧管的挠性降低,但能够防止在弯曲部位的基端侧管的 极度弯折以及基端侧管在血管内的蛇行。优选刚性付与体由线状体形 成。作为线状体,优选金属线,线径为0.05-1.5mm的、优选为0.1 ~ l.Omm的不锈钢等弹性金属、超弹性金属等,特别优选弹簧用高张力 不锈钢、超弹性合金线。这样,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优选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刚性 付与体11。图5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局部放大 外视图。图60是图59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 大剖视图。图61是沿图59的Q-Q线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9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50的基 本结构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40实质上相同。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50中,除上述牵引线(牵引 部件)以外,另行设置刚性付与体11。如图59以及图60所示,刚性 付与体11从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50的基端侧延伸,并贯通基端侧 管4,进而进入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而且,如图59以及图60所 示,刚性付与体11的前端lla固定在前端侧管2上。尤其,优选刚 性付与体11的前端固定在比中间管47靠前端侧一些的位置。另夕卜, 优选刚性付与体11在基端部固定在基端侧管4的基端部或操作部上。 通过设置这样的刚性付与体11,能够抑制在牵引部件(牵引线)牵引 时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变形。作为刚性付与体ll,可以使用线材或由多根线材捻成的部件。另 外,对刚性付与体1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0.01 ~ 1.5mm, 更优选0.1 ~ l.Omm。另外,作为刚性付与体11的形成材料,可以举出不锈钢线(优 选弹簧用高张力不锈钢),钢琴线(优选实施了镀镍或镀铬的钢琴线), 超弹性合金线,由Ni-Ti合金、Cu-Zu合金、Ni-Al合金、鴒、鹤合金、 钛、钛合金、钴合金、钽等各种金属形成的线材。另外,刚性付与体 ll优选比牵引部件(牵引线)硬。并且,在图59至图61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50中具有中 间管47,该中间管47的前端部进入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的基端侧 内,并在基端部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侧管4的前端部相固 定。而且,中间管47能够以不限制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 移动的方式进入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内。牵引部件6a、 6b的一端 部贯通中间管47并进入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内,固定在支架收纳 用筒状部件5b的中央部。牵引部件6a、 6b贯通中间管47和前端侧 管2之间,并向基端侧管4内延伸。另外,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 和前端侧管2之间插入有空间形成管49。空间形成管49不固定在前 端侧管2以及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上。
另外,刚性付与体22穿过基端侧管4内,并进入中间管47内, 而且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的后端部进入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 和前端侧管2之间的空间,并进一步向前端侧延伸。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50中,与上述实施例 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20、 40、 70、 120相同,具有两根牵引线。具而且,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的中央部,两根牵引部件6a、 6b被固定在相对位置。而且,牵引线6a贯通中间管47并在基端侧管 4内延伸,并且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0的巻绕轴上。同样地,牵引 线6b贯通中间管47并在基端侧管4内延伸,并且在基端部固定在操 作部90的巻绕轴上。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两根牵引线6a、 6b的情 况下,两根线可以在基端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如图61所示,两根 牵引线6a、 6b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内以规定距离间隔配置。而 且,如图61所示,刚性付与体11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b内配置 在分别与两根牵引线6a、 6b间隔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另外,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操作部可以是图62至图64所示的部件。图6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附 近的放大主视图。图63是用于说明图62所示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的操作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64是用于说明图62所示的生物体 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63是从图62所示的 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操作部上拆下第l操作部外壳并以剖面示出连 接器局部的图。本实施例的操作部25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操作部200相同。区别 只是操作用旋转辊61的反转限制机构260的结构和连接器部的结构, 关于其他方面,参照上述#:作部200的说明。如图62至图64所示,操作部250具有操作部外壳251。操作部 外壳251为基端侧和中央部弯曲且带有圆角的形状,从而易于把持且 容易在把持状态下操作辊。另外,操作部外壳251由第l操作部外壳
251a和第2操作部外壳251b构成。而且,在基端侧管4的基端固定有筒状连接器255的前端部。另 外,在操作部外壳251内收纳有与连接器255的基端部连接的密封机 构。该密封机构包括具有在连接器255的后端部固定的前端部的密 封机构筒状主体部件270;固定在筒状主体部件270的基端的帽部件 271;配置在筒状主体部件270和帽部件271之间的密封部件272;收 纳在筒状主体部件内的刚性付与体固定用部件273。主体部件270以 及帽部件271具有贯通的开口部。密封部件272具有使牵引线6(6a, 6b)以液密状态且可滑动的方式贯通的孔部或狭缝。另外,在刚性付 与体固定用部件273固定有刚性付与体11的基端部。而且,刚性付 与体固定用部件273固定在筒状主体部件270内。连接器的构成材料 与上述相同。密封部件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弹性材料。弹性材料与上 述相同。外壳251具有如图62至图64所示使#:作用旋转辊61部分地 突出的开口部98;对辊61的旋转轴的另一端64a进行收纳的轴岸〈部 94a;对辊61的旋转轴的一端64b进行收纳的轴承部94b。并且,虽 然未图示,但与上述操作部200相同地具有锁定用肋。另外,轴承部 94a、94b与上述操作部200相同地具有在远离上述锁定用肋的方向延 伸的葫^形。对本实施例的才乘作部250的反转限制机构进行说明。如图62至图64所示,操作用旋转辊61具有同轴且一体旋转的齿轮部62。而且,如图64所示,齿轮部62设置于旋转辊61的与设置有巻绕轴部63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因此,齿轮部62和巻绕轴部63成为被操作用辊部所构成的壁分割的状态。如图62至图63所示,操作部250内收纳有反转限制部件261。反转限制部件261具有设置在与前端部的上述操作用旋转辊61的262;向外壳安装的安装部263。另外,外壳251b具有形成在内表面 的第1突出部252以及第2突出部253。第1突出部252进入反转限 制部件261的可弹性形变部262内,并且具有与可弹性形变部262的 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外表面形状。具体是,可弹性形变部262的内表 面形状为圆弧状,第1突出部252为与该圓弧状相对应的圆筒状。而 且,反转限制部件261的安装部263具有能够安装在形成于外壳251b 上的第1突出部252和第2突出部253之间的形状。而且,反转限制 部件261的收纳部263由于安装在外壳251b的第1突出部252和第2 突出部253之间而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并通过可弹性形变部262 的弹力向开口部98的方向对操作用旋转辊61施力.另外,反转限制部 件261的安装部263通过设于轴环部件102的圆盘状的突出部103c 而 一皮限制向侧面方向移动。而且,如上所述,通过推压辊61,辊能够旋转。但是,虽然能够 向图63的箭头方向(巻绕牵引线的方向)旋转,但要使辊61向反方 向旋转时,则齿轮部62的一个齿部和反转限制部件261的啮合部264 卡合而阻止其旋转。由此,限制辊向与牵引线巻绕机构的牵引线巻绕 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另外,在该操作部250中,如图64所示,反 转限制部件261配置在外壳251b的内表面和旋转辊61的侧面之间。 因此,反转限制部件261在横向(水平方向)的移动被外壳251b的 内表面和旋转辊61的侧面限制。另外,作为牵引线巻绕机构,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能巻绕线即 可。另外,作为对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可接触的锁定的锁定机 构,只要能可接触地锁定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什么样的结构都可 以,不限于上述结构。作为限制牵引线巻绕机构向牵引线的巻绕方向 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限制机构,只要能阻止向反方向旋转,什么样 的结构都可以,不限于上述结构。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的生物体扩张器具,在采用自扩张支架的生物体器官 扩张器具中,基端侧开口不是器具的基端,而是位于前端侧管的基端 侧,因此,在进行留置支架作业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为其他生物 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作业,而且,由于与比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
上述基端侧管靠前端侧部分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端侧管的 外径小,所以即使在使从基端侧开口向基端侧延伸的导丝沿着基端侧 管的侧面延伸的状态下,也能够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基端侧管 靠前端侧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等,从而能够插入到细的血管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包括具有导丝腔的前端侧管;前端部固定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部的基端侧管;包围上述前端侧管的前端侧且能够向前端侧管的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收纳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支架;以及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上且在上述基端侧管内延伸的牵引线,通过向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侧牵引上述牵引线,使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侧管包括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侧开口而与上述导丝腔连通的基端侧开口;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前端侧且与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上述支架的基端抵接,以限制上述支架向基端侧的移动的支架卡定部;上述支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以压缩至中心轴方向的状态收纳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上述支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侧扩张而恢复到压缩前的形状;而且,在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部具有操作部,上述操作部具有用于卷绕上述牵引线以使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移动的牵引线卷绕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操作部外壳;上述牵引线巻绕机构具有操作用旋 转辊,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具有从上述操作部外壳露出的部分;通过使 上述旋转辊旋转而将上述牵引线巻绕至基端侧。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具有锁定机构,上述锁定机构对上述牵引线巻绕机构的旋转进行锁定,且该锁定可解除。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反转限制机构,上述反转限制机构限制上述牵引 线巻绕机构向与上述牵引线的巻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牵引线巻绕机构具有操作用旋转辊、和与上述操作用旋转辊 同轴且一体地设置并且外径比上述操作用旋转辊部小的巻绕轴部,在 上述巻绕轴部固定有上述牵引线的基端部。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与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部连接的连接器,上述连 接器具有使上述牵引线以液密方式贯通的密封部件。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牵引线位置保持部件,上述牵引线 位置保持部件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侧,且具有可供上述牵引线 贯通的通路。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侧的 突起部,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具有从基端向前端侧延伸且可供上 述突起部移动的狭缝。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由管状部件或环状部件构成。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移动距离限制部,上述移动距离限 制部限制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的移动距离。
11.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牵引线巻绕机构具有巻绕轴部和轴环部,上述轴环部包围上  绕在上述巻绕轴部上的牵引线的松动。
12.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 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中间管,上述中间管包围上述前端 侧管的基端侧以及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的基端侧,并在基端部与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部以及上述基端侧管的前端部相固定;上述中间管在进行包围时不限制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的移动,上 述牵引线的上述一端部在上述中间管内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相固定,而且,上述牵引线穿过上述中间管和上述前端侧管之间向上 述基端侧管内延伸。
13.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侧管具有可供上述牵引线贯通的牵引线用通路。
14.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侧管具有形成在前端侧的支架配置用小径部; 上述支架卡定部由上述支架配置用小径部的基端构成。
15.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线设置有两根。
16.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线巻绕量限制机构,上述线巻绕量限制机构限制 由上述牵引线巻绕机构牵引的线长度。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巻绕量限制机构由一端被上述操作部把持的规定长度的线状体构成,上述线状体的另一端具有固定在上述操作用旋转辊的上 述巻绕轴部或是固定在上述巻绕轴部以外的另行设置的线状体巻绕  轴部上的线状体,通过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线巻绕方向旋转,上述线 状体以规定量被巻绕到上述巻绕轴部或上述线状体巻绕轴部后,不能 继续巻绕。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巻绕量限制机构具有线状体绕线管,上述线状体绕线管把持上述线状体的一端并巻绕上述线状体,并且上述线状体绕线管以可 旋转的方式收纳在上述收纳部内。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巻绕量限制机构由突出部和卡定部构成,上述突出部设置在上述操作用旋转辊上,上述卡定部设置在上述操作部内,且在上述 操作用旋转辊向线巻绕方向旋转了规定量后与上述操作用旋转辊抵 接,以限制上述操作用旋转辊继续旋转。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巻绕量限制机构中的上述突出部在上述操作用旋转辊上的配置位置是能够调整的,从而能够调整上述操作用旋转辊的可旋转 量。
21. 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与比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上述基端侧管靠前端侧部分的 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上述基端侧管的外径小。
22. 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贯通上述基端侧管内部并进入上 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刚性付与体,上述刚性付与体的前端部固 定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且上述刚性付与体的基端部固定在上述 基端侧管的基端部或上述操作部。
23. —种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包括具有导丝腔的前端侧管; 前端部固定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部的基端侧管;包围上述前端侧管 的前端侧且能够向前端侧管的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收纳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支架;以及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 架收纳用筒状部件上且在上述基端侧管内延伸的牵引部件,通过向上 述基端侧管的基端侧牵引上述牵引部件,使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 向基端侧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侧管包括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侧开口而与上述导丝 腔连通的基端侧开口;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前端侧且与收纳在上述支 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上述支架的基端抵接,以限制上述支架向基端 侧的移动的支架卡定部;上述支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以压缩至中心轴方向的状态收 纳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上述支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 侧扩张而恢复到压缩前的形状;而且,与比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上述基端侧管靠前端侧部 分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上述基端侧管的外径小。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侧管具有设置在比上述支架的前端靠前端侧的位置上的支架移动抑制用突出部,而且,所述支架移动抑制用突出部的前端 侧成为向前端去直径逐渐缩小的锥形部。
25. 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牵引部件位置保持部件,上述牵引 部件位置保持部件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侧,且具有可供上述牵 引部件贯通的通路。
26. 如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位于上述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侧的 突起部,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具有从基端向前端侧延伸且可供上 述突起部移动的狭缝。
27. 如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端侧管的中心轴从上述前端侧管的中心轴向离开上述基 端侧开口的方向偏移。
28. 如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部件从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延伸出,并具有固定在延伸 出的部分上的牵引操作用部件。
29. 如权利要求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端侧管具有使上述牵引部件以液密状态贯通的密封部件。
30. 如权利要求23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部设置有套管,上述套管具有使上述牵引 部件能够滑动且液密性地保持上述牵引部件的阀体。
31. 如权利要求23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移动距离限制部,上述移动距离限 制部限制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的移动距离。
32. 如权利要求23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中间管,上述中间管包围上述前端 侧管的基端侧以及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的基端侧,并在基端部与 上述前端侧管的基端部以及上述基端侧管的前端部相固定;上述中间 管在进行包围时不限制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向基端侧的移动,上 述牵引部件的上述一端部在上述中间管内与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相固定,而且,上述牵引部件穿过上述中间管和上述前端侧管之间 向上述基端侧管内延伸。
33. 如权利要求23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部件设置有两根。
34. 如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端侧管的外径比上述前端侧管和上述基端侧管的固定部 位的外径小。
35. 如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端侧管的外径比上述支架收纳用筒状的外径小。
36. 如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 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具有贯通上述基端侧管内部并进入上 述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刚性付与体,上述刚性付与体的前端部固 定在上述前端侧管的外表面,且上述刚性付与体的基端部固定在上述 基端侧管的基端部或上述操作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包括具有导丝腔(21)的前端侧管(2);固定于前端侧管(2)的基端部的基端侧管(4);包围前端侧管(2)的前端侧且能够向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5);收纳在筒状部件(5)内的支架(3);以及使筒状部件(5)向基端侧移动的牵引部件(6)。前端侧管(2)包括在前端侧管(2)的基端侧开口的基端侧开口(23)和限制支架向基端移动的支架卡定部(22),与比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1)的基端侧管(4)靠前端侧部分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外径相比,基端侧管(4)的外径小。
文档编号A61F2/82GK101151003SQ20068001003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8日
发明者松冈江美, 森下启太郎, 森内阳助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